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化脓性炎症,重者炎症深达乳突骨质。临床上以耳内长期间歇或持续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获得恰当而彻底的治疗,或治疗延误,以致迁徙为慢性,此为较常见病因;急性坏死性中耳炎病变深达骨膜及骨质,组织破坏严重者;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如猩红热、麻疹等传染病,特别是婴幼儿,中耳免疫力差,急性中耳炎易演变为慢性;鼻部和咽部的慢性病变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窦炎等,亦为引起中耳炎长期不愈的原因之一。
耳内流脓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脓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或经外耳道再感染时,流脓发作或脓液增多,可伴有耳痛,病变由静止期或相对稳定期进入急性发作期。脓液为黏液性、黏液脓性或为纯脓。
患耳可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听力下降程度与鼓膜穿孔的大小、位置、听骨链是否受损,以及迷路是否正常有关。
部分患者有耳鸣,多与内耳受损有关。由鼓膜穿孔引起的耳鸣,在将鼓膜穿孔修补后耳鸣可消失。
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消除病灶,恢复听力,消除病因。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的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引流通畅者,应首先使用局部用药,炎症急性发作时,要全身应用抗生素。有条件者,用药前先取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指导用药。
中耳有肉芽或息肉,或电耳镜下虽未见明显肉芽或息肉,而经正规药物治疗无效,CT示乳突、上鼓室等有病变者,应做乳突径路鼓室成形或改良乳突根治术,乳突根治术。中耳炎症已完全吸收,遗留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者,可行单纯鼓室成形术。
与手术切口及耳道内填塞有关。
缺乏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防护及治疗的相关知识。
与听力改变、耳鸣等临床症状有关。
(1)全面评估患者:包括健康史及相关因素、身体状况、生命体征,以及神志情况、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等。
(2)心理护理:对患者给予同情、理解、关怀、帮助,告诉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不利于疾病恢复,解除患者紧张情绪,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保证良好睡眠,如患者失眠,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地西泮睡前口服。
(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术前多进食富有营养、易消化、口味清淡的膳食,以加强营养,增进机体抵抗力。告知患者术晨0:00起禁食水。
(4)术前一日清洁术区皮肤,遵医嘱备术侧耳周二指皮肤;沐浴更换病号服。
(5)术前指导: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介绍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及技术水平,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及配合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术前注意事项。
(6)术前一日给予患者行抗生素皮试,以备术中进行抗生素输入。
(7)物品准备:病历、胸片、心电图、CT、MRI、各种检查结果及检验结果等。
(8)术前取下活动性义齿,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
全麻术后平卧或健侧卧4~6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头部勿剧烈活动,如无头痛、头晕等症状,4~6小时后可下床排尿排便,次日可下床活动。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有无面瘫、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注意患侧耳部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出现渗血、渗液,观察渗出物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必要时通知医生给予更换伤口敷料。如患者术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要评估是麻醉后反应,还是内耳刺激后症状,指导患者减少头部独立运动,卧床休息,等症状减轻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全麻清醒4~6小时,无恶心、呕吐症状,可饮水,饮水后无恶心、呕吐、呛咳等症状,可进少量流质饮食,次日给予高热、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如馄饨、面条、面食等),3~5天后根据医嘱逐渐过渡为普通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质地坚硬的食物,鼓励并协助患者进饮食,做好饮食指导。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止血等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反应并做好记录。
1.出院前可拆除耳部伤口敷料,术后10~14天预约门诊复查,拆除缝线及耳内纱条,纱条填塞可造成患者耳道内闷胀感,或纱条干结后易造成局部刺痛感,指导患者在此期间不可随意抽取耳内纱条,如不适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及休息,可适当应用止疼药物。
2.指导患者出院后如短时间内出现耳道内少许渗血渗液不必过于紧张,一般为耳部伤口敷料压力解除后残余渗血渗液,如有此情况可在耳道口放置棉球,浸湿后更换即可。
3.合理饮食,注意营养,避免食辣、油炸食物,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4.勿用力擤鼻,以免增加中耳压力,要采取正确的擤鼻方法,可将鼻腔内分泌物先回吸到口腔内,再经口吐出,或堵住一侧鼻孔,轻擤另一侧。
5.保持耳部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嘱患者勿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以免影响鼓膜的愈合。
6.沐浴时防止水进入耳道内,可先将耳道填塞棉球,如不慎外耳道进水,请及时擦干。或者取仰卧位,由家属或由专业人士协助洗头。
7.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做好卫生宣教,尤其是对患耳的卫生保健。出院后,半年内禁止游泳,行鼓膜修补患者3个月内禁乘飞机。
8.术后一个月复查纯音测听,了解听力情况。定期复诊,病情有变化时及时就诊。
9.患者需安静休养,减少外界刺激保证睡眠。
10.远离噪声,保护听力。
11.烟、酒可导致内耳损伤引发听力障碍,有此习惯者应尽早戒除。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儿童群体,因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其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咽鼓管发生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绿脓假单胞杆菌等感染所致,发病时会头脑胀痛,畏寒发热,耳痛剧烈,耳内流出脓水,持续时间长久,甚至会出现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多种临床症状,严重者可产生眩晕、感音神经性耳聋等情况,行耳镜检查可见耳内鼓室充血等表现。不但对工作或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也使其产生心理压力。
本病的症状在鼓膜穿孔前后截然不同,常见症状为:
鼓膜穿孔前,全身症状较明显,可有畏寒、发热、倦怠及食欲减退,特别是小儿全身症状一般较成人严重,可有高热、惊厥、常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穿孔后,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是本病早期症状,患者以耳深部跳痛和钝痛为主,吞咽、咳嗽、喷嚏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时影响睡眠,婴幼儿则哭闹不止。鼓膜穿孔或鼓膜切开后,脓液流出后,疼痛会明显缓解。
鼓膜穿孔后耳内有液体流出,初为脓血样,以后变为黏液脓性甚至脓性分泌物。
部分患者的听力受到影响,因为其感音神经的信息传递受到了影响,导致听力下降。患病早期的时候,患者存在搏动性耳鸣情况,当穿孔排脓后,该症状会缓解,因为脓液排出,减小了内部的压力。耳痛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往往不会注意到自身的耳鸣症状。
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原则是抗感染、畅引流,去病因。
(1)早期使用抗生素对感染的情况进行控制,预防感染。青霉素和头孢类抗菌药物对于患者的抗感染具有很好的效果,早期的及时治疗可以对患者起到比较好的预后,避免鼓膜穿孔。若是穿孔的患者,应该要对脓液进行药敏实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直至症状完全消失,但仍需继续治疗数日,方可停药。
(2)用鼻腔减轻充血剂滴鼻或喷雾于鼻咽部,可减轻鼻咽黏膜肿胀,促进恢复咽鼓管功能。
(3)告知患者多加休息,调整饮食,避免便秘。重症患者应注意支持疗法,如静脉输液、输血或血浆,应用少量糖皮质激素等,必要时请儿科会诊协同观察处理。
如患者无鼓膜穿孔,可用1%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1%麻黄碱液和含有激素的抗生素滴鼻液交替滴鼻,可改善咽鼓管通畅度,减轻局部炎症。如患者已鼓膜穿孔,可在0.3%氧氟沙星滴耳液、0.25%~1%氯霉素液、复方利福平液、0.5%金霉素液等滴耳液中选择一种滴耳。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多可自行痊愈,若长期不愈者,可行鼓膜修补成形术。
如果全身及局部症状较重,鼓膜明显膨出,经一般治疗后无明显减轻,穿孔大小不足以让脓液流出,以及有并发症可疑,但无须立即行乳突手术者,可以使用鼓膜切开治疗,要求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帮助脓液顺利地引出,这样有利于炎症的迅速消散,使全身和局部症状迅速减轻。待炎症消散后,穿孔可迅速封闭,平整愈合,减少瘢痕形成和粘连。
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
与疾病相关。
与听力下降、耳痛、流脓等临床症状有关。
与炎症刺激出现高热有关。
缺乏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预防及治疗的相关知识。
要仔细观察并记录耳部是否流脓,脓液的量、颜色、气味和性质;若患者外耳道脓液较多,应先用棉签将脓液擦拭干净,然后用浓度为3%的双氧水溶液清洁外耳道,后用抗生素类药物滴耳,每天滴3次,每次3~4滴。了解患者是否有头昏、耳鸣、听力下降等方面的不适主诉。
观察患耳耳周有无红肿、按压痛等,如出现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烦躁不安等症状时,要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加强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嘱其放松,如持续多日耳痛严重,高热不退,长期不愈合者行鼓膜切开,可迅速缓解耳痛。中医还可配合针刺治疗,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缓解疼痛。
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及敷外用药,换药器具注意无菌消毒。
受疼痛及听力下降的影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负性情绪较为严重。护理人员需于接诊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应为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原因,对其进行鼓励,耐心予以疏导,使患者可逐渐接受病情,并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病情康复。
高热、呕吐和疼痛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常见症状。针对高热者,护理人员应鼓励其多饮水,并予以物理降温;针对呕吐者,则需及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针对疼痛者,可遵医嘱给予2%酚甘油滴耳,保持咽鼓管畅通,缓解疼痛。
1.指导患者正确擤鼻,遵医嘱使用外耳道药液。依据患者鼓膜是否受损及受损的程度采用不同的用药模式,对于鼓膜穿孔的患者,不能使用浓度为2%的酚甘油,避免药液和脓液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伤及鼓膜及中耳黏膜的患者,同时选用浓度为1%的麻黄碱滴鼻液滴鼻,从而使咽鼓管口黏膜肿胀情况得以缓解,促进中耳分泌物引流;对于鼓膜未穿孔的患者,可遵医嘱予以2%酚甘油滴耳或给予减轻血管充血剂滴鼻,保持咽鼓管通畅,减轻疼痛;对于鼓膜出现穿孔的患者,可遵医嘱予3%过氧化氢清除耳内脓液,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滴耳液滴耳,以消肿、镇痛、去脓,然后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滴耳;必要时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若患者外耳道脓液较多,应先用棉签将脓液擦拭干净,然后用浓度为3%的双氧水溶液清洁外耳道,后用抗生素类药物滴耳,每天滴3次,每次3~4滴。
2.如患者疼痛剧烈可通过看电视、书刊等途径来分散注意力,对于不能耐受疼痛的患者,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止痛类药物。
3.出院后遵医嘱按时服药及换外用药,换药器具注意无菌消毒。用药时应注意:一是让患耳向上头侧位,先用细棉签清洁外耳道,将药液滴入外耳道3~5滴或滴满耳,滴药后用手指按压耳屏数次,保持头侧位10分钟,使药液能达到患处并停留;二是吹耳药物,宜研成极细粉末,每次吹入数量不宜过多,防止堵塞耳道,妨碍引流,鼓膜穿孔较小或引流不畅时,慎用药粉吹耳。
4.鼓膜切开后患者1周内不要洗头,保持耳部清洁干燥,为良好恢复创造条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咳嗽或者打喷嚏时注意控制力道;1周后洗头洗澡时,用干棉球塞住外耳道口,避免进水而引起感染;出院后注意休息,避免感冒,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不可随意滴药,禁止游泳,避免耳内进水,减少感染机会。叮嘱患者1个月内不可咀嚼硬度较高的食物;3个月内勿乘坐飞机,确保每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5.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与健康教育,注意清淡饮食,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应积极补充营养,促进切口愈合,促进病情康复。
6.针对鼓膜穿孔者,应嘱其避免游泳。
7.预防感冒,如患者病情允许,可适当运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应用促进分泌物排出药物。
8.定期复查,依从随访,以及时发现异常。
9.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改善其心态,增强其信心。
10.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中耳脱落上皮堆积和扩张,导致邻近骨质破坏的病变。中耳上充满丰富的神经血管,在受破坏后可引发面神经麻痹,由于胆脂瘤具有破坏周围骨质的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发病机制为袋状内陷学说或袋状内陷并细胞增殖学说、上皮移行学说、鳞状上皮化学说和基底细胞增殖学说。
1.不伴感染的胆脂瘤,早期可无任何症状。
2.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可能是不伴感染的胆脂瘤患者唯一的主诉,早期多为传导性聋,程度轻重不等,听骨部分遭到破坏,听力损失也可不严重。病变普及耳蜗时,耳聋呈混合性,严重者可全聋。
3.耳溢液 伴感染时可无耳溢液,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者可有耳流脓,且持续不停,量多少不等,脓液常有特殊恶臭,伴有肉芽者,脓内可带血。
4.耳鸣 多因耳蜗受累所致。
治疗原则为根除病变组织,预防并发症,重建中耳传音结构。
尽可能保留健康组织的情况下彻底清除病变组织,保存原有的听力或增进听力。
遇有以下情况时,可采用冲洗法清除胆脂瘤。
(1)因各种原因存在的手术禁忌证。
(2)患者拒绝手术时。
(3)双侧耳全聋,患耳是唯一的功能耳,术者不具备术中保存或提高听力的条件。
与胆脂瘤感染、手术切口及耳道内填塞有关。
缺乏胆脂瘤型中耳炎防护及治疗的相关知识。
与听力改变、耳鸣等临床症状相关。
(1)全面评估患者:包括健康史及相关因素、身体状况、生命体征,以及神志情况、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等。
(2)心理护理:对患者给予同情、理解、关怀、帮助,告诉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不利于疾病恢复,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保证良好睡眠,如患者失眠,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地西泮睡前口服。
(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术前多进食富有营养、易消化、口味清淡的膳食,以加强营养,增进机体抵抗力。告知患者术晨0:00起禁食水。
(4)术前一日清洁术区皮肤,遵医嘱备术侧耳周三指皮肤,沐浴更换病号服。
(5)术前指导: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介绍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及技术水平,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及配合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术前注意事项。
(6)术前一日给予患者行抗生素皮试,以备术中进行抗生素输入。
(7)物品准备:病历、胸片、心电图、CT、MRI、各种检查结果及检验结果等。
(8)术前取下活动性义齿,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
全麻术后平卧或健侧卧位4~6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头部勿剧烈活动,如无头痛、头晕等症状,4~6小时后可下床排尿排便,次日可下床活动。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有无面瘫、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注意患侧耳部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出现渗血、渗液,观察渗出物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必要时通知医生给予更换伤口敷料。保持耳部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嘱患者勿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如患者术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要评估是麻醉后反应,还是内耳刺激后症状,指导患者减少头部独立运动,卧床休息,等症状减轻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全麻清醒4~6小时,无恶心、呕吐症状,可饮水,饮水后无恶心、呕吐、呛咳等症状,可进少量流质饮食,次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如馄饨、面条、面食等),3~5天后根据医嘱逐渐过渡为普通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质地硬的食物,鼓励并协助患者进饮食,做好饮食指导。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止血等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反应并做好记录。
1.拆除耳部伤口敷料后嘱患者保持耳部伤口清洁干燥,术后10~14天预约门诊复查,拆除缝线及耳内纱条,可提前进行网上预约挂号,以节约等待时间。加强对术后换药的重视程度及依从性,如未及时换药可能导致复发。
2.出院后耳道内纱条填塞可造成耳道内闷胀感,或纱条干结后易造成局部刺痛感,指导患者在此期间不可自行随意抽取耳内纱条,如不适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及休息,可适当应用止疼药物。
3.出院后如短时间内出现耳道内少许渗血渗液不必过于紧张,一般为耳部伤口敷料压力解除后残余渗血渗液,如有此情况可在外耳道口放置棉球,浸湿后更换即可。
4.合理饮食,注意营养,避免食辣、油炸食物,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5.勿用力擤鼻,以免增加中耳压力,要采取正确的擤鼻方法,可将鼻腔内分泌物先回吸到口腔内,再经口吐出,或堵住一侧鼻孔,轻擤另一侧。
6.保持耳部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嘱患者勿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以免影响鼓膜的愈合。
7.沐浴时防止水进入耳道内,可先将耳道填塞棉球,如不慎外耳道进水,请及时擦干。或者取仰卧位,由家属或由专业人士协助洗头。
8.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做好卫生宣教,尤其是对患耳的卫生保健。出院后,半年内禁止游泳。
9.术后一个月复查纯音测听,了解听力情况。定期复诊,病情有变化时及时就诊。
10.患者需安静休养,减少外界刺激保证睡眠。
11.远离噪声,保护听力。
12.烟、酒可导致内耳损伤引发听力障碍,有此习惯者应尽早戒除。
急性坏死性中耳炎(acute necrotizing otitis media)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特殊类型。多发生于猩红热、麻疹、白喉、伤寒、百日咳和流行性感冒等急性传染病中,而以猩红热最多见。随着急性传染病发病率的下降,本病已不多见。
急性坏死性中耳炎好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发生于急性传染病的早期(出疹期)或晚期(恢复期)。由于致病微生物毒力甚强(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严重的全身感染而导致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且婴幼儿中耳免疫防御功能不成熟,以致致病菌及其毒素可迅速破坏局部组织,鼓膜发生溃烂、穿孔,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的黏膜坏死,听小骨溶溃,甚至累及中耳局部及周围骨的骨髓,个别可有死骨形成。
本病以中耳及其周围组织的广泛坏死、损毁为特点,其临床表现与一般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同,可演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感染得到控制,炎性坏死过程终止,残存的黏膜上皮向病变区生长,鼓膜穿孔可自行修复,听力恢复正常。因病变侵犯不同位置或遗留症状不一,临床表现各异。
耳部首发症状多为耳内流脓,初为浆液血性,以后变为黏液脓性乃至脓性,脓液腥臭。
此病鼓膜穿孔为发病早期,并在数日内融合而迅速扩大,形成较大的肾形穿孔(此乃因松弛部、锤骨柄及紧张部周边血供较好,抵抗力强,而紧张部其他部位血供相对较差之故),重症者穿孔可达骨环。鼓膜肾形穿孔可长期不愈。
疾病晚期鼓膜穿孔部分愈合,但遗留硬化灶和/或听骨链中断而引起明显的传导性听力下降;病变侵犯内耳,在病变数月后出现明显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与其合并迷路炎有关。
病变侵入内耳,引发迷路炎。急性发作期,重度眩晕,自觉外物或自身旋转,恶心、呕吐,患者卧床不起,喜侧卧于眼震快相侧,不敢睁眼,不能稍从事活动。代偿期,眩晕及自发性眼震消失,患者逐渐恢复平衡,可自由行动。
因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外耳道鳞状上皮经穿孔边缘向中耳生长至鼓室黏膜上皮化者可继发胆脂瘤。
受脓液刺激,外耳道有肉芽组织增生,并能遮蔽穿孔的鼓膜和裸露的骨壁,以探针探之,可触及粗糙的骨壁或坏死的听小骨。
本病治疗同一般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原则为抗感染,畅引流,去病因。特别注意加强支持疗法及原发传染病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积极治疗原发传染病。
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在0.3%氧氟沙星(泰利必妥)滴耳液、0.25%~1%氯霉素液、0.5%金霉素液等滴耳液中任选一种滴耳。用药前,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硼酸水彻底清洗外耳道及鼓室内脓液,然后用棉签擦拭干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能滴药。滴耳药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穿孔长期不愈者,可做鼓膜成形术;有肉芽组织增生,继发胆脂瘤者以根除病变组织、预防并发症、重建中耳传音结构为原则,根据病变范围、咽鼓管功能状况、听力受损类型及程度、有无并发症、乳突发育情况以及术者的手术技能等条件综合考虑具体手术术式。
(1)尽早应用足量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以防发生并发症或转为慢性。可取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参照其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并在症状消失后仍继续治疗数日方可停药。
(2)鼻腔减充血剂滴鼻或喷雾于鼻咽部,可减轻鼻咽黏膜肿胀,有利于恢复咽鼓管功能。
(3)注意休息,调节饮食,疏通大便。重症者采用支持疗法,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如静脉补液、输血或者血浆,应用少量糖皮质激素等,必要时请儿科医生协同观察处理。
与感染急性传染病累及中耳有关。
与疾病导致听力下降有关。
与合并迷路炎导致眩晕有关。
(1)患者评估:包括健康史及相关因素、身体状况、生命体征,以及神志情况、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等。
(2)专科护理:针对患者的耳鸣、眩晕、急性感染的症状,积极对症处理,遵医嘱给药,并进行用药指导,例如促排药物需餐前温水服用,耳鸣眩晕改善后及时报告医生停药;根据患者的听力下降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本病的手术过程、治疗原则及预后;可疑有颅内感染的患者,头痛时不可给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应积极观察有无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变化。
(3)心理护理:让手术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法举例说明,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改善心理状态,对患者给予同情、理解、关怀、帮助,解除患者紧张情绪,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针对疾病特征,把手术后应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实告诉患者及家属,使家属对该病的治疗现状有客观的了解,对术后效果有正确的认识。
(4)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术前多进食富有营养、易消化、口味清淡的膳食,以加强营养,增进机体抵抗力。告知患者手术前一日晚0:00起禁食水。
(5)备皮:术前一日剃发备皮,范围达术侧耳廓周围5~7cm内,清洗头部、耳部及其周围皮肤;女患者要求将术侧头发梳向对侧;术前一日剪去术耳外耳道耳毛,清除脓液及耵聍,用酒精消毒外耳道皮肤。
(6)术前一日给予患者行抗生素皮试,以备术中进行抗生素治疗。
(7)物品准备:病历、胸片、心电图、CT、MRI、各种检查结果、检验结果及特殊物品等。
(8)术前有活动的牙齿要报备,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
(9)接台手术患者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治疗。
全麻术后平卧位或者健侧卧位4~6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4~6小时,头部勿剧烈活动,4~6小时后如无不适可下床排尿排便,次日可下床活动。若术中有人工听骨植入,术后遵医嘱给予头部制动或头部固定。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有无面瘫、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注意患侧耳部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出现渗血、渗液,观察渗出物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必要时通知医生给予更换伤口敷料。保持耳部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嘱患者勿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以免影响鼓膜的愈合。如患者术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要评估是麻醉后反应,还是内耳刺激后症状,患者在快速转身、下蹲、牵拉耳部时,伴有恶心、呕吐、眼震等不适时可考虑内耳刺激征。
全麻清醒4~6小时,无恶心、呕吐症状,可饮水,饮水后无恶心、呕吐、呛咳等症状,可进少量流质饮食,次日给予高热、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如馄饨、面条、面食等),3~5天后根据医嘱逐渐过渡为普通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质地硬的食物。适当下床活动,鼓励并协助患者进食,做好饮食指导。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止血等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反应并做好记录。
1.若患者存在鼓膜穿孔或在鼓室成型术后短期内,嘱其半年内不宜游泳,在沐浴和洗头时,用干棉球堵塞外耳道,避免诱发感染,术后48小时可拆除耳部伤口敷料,术后10~14天门诊复查,拆除缝线及耳内纱条。术后一个月复查纯音测听,了解听力情况。
2.出院后耳道内纱条填塞可造成耳道内闷胀感,或纱条干结后易造成局部刺痛感,指导患者在此期间不可自行随意抽取耳内纱条,如不适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及休息,可适当应用止疼药物。
3.对患者擤鼻的方法进行指导,勿用力擤鼻,以免增加中耳压力,要采取正确的擤鼻方法,可将鼻腔内分泌物先回吸到口腔内,再经口吐出,或堵住一侧鼻孔,轻擤另一侧。
4.若患者行鼓膜修补术后,嘱其半年内禁坐飞机,以免气压影响鼓膜正常愈合。
5.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保证充足睡眠,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做好卫生宣教,尤其是对患耳的卫生保健,嘱患者勿用手挖耳,保持耳道清洁,防止感染。
6.如发生头晕症状嘱患者尽量减少活动,特别是头部独立运动,避免快速变换体位,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避免压迫患耳,等症状减轻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7.告知患者术后三个月内耳道有渗液为正常现象,观察渗液颜色、气味若有异常,及时就医。定期复诊,病情有变化时及时就诊。
8.合理饮食,注意营养,避免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多给予富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
9.戒烟酒,烟、酒可导致内耳损伤从而引发听力障碍。
大疱性鼓膜炎也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是鼓膜及其相连外耳道皮肤的急性炎症。好发于儿童以及青年人,多为单侧。
病因:本病多数为病毒感染所致,比如流行性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少数病例与肺炎支原体感染、药物或物理刺激以及变态反应有关。
突发性外耳道深部疼痛,可表现为胀痛和刺痛,耳痛往往突然发生,并迅速加重,可伴有同侧头痛及面颊部疼痛,大疱破裂后可逐渐减轻,伴耳闷胀感,也可有轻度的听力障碍伴耳鸣。检查可见鼓膜及邻近外耳道皮肤充血,常于鼓膜后上方出现一个或多个淡黄色或紫色大疱,有时几个疱疹可以融合成一个大疱。大疱位于鼓膜上皮层内,内含血液或血浆,大疱破裂时可流出少许淡黄色或略带血性渗出液,量一般不多,持续时间短暂,形成薄痂而逐渐愈合,轻者疱疹内液可被完全吸收。无鼓膜穿孔。
治疗以抗病毒为主,缓解耳部疼痛,防止继发感染,耳痛剧烈难以忍受时,可服用止痛与镇静剂。在大疱破裂前局部保持清洁,并用消炎镇痛的滴耳液,如2%酚甘油。局部应用物理疗法可促进炎症吸收,加速疱疹消退,或者在无菌操作下将大疱穿破,大疱破裂后,拭干外耳道,保持清洁,不能再用2%酚甘油,可以应用抗生素滴耳液预防继发感染。
与疾病有关。
与疼痛有关。
与疼痛及耳闷耳胀有关。
1.嘱患者根据医嘱服用止疼药物。
2.遵医嘱行物理治疗。
1.保持清洁,忌用手指挖耳朵。
2.洗头洗澡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
3.大疱破裂后,保持外耳道干燥,用干棉签拭干外耳道。
4.遵医嘱应用抗病毒及消炎镇痛药物。
5.心理护理 建议患者听舒缓音乐,放松情绪,缓解疼痛。
6.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急性乳突炎(acute mastoiditis)是乳突气房黏骨膜、特别是乳突骨质的化脓性炎症,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在乳突部位的急性炎症。好发于儿童,但因2~3岁以下婴幼儿乳突方开始发育,故仅出现鼓窦炎,而不存在乳突炎。急性乳突炎如未被控制,炎症继续发展,可穿破乳突骨壁,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不仅鼓室,而且咽鼓管、鼓窦和乳突气房的黏骨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改变,就乳突而言,此时也存在着病理学上的急性炎症,亦有人称之为炎症反应。但是,耳科专家们并未将其称为“急性乳突炎”或急性中耳炎的并发症,亦将其作为一单独的疾病实体进行诊治,因为此时乳突的这种急性炎症是作为整个中耳炎的一部分而存在的,随着中耳炎的吸收,乳突局部的黏骨膜亦逐渐恢复,无须特殊处理。而临床上这些所称的急性乳突炎是由某些重症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扩散而来,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
本病多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继发于外伤或通过血行性感染者很少见。
致病菌毒力强、耐药、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致病菌有肺炎球菌Ⅲ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患者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如猩红热、麻疹等急性传染病或糖尿病、慢性肾炎、贫血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易并发本病。
中耳脓液向外引流不畅,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咽鼓管黏膜充血,肿胀,纤毛运动障碍,中耳分泌物不能循此向鼻咽部引流。受乳突气房解剖结构的影响,急性乳突炎多发生于气化型乳突。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程一般为2~4周,如在恢复期中,在第3~4周,患者各种症状不继续减轻,反而加重,应考虑本病可能,如鼓膜穿孔后耳痛不减轻又加重,重新出现头痛或更加严重;耳流脓不逐渐减少,反而增多,引流受阻时流脓可突然减少;外耳道脓液甚多,拭干净后又迅速出现;鼓膜穿孔后听力不提高,或耳聋加重;全身症状加重,特别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第3周左右,体温再度升高,重者可达40℃以上,有些亦可为低热,尤其在使用抗生素期间如此;乳突部皮肤可出现轻度肿胀、潮红;鼓窦外侧壁、乳突导血管处及乳突尖有明显压痛。
早期,在融合性化脓腔尚未形成前,全身及局部治疗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抗感染、畅引流、去病因),尤需参照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及早应用大剂量敏感的抗菌药物,静脉给药,并注意改善局部引流,炎症可得到控制而逐渐痊愈。
如经治疗而不能控制感染,或出现可疑并发症时,应立即行乳突开放术。
与手术切口、耳道内填塞、伤口敷料包扎过紧有关。
缺乏乳突炎防护及治疗的相关知识。
与听力改变、耳鸣等临床症状相关。
(1)全面评估患者:包括健康史及相关因素、身体状况、生命体征,以及神志情况、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等。
(2)心理护理:对患者给予同情、理解、关怀、帮助,告诉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不利于疾病恢复,解除患者紧张情绪,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保证良好睡眠,如患者失眠,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地西泮睡前口服。
(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术前多进食富有营养、易消化、口味清淡的膳食,以加强营养,增进机体抵抗力。告知患者术晨0:00起禁食水。
(4)术前一日清洁术区皮肤,遵医嘱备术侧耳周三指皮肤。沐浴更换病号服。
(5)术前指导: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介绍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及技术水平,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及配合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术前注意事项。
(6)术前一日给予患者行抗生素皮试,以备术中进行抗生素输入。
(7)物品准备:病历、胸片、心电图、CT、MRI、各种检查结果及检验结果等。
(8)术前取下活动性义齿,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
全麻术后健侧卧或平卧4~6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4小时,头部勿剧烈活动,4~6小时后如无不适可下床排尿排便,次日可下床活动。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有无面瘫、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注意患侧耳部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出现渗血、渗液,观察渗出物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必要时通知医生给予更换伤口敷料,保持耳部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嘱患者勿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以免影响鼓膜的愈合。如患者术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要评估是麻醉后反应,还是内耳刺激症状,指导患者减少头部独立运动,卧床休息,等症状减轻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全麻清醒4~6小时,无恶心、呕吐症状,可饮水,饮水后无恶心、呕吐、呛咳等症状,可进少量流质饮食,次日给予高热、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如馄饨、面条、面食等),3~5天后根据医嘱逐渐过渡为普通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质地硬的食物,鼓励并协助患者进饮食,做好饮食指导。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止血等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反应并做好记录。
1.术后72小时可拆除耳部伤口敷料,保持伤口处清洁干燥,术后10~14天门诊复查,拆除缝线及耳内纱条,可提前网上挂号预约,以节约等待时间。术后一个月复查纯音测听,了解听力情况。
2.合理饮食,注意营养,避免进食辛辣、油炸食物,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3.勿用力擤鼻,以免增加中耳压力,要采取正确的擤鼻方法,可将鼻腔内分泌物先回吸到口腔内,再经口吐出,或堵住一侧鼻孔,轻擤另一侧。勿用力咳嗽、打喷嚏等。
4.沐浴时防止水进入耳道内,可先将耳道填塞棉球,如不慎外耳道进水,请及时擦干。
5.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做好卫生宣教,尤其是对患耳的卫生保健。出院后,半年内禁止游泳。
6.定期复诊,病情有变化时及时就诊。
7.患者需安静休养,减少外界刺激保证睡眠。
8.烟、酒可导致内耳损伤引发听力障碍,有此习惯者应尽早戒。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中耳积液(包括浆液、黏液、浆-黏液而非血液或脑脊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而恰当的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目前将本病分为急性(3周以内)、亚急性(3周至3个月)和慢性(3个月以上)三种。
本病病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
咽鼓管阻塞、清洁功能不良、防御功能障碍。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腮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Ⅰ型变态反应、细菌感染引起的Ⅲ型变态反应。
除以上三大学说外,还有神经性炎性机制学说、胃食管反流学说等。被动吸烟、居住环境不良、哺乳方式不当、家族中有中耳炎患者等属于本病的危险因素。
本病冬季多发。
小儿大多无听力下降的主诉,幼儿可表现为言语发育延迟,学龄前儿童表现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家长误认为注意力不集中,学龄儿童则学习成绩下降。如一侧耳患病,另侧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察觉而于常规的体检时方被发现。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起病时可有耳痛,疼痛可轻可重,有患儿因耳痛而夜间来急诊的,慢性者可无耳痛。
耳内闭塞感或闷胀感是成人常见的主诉,按压耳屏后这种闭塞感可暂时得以减轻。
耳鸣一般不重,可为间歇性,如“噼啪”声或低音调“轰轰”声,个别患者有高调耳鸣,成年人当头部运动或打哈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功能,以及病因治疗等综合治疗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抗生素或者其他抗菌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可用抗菌药物进行适当的治疗,疗程不宜过长,糖皮质激素可作为短期治疗。同时有鼻鼓气法、波士球法或导管法作咽鼓管吹张。
由于不少分泌性中耳炎有自限性,所以对无症状、听力正常、病史不长的轻型患儿,可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密切观察,而不急于治疗手术。手术方式为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置管术。
对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除积极进行疾病本身的治疗外,更重要的是仔细寻找病因,并积极进行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鼻腔、鼻窦或者鼻咽部疾病,包括手术治疗,如鼻息肉摘除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
与听力下降、耳闷等症状有关。
缺乏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相关知识及防护措施。
与疾病临床症状影响日常生活、休息有关。
包括健康史及相关因素、身体状况、生命体征,以及神志情况、精神状态、行动能力,患者听力下降、耳闷程度等情况。
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并解答其提出的问题,为患者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对患者给予同情、理解、关怀、帮助,告诉患者不良情绪状态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不利于疾病恢复,解除患者紧张情绪,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指导患者多进食富有营养、易消化、口味清淡的膳食,以加强营养,增进机体抵抗力。告知患者术晨0:00起禁食水。
病历、胸片、心电图、硬性耳内镜、各种检查结果及检验结果等。
全麻术后健侧卧位或平卧4~6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医嘱给予低流量吸氧2L/min,4小时,4~6小时如无不适可下床排尿排便,次日可下床活动。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有无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注意患侧外耳道有无渗液、渗血,如果渗液、渗血,观察渗出物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保持外耳道清洁,如渗出液多,必要时通知医生给予清理外耳道渗出物。
全麻清醒4~6小时,无恶心、呕吐症状,可饮水,饮水后无恶心、呕吐、呛咳等症状,可进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如馄饨、面条、面食等),3日后给予普通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质地坚硬的食物,鼓励并协助患者进饮食,做好饮食指导。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止血等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反应并做好记录。
1.术后7~10天门诊复查耳内镜及听力测试,复查咽鼓管功能。继续应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或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口服促进分泌物排出药物,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3个月到半年复查观察置管位置,是否堵塞,如有堵塞及时处理。
2.外耳道有少许分泌物流出时,应使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以免引起感染。
3.鼓膜完整者出院后可进行捏鼻鼓气,训练咽鼓管功能,即闭紧嘴巴,捏紧两侧鼻翼,用力向两侧擤气。
4.合理饮食,注意营养,避免进食辛辣、油炸食物。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半流质饮食。
5.勿用力擤鼻,以免增加中耳压力,要采取正确的擤鼻方法,可将鼻腔内分泌物先回吸到口腔内,再经口吐出,或堵住一侧鼻孔,轻擤另一侧。
6.防止水进入耳道内,可先将耳道填塞棉球,如不慎外耳道进水,请及时擦干。
7.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做好卫生宣教,尤其是对患耳的卫生保健,带管期间禁止游泳。
中耳癌(cancer of middle ear)在临床上不常见,约占耳部癌肿的1.5%,占全身癌肿的0.06%。可原发于中耳,或由原发于外耳道、鼻咽、颅底或腮腺等处的癌肿侵犯到中耳而来,亦可因乳腺、胃肠道等处肿瘤远处转移所致。到肿瘤晚期,很难确定肿瘤的原发部位。
中耳癌以鳞状上皮细胞癌最多见,40~60岁为好发年龄,一般与性别无关,约80%的中耳癌患者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故认为其发生可能与炎症有关。中耳炎症反复刺激引起鼓室黏膜上皮血液循环与营养发生障碍,使鼓室黏膜上皮转变成复层鳞状上皮,部分中耳鳞癌组织切片中有胆脂瘤结构,提示该癌肿可能有60%~90%起源于胆脂瘤上皮。中耳乳突状瘤亦可发生癌变。
中耳癌很容易向周围蔓延,破坏侵蚀邻近组织,因病程早晚、病变部位及发展方向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差异。
耳内出血或有血性分泌物为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对早期诊断有帮助。到晚期肿瘤侵蚀骨质,破坏血管,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耳痛早期为耳内发胀感,到晚期则有明显的疼痛,其特点是持续性耳深部胀痛,刺痛或者跳痛,并向颞骨和枕部放射。
多数患者因原有中耳炎所致耳聋故往往不引起重视,早期为传导性耳聋,晚期为混合性耳聋,常伴有耳鸣。
早期因炎症,疼痛而反射性地引起下颌关节僵直,晚期多因癌肿侵犯颞肌、三叉神经或直接侵犯颞颌关节所致。
出现的早晚与肿瘤侵犯的部位有关,如肿瘤起源于面隐窝或鼓岬则早期可出现面瘫。
中耳癌的早期一般不侵犯迷路,晚期可因迷路受侵犯而出现眩晕。
脑神经受累症状晚期第Ⅴ、Ⅵ、Ⅸ、Ⅹ、Ⅺ、Ⅻ对脑神经可受到侵犯,出现复视、咽下困难、声嘶、软腭麻痹、抬肩无力、伸舌偏斜等症状。
局部淋巴结转移时出现颈部包块,对侧颈部淋巴结亦可发生转移。
晚期出现血性转移时,则有相应内脏或骨骼器官受累之症状。
中耳癌早期症状与慢性中耳炎相似,当仅诊断为中耳炎时,活检并不是作为常规进行,因此,中耳癌可能长期被漏诊,不易早期发现,待至症状明显时,已累及岩骨、颅内及颞颌关节等处,增加治疗难度,故应提高警惕,争取早期诊断,才能治愈。颅底及颞骨X线、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及了解肿瘤向四周侵蚀的范围。病理检查为确诊中耳癌的可靠方法,且可明确病理组织类型,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凡遇下列情况者应详细检查,严密观察随访:
1.中耳炎患者出现血性分泌物者,突然出现面瘫者。
2.中耳或外耳道内有肉芽、息肉样组织及乳头状新生物,切除后迅速复发或触之极易出血者。
3.耳深部持续性疼痛者。
早期宜采用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对晚期患者应进行综合治疗。
对局限于中耳乳突腔内的较小的肿瘤,可行乳突根治术或扩大的乳突根治术;肿瘤已侵犯内耳、岩尖者,行颞骨次全切除术或颞骨全切除术,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应采用颈部淋巴结廓清术。
随着放射设备的改进,在 60 钴和直线加速器代替了镭锭和常规X线治疗后,中耳癌的放疗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5年生存率可达65%。釆用耳前、耳后两野交叉照射,每日照射剂量为1.75~2Gy,毎周照射5次,开始照射时,毎日剂量宜小,逐日增如,以免引起恶心、呕吐、眩晕等内耳刺激症状。单纯放疗的剂量为60~70Gy/6~7周,术前放疗的剂量为50~60Gy/5~6周,放疗中应保持耳道清洁,预防和控制感染,促使肿瘤消退,减轻放射损伤。
化疗仅作为手术或放射治疗的辅助方法,对于无手术指征的晚期病例具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是能否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因中耳癌患者多数不能获得早期治疗,故预后较差。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有:患者年龄、肿瘤范围、类型及分化程度、治疗方式、放疗的剂量等。
与肿瘤压迫有关。
与原有的中耳炎引起的听力下降有关。
与听力下降有关。
与眩晕、平衡失调有关。
与疾病所致面瘫与手术创口有关。
与疾病晚期对治疗预后丧失信心有关。
缺乏有关本疾病的治疗原则、手术过程及预后等相关知识。
(1)全面评估患者:包括健康史及相关因素、身体状况、生命体征,以及神志情况、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等,加强安全教育及生活护理,适当留陪护。
(2)心理护理:对患者给予同情、理解、关怀、帮助,告诉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不利于疾病恢复,解除患者紧张情绪,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保证良好睡眠,如患者失眠,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地西泮睡前口服。
(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术前多进食富有营养、易消化、口味清淡的膳食,以加强营养,增进机体抵抗力,若患者受疾病影响,进食受限,可遵医嘱给予鼻饲肠内营养剂或静脉营养。患者间断服用止疼药物导致胃部不适,遵医嘱给予保胃药物治疗。告知患者术晨0:00起禁食水。
(4)术前一日清洁术区皮肤,遵医嘱备全头皮肤,如术中需要填塞脂肪或取皮瓣应相应备腹部皮肤或皮瓣部位备皮。入手术室不要化妆,不要涂抹指甲油,沐浴更换病号服。
(5)术前指导: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介绍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及技术水平,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及配合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术前注意事项。
(6)术前一日给予患者行抗生素皮试,以备术中进行抗生素输入。
(7)物品准备:病历、胸片、心电图、CT、MRI、各种检查结果及检验结果等,可根据患者需要提前准备腹带、吸管、一次性尿垫等。
(8)术前取下活动性义齿,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
全麻术后健侧卧或平卧4~6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4小时,头部勿剧烈活动,如无头痛、头晕等症状,4~6小时后可抬高床头45°,术后2~3天如无不适可下床排尿排便。
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神志、意识、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灵敏度、有无颅内高压症状、运动障碍等,注意有无面瘫、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注意患侧耳部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出现渗血、渗液,观察渗出物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必要时通知医生给予更换伤口敷料,保持耳部伤口敷料清洁、干燥。保持术腔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保留脑脊液引流者,密切观察脑脊液的量和流速,预防感染。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有无异常渗出及皮瓣成活情况,每小时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及指压反应,如颜色青紫则发生静脉血流不畅,颜色苍白发生动脉血流不畅,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皮瓣伤口缝线除给予消毒后,还应金霉素药膏涂抹防止感染。嘱患者勿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以免导致伤口出血。
全麻清醒4~6小时,无恶心、呕吐症状,可饮水,饮水后无恶心、呕吐、呛咳等症状,可进少量流质饮食,次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如馄饨、面条、面食等),3~5天后根据医嘱逐渐过渡为普通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质地坚硬的食物,鼓励并协助患者进饮食,做好饮食指导。若患者术前已出现张口受限,无法正常进食,术后遵医嘱给予鼻饲饮食,逐渐锻炼患者经口进食。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脱水、止血及补液等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反应并做好记录。遵医嘱给予复查血常规及生化,根据患者血液指标调整用药。
1.术后7天可拆除耳部弹性伤口敷料,换成普通绷带缠绕敷料,术后14~20天门诊复查,拆除耳部伤口敷料,并根据伤口愈合程度给予拆除部分缝线或全部缝线。术后两周复查核磁,了解癌肿切除情况。
2.嘱患者出院后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忌重体力劳动及容易增加颅内压的活动,劳逸结合,如患者术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在快速转身、下蹲、牵拉耳部时,伴有恶心、呕吐、眼震等不适时可考虑内耳刺激征,嘱患者尽量减少活动,特别是头部独立运动,避免快速变换体位,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避免压迫患耳,等症状减轻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戒烟酒,保持良好睡眠。合理饮食,注意营养,避免食辣、油炸食物,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3.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做好卫生宣教,尤其是对患耳的卫生保健,保持伤口处清洁干燥,勿用手指挖耳。
4.嘱患者避免噪声的刺激,远离车辆喧嚣、人声喧哗的地方。
5.嘱患者避免过度使用手机和耳机。
6.嘱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改药。
7.若患者需行放疗、化疗,则予相关健康指导,加强营养,保护皮肤和血管,涂抹皮肤保护剂及保湿乳,避免皮肤破损。
8.应评估患者焦虑程度,利用缓和医疗理念,多与患者交流,安抚情绪。指导患者及家属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后续治疗。根据患者的听力下降特点,选择合适方式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放化疗注意事项、疾病治疗原则等。
鼓室硬化是指中耳经历了长期的慢性炎症后,在愈合过程中所遗留的中耳结缔组织退行性病变,是引起传导性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病理变化为中耳黏膜下层及鼓膜固有层中出现透明变性和钙质沉着。
本病的发病机制不明,结缔组织退行性变可能因炎症或细菌感染所致,单纯的咽鼓管阻塞很少会引起硬化病变。病变不仅侵犯中耳黏膜及鼓膜,位于鼓室内的韧带、肌腱亦可硬化、骨化。病变一般多见于上鼓室,前庭窗和听骨周围,较少侵及下鼓室、蜗窗及咽鼓管鼓口,该处仅当病变甚为广泛时方始受累。
1.进行性听力减退 双侧发病者较多,病史大多较长,达数年、十余年或数十年不等,但个别亦仅有半年或1年余者。
2.耳鸣 一般不重。
3.有些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手术中发现。
1.手术治疗 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措施,手术的目的是清除影响听力的硬化组织,恢复或重建传音结构,以增进听力。
2.因各种原因而不能手术者,可佩戴助听器。
与手术切口及耳道内填塞有关。
缺乏鼓室硬化防护及治疗的相关知识。
与听力改变等临床症状相关。
(1)全面评估患者:包括健康史及相关因素、身体状况、生命体征,以及神志情况、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等。
(2)心理护理:患者主要症状是渐进性听力下降,特别是双耳同时发病的患者,听力下降严重影响与人交往,容易导致沉重心理负担及自卑感。患者要求手术治疗提高听力,由于患者对鼓室硬化发病机制不了解,担心手术效果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此时,对患者给予同情、理解、关怀、帮助,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术后注意事项,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尽量消除患者顾虑,积极配合手术准备。
(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术前多进食富有营养、易消化、口味清淡的膳食,以加强营养,增进机体抵抗力。告知患者术晨0:00起禁食水。
(4)术前一日清洁术区皮肤,遵医嘱备术侧耳周二指皮肤,沐浴更换病号服。
(5)术前一日给予患者行抗生素皮试,以备术中进行抗生素输入。
(6)物品准备:病历、胸片、心电图、CT、MRI、各种检查结果及检验结果等。
(7)术前取下活动性义齿,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
全麻术后健侧卧或平卧4~6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4小时,头部勿剧烈活动,4~6小时后如无不适可下床排尿排便,次日可下床活动。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避免头部剧烈活动。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嘱患者勿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等。术后患者可能感觉耳道内隐痛或短暂耳道内抽搐,若难以忍受应及时报告医生,排除伤口敷料压迫耳廓或切口感染。如患者术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要评估是麻醉后反应,还是内耳刺激后症状,指导患者减少头部独立运动,卧床休息,等症状减轻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眩晕临床主要表现为术后患者无法坐起,不敢睁开双眼,眩晕伴恶心、呕吐等,检查可发现眼球震颤,偏向患侧,如有明显听力下降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眩晕症状多于术后3~4天消退,在此期间应保持病房安静,预防患者活动时跌倒坠床的风险,眩晕严重时应给予对症处理,对伴随呕吐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补充电解质。
面瘫临床表现为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减退或消失以及进食时味觉有改变等。术后如出现面瘫应使用糖皮质激素,并配合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注意面部保暖,眼睑闭合不全时应使用眼药膏等保护角膜。
全麻清醒4~6小时,无恶心、呕吐症状,可饮水,饮水后无恶心、呕吐、呛咳等症状,可进少量流质饮食,次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半流质饮食(如馄饨、面条、面食等),3~5天后根据医嘱逐渐过渡为普通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质地硬的食物,做好饮食指导。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止血等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反应并做好记录。
1.术后72小时可拆除耳部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术后10~14天门诊复查,拆除缝线及耳内纱条。术后1个月复查纯音测听,了解听力情况。
2.耳道内近期可能会有少许渗血渗液,可嘱患者不必过分紧张,一般为伤口敷料拆除后残余渗液,一般可自行慢慢减少,在耳道处放置干棉球,可起到吸收渗液的作用,浸湿后更换即可。
3.鼓室硬化患者,硬化灶经常与裸露面神经或镫骨底板粘连较紧,面瘫的发生可能与术中损伤面神经或术腔填塞过紧,致面神经血运障碍或局部炎症、水肿波及面神经有关。如患者出院时仍有眼睑闭合不全等面瘫症状,可指导患者出院后应用营养神经药物,配合按摩等物理方式促进面神经康复,避免受凉、感冒等,使用眼药水及眼药膏缓解眼部干涩、不适等症状,保护眼角膜,遵医嘱复查。
4.合理饮食,注意营养,避免食辣、油炸食物。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
5.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引发头晕等不适症状,如发生头晕等症状应立即休息,可适当应用缓解头晕的药物,并预防跌倒坠床的发生。
6.沐浴时防止水进入耳道内,可先将耳道填塞棉球,或在家属、专业人士的协助下洗头,如不慎外耳道进水,请及时擦干。
7.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做好卫生宣教,尤其是对患耳的卫生保健。出院后,半年内禁止游泳。
8.烟、酒可导致内耳损伤引发听力障碍,有此习惯者应尽早戒。
颈静脉球体瘤也称为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或化学感受体瘤和鼓室体瘤。颈静脉体瘤起源于化学感受器,由毛细血管和前毛细血管组成。
大部分颈静脉球体瘤起源于颈静脉球顶部,少数发生于鼓室,按原发部位分为颈静脉球体瘤和鼓室球体瘤。肿瘤生长一般较缓慢,但亦有迅速发展者,瘤体主要经解剖通道向邻近组织扩展,侵蚀破坏骨质向颅中窝,颅后窝蔓延,压迫邻近组织和神经,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在病理学上此病属良性,但在临床上,其易侵犯颅内结构且有少数病例可发生远处转移。
本病多见于中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5,根据肿瘤原发部位及发展情况不同,出现的症状和体征也有差异。鼓室球体瘤症状出现一般较早,而起源于颈静脉球顶部的颈静脉体瘤可于疾病晚期出现明显症状。
单侧搏动性耳鸣、轻度传导性耳聋和耳部闷胀感,耳鸣与脉搏一致。肿瘤长到外耳道,可有出血,继发感染后则有血脓性耳漏,肿瘤压迫或继发感染也可以引起耳痛。
迷路及邻近组织、脑神经等受累,可出现眩晕,面瘫,Ⅷ、Ⅸ、Ⅹ、Ⅺ、Ⅻ对脑神经瘫痪和Horner综合征。
根据病变范围,采用手术切除或者放射治疗,或手术加放疗。
以切除全部肿瘤为原则,根据肿瘤部位,侵犯范围,参照临床分期,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手术治疗需两步进行,首先进行局麻下脑血管栓塞造影术,之后安排全麻手术治疗。
凡病变范围广泛,难以手术切除或手术切除不满意者,或全身情况不良不能手术者,均可采用放射治疗。肿瘤血管丰富,放射治疗可引起动脉内膜炎和纤维化,阻止或延缓肿瘤生长,缓解症状,甚至可使肿瘤缩小。部分病例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
与术后切口有关。
与手术涉及范围广有关。
与术后外科吸收热及感染有关。
摄入量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患者术中刺激喉返神经引发术后进食呛咳有关。
与患者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与切除肿瘤可能损伤面神经、听神经有关。
与患者术后活动减少、电解质紊乱有关。
(1)全面评估患者:包括健康史及相关因素、身体状况、生命体征,以及神志情况、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等,判断是否有面瘫,评估面瘫程度,如有眼睑闭合不全,需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及眼膏,保护眼角膜。
(2)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并解答其提出的问题,为患者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让患者了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同情、理解、关怀、帮助患者,告诉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解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保证良好睡眠,如患者失眠,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地西泮睡前口服。
(3)根据病情需要行造影和栓塞的患者,造影前一天备腹股沟及会阴部皮肤,术前6小时禁食水,术后平卧24小时,患肢6小时制动。观察生命体征,观察穿刺部位渗血及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观察穿刺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活动情况,24小时后拆除绷带。
(4)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进食富有营养、易消化、口味清淡的膳食,以加强营养,增进机体抵抗力。告知患者手术当日术晨0:00禁食水。
(5)术前锻炼:由于术后需要卧床休养三天,持续床旁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术后留置引流管,造成活动受限,舒适度改变等。因此,指导患者在卧床情况下进行下肢肢体活动的方法,家属共同参与,还应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排便训练。
(6)术前一日清洁术区皮肤,备全头皮肤,沐浴更换病号服。
(7)术前一日给予患者行抗生素皮试,以备术中进行抗生素输入。
(8)物品准备:病历、胸片、心电图、CT、MRI、耳内镜、各种检查结果及检验结果等。
(9)皮肤保护:由于手术时间长,入手术室前给予患者骶尾部贴安普贴保护皮肤。
(10)术晨取下活动性义齿,贵重物品交由其家属保管。
术后给予患者床旁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并准确记录,重点观察患者意识,重视患者头痛的主诉,如出现意识不清、瞳孔不等大或者散大,发现患者不能恢复意识,或意识恢复后,再突然或逐渐昏迷,呼吸困难,高热、血压升高、肢体强直等均应疑为颅内出血或颅内压增高的征象,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注意患者有无头痛、面瘫、偏瘫、眼球震颤、眩晕、恶心、呕吐等情况发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注意患侧耳部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如有渗液观察渗出物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敷料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给予更换,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固定好。若患者术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要关注患者疼痛主诉及皮肤受压部位。
如患者术前存在面瘫或术中刺激或损伤面神经,有眼睑闭合不全时,为防止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每日3~5次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晚间用盐酸金霉素药膏涂抹上下眼睑间,并戴眼罩加以保护。遵医嘱应用激素或营养神经药物。
术后患者通常留置术区引流管及留置尿管,给予引流管固定贴保证固定妥善,活动、翻身时要避免管道打折、受压、扭曲、脱出等,引流期间保持引流通畅,准确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倾倒引流液时注意无菌操作。停留置尿管前要进行膀胱功能锻炼,拔管后要关注患者排尿情况。
患者术后清醒后将床头抬高15°~30°,以降低颅内压,促进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压,减少出血,减轻头疼,利于呼吸,利于分泌物引流。术后第一天应卧床休息,告知患者术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及时告知护士,指导患者减少头部独立运动,卧床休息,勿用力排便,术后常规给予缓泻药物口服,预防发生便秘的情况,术后第二天开始在床上进行抬高床头直至坐位的训练,第三天可进行下床活动的练习,活动时勿做低头、弯腰捡东西等使颅压增高的动作,如头晕严重,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对症药物治疗,下床活动要缓慢,如厕要搀扶,防止摔伤。
保持皮肤完整性,定时协助翻身,按摩骨突处,防止皮肤发生压红、压疮等情况发生。
卧床期间给予患者双下肢穿弹力袜,避免在下肢进行输液治疗,指导患者双下肢床上活动,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如患者出现下肢不适,可行床旁超声排查。
做好晨晚间护理,洗脸、刷牙、漱口,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留置尿管患者每晚进行会阴冲洗。
遵医嘱按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每日4次,雾化后给予患者叩背协助排痰,适当的床上活动,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
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术后三日,每天三次监测体温变化,如体温不高于38℃,可能为术后外科吸收热,指导患者多饮水,给予温水擦浴、酒精擦浴,体温超过38.5℃时,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监测血象指标,预防感染的发生。
遵医嘱给予患者抗生素、脱水药物、激素药物及补液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输血治疗,观察输液处皮肤及血管情况,如有红肿、疼痛及外渗等情况应及时拔除,更换输液部位。应用脱水、降颅压药物时,要观察患者液体入量、尿量,并做好记录,保证出入平衡,动态监测患者电解质变化,如有异常遵医嘱补充钾、钠、钙、氯等电解质,及时纠正防止发生电解质紊乱。
术后6小时后给予患者流质饮食,做好饮食指导,鼓励进食清淡、易消化、高蛋白流食,以免牵拉伤口引起不适和疼痛,影响伤口愈合。如患者吞咽困难或者易误吸,要保证好液体输入量,少量多餐,慢慢练习,如吞咽困难严重者,可给予留置胃管,给予鼻饲饮食。
1.出院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出院手续办理流程及出院后有关事项,并将有关资料交给患者及家属,告知复诊时间及日常生活、锻炼中的注意事项。
2.出院后应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完整、干燥,有渗血渗液时应及时复诊,皮肤受压部位应每日查看,防止因伤口敷料过紧引起皮肤损伤,术后14天门诊拆线并复查。
3.如患者术前存在面瘫或术中刺激或损伤面神经,有眼睑闭合不全时,为防止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出院后继续每日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3~5次,晚间用盐酸金霉素药膏涂抹上下眼睑间,戴眼罩加以保护。教会患者患侧咀嚼口香糖,练习吹气球等,饭后漱口以防口腔感染。遵医嘱应用激素或营养神经药物。
4.患者出院后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如头晕症状明显应注意休息。减少头部独立运动,卧床休息,勿用力排便,预防发生便秘的情况,可适当应用缓泻剂,活动时勿做低头、弯腰捡东西等使颅压增高的动作,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及轻度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防止感冒及其他并发症,戒烟、禁酒。
5.因手术涉及范围较广,术后伤口大,如有疼痛影响正常休息及生活,可适当应用止疼药物对症处理,保证正常作息,利于病情康复。
6.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辅导工作,给予鼓励和支持。
7.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和充足的睡眠,每晚持续睡眠应达到6~8小时。
8.遵医嘱按时用药,如有异常及时来院就诊。
9.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食物,以利恢复体质。指导进食呛咳患者训练吞咽功能,少食多餐,对于出现口角歪斜、咀嚼无力、进食呛咳及吞咽困难的患者,应注意保持食物温度适宜,由健侧进食流食、糊状食物(如粥、蛋羹、菜泥等),进食速度宜慢。
10.出院3个月或半年后定期复查MRI,以了解病情变化。
鼓室体瘤是局限于鼓室内的起源于鼓室的舌咽神经鼓室支及迷走神经耳支的化学感受器瘤,起源于副神经节,也称为鼓室副神经节瘤,早期主要在鼓室内生长,因其病变原发于中耳腔及鼓室而得名,此瘤在组织结构上属化学感受器瘤。
临床上的典型表现为搏动性耳鸣、听力下降、耳流脓、流血。通过鼓膜可见鼓岬表面红色肿块,中耳CT检查显示鼓岬外有边缘光滑的软组织占位改变,乳突无破坏。临床上该病少见,且表现多样,不典型,容易误诊,误治。如面神经受损可出现面瘫,后组脑神经受损可出现吞咽障碍、呛咳、声嘶、伸舌偏向患侧等症状。
主要根据病变部位、范围,有无颅内侵犯及是否存在联合病变等选用,手术包括经外耳道进路、经乳突-面神经隐窝入路、经颞下窝入路以及其他联合入路、面神经改道等入路。
对于一些病变范围广泛、难以手术切除或手术切除不满意者,或全身情况不能手术者,均可采用放射治疗。
与手术切口及耳道内填塞有关。
缺乏鼓室体瘤防护及治疗的相关知识。
与听力改变、耳鸣等临床症状相关。
(1)全面评估患者:包括健康史及相关因素、身体状况、生命体征,以及神志情况、精神状态、行动能力及术前备血等。
(2)心理护理:对患者给予同情、理解、关怀、帮助,告诉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不利于疾病恢复,解除患者紧张情绪,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保证患者良好睡眠,如患者失眠,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地西泮睡前口服。
(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术前多进食富有营养、易消化、口味清淡的膳食,以加强营养,增进机体抵抗力。告知患者术晨0:00起禁食水。
(4)术前一日清洁术区皮肤,遵医嘱备术侧耳周皮肤,沐浴更换病号服。
(5)术前指导: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介绍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及技术水平,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及配合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术前注意事项。
(6)术前一日给予患者行抗生素皮试,以备术中进行抗生素输入。
(7)物品准备:病历、胸片、心电图、CT、MRI、各种检查结果及检验结果等。
(8)术前取下活动性义齿,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
全麻术后健侧卧或平卧4~6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 4小时,头部勿剧烈活动,床头抬高,卧床休息,术后第3日可下床活动。
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给予更换重新加压包扎,预防感染及出血,观察伤口敷料松紧度及加压处皮肤。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可遵医嘱给予激素减轻局部水肿,给予患者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
加强健康宣教,嘱患者按摩患侧面部皮肤,局部热敷,患侧咀嚼口香糖等促进面神经恢复。对于术中面神经无法保留而使患者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白天应给予患者滴玻璃酸钠滴眼液,睡前给予涂盐酸金霉素眼膏,防止眼角膜干燥、角膜炎及角膜溃疡的发生。
严格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量,因患者经口进食差,为预防电解质紊乱,遵医嘱给予补液治疗,前3日每日留取血标本,了解患者钾钠钙的情况。
全麻清醒4~6小时,无恶心、呕吐症状,可饮水,饮水后无恶心、呕吐、呛咳等症状,可进少量流质饮食,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应鼓励患者进食糊状或较黏稠的食物,如香蕉,芝麻糊等,少量多餐,给予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如进食十分困难,应遵医嘱给予患者留置胃管,班班交接胃管留置长度,定时给予患者鼻饲饮食,鼻饲前应先确定胃管在胃内,打完饭后应用温水冲洗胃管,以保证胃管通畅。
因患者术后3天卧床休息,不可下床,因此给予患者穿抗血栓压力袜,指导患者做足背伸屈运动,睡前床上泡脚,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因鼓室体瘤手术时间长,术后卧床时间长,长期受压部位易形成压疮,因此应注意观察患者耳廓,骶尾部皮肤和健侧髋部,肘部,足跟等骨突出部的皮肤情况,如患者皮肤出现压红应每2小时给予患者翻身,压红部位给予涂抹赛肤润,并用安普贴保护皮肤,班班交接。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脱水、营养等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效果及反应并做好记录。
1.出院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出院手续办理流程及出院后有关事项,并将有关资料交给患者及家属,告知复诊时间及日常生活、锻炼中的注意事项。
2.出院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有渗血渗液时应及时复诊,术后14天门诊拆线并复查。
3.勿用力擤鼻,以免增加中耳压力,要采取正确的擤鼻方法,可将鼻腔内分泌物先回吸到口腔内,再经口吐出,或堵住一侧鼻孔,轻擤另一侧。
4.沐浴时防止水进入耳道内,保持伤口处清洁干燥,可先将耳道填塞棉球,如不慎外耳道进水,请及时擦干。
5.如患者术前存在面瘫或术中刺激或损伤面神经,有眼睑闭合不全时,为防止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出院后继续每日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3~5次,晚间用盐酸金霉素药膏涂抹上下眼睑间,戴眼罩加以保护。教会患者患侧咀嚼口香糖,练习吹气球等,饭后漱口以防口腔感染。遵医嘱应用激素或营养神经药物。
6.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如头晕症状明显应注意休息,减少头部独立运动,卧床休息,勿用力排便,预防发生便秘的情况,可适当应用缓泻剂,活动时勿做低头、弯腰捡东西等使颅压增高的动作,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及轻度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防止感冒及其他并发症,戒烟、禁酒。
7.因手术涉及范围较广,术后伤口大,如有疼痛影响正常休息及生活,可适当应用止疼药物对症处理,保证正常作息,利于病情康复。
8.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辅导工作,给予鼓励和支持。
9.保持心情舒畅和充足的睡眠,每晚持续睡眠应达到6~8小时。
10.遵医嘱按时用药,如有异常及时来院就诊。
11.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食物,以利恢复体质。指导进食呛咳患者训练吞咽功能,少食多餐。对于出现口角歪斜、咀嚼无力、进食呛咳及吞咽困难的患者,应注意保持食物温度适宜,由健侧进食流食、糊状食物(如粥、蛋羹、菜泥等),进食速度宜慢。由于手术时间长,机体组织创伤大,能量消耗多,故应补充充足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和康复,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