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肛肠疾病常见症状

一、便血

便血,是指血液经肛门排出的一种异常表现,是肛肠疾病常见症状之一。通过分析其颜色、性质、量的特点,如便血与排便及其他症状和体征的关系等,可为检查方法选择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便血一般可表现为急性大出血、慢性少量出血及间歇性出血;颜色可有鲜红、暗红、黑粪等;其性质可分纯鲜血、脓血、黏液血便等;便血量由少到多可表现为便纸带血、附着于大便表面、点滴下血、喷射状出血等;便血与排便的关系可为先便后血、先血后便、便血混杂、血液附着于大便表面等。

如果大便呈柏油状或呈黑色,出血部位多在上消化道,也就是说,胃和十二指肠出血的可能性居多。如果血色紫红,混有黏液,并伴有恶臭,应考虑肠道肿瘤特别是直肠癌的可能。一般便血呈鲜红色,且成滴状附于大便表面的,出血部位大多在肛门或距肛门不远的部位。但这些特征的结论并非绝对,要认真鉴别。

儿童出现便血,多由直肠息肉引起。一般息肉引起的便血,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如果儿童出现阵发性腹痛,右下腹可摸到肿块,血便呈果酱状,应高度警惕小儿肠套叠,应及时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成人出现黏液血便,并伴下腹部疼痛、便频等症状,一般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表现。便血呈鲜红色,常挂于干硬大便的一侧,大便后肛门出现周期性疼痛,多见于肛裂。

无论如何,便血都是一种非正常现象。出现便血时有多种患病可能,一旦发现便血,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二、疼痛

疼痛是伴随着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并由此引起的一种痛觉体验,是肛肠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疼痛意味着机体有损伤,才会引起机体的自主神经反应、情感反应、躯体运动型反应和行为反应,这是一种保护反应,这是对人体有利的一面。

肛门疼痛大多发生在痔水肿、血栓痔、肛裂或溃疡、肛周脓肿、肛管炎、感染、肛门直肠异物、外伤、括约肌痉挛、直肠肿瘤晚期等疾病。各种疾病疼痛特点有所差别。

(1)肛裂:

疼痛多在肛管正前或正后位,在排便时和排便后疼痛,呈间歇性,为刺痛,便后为烧灼或刀割样疼痛。

(2)外痔血栓:

疼痛位于肛门一侧或两侧,呈持续性。

(3)肛周脓肿:

疼痛为持续性胀痛或跳痛,以夜间尤著。

(4)肛管直肠癌晚期:

疼痛位于肛门直肠、前阴和骶尾部,甚至放射至腰部或大腿内侧,呈持续性坠痛或抽搐样痛。

(5)结肠炎:

为坠痛,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6)其他:

括约肌痉挛痛为深部持续痛;神经性痛无定时、无定位;瘢痕痛多在天气剧变时明显。

三、脱垂

脏器或组织在各种原因的影响下脱离原位置,并向下移位,称为脱垂。由脱垂导致的临床表现有排便异常、便秘、局部的坠胀、疼痛、会阴部不适、便血、潮湿、瘙痒等。脱出物有的在便后脱出,有的在咳嗽、行走、运动、用力、下蹲后脱出,有的可自行还纳,有的需借助外力帮助还纳。肛门肿物脱出可见于如下情况(图1-4-1):

图1-4-1 肛门脱出

1.内痔脱出

脱出物为单个、几个或呈环状,其间有明显分界,单个形如杨梅,环状者形如梅花。

2.直肠脱垂

脱出物表面光滑,可见放射状皱襞,多为直肠黏膜脱垂。如为环状皱襞、层层折叠,则为直肠全层脱垂。

3.直肠息肉

脱出物有细蒂相连,圆形或椭圆形,如樱桃状。

4.肛乳头肥大

脱出物短蒂如鼓槌状。

5.脱出物颜色与疾病

暗黄或紫红稍带亮光多为内痔;淡红色多为直肠脱垂;鲜红或紫红色者常为息肉;灰白色或淡黄色者常为肛乳头肥大。

6.脱出物手感与疾病

内痔、直肠脱垂触感柔软;直肠息肉触感稍韧且脆,触之易出血;肛乳头肥大质硬、韧,不出血。

如果出现肛门肿物脱出需到医院就诊。如果肛门脱出物脱出伴疼痛,无法还纳,那么脱出物可能发生了嵌顿,需要马上到医院就诊,以免脱出物发生缺血坏死。

四、排便障碍

排便异常是指受各种原因影响,排便时及排便后出现异常表现,如排便习惯改变、排便不尽等。排便障碍指由于大肠的形态、动力肠腔内微生态、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直肠周围组织的变化等,影响肠腔内容物顺利排出,如功能性便秘与器质性便秘。

1.排便异常
(1)排便习惯改变:

多指排便持续时间、次数、性状、规律紊乱。突发的、急性的,多考虑感染性或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逐渐明显紊乱的,要注意考虑除外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等疾病;紊乱以便秘、腹泻交替出现,并伴有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其他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要考虑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有的人在饮食、环境变化及肛肠疾病术后会有短暂的排便规律紊乱,应属于正常现象。

(2)排便不尽:

多指排便后有“意犹未尽”的现象,相当于“后重”。如果“后重”伴有黏液血便,直肠、肛管无占位性病变者,一般应考虑炎症性疾病;如果“后重”时轻时重,平卧后好转,并伴有肛门潮湿,肛门指诊隐窝深大并有压痛,应考虑肛窦炎;如果“后重”明显,需要特殊体位或挤压肛门及会阴时仍有粪便排出者,要考虑“功能性便秘”的疾病,如直肠前突,多见于经产后的患者,肛门指诊时可见直肠前壁向阴道突出;直肠黏膜脱垂或套叠的患者,蹲位肛门指诊可及壅滞的直肠黏膜;盆底失弛患者,肛管直肠环宽、厚,张力增大,有矛盾收缩现象等。在考虑功能性便秘存在时,还要进行排粪造影等相关检查。

2.排便生理过程与便秘
(1)排便生理过程

1)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剩余食糜残渣由小肠、结肠逐级输送到直肠排出。

2)粪团在直肠内膨胀所致的机械性刺激,引起便意及排便反射和随后的一系列肌肉活动。

3)直肠平滑肌的推动性收缩。

4)肛门内、外括约肌的松弛。

5)腹肌与膈肌收缩使腹压增高,最后将粪便排出体外。

如果上述的任何一环节存在缺陷即可导致排便障碍。

(2)便秘
1)功能性便秘:

正常排便的生理功能可由于某些原因出现紊乱,不能正常、按时地将粪便排出体外从而引起排便困难者,称为功能性便秘。常见的原因有:①胃肠道蠕动缓慢;②营养缺乏及内分泌紊乱;③结肠内的菌群失调;④粪便量较少,不能产生足够的压力去刺激直肠壁的神经感受细胞产生排便反射,从而引起排便困难;⑤排便动力缺乏;⑥乱用刺激性泻药或灌肠;⑦精神神经因素的影响;⑧药物因素的影响。

2)器质性便秘:

结、直肠及肛门出现了器质性的病变,阻碍或影响了粪便的正常通过和排出者,称为器质性便秘。常见的原因有肠腔的狭窄、肛管的异常、外来的压迫等。

五、肛周分泌物

肛周分泌物是肛门直肠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为肛肠病变组织所分泌出的液体,也可由其他疾病继发。肛周分泌物过多,常有肛门潮湿及瘙痒感。但肛周分泌物的多少、性质如何、颜色变化、发生时间、有无脱出物等,是伴随着疾病的不同而变化的。

(一)分泌物不多,时轻时重

1.肛管炎症
(1)慢性肛窦炎:

肛门分泌物一般不多,而且时轻时重,分泌物呈浅黄色,经常污染内裤,肛窦炎急性发作时可有肛门坠胀,甚至波及骶尾部、会阴部、有欲便不尽的感觉。

(2)肛裂:

陈旧性肛裂可有分泌物,尤其是有潜行性瘘管时,分泌物多呈脓性或脓血性,便时伴有肛门疼痛。

(3)肛瘘:

静止期的肛瘘分泌物很少或没有,但在发作期除肿胀、疼痛外,分泌物增多,性质为脓血性。

2.肛周皮肤病
(1)肛周湿疹:

分泌物渗出不多,并以不规则皮疹、瘙痒、容易复发为特点。病变常局限在肛门口及周围皮肤,也可蔓延至会阴等;急性期肛周皮肤潮红,可见丘疹、丘疱疹,其内可见水样液体,经搔抓破溃渗出,如果合并感染可为脓性渗出,局部潮湿糜烂。

(2)肛周化脓性汗腺炎:

炎症时轻时重,反复发作,逐渐形成皮下窦道或瘘管,流出黄白夹杂糊状有臭味的脓性分泌物。

3.肛门不洁或患有蛲虫病

(1)大便后不洗浴,致使肛周皮肤皱褶内藏有粪便残渣,刺激肛周皮肤分泌液体,甚至引起瘙痒。

(2)蛲虫在繁殖期,蛲虫由肠内爬至肛缘,可将肠液带至肛周皮肤,除导致分泌物增多外,还引起人体静止时(如晚间即将入睡时)肛门部剧烈瘙痒。

(二)分泌物较多,持续加重

1.性传播疾病
(1)肛周尖锐湿疣:

初起肛周可见小而柔软的淡红色赘生物,逐渐增大融合成乳头状、菜花状,易发生糜烂、渗液、出血,赘生物间可淤积脓性分泌物,伴恶臭,随病情持续发展而加重。

(2)直肠淋病:

重者常常有大量的黄白色、有臭味、稀淡如乳汁的分泌物由肛门流出,有里急后重,或有黏液脓血便,肛门部皮肤糜烂、有裂口。

2.脱出性疾病

(1)内痔、直肠反复脱出暴露于外,可将肠内的分泌物或黏膜腺体分泌的液体污染肛周皮肤,或由于脱出物被括约肌束缚,常发生水肿、充血、糜烂、出血、坏死等,导致黏液分泌增多。

(2)息肉、较大的肛乳头瘤脱出:某些息肉本身分泌量较大,如绒毛乳头状瘤分泌的液体如蛋清样,当瘤体脱至肛外时,其分泌物更多并可刺激肛周皮肤而引起瘙痒;肛乳头瘤较大时可以脱出肛外,将直肠或肛腺分泌的液体引流至肛缘,导致肛缘分泌物持续增多。

3.肿瘤性疾病

发生于肛管直肠的恶性肿瘤晚期,其早期特点是便血、大便习惯改变,便血鲜红或暗红,量不多,常同时伴有黏液,呈持续性,甚或肛门矢气所带出黏液血性分泌物。

4.肛肠病术后

肛肠疾病术后创面炎性渗出、结扎痔核坏死脱落、脓腔腐烂组织脱落等,局部渗液临床多见;还有高位或复杂的肛瘘术后组织缺损,导致肛门暂时或永久性闭锁不全,也可引起分泌物增多。

此外,对女性患者应注意排除外阴及阴道炎症,两者的共同特点是阴道分泌物增加,可波及肛周引起局部潮湿及瘙痒。

六、腹痛

腹痛是一种常见症状,多为腹腔脏器疾病引起,但某些胸部及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腹痛。对腹痛患者,临床医生最重要的就是询问病史,配合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进行诊断。腹痛的部位、性质,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及腹痛时其他伴随症状都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急性腹痛

急性腹痛的主要病因为腹腔内脏器的病变,包括脏器的炎症、穿孔、破裂、梗阻、套叠、扭转、绞窄、栓塞、痉挛等器质性病变及功能性改变;次要病因为腹外脏器病变如泌尿系结石或全身性病变,如腹型过敏性紫癜。

(二)慢性腹痛

慢性腹痛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是临床常见症状。其原因复杂,与急性腹痛病因相互交叉,因此诊断上有一定难度。

七、腹胀

腹胀是指腹部胀满不适,肠鸣音亢进,嗳气、排气较多等症状的统称。胃肠积气、腹腔内积液及腹腔肿瘤是引起腹胀的主要原因。正常消化道管腔本身存有少量气体(100~150ml),主要分布在胃和结肠,这些气体的成分为氮、氧、氢、二氧化碳及甲烷等,70%来源于吞咽的空气,20%来源于血液弥散,10%由食物残渣经细菌发酵产生。肠腔内气体潴留过量,导致胃肠积气,甚至引起肠腔扩张,此时可见腹部膨隆,患者自觉腹胀。

(一)病因

1.吞气过多

食管上括约肌在吞咽时开放,空气随饮食进入胃肠,而吞咽液体要较固体食物多摄入空气,因此一次性大量进食饮料、滔滔不绝地说话、嚼口香糖或囫囵吞枣地咽下食物时,不少空气也随着下肚而使胃内空气增多。流涎及唾液过量分泌引起吞咽频繁时也会造成吞食空气较多。

2.产气过多

消化不良或吸收不良,可因未消化食物能给肠道细菌提供产气基质,使肠腔积气。如进食过量豆类及某些蔬菜如韭菜、芹菜、洋葱等以及一些不易被消化的糖类和纤维素时,可使肠道内细菌的分解加快,产生过多二氧化碳及氢等气体,使患者腹胀,排气增多。小肠病变患者可因糖类吸收不良而产生大量气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如果厌氧菌过度生长也会产气而致腹胀。

3.肠运动麻痹

各种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并发中毒性巨结肠等导致的肠运动麻痹,气体郁结肠腔而致腹胀。

4.肠道气体吸收障碍

腹腔内大部分气体,经肠壁血管吸收后,由肺部排出体外。肠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门静脉淤血等,使肠壁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影响肠腔内气体吸收,从而引起腹胀。

5.肠道气体排出障碍

肿瘤、炎症、手术后引起的肠粘连等,会使肠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先天性巨结肠、粪潴留等使肠腔狭窄、闭塞,使肠腔内的气体排不出体外,因而引起腹胀。肝硬化、肝脾大、结核性腹膜炎、腹腔急性化脓性炎症、低钾血症、肠系膜血管栓塞等导致腹水,形成腹腔内积液而引起腹胀。腹腔巨大肿瘤或因腹腔肿瘤引起的癌性腹水皆可引起腹胀。

(二)常见疾病

1.胃肠疾病

急性或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扩张,胃癌;炎症性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短肠综合征、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肠梗阻、胃肠神经官能症、结肠激惹综合征等。

2.肝、胆、胰疾病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3.心、血管疾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肠系膜血管栓塞、肠系膜动脉硬化症等。

4.腹膜疾病

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腹膜癌等。

5.其他疾病

伤寒、哮喘、低钾血症、结缔组织病、黏液性水肿、腹部手术后、肥胖、营养不良。

八、腹泻

腹泻有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之分。

1.急性腹泻

每天大便一般3次以上,并有粪质稀薄,24小时粪便重量超过200g;或每天粪便少于200g,但便次多于3次,并伴有肛门周围不适,里急后重或大便失禁等。

腹泻的发生主要取决于肠道蠕动、分泌及吸收功能是否失调,因此根据肠道的不同功能,结合腹泻的次数、性状、颜色、气味的特点来大致判断是哪一部分肠道发生了病变。小肠病变所致腹泻一般每天3~6次,大便为糊状或水样便,量一般较多,偶尔因混有胆汁,颜色可呈现黄绿色;而结肠病变所致腹泻,病变部位越靠近远端肛门大便次数越多,每天10次或更多,量较少,伴有里急后重或腹痛,大便中常常混有黏液或脓血。

2.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指腹泻症状持续或反复超过2个月。主要由消化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的原因引起。主要见于肠源性慢性腹泻、胃源性慢性腹泻、胰源性慢性腹泻、肝胆疾病所致腹泻。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腹泻主要见于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类癌综合征、胃泌素瘤、水电解质紊乱等;其他如尿毒症、硬皮病、糙皮病、药物性慢性腹泻(抗生素性腹泻)、神经官能性腹泻等。

九、肛周瘙痒

肛周瘙痒男女老少皆见,但好发于中老年人,为肛肠病常见症状之一,临床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瘙痒仅以痒为主,原因不明,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继发性瘙痒产生于原发性疾病,伴有明显的特异性皮肤损害。肛周瘙痒属于中医“谷道痒”或“肛门痒”的范畴,并认为与肛门不洁、虫毒骚扰、湿热下注、血虚、血热等因素有关。

(一)病因

1.全身性因素
(1)内分泌紊乱: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脑垂体功能不全、围绝经期、性激素减少等。

(2)过敏反应:

如摄入某些食物(尤其是辛辣刺激性调味品,烟、酒,或鸡蛋、鱼、虾、蟹)及药物的作用如麻醉药、抗生素,其他如花粉、日常生活用品、化学用品等均可引起过敏反应。

(3)精神因素:

如抑郁、神经官能症、癔症、过度兴奋等。

(4)肝肾功能不全:

如胆酸、尿素等代谢物的蓄积并刺激皮肤。

(5)遗传因素:

有家族遗传史者肛门瘙痒症的发病率可达60%。

(6)其他:

如营养不良、某些血液疾病、皮肤病的局部反应等。另外环境因素,如天气炎热以及湿度过大等也可导致肛门局部瘙痒。

2.局部因素

(1)常见的肛肠病,如痔、肛瘘、肛乳头肥大、肛窦炎等引起的慢性炎症刺激肛周皮肤。

(2)肛周皮肤病,如肛门部的皮炎、癣、湿疹等。

(3)肛周皮肤过敏,如肛周皮肤接触某些药物或其他东西而过敏引起瘙痒。

(4)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瘙痒,此多见于儿童。

(二)常见疾病

1.肛门瘙痒症

肛门瘙痒症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肛门周围瘙痒难忍,检查肛门时,轻者可见轻度抓痕、破溃、糜烂、结痂、皮肤皲裂、色素减退或加深,重者可见皮肤增厚、苔藓样变化。

2.老年性瘙痒症

常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瘙痒以躯干、四肢为主,其次为会阴部及肛门,长期搔抓后皮肤可见湿疹样改变,与老年人皮肤干燥、萎缩有关。

3.精神性瘙痒症

瘙痒可见全身或局限于肛门,瘙痒部位无明显皮肤损害及搔抓痕,瘙痒感觉被夸大,伴有神经精神症状,患者患有皮肤寄生虫恐惧症。

4.痔

外痔反复发炎,刺激肛门皮脂腺,会使肛门汗腺分泌增多,引起肛门皮肤充血、潮湿发痒;内痔反复脱出使肛门松弛,肠液及肛管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引发瘙痒。

5.肛瘘

肛瘘引起外口反复流脓水,日久刺激肛周皮肤,使其潮湿发痒。

6.肛裂

由于肛裂溃疡及皮下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引起肛门潮湿及瘙痒,可伴有肛门疼痛、便血等。

7.直肠脱垂

直肠黏膜长期反复脱出,肛门松弛,造成黏液分泌多,长期刺激肛周皮肤可见瘙痒。一般伴有肛门坠胀、便秘等。

8.肛周湿疹

表现为肛门皮肤潮湿发红、疼痛、鳞屑,局部有粟米样丘疹,散在或密集分布,或局部有渗液,或局部皮肤增厚、苔藓样病变。

9.肛窦炎

肛窦炎引起的肛周瘙痒是由于炎性分泌物对肛门皮肤的刺激,肛门镜可见肛窦深大及充血。

10.蛲虫病

肛门瘙痒以夜间及安静就坐时加重,有时可见肛门周围皮肤湿疹样改变,甚至可见细小白虫。

11.肛门尖锐湿疣

因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肛门皮肤生成乳头状小瘤,单发或成簇生长,菜花样,生长迅速,伴有出血、疼痛、分泌物渗出等。

十、发热

正常体温在36~37℃,一般将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0.5℃者称为发热。许多疾病常是由于早期出现发热而被察觉的,因而发热是疾病的重要信号,甚至是潜在恶性病灶(肿瘤)的信号。在疾病的整个病程中,体温曲线变化往往反映病情变化,对判断病情、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发热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前者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妊娠期等体温高于正常0.5℃时,属于生理性发热。后者是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如传染性或炎症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则属于病理性发热;也有少数病理性体温升高是因体温调节机构障碍而产生,如鱼鳞病或是先天性汗腺缺陷,因散热障碍,夏季可出现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造成异常产热而致的发热,以及高温环境下(中暑)引起的发热均属此类,但其本质应不同于发热,故有人称为“过热”。

肛肠外科发热的原因与普通外科相同,临床表现一般先有症状后发热,如先疼痛后发热则多考虑外科疾病。

肛肠外科发热,首先考虑感染,寻找感染部位,缺乏感染证据时(如白细胞不高、血培养阴性),或临床已有感染的充分证据,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热无明显好转时,应考虑是否感染部位脓肿已形成,抗生素剂量是否不足或对病原菌不敏感等,不要轻易放弃对感染的诊断;中老年患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进行性消瘦,找不到感染的证据,或经系统抗感染治疗无效,应考虑肿瘤的可能性;肛肠病发生急、慢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可由于其发生部位深浅不一,发热程度也不相同,脓肿位于肛提肌以下者,肛门局部红、肿、热、痛明显而全身症状较轻,体温可正常或在38℃以下;肛提肌以上的脓肿,因病位深隐,肛门局部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重,可出现寒战高热、乏力、脉数及其他全身中毒表现;此外,结核性疾病以低热为主,或为午后潮热,或为潮热盗汗,伴发口渴、咳嗽、消瘦等。结核性肛周脓肿有其自身特点,如成脓慢、疼痛隐隐、脓液清稀、外口凹陷、皮色暗淡等。

此外,肛肠科疾病术后发热在临床较为多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环形混合痔、复杂肛瘘及脓肿,因手术中组织损伤过多,坏死产物吸收,常可引起发热,一般在38℃以下,为术后吸收热,3天左右自行消退,可不处理;内痔、直肠脱垂,采用消痔灵注射术,因注射的局部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可出现低热;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术后,如果体温持续不降或下降后再度回升,肛门肿痛未见减轻,多考虑术中脓液未完全排出或脓腔引流不通畅,再次出现脓液蓄积;术后药物的使用不当,如抗生素过敏反应、输血反应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严重可致生命危险;因手术消毒不严格,局部麻醉时细菌或脓液随针头或器械带入肛周正常组织内,术后继发感染而出现发热也时有发生。此外,患者如果存在贫血、风湿热等全身疾病,术后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可继发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 QJJB/FXgJSEQut9Br5BhANFpnQIat9UI3EY4gJ3TW4T9WmT/RzKbSZNlFfHjs8N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