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章
小肠镜检查的围术期管理

一、概述

小肠镜检查的围术期是指围绕小肠镜检查及治疗的全过程,从患者决定接受小肠镜检查开始,到检查及治疗结束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3个阶段。

二、检查前准备

1.病情评估

充分了解病史,评估患者病情,严格掌握小肠镜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完善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传染病四项(手术感染八项)、心电图,必要时行心脏超声检查。

2.知情同意

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小肠镜检查及治疗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充分告知该项操作的获益和风险,虽然小肠镜是诊断和治疗小肠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是可能存在不能发现病灶、出现并发症的可能,以及针对并发症的后续处理措施;结合病情,告知可以替代小肠镜的其他检查方法的优劣势,如小肠造影、胶囊内镜等;在对该项检查及治疗有充分正确认识的前提下,获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确定进镜途径

通常对于怀疑小肠中上段病变者(以黑便为主要表现,胶囊内镜提示时间指数≤0.6,小肠CT/MRI三维重建提示病变位于1~4组小肠),建议小肠镜检查首选经口进镜途径;对于怀疑小肠远端病变者(以便血为主要表现,胶囊内镜提示时间指数>0.6,小肠CT/MRI三维重建提示病变位于5~6组小肠),建议小肠镜检查首选经肛进镜途径。特殊情况下,如空肠出血量较大,可表现为便血;回肠出血量少,可表现为大便发黑;空肠上段肿物,可表现为盆腔包块,应该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其他检查仔细甄别,从而决定进镜途径。此外,对于潜在小肠出血患者、不宜肠道准备而拟行急诊小肠镜者,首选经口进镜检查,也可根据疾病的好发部位来选择进镜途径,例如怀疑克罗恩病(好发于回肠)时首选经肛进镜,而Peutz-Jeghers综合征(息肉好发于空肠)检查时可选择经口进镜。

4.术前备血及输血

常规小肠镜检查不需备血,有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要备血,慢性消化道出血合并重度贫血患者,检查前需要输血,将血红蛋白提升至6~7g/L以上,提高检查及治疗安全性。小肠镜下治疗常规备血。

5.肠道准备

检查前1天开始低纤维饮食,并于晚餐后禁食。经口检查者禁食8~12小时,同时禁水4~6小时即可;经肛检查者肠道准备方案同结肠镜检查,检查前4~6小时开始服用肠道清洁剂,2小时内服用完毕,对于无法耐受一次性大剂量清洁剂的患者,可考虑分次服用法,即一半剂量在检查前1天晚上服用,另一半剂量在检查当天提前4~6小时服用,肠道清洁剂可选用复方聚乙二醇等;需要经肛途径检查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肠道准备时可能诱发及加重出血,在备血充分、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肠道准备方案可采用分次服用法,肠道清洁剂可选用乳果糖口服液,即前1天晚口服200ml乳果糖+1 000m l水,检查前4~6小时再次口服200ml乳果糖+1 000ml水,根据肠道准备情况酌情增减饮水量;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应尽可能在肠道梗阻解除并完成相应肠道准备后行小肠镜检查。

6.麻醉或镇静

小肠镜检查建议在麻醉或镇静状态下进行。麻醉师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无麻醉禁忌者,通常采用静脉麻醉方式,予以静脉缓慢推注/泵入丙泊酚等药物,镇静可采用咪达唑仑等药物,均需心电及血氧监护。经口途径检查时,建议气管插管麻醉以避免误吸,减少检查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经肛途径检查时,通常只需静脉麻醉即可,但当患者存在胃潴留或肠梗阻时,也需气管插管。患者存在麻醉禁忌,在特殊情况下,有强烈小肠镜检查指征(如持续消化道出血,胶囊内镜或常规影像学检查明确提示小肠病变等),且预估检查时间较短而有可能发现病变,检查前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可以采用镇静方式(如哌替啶、地西泮)实施小肠镜检查。

7.设备准备

术前将小肠镜及相关设备彻底清洗、消毒,操作者术前必须仔细检查机器设备、外套管、气囊、气泵等器材设备的完好性,尤其需要注意外套管或内镜前端的气囊是否有漏气或无法完成注气、放气的现象,气囊工作状态的异常通常源于内镜或外套管的注气管道堵塞或安装方法不当,需要重新检查更换。小肠镜检查过程中,常采用CO 2 注气代替空气,有利于减少操作过程中小肠气体滞留,提高全小肠检查的成功率,并减少患者术后腹痛、腹胀症状的发生。同时,常规准备活检钳、注射针、圈套器、电切开刀、氩气、钛夹等器械装置。

三、术中观察

小肠镜检查及治疗是比较特殊的技术,其操作过程复杂,持续时间较长,同时需要在麻醉状态下完成操作,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会相应增加,因此在检查及治疗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耐受性和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等表现,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

四、术后处理

1.麻醉苏醒

检查结束后,必须有专人看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常规安置头侧位,及时清除口腔、咽喉部呕吐物,避免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对烦躁的患者适当制动,避免坠床意外的发生。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及意识后,继续观察30分钟,送回病房。

2.饮食管理

常规小肠镜检查患者,术后2小时可以进食,以温软流食为主,不宜过多,避免进食粗糙、胀气的食物。进行小肠镜下治疗的患者,根据病情,通常禁食24~72小时,同时静脉补液,逐步恢复饮食。

3.术后治疗

进行小肠镜下治疗的术后患者不常规应用抗生素,但对于宽基底息肉术后创面较大者(创面>1cm)、ESD、狭窄切开术、出血病变硬化剂注射等治疗,应选择三代头孢+抗厌氧菌类抗生素(头孢过敏患者可选择喹诺酮类抗生素),应用48~72小时,待病情稳定、复查血常规及炎性指标正常后停用抗生素。消化道出血患者酌情应用止血药物。

4.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小肠镜检查是一项安全的内镜检查技术,诊断性操作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治疗性操作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常见的并发症为消化道出血、穿孔、胰腺炎,其他包括咽喉部疼痛、腹痛、腹胀、吸入性肺炎等。

(1)咽喉部疼痛:

小肠镜检查后,由于外套管在咽喉部反复摩擦可引起咽喉部疼痛,向患者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可含服润喉片、漱口液等缓解症状。

(2)腹痛、腹胀:

由于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气撑开肠道,患者检查后易产生腹痛、腹胀感,通常为一过性,做好解释工作,通过变换体位等方法,症状可自行缓解。

(3)吸入性肺炎:

经口小肠镜检查需要使用镇静剂,特别是高龄患者,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因此经口检查常规气管插管,控制检查时间,注意术中及术后吸痰操作,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合并肺部感染时,抗感染治疗。

(4)消化道出血:

多为轻度黏膜损伤,可见于黏膜活检,镜下治疗后出血概率增加,例如息肉切除术后、狭窄扩张术后及小肠出血性疾病治疗后,表现为少量的黑便或血便,予以观察、禁食,静脉应用止血药物等治疗,必要时输血。对出血量小、出血部位在小肠两端者,可以再次小肠镜检查寻找出血部位和原因,并实施内镜下止血。对于深部小肠的出血或出血量较大者,应及时外科手术治疗。

(5)消化道穿孔:

诊断性小肠镜检查并发穿孔非常罕见,可见于年幼患者及小肠粘连、憩室、溃疡、狭窄等情况。小肠镜下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高,包括术中穿孔及术后迟发性穿孔。较小的术中穿孔可用金属夹封闭,无法闭合者应急诊外科手术治疗,术后予禁食、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观察;迟发性穿孔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膜刺激征,腹部X线片或CT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常规应早期寻求外科手术治疗,不宜再次行小肠镜检查,以免扩大穿孔范围。

(6)轻症急性胰腺炎:

多因外套管反复摩擦或气囊挤压十二指肠乳头、牵拉肠系膜引起胰腺微循环障碍所致,可表现为腹痛、血淀粉酶升高,严重者CT可显示胰腺渗出,应予以禁食、抑酸、生长抑素治疗,一般3~5天可缓解。

(7)肠系膜根部组织撕裂:

多见于腹腔粘连情况,表现为腹痛,可予以禁食、补液等保守治疗,严重者必要时应手术治疗。

(李 静)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学组.中国小肠镜临床应用指南[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8,35(10):693-702.

[2]柏愚,陈卫刚,陈幼祥,等.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19,58(7):485-495. I05Djv9S94jXyZxODzKZhheCkIySfqGKSIYgwNKOLxdV9PGQaddG3yNk1IkPblE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