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ICU是集中收治危重症患者的医疗场所,集中了大量的危重症患者、先进的监护和治疗设备,以及大量的医护及辅助人员。如何实现患者管理的规范化与流程化,是ICU管理者始终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一名刚刚进入ICU的低年资轮转住院医师,或对进入一个工作环境、理念、习惯均与其之前的ICU差别很大的进修医师而言,如何按照所在ICU的基本工作程序和临床思路尽快进入临床工作状态,并对常用的监测技术与生命支持手段有一个全面、快速的掌握,是这些医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基于这样的考虑,2013年,我从北京朝阳医院调至中日友好医院后即开始组织科室人员编写“ICU医生工作手册”(以下简称“工作手册”),并借助当时刚刚兴起的新媒体平台向全国同行发布,2015年更新后继续发布。

近年来,危重症医学进展很快。而中日友好医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MICU)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科内涵丰富了很多,无创呼吸支持、体外膜肺氧合(ECMO)、肺移植围术期的管理、各种方式的床旁肺活检、床旁超声等,都已常规开展。在教学方面,每年除承担大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及研究生教学外,还接收超百名进修医师、40~50名呼吸治疗师、80~100名护士,以及大量的短期参访人员。2019年,基于广大同行及我们实际工作对工作手册的大量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打击对工作手册不同形式的侵权,拟正式出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使本手册延至2021年方能完稿。

工作手册在一般性介绍中日友好医院MICU日常工作程序、医嘱、病历系统、常用药物及危重症患者评价的基础之上,重点对两方面内容进行了撰写。一方面(第5章)是有关呼吸危重症的原发病诊治,涉及22种常见危重症/病的诊治,这一部分重点强调了诊治的思路和流程,配有大量的图表。这些思路与流程有的有文献可查,相当的部分是基于中日友好医院MICU实际的临床实践。另一方面(第6章)重点关注了MICU特色的监测技术与支持技术,尤其是呼吸支持技术,强调了操作的实用性,同样也配了不少图表。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ECMO,由于内容较多,能开展该项技术的单位相对较少,我们有专门的ECMO工作手册待出版。第7章是医院感染防控。个人以为,医院感染防控应该是目前国内ICU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现在各种耐碳青霉烯(CR)菌在各ICU“泛滥成灾”,医院感染防控直接决定了患者的预后。医院感染防控是管理,也是技术,更是一种文化。我与我的团队十分重视医院感染防控,也做了一些工作,但还远未达到同行们要求的水平,故未进行相关“copy”,这个安排也符合我们这部工作手册的编写原则及我们的工作与学习习惯:讲你所做,做你所讲。希望再版时有所突破。

工作手册成稿之际,首先要感谢我所在的团队。工作手册是团队长期合作的结晶:为了本手册的撰写,他们需要长期在床边踏踏实实地工作,需要结合自己的研究和临床体会及大量的文献,才能对本书进行精心的编写,每一位成员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特别感谢黄絮大夫在工作手册撰写中认真、不厌其烦地组织、编排、设计与多次校对,甚至动员自己的家人参与其中。感谢夏金根呼吸治疗师与其呼吸治疗团队,成员不多,却承担了远超实际应该承担的工作量,相关的呼吸治疗内容,一如他本人及其团队一样智慧与踏实、接地气。最后,要感谢我的恩师王辰院士,他一直密切关注着危重症医学的学科发展,一如既往推动着我们团队的进步与成长。工作手册的撰写思路与内容,无一不体现了他对我的学术思想及学科建设观念的终身影响。是你们的支持与鼓励,助我走过了2020这不寻常的一年。

由于专业水平有限,工作手册定有很多错误、遗漏之处,盼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詹庆元
2021年8月14日于北京 D/TehTyr2Zl4EfTj3xdNqK2AKkwKU7SjIo7vrRQ4syZu5r2qqaulyZt/WvV+6Mf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