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血小板检验

血小板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黏附、聚集、释放、促凝血及血块收缩等,通过相关的体外试验,可以部分反映血小板的生理、病理变化情况,对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一、血小板黏附试验

(一)检测原理

血小板黏附试验(platelet adhesion test,PAdT)血小板具有黏附于损伤的血管表面或异物表面的特征。以玻珠柱法为例,当一定量的抗凝血与一定表面积的玻璃珠表面接触一定时间后,血小板可黏附于带负电荷的玻璃表面,测定黏附前后血小板数量之差,可计算出血小板的黏附百分率。

(二)标本要求与质量控制

采集空腹血,用枸橼酸钠(血液与抗凝剂比例为9:1)抗凝。

(三)参考区间

62.5%±8.61%(玻珠柱法)。

(四)临床应用

1.血小板黏附率增高

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2.血小板黏附率减低

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病,如血小板无力症、巨血小板综合征、肝硬化、尿毒症、单克隆高球蛋白血症等。另外血小板黏附率减低还见于血管性血友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等。

二、血小板聚集试验

(一)检测原理

血小板聚集试验(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PAgT)包括光学比浊法、全血电阻抗法,剪切诱导法等。以光学比浊法为例,在富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诱导剂,如ADP、胶原(COL)、肾上腺素(EPI)、花生四烯酸(AA)、瑞斯托霉素(RIS)等,使血小板聚集或凝集,导致 PRP浊度减低,透光度增加。血小板聚集仪可自动计算出血小板聚集曲线的斜率、不同时间的聚集百分率和最大聚集率等参数。

(二)标本要求与质量控制

1.避免反复穿刺而将组织液抽到注射器内,或将气泡混入。组织液可使少量凝血酶形成而引起血小板聚集。

2.试验应在采血后3h内完成。时间过长会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强度或速度。

3.采血后的标本以放在15~25℃的室温下为宜,低温会使血小板激活、黏附、聚集能力增加或有自发性聚集,故切忌放入冰箱。

4.采血后血液中的CO 2 不断逸出,使血浆pH上升。pH 6.8~8.5的标本可获得最佳聚集效果,pH低于6.4或高于10.0时,将会使聚集受抑制或消失。

5.采血前1周内不应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采血当天应禁饮牛奶、豆浆和脂肪性食品。

6.诱导剂的种类和浓度对血小板聚集结果有影响,因此临床判断时应该注明所用的诱导剂的浓度,以便进行对比。因此,各实验室应有自己的参考值。

(三)参考区间

血小板聚集图像的参考值见表9-1。

表9-1 血小板聚集图像的参考值

(四)临床应用

1.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病

①血小板无力症:ADP、COL、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低或不减低,RIS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正常。②巨血小板综合征:ADP、COL、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正常,但RIS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低或不聚集。③血小板储存池缺陷症(SPD):α颗粒缺陷时,血小板聚集正常;致密颗粒缺陷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低,COL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正常。④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缺陷症: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减低,COL和AA均不能诱导血小板聚集。

2.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

骨髓增殖性疾病、肝硬化、异常球蛋白血症、尿毒症等,血小板聚集功能减退。

3.抗血小板药物影响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等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

4.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等。

三、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

(一)检测原理

在全血或富含血小板血浆标本中加入荧光素标记的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单克隆抗体,孵育后用流式细胞术(FCM)多参数分析标记的荧光素强度,可准确测定血小板质膜和颗粒膜GP阳性的血小板百分率。

(二)标本要求与质量控制

1.采用健康人标本作为阳性对照。

2.采用富含血小板血浆,不推荐使用全血。

(三)参考区间

1.糖蛋白阳性血小板百分率(FCM)

GP Ⅰbα(CD42b)、GP Ⅱb(CD41)、GP Ⅲa(CD61)、GP Ⅸ(CD42a):95%~99%,CD62P(GMP-140)<2%,CD63<2%,FIB-R<5%。

2.血小板膜糖蛋白平均分子数(FCM)

静止与活化血小板部分糖蛋白分子数见表9-2。

表9-2 血小板膜糖蛋白平均分子数的参考区间

注:TRPA为凝血酶受体活化肽(thrombin receptor activating peptide)。

(四)临床意义

血小板膜糖蛋白包括质膜糖蛋白(GPⅠb-Ⅸ-Ⅴ、GPⅡb-Ⅲa、GPⅠa-Ⅱa等)和颗粒膜糖蛋白[CD63和CD62(P-选择素)]。质膜糖蛋白缺乏通常与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相关,颗粒膜糖蛋白表达增加时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分子标记。

1.血小板功能缺陷病

①血小板无力症(GT):GPⅡb-Ⅲa复合物含量减少或缺乏,引起CD41a、CD61阳性血小板百分率减少或缺如;②巨血小板综合征(BSS):GPⅠb-Ⅸ-Ⅴ复合物减少或缺如,引起CD42b、CD42a阳性血小板百分率减少或缺如;③血小板贮存池缺陷病:致密颗粒缺乏(Ⅰ型),活化血小板膜CD62P表达正常。α颗粒缺乏(Ⅱ型)或α颗粒与致密颗粒联合缺陷(Ⅲ型),活化血小板膜CD62P表达减低或缺乏,但GPⅠb、GPⅡb、GPⅢa、GPⅤ和GPⅨ表达正常。

2.血栓前状态与血栓性疾病

如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等,循环血小板活化,CD42b、CD42a、CD41a、CD61、CD62P 阳性的血小板百分率增加。

四、血小板自身抗体检测

(一)检测原理

血小板自身抗体包括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latelet associated immunoglobin,PAIg),又称为血小板相关抗体(包含PAIgG、PAIgM、PAIgA)、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药物相关自身抗体、同种血小板自身抗体等,可应用ELISA、免疫荧光显微技术和FCM等方法进行检测。

1.血小板免疫荧光试验(platelet immuno fluorescence test,PIFT)

应用FCM的方法进行检测,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来检测待检血小板上结合的PAIg是直接法;检测待检血清中存在的能结合到血小板上的PAIg,是间接法。

2.单克隆抗体血小板抗原试验(monoclonal antibody immobilization of platelet antigens,MAIPA)

正常人血小板与待检血清中的血小板抗体和小鼠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如抗GPⅠb/Ⅸ、GPⅡb/Ⅲa、GPⅠa/Ⅱ、HLA等)反应,一起孵育后,洗涤并裂解血小板,将血小板裂解液加入到羊抗鼠免疫球蛋白抗体的微孔板中,单克隆抗体与其结合的血小板膜糖蛋白及患者血清中的人血小板抗体复合物被固定在微孔板上,然后与酶标的羊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反应,经酶底物显色,检测出患者血清中血小板膜蛋白特异的自身抗体。

3.改进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odified antigen capture ELISA,MACE)

用正常人血小板与待检血清一起孵育,然后裂解血小板,将血小板裂解液加入到包被有不同抗血小板膜蛋白的小鼠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微孔板中,使血小板膜蛋白及其相应的自身抗体复合物被捕获到包被有不同小鼠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微孔板,再加入酶标羊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经酶底物显色,可检测出血清中血小板膜蛋白特异的自身抗体。

(二)标本要求与质量控制

样本采集时应注意,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后72h内不能进行样本采集。输注的血小板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应延时到输注72h后再进行采样。

(三)参考区间

健康人均为阴性。PAIg、MAIPA或MACE均为定性或半定量试验,各实验室应建立参考区间。

(四)临床意义

1.90%以上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检测到PAIg增高。PAIg可以结合在血小板膜上,而血浆中的一些免疫复合物或免疫球蛋白也会非特异性的与血小板结合,所以PAIg的特异性较差。MAIPA或MACE可检出血清中血小板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当PAIg检测阳性时,应进一步应用MAIPA或MACE进行确认。

2.作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观察疗效及估计预后的指标。

3.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检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Evens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药物性免疫性疾病等。

(陶 玲 袁小庚) u0ts8yyoy18pYAp/4EcvApfjVq+EHNyQF0SwPfcQsJODxG8XiHhaJLWUD4nBePK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