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异常外周血细胞结果分析

外周血细胞分析在临床疾病、特别是血液系统疾病的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当机体出现一些疾病、造血系统功能紊乱时,外周血细胞的质和量都会发生改变。因此,通过外周血多参数测定和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变化可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对于外周血细胞异常测定的结果,首先判定标本和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必要时按照国际组织制定的复核规则进行复检,最后才能挑选出真正来自患者本身的异常外周血标本及异常参数。此过程中血细胞形态学的观察也是解释、分析异常结果的必要工作之一。

一、合格的外周血检测标本的要求

目前,外周血多参数测定已广泛采用自动化的仪器设备,仪器的性能和满足对标本的要求也是获得准确参数的条件之一。合格的外周血检测标本的要求见表3-5。

二、标本因素对外周血多参数测定结果的干扰

外周血标本的成分异常或特殊条件会影响或干扰外周血多参数测定的测定结果,只有熟悉和了解这些干扰因素,才能正确利用所得到的外周血检查指标。标本因素对外周血多参数测定的干扰见表 3-6~表 3-8。

表3-5 合格检测标本的要求

表3-6 标本因素对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的干扰

表3-7 标本因素对血细胞比容(HCT)和网织红细胞(Ret)的干扰

表3-8 标本因素对血小板(PLT)和白细胞(WBC)的干扰

续表

三、外周血多参数测定结果的异常报警信息

外周血多参数测定的设备有完善的仪器状态监控和数据逻辑分析系统,对仪器异常状态、标本异常结果或不符合常态及逻辑关系的指标或数据会发出警示信息供工作人员分析结果及复检时参考使用。不同仪器有各自信息提示方式和内容,可参考其操作手册。常见的报警信息及含义见表 3-9~表 3-11。

表3-9 白细胞、红细胞分析警报系统——异常信息

表3-10 白细胞、红细胞分析警报系统——可疑信息

表3-11 血小板分析警报系统——可疑信息、异常信息

四、外周血多参数测定的41条复核规则

2005年国际实验血液学学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Laboratory Hematology,ISLH)提出了外周血检验41条复核规则(表3-12~表3-14),其目的是提高外周血多参数测定的检测水平,有效降低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杜绝错误报告或可导致漏诊的结果(假阴性结果),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复检(假阳性)样品数量。

表3-12 第一类复核规则:患者首次标本的血涂片复检(共19条)

表3-13 第二类复核规则:第一个措施是血涂片复检(共10条)

表3-14 第三类复核规则:其他规则(共12条)

五、外周血涂片形态学观察

血细胞形态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细胞的细微形态学变化,发现并识别异常细胞,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特别是对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血涂片检查是一条重要线索。再者,由于外周血多参数测定仪器自身的局限性,血涂片人工镜检、复检是必不可少的。国际血液学学会复检专家组认为5.0%的复检率是保证患者血象检测结果安全最大可接受限。

外周血涂片形态学观察内容如下:

1.白细胞

观察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注意有无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疑似的淋巴瘤细胞等异常细胞存在。中性粒细胞的异常形态包括出现中毒颗粒、空泡变性。

2.红细胞

观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血红蛋白分布情况,细胞内结构,注意有无有核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嗜碱点彩红细胞等。细胞内异常结构包括嗜碱点彩、Carbot环等,疟疾患者常可在红细胞内看到疟原虫。特别注意有无红细胞碎片、裂片,其除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外,还会造成仪器计数血小板结果的假性偏高,原因是某些性能的仪器会把其误认为是血小板。

3.血小板

观察血小板的数量、分布、形态、大小、颗粒等特点,有无大/巨血小板、畸形血小板、疑似小巨核细胞等。特别警惕血小板极低值标本的涂片尾部有无大片血小板聚集,以确认或排除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此聚集会造成仪器计数血小板数值的假性减低。

4.其他

注意观察有无寄生虫、可疑血液肿瘤细胞或其他异常细胞。

(岳保红 纪爱芳)

案例分析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36岁,自觉乏力、易倦、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心悸,体力及耐力下降3个月余,面色苍白,毛发无光泽,有皮肤反复感染的经历。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血小板、白细胞及分类计数正常,红细胞相关检测结果异常,见表3-15。

表3-15 红细胞检测结果

分析红细胞各参数结果,红细胞计数较正常略低,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都明显降低,符合低色素性贫血的特征,平均红细胞体积显著降低,表明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高度怀疑缺铁性贫血。

2.铁代谢结果

见表3-16。

表3-16 铁代谢检测结果

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铁蛋白显著降低,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升高。本病例结果与缺铁性贫血的铁代谢特点相符。

3.骨髓象检查

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较多中、晚幼红细胞,因其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胞质少、边缘不整齐,出现了“核老质幼”的核质发育不平衡现象。粒细胞系基本正常。巨核细胞系正常。

【诊断】

缺铁性贫血。

【鉴别诊断】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一类贫血的总称,缺铁性贫血是典型代表,除此以外,还包括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纯合子血红蛋白E、C病等。

【述评与总结】

外周血象是临床一项常用和可快速获得结果的检验项目。认真分析血常规报告单的信息有时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指示方向。如本案例中,从异常的血细胞相关参数结果可初步分析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较大,随后结合其他特异性检测项目即可明确诊断,或者根据缺铁性贫血直接进行诊断性治疗,也可达到诊治的目的。

(纪爱芳) HjbBhujOqfn+CNS7k2PKP+lTIMDDcVtImNswL5GG1/6enTk0NXVS1ImDbHb6orV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