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检验

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相关组分检验

(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及抗原测定

1.检测原理
(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ctivity,t-PA:A)测定:

发色底物法。

(2)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抗原(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tigen,t-PA:Ag)测定:

酶联双抗体夹心法。

2.标本要求与质量控制

(1)因加压后t-PA可进入血液,采血标本时最好不用止血带;取血后尽快在低温下分离血浆。

(2)样本必须加以酸化处理,以抑制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的作用。

(3)血浆t-PA的影响因素较多,可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在剧烈运动、机体应激反应时增高。此外,血液标本采集时的状况(如压脉带的使用)、标本溶血、血浆中的其他抗体(如嗜异性抗体、类风湿因子)等可影响t-PA:Ag的测定结果。

(4)t-PA测定方法较多,而且缺乏标准化,不同实验室的报告方式和参考区间有显著不同,每个实验室应根据所使用方法建立各自的参考区间。

3.结果分析与解读

正常情况下,t-PA:A为 0.3~0.6U/ml,t-PA:Ag为1~12μg/L。

4.临床应用

(1)t-PA活性增高表明纤溶活性亢进,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2)t-PA活性降低表明纤溶活性减低,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病。

(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活性及抗原测定

1.检测原理
(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活性(plasminogen activatorinhibitor-1 activity,PAI-1:A)测定:

发色底物法。

(2)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抗原(plasminogen activatorinhibitor-1 antigen,PAI-1:Ag)测定:

酶联双抗体夹心法。

2.标本要求与质量控制

(1)试剂一旦溶解应一次用完。

(2)血浆标本于-20℃中可保存1个月。

(3)PAI释放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早晨最高、下午最低。一般在上午8~10时采血较为适宜,而且采血前患者应休息20min以上,尽量减少t-PA释放,以免影响PAI测定。

(4)PAI的测定方法较多,而且缺乏标准化,不同实验室的报告方式和参考范围有显著不同,每个实验室应根据所使用方法建立各参考范围。由于t-PA和PAI是一对体内最重要的纤溶活性调节剂,同时测定两者更有意义。

3.结果分析与解读

正常情况下,PAI-1:A 为0.1~1.0AU/ml,PAI-1:Ag含量为4~43ng/ml(平均18±10ng/ml)。

4.临床应用

(1)PAI-1活性增高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2)PAI-1活性降低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症。

(三)α 2 -抗纤溶酶活性测定

1.检测原理

发色底物法。

2.标本要求与质量控制

(1)试剂溶解后应一次用完。

(2)所有试剂都必须新鲜配制。

(3)样本稀释度,视显色深浅可作适当调整。

(4)血浆α 2 -AP的含量通常较为恒定,α 2 -AP比纤溶酶原测定能更灵敏地反映纤溶活性。一些伤口愈合慢,出血时间延长,PT、APTT正常的患者,可能是α 2 -AP缺乏所致。

3.结果分析与解读

正常情况下,α 2 -抗纤溶酶活性(α 2 -antiplasmin activity,α 2 -AP:A)为(95.6~12.8)%。

4.临床应用

(1)α 2 -AP:A升高见于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产后、恶性肿瘤等。

(2)α 2 -AP:A降低见于肝病、手术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先天性α 2 -AP缺乏症。

(四)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1.检测原理

酶联双抗体夹心法。

2.标本要求与质量控制

酶标板、浓缩液和冻干品应2~8℃保存,配好的稀释液2~8℃保存不超过1个月。冻干品复溶后置于-20℃冷冻可保存3周。

3.结果分析与解读

正常情况下,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ntiplasmin complex,PAP)为0~150ng/ml。

4.临床应用

用于高纤溶酶血症和溶栓治疗的临床检测。α 2 -AP在溶栓治疗过程中被消耗。PAP复合物的检测结果可了解纤溶酶血症的程度和出血的可能性。伴随纤维蛋白形成增加和高纤溶酶血症的疾病,PAP复合物含量也增加。所以,对于许多疾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水平与PAP的水平呈正相关。除溶栓治疗外,一旦PAP浓度高于150ng/ml,则可视为血栓形成倾向或预示纤溶亢进。

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验

(一)凝血酶时间测定

1.检测原理

在凝血酶作用下,待检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当待检血浆中抗凝物质增多时,凝血酶时间(TT)延长。

2.标本要求与质量控制

(1)采血后宜在1h内完成检测,血浆标本置冰箱保存不应超过4h。

(2)肝素或EDTA-Na 2 抗凝血浆不宜作本试验。

(3)TT测定时,所加入血浆的凝血酶试剂的浓度对其结果影响极大,将对照血浆的TT值调在16~18s,再测标本较为合适。

(4)当血浆中纤溶酶活性增高,导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加时,可使TT明显延长,故TT是一项常用的纤溶活性筛选试验,也可用于低/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和类肝素物质增多的筛查。

3.结果分析与解读

TT通常为16~18s,待测血浆比对照血浆延长3s以上者为异常。

4.临床应用
(1)TT延长:

见于肝素增多/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FDP/D-D增多、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2)TT缩短:

常见于血样本有微小凝块或Ca 2+ 存在时。

(二)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性试验

1.检测原理

胶乳凝集法。用特异性抗FDP单抗包被的胶乳颗粒与受检血清混合,胶乳颗粒与FDP结合后发生凝集,根据胶乳颗粒检测FDP的灵敏度和待测血浆稀释度可计算出FDP的含量。

2.标本要求与质量控制

(1)试剂储存于2~8℃,用前取出置于室温中。

(2)包被抗体的胶乳悬液,每次用前需处于充分混悬状态。

(3)待测血浆用109mmol/L枸橼酸抗凝,以3 000r/min离心15min。保存时间:20℃ 8h,2~8℃24h,-20℃ 1 个月。

(4)当类风湿因子强阳性存在时,可产生假阳性反应。

(5)FDP增高,间接反映纤溶活性亢进,可作为纤溶活性的筛查指标之一,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临床可用手工胶乳凝集试验半定量检测FDP,该法较为简便,适合于少量标本测定。目前,已经有在全自动凝血仪上使用的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试剂,使检测的速度和敏感性有较大的改善。

3.结果分析与解读

血清FDP<10mg/L,血浆<5mg/L。

4.临床应用

(1)原发性纤溶亢进时,FDP含量可明显增高。

(2)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栓塞、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恶性肿瘤,心、肝、肾疾病及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等所致的继发性纤溶亢进时,FDP含量升高。

(三)D-二聚体测定

1.检测原理

酶联双抗体夹心法。

2.标本要求与质量控制

(1)D-二聚体(D-dimer,D-D)的检测方法有多种,主要是基于胶乳凝集原理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以及基于ELISA原理的定量测定。ELISA法可准确定量D-D,但操作步骤多、耗时长,临床较少用。目前临床多用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在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定量检测。

(2)D-D是继发性纤溶亢进诊断的重要依据,是机体活动性血栓形成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其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低,故是排除血栓性疾病尤其是静脉血栓最常用的指标。

(3)标本采集与临床表现时间相隔太长、远端小血栓、纤溶活性降低等可导致D-D假阴性。

(4)随着妊娠期的发展,孕妇的D-D值随之逐渐升高,可高至基础值的3~4倍。故结果判断时尤其要引起注意。

(5)抗凝治疗过程中(3~6个月),D-D值逐渐减低。若停用抗凝剂,D-D值水平正常则对复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NPV),所以D-D检测对监测抗凝治疗有指导意义。

3.结果分析与解读

血浆D-D为0~0.256mg/L。

4.临床应用

(1)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中的一个特征性产物,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重症肝炎等疾病中升高。

(2)可作为溶栓治疗有效的观察指标。

(3)陈旧性血栓患者D-D并不升高。

(陶 玲) 7f3WNBNL2RskY3wwQzYsjtLDyDFEcmkrQqirQJFhgCa2cxzCFf/aNHCGsAIBD7S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