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漫话脑梗死

第一节
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卒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

二、日常俗称的“中风”就是脑梗死吗?

“中风”不完全等同于脑梗死。中风是一类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包括脑血管阻塞引起的脑梗死和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的脑出血。

三、“脑梗死”与日常所说的“脑梗塞”“脑栓塞”“脑血栓”一样吗?

脑梗死曾称“脑梗塞”,属于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变导致脑血流中断,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脑栓塞”和“脑血栓”都属于脑梗死的类型,但是“脑栓塞”和“脑血栓”也是不同的。“脑栓塞”又称为栓塞性脑梗死,指各种栓子(血流中异常的固体、液体、气体)随血流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的颈部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脑栓塞”约占脑梗死的15%。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指在脑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黏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脑血栓,造成局部脑组织因血液供应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性软化,引起相应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四、脑梗死的症状有哪些?

1.头晕、头痛。

2.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无力,步态不稳或跌倒。

3.失语,说话或理解语言困难。

4.突发单侧视物模糊或失明。

五、脑梗死的可干预危险因素有哪些?

1.高血压。

2.吸烟。

3.被动吸烟。

4.糖尿病。

5.心房颤动。

6.颈动脉狭窄。

7.血脂异常。

8.镰状细胞贫血。

9.体力活动不足。

10.肥胖。

六、脑梗死的不可干预危险因素有哪些?

年龄、性别、家族史、种族。

七、诊断脑梗死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1.血液实验室检查。

2.头部CT。

3.心电图。

八、为什么高血压的人容易患脑梗死?

高血压是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升高容易导致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脑血管堵塞后导致脑梗死。另外,长期高血压使脑动脉血管狭窄闭塞,从而引起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引发脑梗死。

九、为什么患有糖尿病的人脑梗死的风险增高?

因为糖尿病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好时容易加重大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管壁弹性减退、斑块形成,引起脑血管狭窄。当血液处于高脂、高黏状态易在狭窄部位形成血栓,导致患者发生脑梗死。

十、为什么血脂高的人容易患脑梗死?

因为高血脂会在血管内膜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不断进展,形成粥样斑块,斑块增大会导致脑血管狭窄,斑块的破裂容易并发血栓形成,堵塞脑动脉,引起脑梗死。

十一、脑梗死会遗传吗?

可能会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不一定会遗传。

十二、脑梗死发病与性别有关吗?

有一定的关系,男性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十三、脑梗死的发病人群一般都是老年人吗?

不是。脑梗死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

十四、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区别有哪些?

脑出血是出血性卒中,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第二节
疾病危害

一、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患者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患者一般意识清楚,在发生基底动脉闭塞或大面积脑梗死时病情严重,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有脑疝形成,最终导致死亡。

二、以前没有高血压病史,但是脑梗死发生以后,血压突然升高是怎么回事?

约7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原因主要包括疼痛、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躁动、焦虑、卒中后应激状态、病前存在高血压等。

三、脑梗死的患者都会有意识障碍吗?

脑梗死的患者是否有意识障碍与梗死的部位及大小有关,不是所有患者均会发生意识障碍。

四、我只是头晕,但是医生说我是脑梗死,有可能吗?

有可能。

五、突然听不懂别人说话是怎么回事?

这是额上回的后部语言中枢损害所致,也称为感觉性失语(Wernicke aphasia),常表现为发音清晰、语言流畅、答非所问,无听力障碍,不能理解别人和自己说的话。

六、能听懂别人说话,但是自己说话说不清楚又是怎么回事?

这是大脑语言中枢受损后出现的传导性失语(conduction aphasia),常表现为听、说、理解均正常,但不能复述或以错误的语言复述,找词困难,语音错误,书写障碍。

七、双下肢肌力正常,但是感觉迟钝,肢体不听使唤是怎么回事?

可能是脑梗死导致大脑皮质感觉区受损引起的感觉障碍。

八、医生每天都看我的眼睛,是在观察什么?

观察瞳孔,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九、脑梗死的患者为什么会大小便失禁?

脑梗死的患者,中枢的控制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这样中枢的控制神经系统不能把信号传导到控制膀胱逼尿肌和括约肌的神经上。

十、脑梗死的患者记忆力下降是怎么回事?

可能由于脑梗死发生在与记忆力有关的部位,如大脑皮质、海马、丘脑等。

十一、脑梗死的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喝水呛咳?

这是脑梗死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大面积大脑半球或脑干梗死导致。

十二、脑梗死的患者为什么吃东西的时候咽不下去?

这是由于脑梗死的部位在大脑皮质及皮质脑干束的上运动神经元,其损害引起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

十三、脑梗死的患者总是打嗝是怎么回事?

脑梗死患者打嗝考虑为中枢性膈肌痉挛,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引起,导致患者不断打嗝。

十四、脑梗死患者康复以后还会再发病吗?

脑梗死是一个容易复发的疾病,其发病主要与动脉硬化及血液黏稠度增加有关,患者需要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减少酒精摄入量,合理膳食,食用低脂肪且富含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适当增加体力活动,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高危患者需定期体检,增加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十五、脑梗死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吗?

需要。患者一般出院2周后应进行复查,若情况稳定则复查时间间隔一般为1个月、3个月、6个月。

第三节
预防和治疗

一、如果患有高血压,要怎么预防脑梗死?

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越高,卒中发病风险越高,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卒中发生和发展的核心环节。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定期监测血压,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减少膳食的脂肪含量,减轻体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戒烟,减少饮酒,保持乐观心态,提高抗应激能力,长期坚持口服降压药物。一般患者血压应该控制在140/90mmHg之下,同时应该根据患者年龄、基础血压、平时用药及可耐受性进行降压药物的个体化调整。

二、患糖尿病的人如何控制血糖才能减少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对于一般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0mmol/L(126mg/dl)以下,餐后血糖应控制在10.0mmol/L(180mg/d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平均血浆葡萄糖8.6mmol/L)以下,同时应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对糖尿病患者要进行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教育,使其合理饮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应用药物治疗糖尿病。

三、如何早期快速识别脑梗死?

详见第一篇第五章。

四、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人发生脑梗死,应该怎么做?

迅速拨打“120”求助,将患者送至最近且具有溶栓资质的医院。

五、为什么说“时间就是大脑”?

脑细胞一旦坏死将永远不能再生,而且脑细胞非常“娇气”,耐受缺血缺氧的时间比身体其他任何部位的细胞都短,所以如果发生脑梗死应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六、目前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目前脑梗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溶栓疗法(溶栓疗法后的护理详见第一篇第六章第三节)、机械取栓术(机械取栓术后的护理详见第一篇第六章第三节)、抗凝、降低纤维蛋白原、脑保护等治疗,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七、在溶栓疗法时间窗内的所有脑梗死患者是否都可以采用该方法?

只有符合溶栓疗法适应证的脑梗死患者才可以使用溶栓疗法(溶栓疗法适应证和禁忌证详见第一篇第六章第三节)。存在以下情况时,需仔细权衡风险和获益。

1.症状轻微或迅速自发缓解。

2.妊娠。

3.发病时有痫性发作且遗留神经功能缺损。

4.近2周内有大手术或严重外伤史。

5.近3周内有胃肠道或尿道出血史。

6.近3个月内有急性心肌梗死史。

7.起病时间相对较长(如发病3~4.5小时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且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年龄>80岁;严重的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25分或影像学证据提示缺血性损伤范围大于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口服抗凝药物;既往有脑梗死及糖尿病病史。

八、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溶栓药物有哪些?

1.尿激酶

100~1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ml中,持续静脉滴注30分钟,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护患者。

2.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

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分钟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1小时,用药期间及用药24小时内应严密监护患者。

九、脑梗死患者多久以后可以进行康复训练?

一般情况下,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训练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十、不能自行进食应该如何及何时补充营养?

可以静脉补充营养或者留置胃管补充营养。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在发病7天内尽早(24~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

第四节
特殊情况

一、育龄期妇女发生脑梗死后可否怀孕?

可以。

二、脑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心肌梗死、皮肤压力性损伤、关节挛缩、应激性溃疡、继发性癫痫、卒中后抑郁等。

三、家属如何避免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出现皮肤压力性损伤?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大小便,勤翻身,翻身时注意避免拖、拽患者。

四、对于咳嗽、咳痰无力的脑梗死患者应该如何锻炼呼吸功能?

1.缩唇呼吸

延长呼气时间,减少呼气末肺容积,具体操作方法指利用鼻子吸气,保持3秒,嘴巴噘起像吹蜡烛动作,缓慢吐气,注意呼气与吸气时间比大约为2∶1。

2.腹式呼吸

膈肌产生的呼吸动作,称为腹式呼吸,进行腹式呼吸时,将一只手放于胸口,一只手放于腹部,利用鼻子吸气,将腹部缓缓隆起,注意保证腹部动作比胸部动作更大,再进行缩唇呼吸,使气经过嘴巴慢慢吐出。

3.呼吸与动作相结合

伸展身体时,可进行吸气,屈曲身体时,可进行呼气。

五、家属如何给予脑梗死患者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协助患者的日常生活,多关心患者,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并进行疏导。

(李佳 李宏丹) 2JOQ66WNZhlEmUP+o288kt2Ggh9cPE4B+fJzonTw0uLZFZxRfRJJkV7QWH5GMNn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