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漫话神经内科疾病

第一节
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指在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液黏稠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脑血栓,造成局部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性软化,而引起相应的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二、脑血栓形成的病因是什么?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其他病因有非特异性脑动脉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瘤、脑淀粉样血管病、烟雾病等。血液学异常引起者较少见。

三、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及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肥胖、体力活动缺乏、饮食因素(高钠低钾饮食)和吸烟。另外,还包括代谢综合征、过量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口服避孕药、药物滥用、高凝状态、偏头痛、睡眠呼吸障碍、急性感染和炎症病变等。

2.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出生体重、卒中史以及卒中家族史等。

四、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根据脑血栓形成部位不同,以及受累血管、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和血栓形成速度的差异等,会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的病灶性症状与体征。

1.颈动脉系统(前循环)

大脑中动脉闭塞最为常见,颈内动脉闭塞可出现病灶侧霍纳综合征,对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及双眼对侧同向偏盲(三偏征),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语、失用、失认,眼动脉受累可出现单眼一过性黑矇,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可出现表情淡漠、欣快等精神症状,以及双下肢瘫痪、尿失禁等。

2.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大脑后动脉闭塞患者常见对侧同向偏盲及视力减退甚至皮质盲,还可出现失用综合征、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感觉异常和锥体外系反应、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症状;基底动脉闭塞患者部分出现眩晕、眼球震颤、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症状等。

五、如何快速识别脑血栓形成?

详见第一篇第五章。

六、哪些人群容易发生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等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第二节
疾病危害

脑血栓形成的后果是什么?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脑血栓形成是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一种,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致死率,脑血栓形成后血液流通中断,部分脑组织缺血、缺氧,持续时间过长则脑细胞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严重者可造成偏瘫甚至有生命危险,目前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第三节
预防和治疗

一、如何预防脑血栓形成?

重点是对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开展预防,即一级预防,方法是消除或尽可能地控制危险因素,对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降低发病风险及疾病发生率。

1.了解危险因素。

2.对于高血压,早发现、早控制(药物控制和非药物控制),是一级预防的重点之一。使体重指数保持在18.5~24kg/m 2 ,坚持低脂肪、低钠盐、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饮食,适当进行体力活动,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

3.降低心脏病的威胁 使用抗血小板药和口服抗凝剂来防止心脏病患者的缺血性心内膜或心室内形成血栓,使用华法林效果良好。

4.控制血糖 通过调节饮食、减轻体重、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等联合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并戒烟以减少继发性糖尿病,对于糖尿病症状较严重且血糖大于13.9~16.7mmol/L,伴体重下降的个体,早期使用胰岛素是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5.控制血脂 低脂肪饮食,增加体力运动,使用他汀类药物或其他药物降低血脂。

6.治疗颈动脉狭窄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

7.戒烟 吸烟是脑血栓形成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发病风险随着每天吸烟量的增加而增加,吸烟者发生脑血栓形成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3.5倍。

8.活动 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合理安排运动强度。

9.阿司匹林的使用 在一级预防中正确使用阿司匹林可极大避免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的发生。

二、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治疗原则:超早期治疗、个体化治疗、防治并发症、整体化治疗。

1.住院

入住卒中单元。

2.对症治疗

(1)调控血压:

脑血栓形成后最初24小时内血压降低大约15%。

(2)调控血糖:

血糖水平控制在7.8~10.3mmol/L。

(3)控制脑水肿:

脑水肿高峰期为发病后48小时~5天,常用降颅内压药物为20%甘露醇125~250ml,静脉滴注,每6~8小时一次;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并且主张两者交替使用。其余降颅内压药物还有甘油果糖。白蛋白也用于急性期的脱水治疗,但其价格昂贵,不常规使用。

(4)一般治疗:

发病3天内进行心电监护,预防致死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持续氧气吸入,预防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控制癫痫发作等。

3.改善脑循环、超早期溶栓治疗

溶栓疗法在发病3~4.5小时的治疗时间窗内进行,发病6小时内进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等。

4.神经保护剂

减少细胞损伤,加强溶栓效果,改善脑代谢。常用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E、维生素C,脑细胞代谢激活剂胞磷胆碱等。

5.手术治疗

主要为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动脉溶栓术、血管成形术等。大面积脑梗死可行去骨瓣减压术。

6.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脑血栓形成整体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功能残疾,改善预后。主要包括保持正确体位,翻身练习,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床边被动运动,促进肌肉收缩的练习,翻身排痰,床头抬高坐位训练,面肌、舌肌、唇肌刺激,呼吸控制练习,卧-坐训练,坐位平衡,坐位操,床到轮椅的转移,坐-站练习,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应用电刺激,应用机电反馈技术,针灸治疗,推拿治疗,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7.预防性治疗

急性期脑血栓形成复发的风险很高,脑血栓形成后应尽早开始二级预防,进行血压控制、血糖控制、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降血脂治疗等。

三、脑血栓形成能治好吗?

治疗脑血栓形成最好的方法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影响脑血栓形成预后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神经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通过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降低复发风险、康复治疗,逐渐恢复神经功能。

四、什么是脑血栓形成三级预防?

脑血栓形成三级预防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对存在脑血栓形成危险因素但尚未发生脑血栓形成的人群进行早期干预,通过教育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达到预防脑血栓形成的目的。

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脑血栓形成的患者采取早期预防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及时处理疾病的早期症状,防止或减缓疾病的进展。二级预防的关键在于病因的诊断,强调对危险因素的控制。

三级预防:是指对脑血栓形成后造成的残疾及时有效地开展功能康复,同时避免原发病的复发,防治并发症。三级预防的关键是康复治疗与管理,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途径。

五、脑血栓形成患者应该注意些什么?

患者急性期病情控制后,针对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防止脑血栓形成再发生,应从急性期开始实施,主要措施是抗血小板治疗、降脂、血管内治疗、外科治疗等。

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预防脑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尤为重要,坚持低脂肪、低钠盐(每天小于6g)、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饮食,减少糖类和甜食的摄入,适度饮酒,戒烟。

2.定时测量血压、血脂、血糖。

3.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聚集药。

4.对症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

5.配合康复治疗,减少后遗症发生。

第四节
特殊情况

如果发生脑血栓形成,应该怎么做呢?

突发脑血栓形成,可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2013版)提及并一直沿用的卒中生存链“8D”来做。

1.发现(detection)

识别卒中症状和体征。

2.派遣(dispatch)

拨打急救电话,紧急救援系统(EMS)优先派遣。

3.转运(delivery)

迅速运输,院前通知医院。

4.到院(door)

立即急诊分诊。

5.数据(data)

急诊评估,迅速进行实验室检查和CT检查。

6.决策(decision)

诊断和决定适合的治疗。

7.用药(drug)

给予适当的药物和其他干预措施。

8.安置(disposition)

及时收入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室或转诊。

(李姝玥 涂双燕) 6QGcOpfifhsQogLY4lZUWnQ8NkW6DK0S5trwBl6x+qhuxGF+efyEyt5mo2Ce6GS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