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学生时期在天津(1930—1938年)抗日思想形成

小学毕业后我上了省一中。省一中在清朝时期叫“官立中学堂”,因为校址在天津城西北角的老铃铛阁,所以人称“铃铛阁中学”。我在省一中,学业根底扎实,特别是能应付考试,所以后来总能轻松地考入前三名。

1937年七七事变时我上高二,5月份全省学校的高二学生都集中到保定接受军事训练。七七事变后天津被日军占领,省一中被日军霸占,我也失学了,暑假后正式考入耀华中学做插班生。

耀华中学除了常规中学的正式课程之外,多方面的课外教育一向很突出。特别在七七事变之后,天津各学校的活动都受到了极大限制,耀华中学因受到英国人的保护,在课余时间组织文体活动仍然很活跃,那个时代可怀念的事不胜枚举。耀华中学有个高级体育馆,室内运动开展得十分好,尤其是女篮,在全市还是冠军。学校有中西乐队,还有自办的校刊,当时的主编就是我的同班同学高庆琛。我们班毕业时还在他的组织下编制了一本精美的毕业纪念册。因为我会画画,他让我加入编委会,参与编辑工作。在1938年那本纪念册的水平算是比较高的,受到学校的表扬并出资,印刷装帧都很高级,现在仍陈列在校史纪念室内。后来我编书出版的意识与观念也与那时有关。我在大学组编小团契纪念册,在上海医学院编印《实习医师手册(英文版)》,新中国成立后我很快就和出版社取得了联系。1952年抗美援朝时期,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了我编写的《实用麻醉学讲义》一书。1953年反细菌战时期,在外文出版社编印了《反细菌战调查报告》(孟继懋、陈景云担任主编)。从人民卫生出版社建立至今,我不断和他们打交道,出了不少书,我现在还在积极出版《张金哲小儿外科学》。

我在小学时期,经历了北伐战争,中学时代经历了九一八事变,冀东22县(宁河县在内)“自治”,虽然蒙难学生享受免交学费的待遇,但在我心中仍落下了“亡国奴”的耻辱。七七事变后母校省一中被日军占领,南开中学被炸。天津耀华中学校长赵天麟,利用学生下课后的时间,开了一个各年级的“特班”,让天津所有的失学学生都有学上,大家得以中学毕业。 IIKQSFa9KO5NqtZsfV6GomCyz6IHIRNocYZ/zv0okwVOczjeVHTLBs2M4sERVCu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