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口和口咽部其他病变

一、纤维上皮息肉

纤维上皮息肉(fibroepithelial polyp)为口腔黏膜发生的外突性肿物,多见于颊、唇、舌等。病变大小不一。肿物有蒂或无蒂,颜色粉红,质较韧或实性,有时为分叶状。

【诊断要点】

①病变主要由较致密的纤维组织构成;②胶原纤维纵横排列,与正常组织间无明显界限;③一般成纤维细胞较少,但有时较多并可见多核成纤维细胞;④表面被覆的复层鳞状上皮可见过度角化。

【鉴别诊断】

纤维瘤有包膜,为真性肿瘤;纤维上皮息肉为非肿瘤性增生。

二、牙龈瘤

牙龈瘤(epulis)为牙龈局限性慢性炎症性增生,一般存在创伤和菌斑、牙石等慢性刺激因素,而非真性肿瘤。病变多见于上前牙区牙间乳头。女性较男性多见,可表现为质软、紫红色包块,似肉芽组织,易出血,也可为粉红色,与正常牙龈颜色相似,质地较硬。

【诊断要点】

①肉芽组织内见较多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呈片状即化脓性肉芽肿的表现,或见大量薄壁中小血管,称为血管性牙龈瘤;②较明显的成熟纤维组织增生伴炎症细胞浸润,可见骨化、钙化及牙骨质小体样结构,称为纤维性牙龈瘤;③灶性多核巨细胞,不同程度出血,其间为比较成熟的纤维结缔组织,称巨细胞龈瘤。

【鉴别诊断】

牙龈纤维瘤病和药物性牙龈增生常累及多个牙龈,且后者有药物服用史;牙龈神经纤维瘤病也累及多处牙龈,病变范围更大,为神经纤维性增生,S-100染色多呈阳性。

三、放线菌病

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多累及面部或颈部软组织。早期症状为牙关紧闭或一侧颈部出现暗紫色肿胀硬结。约2个月后形成多发性脓肿及瘘管,排出的脓液中可找到硫黄颗粒,可侵犯颌骨。

【诊断要点】

①主要表现为炎症和脓肿,其中可见泡沫样细胞。②炎性肉芽组织或脓肿内可见硫黄颗粒,呈圆形或分叶状,由菌体及菌丝组成;菌丝在边缘部呈放射状,菌丝顶部呈杵状体样结构。③菌团周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环绕,再外有上皮样细胞、巨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散在其中。④最外层为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

【鉴别诊断】

放线菌团存在时易与其他非特异性化脓性炎症鉴别。

四、淀粉样变

淀粉样变(amyloidosis)是淀粉样物质在组织中沉积所致,有系统性和局部性、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口腔的淀粉样变多为原发性,以累及舌为主,也见累及唾液腺和黏膜者。多发性骨髓瘤可伴有舌淀粉样变。病变部位不同程度肿大,发硬。

【诊断要点】

①黏膜固有层、肌层部出现均质、淡嗜伊红无定型物沉积,正常结构消失或不清晰,血管周围或血管壁可较明显;②刚果红染色呈砖红色,若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可见到绿色的双折射物,甲基紫可使淀粉样物质染成紫红色,硫黄素T染色可见阳性荧光;③电镜下淀粉样物质呈特征性的纤维性结构。

【鉴别诊断】

刚果红染色阳性可以与局限性硬皮病、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相鉴别。

五、疣状黄瘤

疣状黄瘤(verruciform xanthoma)以吞噬类脂质细胞在口腔黏膜乳头层聚集为特点的瘤样病变。该病多发生在牙龈,牙槽黏膜,偶有多发。患者无自觉症状。病变高于或低于正常黏膜面,呈斑块状、颗粒状、疣状或乳头状,颜色从灰白至红色不等。病变一般界限清楚,直径0.1~2cm。

【诊断要点】

①上皮呈疣状或乳头状增生,表面过度角化;或上皮向深部结缔组织增生。②上皮表面多呈反复深陷折叠,构成裂隙样间隙,内有角化物填充。③钉突延长,但无上皮异常增生。钉突间结缔组织乳头内充满胞质丰富的泡沫细胞。胞体呈圆形或多边形,界限清楚,核小而固缩,位于细胞中央,此即所谓黄瘤细胞(图2-5)。④深部固有层泡沫细胞较少,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⑤黄瘤细胞α 1 -AT和α 1 -ACT免疫染色阴性。病变上皮中可见较多朗格汉斯细胞。

图2-5 疣状黄瘤
增生上皮钉突间的固有层结缔组织,内见黄瘤细胞。

【鉴别诊断】

疣状增生、乳头状瘤等不含黄瘤细胞。

六、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lymphogranuloma)为原因不明的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腺病浸润的疾病,也称木村病。多见于年轻人的腮腺、下颌下腺区皮肤及皮下组织。皮肤可有瘙痒、色素沉着。外周血中常见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诊断要点】

皮肤及皮下组织、淋巴结、邻近腺体及肌组织均可受累。主要表现:①淋巴组织增生,可形成淋巴滤泡,滤泡中心可见嗜酸性物质沉积;②病变中弥散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形成嗜酸细胞性脓肿;③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肿胀;④病变后期出现纤维化,炎症细胞成分减少。

七、坏死性唾液腺化生

坏死性唾液腺化生(necrotizing sialometaplasia)是病因不明且有自愈倾向的唾液腺良性病变,多发生于硬腭、软腭交界处。特征为黏膜表面火山口样溃疡,可深达骨面;也可呈发红的肿块。病变6~8周可自愈。本病手术创伤后亦可出现。

【诊断要点】

①溃疡周围上皮可呈假上皮瘤样增生;②腺泡破坏、消失、黏液溢出,腺小叶坏死,但腺小叶轮廓尚存;③腺导管可见明显的鳞状化生,形成上皮条索或上皮岛(图2-6),可有较明显的核分裂,但无病理性核分裂,一般无核非典型性;④腺体内弥散的炎症细胞浸润;⑤涉及腺体的活检术、累及唾液腺其他种类手术的术后均可出现上述类似病变。

【鉴别诊断】

鳞癌不形成腺小叶样结构,呈浸润性生长,可出现病理性核分裂;黏液表皮样癌呈多囊性浸润性生长,高分化者有较多的黏液细胞,中低分化者浸润性生长较明显,不呈单个小叶样生长。

八、黏液囊肿及舌下囊肿

黏液囊肿(mucocele)及舌下囊肿(ranula)多见于唇黏膜,其次为颊、口底、舌部及腭部黏膜。病灶多在1cm以下。发生在口底部位的囊肿与舌下腺及颌下腺相关,又称舌下囊肿或蛤蟆肿。

【诊断要点】

①外渗性黏液囊肿:黏液外溢进入结缔组织中,黏液被炎性肉芽组织或纤维结缔组织包围,无上皮衬里,大多为此型;②黏液潴留囊肿:特点为内衬扁平或假复层柱状上皮细胞,常可见唾液腺导管通向囊腔,相互移行。

图2-6 坏死性唾液腺化生
黏膜上皮假上皮瘤样增生,黏膜下层见化生的鳞状上皮团。

【鉴别诊断】

有时吞噬细胞聚集可类似于腺泡细胞癌,但吞噬细胞为CD68阳性。

九、鳃裂囊肿

鳃裂囊肿(branchial cleft cyst)又名淋巴上皮囊肿,属于发育性囊肿或获得性囊肿,位于颈上部下颌角附近。多在青春期出现肿块,界限清楚且活动。患者无明显症状。

【诊断要点】

①囊壁内衬复层鳞状上皮,也可含有假复层柱状上皮;②纤维性囊壁内有大量淋巴样组织并形成淋巴滤泡;③囊肿内为黄绿色或棕色清亮液体,或黏液样、胶样物;④第一鳃裂囊肿的囊壁内缺乏淋巴样组织(多位于下颌角以上和腮腺区)。

【鉴别诊断】

艾滋病相关唾液腺囊性淋巴样增生有多个含淋巴样间质的囊性病变,艾滋病病史也有助于鉴别。

十、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dermoid cyst)和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的囊肿大小不一,常发生在皮下或黏膜下或发生在口底、舌下区或颈部正中区。囊肿界限清楚,生长慢,触之韧。病灶位于下颌舌骨肌之上时可使舌抬高,导致语言或呼吸困难。

【诊断要点】

肉眼见病变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囊壁薄(皮样囊肿可较厚),囊内为黄白色皮脂样物或豆渣样物。镜下表现:①囊肿壁由复层鳞状上皮衬里,角化层朝向囊腔面,粒层明显,一般无钉突或可见短钉突。囊腔内见红染角化物;②囊壁为成熟纤维结缔组织;③有皮肤附属器者为皮样囊肿,反之为表皮样囊肿;④囊肿可破裂,使内容物直接与结缔组织接触,引起炎症及异物巨细胞反应。

十一、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 cyst)青少年多见。囊肿多位于颈部中线皮下,表面光滑,界清,可有波动感,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感染时可形成窦道,排出脓性渗出物。

【诊断要点】

肉眼见完整摘除的囊肿呈圆形,囊壁内面光滑,内含清亮浆液或黏液。镜下表现:①发生在舌骨水平以上者,常内衬复层鳞状上皮;位于舌骨水平以下者常为纤毛柱状上皮,同一囊肿内可见不同类型的上皮衬里。②囊壁纤维组织中有时可见甲状腺组织、淋巴样组织、黏液细胞和黏液腺体等。③发生感染时上皮可增生或连续性中断,有时上皮消失。④囊壁纤维组织中有炎性细胞浸润。

(李铁军) 2Z+PKNf0M1PavgSsUITpjIEj68djUVSr4fot8N2IlsSz1eixBByOYvmu0CqUWn9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