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营养支持疗法规范化管理

肠外肠内营养是指通过消化道以外或以内的各种途径及方式,为患者提供全面、充足的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以达到预防或纠正营养不足的目的,增强患者对严重创伤的耐受力,促进患者康复。一方面肠外肠内营养技术的发展促进包括危重症医学在内的很多新学科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以1991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章所介绍的由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委员会医院协作组完成的随机对照研究和2001年美国胃肠病学会主持的系统评价为代表的许多研究证实,过度或不规范使用营养支持(尤其是PN),患者不但无法获益,而且造成感染、代谢等相关并发症增加。只有合并中度以上营养不良的患者,才能从营养支持中获益。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国内外的专家,参考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相关组织制定的临床营养指南,在Medline、Embase、S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4个数据库中检索近10年发表的文献,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制定了《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

一、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风险是指现有或潜在的营养相关因素造成患者不利临床结局的风险。常用的营养评定工具包括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主观全面评定(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等,从不同侧面筛查患者是否合并营养不良。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ESPEN)发表了一种新的营养评定工具——“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NRS 2002的特点是结合4个方面的内容:人体测量(使用BMI)、疾病转归与营养支持的关系、近期体重变化和近期营养素摄入变化、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年龄因素。NRS 2002采用评分的方法对营养风险加以量度,其所选取的用以反映营养风险的核心指标来源于128个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以评分≥3分作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标准。2002年以后发表的1个多中心临床研究(有212个中心参加)表明,NRS 2002在预测营养风险和患者对营养治疗的反应方面具有其他工具所不可比拟的优势。2005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主持进行了对全国13个大城市大医院的营养状态、营养风险筛查,并追踪随访每例受访者住院期间使用营养支持疗法和液体治疗的状况。该研究纳入6个临床专科15 089例患者,发现总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2.0%,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占33.5%,与国外的同期研究结果相近。目前,欧洲和中国的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均推荐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对评分≥3分的患者,可以结合临床表现制定营养支持计划。

二、选择正确的营养支持方式

凡具有肠道功能的患者,都应首选EN方式。当然,PN与EN是相辅相成的,至少有20%~30%的患者因肠功能障碍而仍需采用PN,临床上应该根据具体的病情来选择EN或PN。有时兼用这两种方式,两者的用量都可减量,以使患者更易耐受。

1.肠内营养

EN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能够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对消化道的支配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为全身器官和胃肠道本身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并能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这些作用对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和内毒素移位,以及预防肝内胆汁淤积和减少肝功能损害均具有重要意义。EN适合临床各科患者,适应证原则上为需要营养支持,并且胃肠道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的患者,如营养素摄入不足、消化功能低下、吸收功能尚可;吞咽或咀嚼困难的口咽疾病;意识障碍,无力进食;高代谢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纠正或预防手术前后营养不良等。

2.肠外营养

PN的适应证包括具有营养风险,且胃肠功能严重障碍(短肠综合征、肠瘘、肠梗阻、重症胰腺炎早期、严重腹腔感染等)的患者;或虽然胃肠道功能正常但肠内营养输注困难,或营养素供给不足;由于手术,禁止使用胃肠道的重症患者;或进食不足且患者不愿接受肠内营养等。

3.肠内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

肠内营养虽是首选的营养支持手段,但在某些情况下实施存在困难,如胃肠道功能不全影响营养素的消化吸收;患者不愿接受管饲方法;EN过程中出现严重腹胀、腹泻、腹痛等耐受性问题;EN制剂的口感问题使患者不能坚持口服等。黎介寿院士团队研究发现,每日能量需要量的25%以上由EN提供时可满足维护肠屏障功能的需要。因此,联合PN与EN可优势互补,优化营养支持的疗效。欧洲与CSPEN在其营养支持应用指南的推荐意见中建议,对于有营养支持指征的患者,经由EN无法满足能量需要量(<60%)时,应考虑联用PN。

4.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

(1)没有一种营养支持方式适合所有患者,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最适合的营养支持方式。

(2)遵循“只要肠道功能允许,首先使用肠道途径”的基本原则。

(3)肠道途径应视患者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情况按步骤进行。首先鼓励患者口服,不能口服或口服不足时,管饲补充肠内营养。

(4)只有消化道高位梗阻、高位和高排量肠瘘、消化道严重出血、广泛黏膜炎症、严重肠功能紊乱或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支持时,方可考虑肠外营养支持。

(5)手术患者,预期术后需较长时间营养支持者,尽可能术中经空肠造口置入营养管。

三、充分掌握各种营养制剂的特点

当今的PN及EN制剂已较多,其中部分产品已临床使用数十年,大量临床总结资料提示这些产品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肠内营养制剂

EN制剂按氮源可分为氨基酸型、短肽型和整蛋白型3类,整蛋白型又分为平衡型、疾病特异型和其他类型。一般而言,超过80%的患者均可采用平衡型(或称“通用型”)制剂,耐受性及疗效都很好。还有不到20%的特殊患者则需选用某种特殊配方的制剂,例如富含支链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BCAA)的氨基酸溶液、中/长链脂肪乳、含肽类的EN制剂,以及专用于高代谢状态、糖尿病、肾衰竭和恶性肿瘤等的制剂。

2.肠外营养制剂

根据患者能量的要求计算,一般患者20~30kcal/(kg·d),危重患者30~40kcal/(kg·d)(注:1cal=4.184J,1J=0.239cal,1MJ=1 000kJ),其中脂肪供能占30%~50%,氮摄入量为0.15~0.20g/(kg·d)(热氮比约为120∶1),并添加常规剂量的矿物质与微量营养素。可采用脂肪乳、氨基酸和葡萄糖单独输注及“全合一”2种方式输注。“全合一”是指将患者每日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使用前在符合相应标准的配液室内混合在一个容量中,或使用工业化生产的各种“三腔袋”。“全合一”PN混合液具有以下优点:符合生理需求,有利于机体合成蛋白质;降低单个营养素的浓度,有利于减少代谢性并发症;降低血糖浓度,有利于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减少配液污染;减少医疗差错、降低护理工作强度等。

3.药理营养素

除为机体代谢提供能量或氮源外,还可发挥营养治疗作用,包括维护器官功能、减少组织损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代谢状况、进一步改善临床结局。目前常用的包括谷氨酰胺、精氨酸、ω-3脂肪酸、核苷酸等。如静脉输注谷氨酰胺二肽制剂,对肠屏障功能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防止细菌和内毒素移位,适用于重症患者。ω-3脂肪酸能够调节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能够降低外科手术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减少感染性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

四、营养支持疗法的规范化操作

(一)肠内营养规范化操作

1. EN包括口服和管饲,其中管饲是EN的基本要求,是提高EN耐受性和治疗效果的主要措施。管饲主要的输入途径是鼻胃管及空肠造口管,其他还有鼻空肠管或内镜辅助下的胃肠置管术(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PEJ)等。

2.以输液泵严格控制EN液的滴注速度,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营养液的浓度逐步升高(从12%逐步提高到24%)。

4.输入速度由慢到快(从20ml/h逐步提高到100ml/h)。

5.注意营养液的保温。

(二)肠外营养规范化操作

1.用所需的营养物质配制成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然后经静脉输入。TNA的科学性强,应建立配制TNA的必备条件和制定操作程序。新产品两腔袋(内含葡萄糖+氨基酸)及三腔袋(内含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完全符合TNA原则,无须任何配制设备,使用方便,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2.短期或中小剂量的PN可经外周静脉输入,长期或全量的TPN需经中心静脉输入。

3.低热量供给,避免过量补给,以免损害器官功能。

4.采用糖脂混合能源,减少葡萄糖的用量。

5.主动补充外源性胰岛素,血糖应控制在8~10mmol/L范围。 M4acsZC4VI4CGyCm1pYUdR5o2wb/nawI0qf+hISBzr1Jg3Js0aiFlCuNOln2Pqg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