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浓度的定义

虽然浓度的定义看起来不重要,大部分文献中都会省略,但是清晰地理解浓度的定义,对生物药剂学建模非常重要

① 对口服吸收理解存在的混乱,很大原因来自对浓度概念的混淆。另外,经常会混淆的还有“百分数f”、“浓度C”和“溶解度S”。这些术语的概念对生物药剂学建模至关重要,应该清楚地理解。

2.1.1 总浓度

药物的总浓度C tot 是指药物在溶液中的总量,不管该药物是否已溶解。例如,100mg的固体药物溶解在1ml的溶液中,无论药物是否完全溶解在溶液中,浓度均为100mg/ml。但是制剂研究人员与生物研究人员对这点的理解是存在差异的。生物研究人员通常默认药物在试验介质中已完全溶解,而制剂人员通常指的是药物的混悬液。

2.1.2 溶解的药物浓度

本书使用“溶解的药物浓度C dissolv ”来表示已溶解在溶液中的药物分子浓度。药物在溶液中存在多种状态,见图2.2。

图2.2 胃肠液中溶解的药物分子

在空白介质中添加固体化合物后,如溶液看起来是透明的,经常称为是“已溶解”的,而该介质通常被称为溶液。而在透明的溶液中,药物分子还将以多种形态存在:①单体(被溶剂分子包围的单个分子);②二聚体或更高的聚合体;③与大分子形成复合物,例如环糊精;④胆汁胶束-药物结合型;⑤纳米颗粒。在文献中,把前四种被称为可溶的,而纳米颗粒通常称为纳米混悬液,本章将使用这五种形态来定义“溶液”。本书中的理论框架中都会考虑未解离型单体分子、解离型单体分子、胆汁胶束-药物结合型。在胃肠道(GI)液体中,溶解的药物浓度C dissolv 可用以下方程表示:

其中,X表示药物的总量(重量或摩尔),C表示浓度(X/V GI ),下标 u z (如 +、−、++、−−、之类的符号)、bm分别代表游离型单体、带电荷的分子、胆汁胶束-药物结合的分子,V GI 代表胃肠道某位置的溶液体积。

2.1.3 有效浓度

任何一个反应的有效浓度,如溶出和渗透过程中的有效浓度,取决于“可获得的”药物分子状态。例如,药物颗粒溶出的形态可以是游离型单体和胆汁胶束-药物结合型两种。而肠上皮细胞膜上的被动转运主要依靠非离子化的游离型单体分子的渗透(pH分配假说和游离分数理论),见图2.3。

有效浓度是溶解的药物浓度一部分,例如,非解离的游离单体分子浓度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 f u指游离型药物单体分子的百分数, f 0 表示非解离型分子的百分数。这种表述跟药代动力学(PK)中血浆药物浓度和游离分数是一致的。

图2.3 溶出和渗透的示意图 zBk7MwNgAXmhaiq0JaL+/MZGD/6L55POhcURv93OVG5lQVu6K7Lkaj+TrP5pkIU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