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堂,男,1941年2月3日生,汉族,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首批中医药传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针刀分会顾问,中华针刀医师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澄江针灸学派代表性传承人(图1)。
李玉堂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本科毕业于南京医学院(现为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基层工作十余年后,师从邱茂良教授攻读硕士学位,是我国第一批针灸学硕士。他曾先后在日本进修老年病学,在美国俄勒冈东方医学院首期博士班任中医主讲,并担任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顾问。李玉堂教授临床擅长心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老年病的防治,尤其擅长骨性关节炎、痛风、骨质疏松症、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头颈肩腰膝疼痛性疾病和脊柱相关疾病等的针刀、针灸和中医中药治疗。
图1 李玉堂教授近照
李玉堂出生于中医世家,叔祖父李文贵、父亲李振亚分别以中医内、外科见长,享誉盐阜、滨海、射阳一带,每日求医者络绎不绝。年幼时,他常随父亲外出诊病,目睹痛苦呻吟之病者在父亲几剂中草药诊治下,药到病除,常慨叹中医药之神奇,仰慕父亲医术之高明,立志要当一名像父亲一样造福一方的名医。年稍长,他一边上学,一边随父行医,或采药,或抓药,或碾药,或协助父亲制作丸散膏丹。父亲常以“医者,仁术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等传世佳言劝勉教诲已初识中医药之神奇的李玉堂。
1956年秋,李玉堂已步入初中校园。父亲和姐夫在射阳县陈洋镇参加了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组织的针灸巡回教学团的针灸班学习,并获得了由承淡安校长签发的毕业证书。父亲和姐夫不仅在学业上收获颇丰,还带回了针灸医学在国内外逐渐兴盛这一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这时,李玉堂就认识到,中医是祖国的传统医学,针灸是中医学的精华,学好中医、学好针灸可以弘扬中医、可以造福人类。这更加坚定了他学医的伟大志向,他暗暗立下志愿,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悬壶济世的名医,一名为民献心尽力、解除疾苦的好医生,一名弘扬传统医学、名扬海外的好医生(图2)。
图2 李玉堂教授家传中医著作
为了实现小时候立下的志愿,李玉堂读书十分勤奋刻苦,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闲暇时,常拿起家中医书诵读。“阴阳五行”“六淫七情”等医学理论知识常在李玉堂的作文中出现。他向往学医,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1960年高考,李玉堂终于如愿以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医学院,不过是南京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当初没有直接报考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也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虽是老中医,但视野开阔,希望他在具备中医知识的基础上,先读西医,以便中西兼顾,两相阐发,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因此,李玉堂进入南京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李玉堂终日遨游在医学的海洋里,从解剖组织结构到生理病理,从微生物寄生虫到内、外、妇、儿科学,老师一课一课地讲,他一门一门地学,兴趣盎然。大学专业虽然是西医,但他一直没有放弃中医学习。因为是医学院,以西医学为主,学校教授的中医知识很少,他就利用课余和周末休息时间,到就读于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同学或同乡那儿借来有关中医方面的书籍研读,经典古籍或重要的医书李玉堂必省吃俭用买下来,深奥难懂的就向同学或老师请教。他大学一、二年级的全部课余时间,都用于中医药的学习。他日日诵习“药性赋”“汤头歌”和“针灸学穴位分寸歌”等,背得滚瓜烂熟,将《黄帝内经》《难经》《脉经》《备急千金要方》《伤寒杂病论》《针灸甲乙经》《温病条辨》等医学经典摆放床头,有空即翻阅学习,重点章节则精读熟记。他还常常挤出时间上山采药,本地没有的中草药则要家人用纸包、瓶装邮寄过来,亲自品尝药味,辨识药材,加深理解和记忆。为了巩固自学所得,他还利用大三寒暑假时间到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和针灸科实习。体会针感时,常常在自己身上针刺揣摩。1965年,大学毕业时,李玉堂不仅系统掌握了西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自学完成了中医本科的全部课程和掌握了针灸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正是这些不懈的学习和实践,为他后来从事中医针灸医疗、教学及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时,李玉堂因成绩优异被选拔留校。不久,即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随学校的老师和附院的医生到句容县农村基层医疗点工作。当时,全国掀起了“一把草一根针”的中医、针灸热潮。他在大学自修的中医药及针灸知识,开始在句容农村派上用场。除了处理日常医疗事务,李玉堂还虚心向随行的老师学习,向民间医生学习,并收集整理民间的偏方验方、特殊针法灸法等,同时当教员,为当地的赤脚医生讲授针灸常用穴位、针刺方法和常见病治疗等知识。由于效果较佳,后来就连同行的老师和医生也开始跟他学习中医和针灸知识。在这段时间里,李玉堂教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不仅将学校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学会了如何处理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还通过培养赤脚医生,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这也为他日后走上针灸学的讲堂储备了丰富的经验。
1966年6月,李玉堂被抽调到江苏省卫生厅医政处工作。平日里内查外调,终日东奔西走,公务繁忙,但他从没有放弃中医经典古籍的研习。与他在同一处室的是江苏省中医院张泽生老中医之子、江苏省名中医、孟河医派传人张继泽先生。张继泽先生深得家传,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在中医经典方面造诣很深。他们常常在一起探讨病案,论证谈方,相互学习,很多过去临诊的难点、疑点都在他们的交谈中冰释顿悟,思路大开。“文革”后期,李玉堂与全国著名中药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江苏省中医院首任院长叶橘泉老先生一起工作。他们一起办中药房,开设专科门诊,培训赤脚医生,开办西学中班。年逾古稀的叶橘泉先生,医德高尚,医技高超,博学多才,思想开明,常在医道上耳提面命,启发点拨,让李玉堂获益匪浅。尤其是老先生严谨求实、勤学不辍的精神,让他十分敬佩,并一直影响着他。“文革”结束后,李玉堂教授受命到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开设中医门诊,又有了从事临床的机会。数年的坐诊,他把所学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再一次有机结合。这时,李玉堂发现,自己虽然在理论和临床技能上又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总感觉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不能得心应手,针灸施术,效不如愿。他时常扪心自省,是不是还需要进行更高要求、更高标准的系统中医学习呢?
恢复高考后,李玉堂得到了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招收研究生的消息,他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为此开始复习,准备考研。这时李玉堂已38岁,两个女儿还小,家里事务繁多,医院求诊者也络绎不绝。为了考研,他不得不克服诸多困难,付出艰辛的努力。他白天悉心应诊,稍有空闲即精研强记,晚上则深居简出,闭门苦读,常常起五更睡半夜。1979年9月,他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了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终于走进了向往已久、梦寐以求的中医学殿堂——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成了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专业首届研究生,拜我国著名的针灸学泰斗邱茂良教授为导师。邱老博极医源,精究方术,经络府俞,阴阳会通,尤为赞许李玉堂先西后中、中西汇通的经历。邱老多次言道:“临证但识证候,宜嫌不足,兼通西医,乃为之大要。”在邱老的指导下,李玉堂教授重新温习了《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和《针灸大成》等针灸经典医书,皆有新悟。三年中,李玉堂跟其临床,听其教诲,习其针术,学其为人,传承衣钵,针灸学业突飞猛进(图3,图4)。
1982年,李玉堂教授在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成留校。这时,针灸事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中医针灸和现代科学沟通起来,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来阐明经络、腧穴实质和针灸作用机制,成为针灸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满足时代的需要,开展针灸现代研究,1984年,他与李忠仁老师一起受命筹建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室。当时,除了克服重重困难的决心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他们一无所有——没有仪器、没有设备、没有基地、没有资料。他们只能起早贪黑,上图书馆找资料;四处奔波,去别的单位学经验;上下求索,全国各地买仪器,购设备。研究室建成后,他们开始了针灸学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多重大的科研成果。其中很多科研课题,都是在这里完成的。针灸研究室的建立,也为日后针灸重点实验室、针灸研究所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研究室现已发展成为江苏省针灸学重点实验室(1993年),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2000年)和教育部针药结合重点实验室(2016年)。
图3 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全体研究生合影李玉堂(后排右2)担任研究生班班长
图4 李玉堂教授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专家组(前排左起:戴秋孙、李春熙、奚永江、邱茂良、肖少卿;后排左起:杨兆民、杨长森、李玉堂)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国际交流越来越多,特别是中医、针灸受到了国际友人的极大关注。他们纷至沓来,或交流,或学习。然而,语言不通成为交流学习的严重障碍。要想让中医走向世界,要想让针灸走向世界,学好中医针灸的同时,还必须学好外语。他的导师邱茂良教授经常这样告诫他,李玉堂教授自己也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弘扬传统医学,名扬海外的好医生。于是,他为自己确立了掌握1~2门外语的目标。他高中时学的是俄语,读研时学的是日语,没有学过英语。他日语基础稍好,但国际交流大多是英语,所以李玉堂决定攻克英语难关。定目标容易,实现目标难。这时,已经40岁的李玉堂,工作压力大,社会交往频繁,只能挤时间来学习。他从26个字母学起,一个一个单词地记,一个一个句子地背。只要有一点空闲,他就记单词;只要有一点时间,他就练习英语听力。虽然他是从零基础开始学英语,但因为他刻苦努力,不到一年时间就能用较流利的英语交流。可日常的英语会话不是他的最终目标,他的最终目标是用英语教学。所以他继续努力学习英文版的中医书籍,从阴阳五行到脏腑经络,从四诊八纲到五运六气,从中医内科到医古文,他日日翻读,月月诵习,日积月累。学习英语的同时,他也从不间断日语的学习。就这样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熟练掌握了两门外语,能用日语和英语流利交谈及教学授课。
20世纪80年代中期,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委派李玉堂和朱秀云、张伯诚等组成第二附属医院领导班子,在南京市南湖地区筹建南京中医学院附属针灸推拿医院(现称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江苏省针灸推拿医院)。为了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合理有效布置科室,他和丁永昌处长、杨兆民教授等组成的调查组,分赴济南、天津和北京等地的数所大医院参观考察。历时月余,最后由李玉堂执笔绘制出布局合理的“E”字形门诊楼的各科室分布图。筹建过程中,有几十万元的开诊资金用于购买仪器设备和人员培训。李玉堂本着“勤俭建院”的精神,每花一分钱都经反复考虑研究,总是把钱花在刀刃上。1991年7月1日该院建成,李玉堂任副院长,主要负责医疗业务管理等。在业务上,他考虑到附属针灸推拿医院刚建成,没有雄厚的经济条件和强大的技术力量,不可能办成江苏省中医院那么大的规模。因此,在就诊方向上完全定位在康复保健方面,着重抓针灸、推拿两大科室,突出专业特色。医院开诊不久就门庭若市。医院建成,适时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国内外针灸临床教学的需要,也为针灸推拿康复患者打开了方便之门,带来了福音,也缓解了其他医疗单位的就诊压力(图5)。
1986年5月,李玉堂凭借英语和针灸医术的优势,通过严格选拔,首次走出国门,赴马耳他执行援外任务。在马耳他的两年时间里,他一方面负责针灸科日常门诊,为马耳他人民解除疾苦,另一方面传授中医针灸知识,培训当地医师,指导他们运用针灸、中药治疗常见病。他也曾多次受邀给明托夫总理治病。李玉堂运用自如的英语、效如桴鼓的针术、淳厚高尚的医德、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不仅给马耳他的同行、患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多次受到明托夫总理的赞扬和夸奖。1988年初,原卫生部副部长顾英奇访马期间,李玉堂还提出向马方互派留学生,建立中马合作,创办中医诊疗实体等多条建议,大多被其首肯且予以采纳,他还被聘为马耳他圣·路克斯医院针灸顾问。他的马耳他之行,为扩大中医,尤其是针灸在国外的影响,加强中马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民间合作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图6)。
图5 李玉堂教授筹建南京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左起:李玉堂、邱茂良、仇裕丰)
1994年,经过高水准的日语考试和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核,作为第一个高级访问学者,李玉堂被派往日本高知市爱和病院进行访问学习。3个月时间里,他一方面向日本同行介绍我国目前针灸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与同行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同时了解日本针灸的现状,拓展针灸研究及诊疗思路,另一方面,学习日本医院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此次访问学习,他开阔了视野,学习了经验,加深了中日同行了解,增进了彼此友谊,拉开了中日院际交流的序幕(图7)。
图6 李玉堂教授在马耳他共和国的行医执业证书
1996年春,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在意大利米兰召开了针灸顾问国际会议,讨论由谢竹藩教授为WHO起草的三个重要文件:《针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针灸培训》《针灸安全》。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分别来自中、英、法、美、日、韩、印尼、澳大利亚、埃及等十多个国家,李玉堂作为WHO传统医学顾问也应邀参加。由于各国国情不一样,针灸发展的水平不一致,在讨论这三个问题时,各国代表争论不休,意见僵持不下。为此,李玉堂和另外几位顾问穿梭协调于各国代表间,在有利于针灸正确、有序、健康发展的前提下,促成他们达成共识。在他们的努力下,各国代表讨论通过了关于针灸培训和安全问题的统一标准,并以文件的形式,由WHO总部下发到世界各地。该文件对推动针灸在世界范围内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弘扬中国针灸,为了让中国针灸在世界针灸领地上占有重要地位,李玉堂回国后立即组织几位研究生,夜以继日查阅收集大量针灸临床资料,选择了课题设计合理、有对照组的临床报告近千份,翻译成英文寄给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再由总部向全世界推广交流(图8)。
图7 李玉堂教授在日本爱和病院访问学习
1998年10月,为了让针灸教学走出国门,扩大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国外的影响,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外国针灸医生,南京中医药大学与美国东部地区的中华医疗康复中心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李玉堂受学校委派,成为该中心第一个针灸特聘教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独自完成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临床治疗学、推拿学、中医内科学、妇科学和儿科学等十二门中医课程的英语教学任务。3年后,这批学生都通过了美国针灸执业医师资格的考试。该康复中心负责人施祖谷先生有感于李玉堂严肃认真、勤勤恳恳的教学态度,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慷慨捐赠20万元人民币设立施祖谷奖教金,奖励在教学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图9)。
图8 李玉堂教授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出席意大利米兰会议。会上,李玉堂教授代表中国发言
2003年,美国俄勒冈东方医学院因教学质量高获得授予美国针灸医学博士学位的资格。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针灸高级人才,该校采取与我国几所著名中医院校联合培养的方式,聘请多名我国的针灸中医专家教授来校执教。李玉堂作为第一批特聘教授,于2003年7月来到俄勒冈州,负责前6个月针灸相关课程与经典著作的教学。为了能把课讲好,讲透,他远涉重洋,从国内带去了数十千克重的参考书。每讲必认真备课,每课必布置作业。为了备课及修改学生的作业,他常常熬到深夜。6个月后,医学院对李玉堂的教学进行了评估,他的授课因准确、生动、认真而得到学生和校方的好评。他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辱使命,于2004年2月回国(图10)。
作为一名针灸教师,李玉堂教授培养了几百名本科生,几十名研究生,近百名境外学生。今天,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针灸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少还成为针灸方面的专家。作为一名针灸医生,李玉堂勤于医道,博采众长,竭心尽力,解除患者痛苦,不计其数的患者在他的治疗下康复痊愈。李玉堂教授至今依然一如既往地在尽心尽力推动针灸事业的发展(图11,图12)。
图9 李玉堂教授在美国中华医疗康复中心工作
图10 李玉堂教授在美国俄勒冈东方医学院工作
图11 李玉堂教授(二排左3)被评为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
图12 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李玉堂)传承工作室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