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学时期的逃亡(1938—1950年)宁为良医

燕京大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课外活动多,上课也比较自由。多是以基督教小团契的形式,同学们自由组织十来个人的小团体,每周定期活动,包括查经(读圣经,对我们非教徒就是学英文),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等。由于组织团契间的竞赛,我很快成了活跃分子。1938年燕京大学扩大招生,学生数增加了一倍,学校的名气也空前大涨。

学校在北平城外,好像世外桃源,让我们能安心学习。然而校车进出西直门,必须下车向日本宪兵鞠躬,接受搜身检查。那时我深感我国科学的落后,下定了日后“科学救国”的决心,同时也孕育了乱世之中“不为良相,宁为良医”的思想。

在燕京大学仅仅三年,我的思想从封建儒家的循规蹈矩变成了望眼世界、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1941年我考入协和医学院,协和医学院的学习与生活条件简直是医学生的天堂,可是好景不长,同年12月8日又因太平洋战争,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两校关闭,学生均编入日本控制的北大(原北京大学与北平大学,被日本人合并)。不肯如期报到者,定为抗日份子,不少同学被捕受刑。我虽躲在天津,但也不安全。1942年的大年初二,我匆忙逃往上海,投奔上海圣约翰大学。1943年春,圣约翰大学也被日军接管,我又转学考入上海医学院直至毕业。在上海医学院读书时,我没有宿舍,就寄宿在一个远房二舅家。他叫张志广,是个海关中级员司,因此我有机会结交了不少海关朋友,他们都愿和我交朋友,主要因为我学医,可以和他们谈谈健康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他们的孩子看病。当时我在医院实习,也有便利条件。他们的孩子种痘、打防疫针、咳嗽、腹泻等都来找我。孩子病好了他们对我是千恩万谢,这一段经历使我对儿科工作产生了感情。

1945年我在北京中央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前身)做实习医生。某日值夜班,原耀华中学的物理老师何祚霆的小女儿患白喉,因无人能做气管切开手术,我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鲜活的小生命死在我眼前。1949年我的女儿降生后患皮下坏疽,由我为她做了手术,得救了。这件事让我萌发了创建小儿外科的想法。在1950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我勇敢地提出了要创办小儿外科的想法。 JgIc15qqsE9poU3o87ex9/V7PN+vFlxmZUd0WMQJDqkxhwZ2GztiGlv6Ej3K63L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