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有排卵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一、排卵期出血

在围排卵期,由于此时体内雌激素分泌的巨大波动,使得内膜不稳定(不规则脱落),出现少量出血。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表现为月经中期出现少量、自限的出血,一般持续1~3天。对出现月经中期出血的患者,需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排除非子宫来源出血或器质性病变;若患者反复发作,或出血量多,必要时内膜诊刮或宫腔镜检查以排除内膜息肉等病变。

对于围排卵期出血,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如有治疗需求,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一)口服避孕药

如患者无生育要求,可给予复方口服避孕药。一般在撤退性出血后,周期性使用口服避孕药3个周期,病情反复者酌情将去氧孕烯炔雌醇或炔雌醇环丙孕酮延至6个周期,月经第1~5天开始,每天1片,维持至21天后周期结束。

(二)周期性孕激素治疗

根据患者固有的月经周期,在排卵期左右开始孕激素治疗,通常建议在预计出血前的2~3天开始用药。连用10~14天,酌情用3~6个周期。

(三)雌激素治疗

根据经验,在月经干净以后即开始用药,每天2~4片(戊酸雌二醇1mg/片),可以在预计下次月经前停药。酌情使用3~6个周期。

(四)雌、孕激素序贯疗法

如孕激素治疗后不出现撤退性出血或出血量少,可考虑是否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不足,可用雌、孕激素序贯法。使用方法同人工周期疗法,即雌激素连服21~28天(如戊酸雌二醇1mg/片,每天2~4片),后10天加用孕激素(如甲羟孕酮2mg/片,每天3~4片)。

二、黄体功能不足

育龄期妇女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卵泡发育不良,或未成熟排出时,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功能不足,出现黄体期缩短,孕激素分泌不足,出现月经周期缩短,尤其是黄体期不足14天,且易发生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

育龄期妇女,尤其是35岁以上妇女,出现月经周期缩短,而经期和经量正常,检查发现黄体中期孕激素水平降低,或基础体温的高温相不足11天,可诊断此病。

治疗根据患者有无生育要求确定,对于有生育要求者,应予以促排卵治疗;如患者无生育需要,可以在黄体周期补充孕激素7~10天,或予以复方口服避孕药,或人工周期调节月经;也可观察,不予以处理。

三、子宫内膜脱落不全

多见于育龄期妇女,由于卵泡发育不良,尽管有排卵,但黄体萎缩不全,出现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超过7天,出血量一般不多。诊断时除外妇科检查,应进行超声检查排除内膜增生等病变或IUD引起的出血,还应与其他疾病治疗时采用抗凝药物等情况鉴别。

治疗方法同黄体功能不足,需要生育者给予促排卵治疗,否则补充孕激素或周期调节。

病例分析

病例1

【病史】

患者,女,11岁,主因“阴道出血40 + 天,伴头晕、心慌5天”就诊。平素月经不规律,7~40/60~120天,量多,色暗红,无血块,无痛经。患者末次月经出血至今,量多,曾就诊当地医院,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好转后自行停药,后出血再次增多,5天前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今日自觉病情加重就诊。

【检查】
1.体格检查

患者为贫血貌。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红蛋白38g/L,余(-)。

甲状腺功能检查游离四项:TSH 5.85µIU/ml,稍高;余正常。

3.辅助检查

妇科超声:内膜0.91cm,规则,不均质,呈不均匀稍强回声。左卵巢3.2cm×3.16cm,内见直径2.54cm暗区,右卵巢2.84cm×1.89cm。余未见异常。

【诊断】

异常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重度贫血。

【治疗】

输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给予屈螺酮炔雌醇(Ⅱ)口服1片,1次/d,氨甲环酸止血治疗,服药后血渐止,内分泌内科会诊甲状腺情况,建议复查。输血后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0g/L。嘱其继续口服屈螺酮炔雌醇(Ⅱ)1片,1次/d,共服药21天,停药后行经,经量可。之后采用后半期孕激素治疗,定期随诊,生育年龄前长期管理。

【病例分析】

该患者的诊断分两步:①排除器质性病变,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等均可以AUB为首发表现。排除后该患者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②判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种类为无排卵性。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因:月经初潮后1年内排卵者仅占18%,2年内有排卵月经周期约为50%,即使有排卵,常伴黄体功能不足,这与H-P-O轴正反馈反应异常有关。

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治疗的第一步是尽快止血。可采用雌激素内膜修复法、孕激素内膜萎缩法和孕激素内膜脱落法3种方法止血。该患者血红蛋白38g/L,为重度贫血,可选用前两种方法尽快迅速止血。考虑患者曾自行停药,依从性较差,故选用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OC)止血。OC止血常用方案为1~2片,q.8~12h.,采用口服避孕药止血,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个24小时的用药剂量可以根据服用药物后出血的情况来确定服药时间的间隔,争取最小的有效剂量止血。血止后逐渐减量维持,等待血红蛋白回升。患者服用1片后即血止,1次/d维持。氨甲环酸是抗纤溶药物,可以抑制纤溶酶原活性,从而减少出血,常用于辅助止血。治疗的第二步是后续调整月经周期,防止再次月经紊乱。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者一般体内有一定内源性的雌激素,只需周期性地给予孕激素即可。月经量大并严重贫血者亦可继续使用OC。要注意长期个体化管理。

病例2

【病史】

患者,女,47岁,既往月经规律,4~5/28~30天。近6个月月经紊乱,周期10~40天,经间期时有不规则出血,血量时多时少,今日以阴道淋漓出血1个月来诊。已婚已育,G 1 P 1 ;工具避孕。无特殊遗传疾病史;无内外科合并症病史。

【检查】

体格检查:身高160cm,体重55kg;面色略苍白;生命征平稳;心肺(-);全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消毒行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型,可见少量血迹;阴道通畅,黏膜完整光滑;宫颈光滑,见出血来自宫腔内,宫口闭,未见组织物堵塞;宫体前位,正常大小,质地中等,活动可,无压痛;双附件区未及包块,无压痛。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Hb 98g/L,余正常;凝血功能正常;血生化及肝、肾功能正常。

甲状腺功能正常。

性激素6项:LH 9.58U/L,FSH 10.76U/L,E 2 69.0pg/ml,P 0.36ng/ml,PRL 20.47ng/ml,T 0.78nmol/L。

尿妊娠试验(-)。

6个月内体检TCT未见上皮内异常及病变。

2.辅助检查

经阴道盆腔超声示:子宫5.1cm×4.8cm×4.5cm,肌壁回声均匀,内膜1.8cm,回声不均,双附件区未提示异常回声。

【诊断】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治疗】

宫腔镜下检查+分段诊刮术,术中见子宫内膜增厚明显,内膜不平,诊刮病理提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一般治疗:纠正贫血,口服补血药物;抗生素预防感染。月经周期控制,性激素治疗:术后10天加用孕酮20mg/d,连用10~14天调整月经周期;观察3个月月经规律,超声未提示明显异常。

【病例分析】

患者为围绝经期女性,病史2年,首先应该除外子宫内膜病变,合并有贫血,建议行诊刮术,一方面止血,另一方面获得内膜病理除外病变。后期可以严密监测下观察,或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节育系统抑制内膜生长,保护子宫内膜。

病例3

【病史】

患者,女,38岁,月经规律,4~5/28~30天。近两年间断月经间期出血(一般在月经干净后7~10天),2~3天干净,量少,护垫1天(湿不透1片),近6个月经间期出血时间略延长到5~7天,不服药可以自行干净。婚育史:已婚已育,G 1 P 1 ,顺产;工具避孕,有再生育要求。无特殊遗传疾病史;无内外科合并症病史。

【检查】
1.体格检查

身高165cm,体重60kg;面色略苍白;生命征平稳;心肺(-);全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及包块;出血来自阴道内。妇科检查:外阴可见少量血迹;阴道通畅,黏膜完整光滑;宫颈光滑,少量出血来自宫腔内,宫口闭,未见组织物堵塞;宫体前位,大小正常,质地中等,活动可,无压痛;双附件区未及包块,无压痛。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Hb 106g/L,余正常;凝血功能正常;血生化肝肾功能正常。

甲状腺功能正常。

性激素:LH 5.5U/L,FSH 4.7U/L,E 2 25.0pg/ml,P 0.42ng/ml,PRL 21.50ng/ml,T 0.58nmol/L。

尿妊娠试验(-)。

宫颈细胞学检查:TCT(-)。

3.辅助检查

经阴道盆腔超声:子宫前位4.8cm×5.2cm×3.7cm,内膜0.7cm,双附件未见异常。

【诊断】

有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卵期出血。

【治疗】

①解决经间期出血问题。②预防再次出现周期性经间期出血可以口服COC。

【病例分析】

对于育龄期女性的异常子宫出血,首先要除外妊娠和子宫本身的问题。本例患者月经周期规律,经间期出血,可以行基础体温测定,判断有无排卵。对于排卵期出血量很少时可不给予干预。对于出血较多者可以考虑孕激素和口服避孕药治疗。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可以促排卵治疗。 O3ya2pUJf4nf0k8ubpaxw/omMiSQK8a6oE04+Yk+1wQum2mdfstZ8yVro97eslX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