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闭经的病理性分析

原发闭经多为先天性疾病或功能失调所致,继发闭经多为器官功能障碍或肿瘤引起。本节主要以引起闭经的主要病变所涉及的部位来详解病理性闭经。

一、子宫性闭经及下生殖道发育异常性闭经

(一)先天性下生殖道发育异常(隐性闭经)

宫颈闭锁、阴道横隔、阴道下1/3闭锁和无孔处女膜等,均可引起经血流通障碍而发生闭经,多于月经初潮后发现。如子宫及阴道发育正常,初潮后经血积存于阴道内,继而扩展到子宫,形成阴道、子宫积血,积血过多可流入输卵管,通过伞部进入腹腔,伞部附近的腹膜受经血刺激发生水肿、粘连,致使输卵管伞部闭锁,形成阴道、子宫、输卵管积血。

临床表现:青春期后出现逐渐加剧的周期性下腹痛,但无月经来潮。严重者伴有便秘、肛门坠胀、尿频或尿潴留等症状。无孔处女膜检查时可见处女膜向外膨隆,表面呈紫蓝色,无阴道开口。

(二)子宫性闭经

子宫性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子宫性闭经两种。原发性子宫性闭经:由于子宫的发育异常和初潮前的子宫内膜病理性破坏导致的闭经。继发性子宫性闭经:多由于初潮后进行宫腔创伤性操作而导致的宫腔粘连或感染、放疗造成子宫内膜破坏、子宫切除术后等。

1.米勒管发育不全综合征(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 syndrome,MRKH)

约20%的青春期原发闭经伴有子宫阴道发育不全。这是由于副中肾管发育障碍引起的先天畸形,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染色体核型正常。临床表现:始基子宫或无子宫、无阴道,而外生殖器、输卵管、卵巢发育正常,性激素分泌及排卵正常,女性第二性征正常。部分患者合并其他脏器畸形(如泌尿道、骨骼、心血管系统)及听力障碍等。

2.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完全型

又称睾丸女性化综合征或男性假两性畸形。患者性染色体为XY,性腺为睾丸,可位于腹腔内或腹股沟区,且具有男性血清睾酮水平。这是因为外阴靶器官缺乏雄激素(双氢睾酮)受体,对睾酮不反应,使外阴被动发育成女性外阴,有浅短的盲端阴道,但无子宫及输卵管。

临床表现:青春期后可有乳房发育,但乳头发育欠佳,乳晕苍白,阴毛、腋毛稀少。患者常因原发闭经就诊,因异位睾丸有恶变风险,确诊后应切除性腺,但何时切除目前尚有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应等青春期发育后再切除性腺。

3.创伤性宫腔粘连(Asherman综合征)

创伤性宫腔粘连是指子宫内膜破坏引起继发闭经。多发生于流产吸宫术后,少数发生于产后刮宫术或剖宫产术后。手术时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及颈管内膜,引起子宫腔及子宫颈管部分或全部粘连,导致子宫内膜不应性或阻塞性闭经。子宫腔可有积血(因颈管粘连阻塞),甚至经血自输卵管反流入腹膜腔。

临床表现:在吸宫或刮宫术以后出现闭经或月经过少,可伴有周期性腹痛。

4.子宫内膜感染

流产及产后子宫内膜严重的感染或子宫内膜结核均可破坏子宫内膜,引起闭经。

临床表现:子宫内膜结核多数为原发性,少数处于结核活动期,可以伴有结核症状,涉及卵巢者较少见。

二、卵巢性闭经

卵巢先天发育不全或功能缺陷、卵巢周期异常、结构破坏以及肿瘤等,均可引起卵巢激素水平低下或缺乏周期性变化,发生闭经。

(一)特纳综合征

特纳综合征(Turner’s syndrome)是一种先天性染色体异常所致的疾病,也是人类唯一能生存的染色体单体综合征。Turner综合征于1959年被证实系因性染色体畸变所致,由于性染色体异常,卵巢不能生长和发育,呈条索状纤维组织,原始卵泡在胚胎期消耗过快,至出生时已无卵子,故缺乏女性激素,导致第二性征不发育和闭经。染色体为45,XO/46,XX嵌合体的患者,当46,XX细胞系占多数时,卵巢能发育而维持正常功能。

其异常核型主要包括:①45,XO:最常见,95%自然流产淘汰,仅少数存活出生,有典型的临床表现。②45,XO/46,XX:即嵌合型,约占患病总数的25%。典型的Turner综合征在出生时即呈现身高、体重落后,手、足背明显水肿,颈侧皮肤松弛。出生后身高增长缓慢,成年期身高135~140cm。

临床表现:女性表型,后发际低,50%有颈蹼;盾形胸,乳头间距增宽;肘外翻和多痣等。约35%患儿伴有心脏畸形,其中以主动脉缩窄最为多见。此外,也有患者可见肾脏畸形(如马蹄肾、异位肾、肾积水等),指/趾甲发育不良,第4、5掌/跖骨较短等。患儿外生殖器一直保持婴儿型,小阴唇发育不良,子宫不能触及。大部分患儿因生长迟缓、青春期无性征发育、原发闭经等就诊。

(二)单纯性腺发育不全

1.46,XX单纯性腺发育不全

卵巢呈条索状无功能实体,部分患者呈家族性分布,卵巢可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有些可以出现乳房发育和月经,以后再出现继发闭经。身材正常,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

临床表现:女性生殖器发育不良,第二性征发育差,但无畸形。

2.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Swyer综合征)

基因突变使发育为男性的中肾管退化而副中肾管发育为女性。性腺为条索状,表现为原发闭经。

临床表现:身材偏高大,腋毛及阴毛少,血雌激素水平低,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睾酮水平低。因容易发生性腺肿瘤,一旦确诊,需切除性腺。

(三)抵抗性卵巢综合征(卵巢不敏感综合征)

由于卵巢的胞膜受体缺陷,不能对促性腺激素产生反应,无法分泌性激素,更谈不上负反馈抑制垂体。

临床表现:卵巢形态饱满,内有多数始基卵泡及少数初级卵泡,第二性征发育欠佳或不发育,出现闭经及促性腺激素(特别是FSH)升高。但有学者认为,这类患者的血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并不意味着卵巢功能不可逆,也不代表其永久衰竭。临床上约有20%的患者可以恢复月经,甚至有排卵及成功受孕的报道。

(四)卵巢功能早衰

40岁前绝经的患者可以称之为卵巢功能早衰。卵巢内无卵母细胞或虽有原始卵泡,但对促性腺激素无反应,无明确诱因的卵巢功能早衰最常见。另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亦可引起卵巢功能早衰,循环中存在多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抗体,卵巢活检可见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卵巢功能早衰者可有性染色体异常的情况,如45,XO/46,XX或47,XXX。遗传因素、病毒感染、医源性损伤与卵巢功能早衰也有关。

临床表现:继发闭经,常伴围绝经期症状,具有低雌激素及高促性腺激素特征。

(五)多囊卵巢综合征

以长期排卵障碍及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卵巢多囊样改变。临床表现为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

(六)卵巢肿瘤

由于产生过量的雄激素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而闭经,产生雄激素的卵巢肿瘤如睾丸母细胞瘤、卵巢门细胞瘤等。或是因持续分泌雌激素抑制了排卵,使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而短暂闭经。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如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

三、垂体性闭经

垂体性闭经为中枢性闭经,主要致病环节在腺垂体,其器质性病变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继而导致卵巢功能低下而引起闭经。

(一)希恩综合征

产后大出血休克会造成垂体急性缺血或是坏死,腺垂体最敏感,其丧失正常功能后可引起一系列腺垂体功能低下的症状。比如,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坏死,也可累及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细胞。

临床表现:出现闭经、无泌乳、性欲减退、毛发脱落等症状,第二性征衰退,生殖器官萎缩,以及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畏寒、嗜睡、低血压、低基础代谢率等,可伴有严重而局限的眼眶后方疼痛、视野缺损及视力减退等症状。

(二)垂体肿瘤

垂体肿瘤分泌激素抑制GnRH分泌和/或压迫分泌细胞,使得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腺垂体位于蝶鞍内,它包含着各种腺细胞,可发生催乳激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促甲状腺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以及无功能的垂体腺瘤。如常见的催乳素细胞肿瘤可引起闭经溢乳综合征。

临床表现:不同类型的肿瘤可出现不同症状,但都有闭经的表现。

(三)空蝶鞍综合征

因蝶鞍膈先天发育不全、肿瘤或手术破坏,造成蝶鞍内出现空隙,脑脊液趁势流向蝶鞍的垂体窝。垂体受压缩小,而蝶鞍扩大,重压之下,下丘脑与垂体间的门脉循环受阻,出现闭经和高催乳素血症,有时发生泌乳。

临床表现:X线检查仅见蝶鞍稍增大;CT或MRI检查则更精确显示,在扩大的垂体窝中,可见萎缩的垂体和低密度的脑脊液。受压明显时患者可有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压迫症状。

四、下丘脑性闭经

这是最常见的一类闭经,以功能性障碍为主。下丘脑弓状核含有传导神经内分泌的神经元,它接受多处脑功能区的神经冲动,并汇合成信号促使GnRH脉冲式释放。在卵泡期,为维持正常卵泡功能,约每90分钟有一次GnRH脉冲,若脉冲式分泌模式异常,比如频率、幅度及量的变化,都会导致卵泡发育障碍而闭经。

(一)精神应激

精神创伤、环境变化等因素均可使机体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扰乱中枢神经与下丘脑之间的联系,从而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而闭经。这种应激状态多见于年轻未婚的女性,或是工作节奏紧张的脑力劳动者;如盼子心切、畏惧妊娠等强烈的精神压力,也可能干扰内分泌功能,发生假孕性闭经。其发病机制可能是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持续上升,抑制了GnRH的脉冲式释放。

临床表现:闭经多为一时性,精神因素解除后,月经通常很快自行恢复,也有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

(二)体重下降和神经性厌食

中枢神经对体重急剧下降特别敏感,不论是单纯性体重下降,还是真正的神经性厌食,均可诱发闭经。神经性厌食通常是由内在情感产生剧烈的矛盾,或是为保持体形而强迫节食引起的下丘脑功能失调。GnRH浓度降至青春期前水平,促性腺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低下而发生闭经。

临床表现:精神性厌食、严重消瘦和闭经。

(三)运动性闭经

剧烈的运动或是高强度的训练,如长跑、芭蕾和现代舞蹈等可导致闭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临床表现:体内脂肪含量降低和营养低下可引起瘦素水平下降及应激状态,引起生殖轴功能抑制,GnRH释放障碍。

(四)Kallmann综合征

这是一种先天性下丘脑GnRH分泌缺乏或不足引起的闭经,常伴有嗅觉丧失或嗅觉减退。因基因缺陷引起先天性GnRH缺陷,是由于染色体Xp22.3的 KAL - 1 基因缺陷所致。

临床表现:低促性腺激素、低性激素性闭经,主要表现为原发闭经,无性征发育,女性内生殖器分化正常。

(五)颅咽管瘤

位于蝶鞍上的垂体柄漏斗部前方可发生颅咽管瘤,它是由先天性残余细胞发展形成,相对罕见。

临床表现:瘤体增大压迫下丘脑和垂体柄时,可引起闭经、生殖器官萎缩、肥胖、颅压增高、视力障碍等症状,也称肥胖生殖无能营养不良症。

(六)药物性闭经

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吩噻嗪衍生物(奋乃静、氯丙嗪)、利血平以及甾体类避孕药,偶尔也可出现闭经和异常乳汁分泌。其机制是通过下丘脑抑制催乳激素抑制因子或多巴胺的释放,间接引起催乳素升高所致。

临床表现:药物性抑制常是可逆的,一般在停药后3~6个月月经多能自然恢复。

五、其他内分泌疾病引起的闭经

(一)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1-羟化酶缺乏):最多见的是外阴不同程度男性化和女性核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肾上腺21-羟化酶不完全缺乏,皮质醇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减弱,导致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使皮质醇趋于正常,但雄激素异常升高,性腺为卵巢,内生殖器为女性。

临床表现:婴儿出生时阴蒂肥大,阴蒂下方见尿道口,阴唇融合遮盖阴道口和尿道口。过早男性化表现在青春期乳房不发育,内生殖器发育受抑制,原发闭经。内分泌特征包括ACTH、17α-羟孕酮显著升高,T和P升高,皮质醇偏低,雌激素和FSH低水平。

(二)甲状腺疾病

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为桥本病及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常因自身免疫抗体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并抑制GnRH的分泌从而引起闭经;也可因抗体的交叉免疫破坏卵巢组织而引起闭经。 neNhvV3etEfOjjeJfoIpfLZo3S8+LgPzqRUmjLChEgt3uo+i8SQkL/uCj92ckOQ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