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外耳疾病

第一节 耳廓假性囊肿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耳廓(又名耳郭)假性囊肿是指耳廓软骨夹层内的非化脓性浆液性囊肿,临床上也称为耳廓非化脓性软骨膜炎、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耳廓软骨间积液等,多发生于一侧耳廓的外侧面前上半部,内有浆液性渗出液,形成囊肿样隆起,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病于30~40岁。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受到机械性刺激有关,如硬枕压迫,不适当地触摸或挤压耳廓等,引起局部微循环障碍,组织间出现反应性渗出液聚积有关。也有学者认为与先天性发育不良有关,即胚胎第1、2鳃弓的6个耳丘融合异常所致。

二、临床表现

耳廓前上方局限性隆起,逐渐增大,囊性隆起多位于舟状窝、三角窝,少数可波及耳甲腔,但不侵及耳廓后面。囊肿小者可无症状,大者可有波动感、胀痛、痒感或灼热感,无压痛。

三、治疗要点

1.早期无明显积液者,可用氦氖激光、冷冻或超短波等治疗,以控制渗出,促进吸收。

2.穿刺抽液加压包扎法 有积液者,可在无菌操作下行局部穿刺抽液,并给予加压包扎;或用磁力片(约5角硬币大小)加压72小时,磁力片与皮肤间垫棉片以保护皮肤。期间平均每3小时自行取下松解,防止静脉回流受阻。

3.囊腔内注药 于穿刺抽液后,将2%碘酊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注入囊腔内,并加压包扎,以促进囊壁粘连。

4.手术治疗 经上述治疗无效者,可在局麻或全身麻醉下,在隆起突出处切开积液腔,吸尽积液,再充分搔刮囊腔,并放置引流条,最后缝合切口,加压包扎,24~48小时抽取引流条,加压包扎5~7天后拆除缝线。

5.近些年,也有报道从免疫学角度,即本病病因出发,采用囊壁部分切除术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的方法,此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尚未见广泛应用的报道。

四、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舒适受损

与耳廓软骨间积液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耳廓假性囊肿防护及治疗的相关知识。

3.自我形象受损

与耳廓软骨囊肿有关。

五、护理措施

1.关心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本病的认识,取得配合。

2.行局部理疗时,严格遵守理疗仪的操作规程,合理使用功率,避免烫伤。

3.在无菌操作下行穿刺抽液、囊腔内注药或切开引流术,遵医嘱按时换药,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4.使用磁力片加压包扎者,注意观察患者局部血运情况,有无耳鸣、耳闷等不适。

六、出院后的康复指导

1.指导患者及家属观察伤口敷料,有轻微陈旧性渗出液污染时可自行取下磁力片,碘伏消毒伤口及周围皮肤,更换棉片,再固定磁力片。渗出液为新鲜血液或量多不能自行停止要及时就医。

2.女性患者尽量将头发扎好,暴露伤口部位,防止感染。

3.术后取健侧卧位。

4.局部保持清洁、干燥,以免继发感染引起化脓性软骨膜炎而导致耳廓畸形。

5.居家护理枕头不宜过硬,避免对耳廓的机械性刺激,切勿经常触摸或挤压耳廓等。

6.磁力片加压固定时,若感觉耳部明显灼热、疼痛,随时就诊。

7.饮食指导,恢复期间应禁烟禁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选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8.疾病恢复期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紧张、焦虑等情绪,以利于康复。

9.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讲解相关知识,帮助其做好自我防护。

第二节 外耳道疖

外耳道疖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是外耳道皮肤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病变,又称局限性外耳道炎。多为单发,亦可多发,是耳科常见疾病之一,夏秋季多见。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外耳道疖为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毛囊或皮脂腺被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所致。疖肿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挖耳时引起外耳道皮肤损伤,导致感染。②游泳时污水从皮肤破损处进入,引起感染。③中耳炎长期脓液刺激及外耳道湿疹等可诱发本病。④全身因素,如糖尿病营养不良等疾病使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下降。

二、临床表现

早期以剧烈耳痛为主,张口、咀嚼时加重,可放射至同侧头部,疖肿堵塞外耳道可影响听力,疖肿成熟破溃后有黏稠带血的脓液流出,疼痛减轻,可伴有发热及耳周淋巴结肿大。婴幼儿外耳道疖肿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哭闹,伴体温升高。

三、治疗要点

1.局部治疗

①早期可局部热敷或行超短波理疗,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②疖肿未成熟时,可用10%鱼石脂甘油纱条敷于患处,每日1~2次。疖肿成熟后及时挑破脓头或切开引流(避免在外耳道内做横行切口,以免日后引起外耳道狭窄),再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脓液及分泌物。

2.全身治疗

①疼痛较剧时给予镇痛剂。②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

四、常见的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急性疼痛

与外耳道疖肿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本病治疗及自我护理的相关知识。

五、护理措施

1.观察外耳道肿、痛情况,并向患者讲解,当其张口、咀嚼时,因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张力增加使疼痛加剧。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合理使用抗生素。

2.行局部理疗时,严格遵守理疗仪的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功率,避开眼、鼻部,避免烫伤。

3.疖肿未成熟时,取适量10%鱼石脂甘油纱条敷于患处,每日1~2次。疖肿成熟切开引流后,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

4.患者及家属疾病相关知识教育。

六、出院后的健康教育

1.取健侧卧位。

2.进清淡饮食,多饮水,忌辛辣、坚硬等刺激性食物。

3.纠正挖耳的不良习惯,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

4.日常应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游泳、洗头或淋浴后应及时将外耳道拭干。

第三节 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为一类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是耳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本病的发病与温度、湿度有密切关系,在热带与亚热带为常见,故又称之“热带耳”。另一类为坏死性外耳道炎,是指外耳道皮肤和骨质的进行性坏死性炎性疾病,临床上并不多见,常发生于老年糖尿病或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弥漫性外耳道炎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所效。其诱因有:外耳道进水,温湿度变化,外耳道皮肤破损,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性分泌物刺激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病,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等。坏死性外耳道炎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机体免疫力低下、糖尿病患者代谢异常、营养不良和贫血等有关,外耳道外伤后合并感染可引发本病。致病菌主要为假单胞菌属,以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多见,约占90%。

二、临床表现

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灼热感,可有少量分泌物,检查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耳道内有痒感,外耳道皮肤增厚,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坏死性外耳道炎起病急,耳痛剧烈,较一般外耳道炎严重,夜间明显,可放射至颞部,有脓性分泌物耳溢,检查有明显触痛和牵拉痛。常引起外耳道骨髓炎和广泛的进行性坏死,可导致颞骨和颅骨骨髓炎,并发多发性神经麻痹,其中以面神经麻痹最为常见。

三、治疗要点

1.弥漫性外耳道炎

①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止痛剂。②用10%鱼石脂甘油纱条敷于外耳道红肿处,外耳道有分泌物时,可用3%过氧化氢清洗后再滴用抗生素滴耳液。③慢性者可用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类(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合别或霜剂局部均匀涂敷。④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加强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贫血等的诊治。⑤因本病外耳道狭窄者,可在炎症消退后行外耳道成形术。⑥有文献报道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弥漫性外耳道炎,可促进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渗出液吸收,达到消炎止痛、愈合创面的目的。

2.坏死性外耳道炎

①全身抗感染治疗:疑为坏死性外耳道炎者应及早作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做到早期、大剂量、足疗程用药。②早期实施根治性清创手术,如发现面神经或颅底受侵犯,应行乳突根治术和颅底部分切除术。手术应达到彻底清除病灶,防止炎症扩散的目的。病灶清除后用过氧化氢溶液充分冲洗术腔,放置引流条,术后用抗生素溶液冲洗。③积极治疗和控制糖尿病,加强支持疗法,治疗贫血和营养不良,增强机体抵抗力。

四、常见的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急性疼痛

与外耳道炎症有关。

2.潜在并发症

外耳道狭窄、面神经麻痹等。

3.知识缺乏

缺乏本病治疗及自我护理的相关知识。

五、护理措施

1.观察外耳道肿、痛情况,讲解疼痛的原因及本病相关知识,取得患者的配合,遵医嘱合理、足量使用抗生素,必要时使用止痛剂。

2.外耳道有分泌物者,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并用棉签拭干后再滴入抗生素滴耳液。使用滴耳液时,注意滴耳液的温度应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3.外耳道狭窄者,待炎症消退后行外耳道成形术。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外耳道皮肤生长情况,保持患耳清洁、干燥。

4.坏死性外耳道炎者,多关心、安慰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协助医生做好术前准备,争取尽早实施手术,彻底清除病灶,防止炎症扩散。若引起骨髓炎者,应严密观察有无口、眼歪斜等面神经麻痹的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六、出院后的健康教育

1.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进行卫生宣教,尤其对患耳的卫生保健。出院后半年内禁止游泳,3个月内禁止乘坐飞机,1个月内禁止用患侧咀嚼坚硬食物,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定期复查,病情有变化时及时就诊。

4.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5.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等,增强机体抵抗力。

第四节 耳廓外伤

耳廓外伤在外耳创伤中较为常见,是指由于各种外力因素造成的耳廓损伤,常见有机械性挫伤、撕裂伤、冻伤、烧伤等。临床以挫伤和撕裂伤多见,可单独发生,也可伴发头面部的外伤。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因耳廓暴露于头颅两侧,容易遭受各种外力的撞击,同时由于耳廓软骨及附着的皮肤薄,血管位置表浅,受到外力后很容易造成损伤。挫伤多由钝物撞击导致;撕裂伤可由锐器或钝器所致;冻伤多因天气寒冷或使用冰枕时,局部保暖或保护不足所致;热蒸汽、某些高浓度化学药品或火灾时可致耳廓烧伤。

二、临床表现

耳廓创伤因其致病因素和受力程度的不同,出现的症状也不同。早期多表现为血肿、出血和耳廓撕裂、受损处感染、疼痛等;后期则表现为耳廓缺损和畸形。

1.出血

多见于耳廓撕裂伤,轻者有少量出血,重者可累及颞浅动脉或耳后动脉受损,则出血量大。

2.血肿

多见于挫伤时的出血积于皮下或软骨膜下,局部出现紫红色血肿,面积与所受外力程度有关,较大的血肿可波及外耳道。

3.疼痛

耳廓损伤后可出现急性疼痛,局部因感染等原因肿胀明显时,可压迫耳廓感觉神经而引起剧痛。

三、治疗要点

1.及时处理伤口

应尽早进行伤口清创、止血、缝合,撕裂伤应尽量保留皮肤,对位准确后用细针细线缝合,疏松包扎。耳廓血肿形成时,应早期进行抽吸,血肿面积较大者,则应尽早手术切开,清除积血和血凝块,局部可用碘仿纱条填塞或缝合后加压包扎。

2.控制感染

应选用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预防和控制感染,避免感染造成软骨坏死液化。

3.预防畸形

及时妥当的处理可预防畸形的发生,如处理裂口时应将皮肤与软骨膜对位缝合,外耳道皮肤伴有裂伤时应同时清创处理,预防瘢痕性外耳道狭窄或闭锁。

四、常见的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

与耳廓完整性受损、污染有关。

2.急性疼痛

与耳廓损伤有关。

3.焦虑

与局部症状较重、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4.自我形象紊乱

与耳廓完整性受损、耳廓畸形有关。

5.潜在并发症

脑脊液耳漏等。

6.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预防与康复的知识。

五、护理措施

1.协助医生及时处理伤口,清除周围血迹或外耳道异物等,并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口,以防处置时消毒液或出血过多再次流入,如有脑脊液耳漏则禁止堵塞外耳道。

2.观察伤口情况,注意耳廓修复后的皮肤有无红肿、触痛,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体温变化,询问有无不适主诉,遵医嘱对症处理;合并脑外伤时注意有无脑脊液耳漏。

4.告知遵医嘱按时用药,以预防和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促进上皮愈合等。

六、出院后的健康教育

1.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床头抬高30°患侧卧位,可防止脑脊液逆流引起的颅内感染,以及低头位导致颅内压过度降低出现的头痛症状。

2.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以及脑脊液颜色、性质和量,注意患者有无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有无头晕、视物模糊、尿量增多等低颅压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注意水盐的摄入,预防便秘。

4.预防感染,严禁使用棉球等堵塞患者外耳道口。

5.讲解疾病治疗相关知识,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6.指导患者平时注意保护外耳,避免外力碰撞,冬季注意耳部保暖,防止耳廓冻伤。

7.对耳廓缺损者给予心理疏导,建议用适当发型增加美观,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

第五节 外耳道异物

外耳道异物为临床常见病,是指外界小的物体或虫类进入外耳道。儿童、成人均可发生。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小儿多因好奇,玩耍时将弹珠、塑料片等小物体塞入耳内;成人多为挖耳或外伤时异物遗留所致;偶有虫类侵入耳内。常见异物大致分为植物性、动物性和非生物性三种。

1.植物性异物

如豆类等,进入外耳道遇水膨胀易引起患耳胀痛并感染。

2.动物性异物

如蟑螂、飞虫等,侵入外耳道内,因其爬行扑动可致患者耳内轰鸣,奇痒难忍,也可因其刺激鼓膜或外耳道后壁迷走神经耳支,引起耳痛和反射性咳嗽。

3.非生物性异物

如棉片、小纱条、棉签遗留、石子、木屑、铁屑等,体积较小者初期可无明显变化,后期可因感染流脓或被耵聍包裹形成耵聍栓塞。

二、临床表现

1.一般小的无刺激性的异物无明显症状,体积较大者可有耳闷胀感、耳痛和反射性咳嗽等症状。

2.豆类异物遇水膨胀后可加剧外耳道疼痛,患儿多表现为用手不停抓挠患耳,哭闹不止。活虫类异物可致耳内奇痒难忍,并有明显的轰鸣声。坚硬锐利的异物可损伤鼓膜,疼痛明显。

三、治疗要点

1.选择合适的器械和正确的方法将异物取出。

2.对嵌入外耳道皮下或骨质中的异物,可考虑在麻醉状态下手术取出。对躁动不合作、异物较难取出的小儿,需在全麻下进行。

3.外耳道感染者,可将异物取出后积极治疗外耳道炎。如耳道肿胀严重,异物不易取出,可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控制后再取出异物。

四、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急性疼痛

与外耳道异物刺激或感染有关。

2.有鼓膜损伤的危险

与异物性质或操作不当有关。

3.知识缺乏

缺乏相关外耳道异物的预防和处理知识。

五、护理措施

1.配合医生取出外耳道异物。

2.观察患者症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外耳道感染。

3.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

六、出院教育与延续护理

1.指导家长看护小儿不要将小玩物塞入耳内,成人应改掉用棉签棒、火柴棍等物品挖耳的习惯,以防异物残留耳内。

2.卧室内消灭蟑螂,尽量不要放置土载植物等,野外露宿时应加强外耳防护,以免昆虫进入耳内。

3.告知患者一旦异物进入耳内,应及时就医,切勿盲目自行取出,以免将异物推至耳道深部误伤鼓膜。

第六节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是指耳廓损伤后在软骨和软骨膜间形成脓液,疼痛较严重,并能造成耳廓软骨坏死及畸形的耳廓软骨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中医称之“断耳疮”,是一种较为顽固而痛苦的外耳疾病,需加强重视,及早诊治。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常因外伤、烧伤以及手术感染、耳廓血肿继发感染等所致,铜绿假单胞杆菌为最多见的致病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临床表现

先出现耳廓肿痛、灼热感,红肿热痛逐渐加重,且范围增大,患者疼痛难忍。检查可见耳廓红肿、明显触痛,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部分出现破溃出脓。

三、治疗要点

1.早期可做局部理疗,以促进炎症消退,尚未形成脓肿时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2.已形成脓肿者,宜在麻醉下行脓肿切开,清除脓液,刮除肉芽组织,切除坏死软骨,避免日后耳廓畸形。术中用敏感抗生素溶液彻底清除术腔,术毕将表面皮肤贴回创面,放置引流条,不予缝合,选用敷料适当加压包扎。根据具体情况,隔日或每日换药。

3.有文献报道,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前期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结合全身使用敏感抗生素,若有脓肿,切开引流,清除坏死和肉芽组织,后期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

四、常见的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急性疼痛

与耳廓软骨间形成脓液有关。

2.潜在并发症

耳廓畸形。

五、护理措施

1.关心、安慰患者,观察耳廓红肿热痛情况,并讲解疼痛的原因及本病相关知识,取得患者的配合。

2.行局部理疗时,严格遵守理疗仪的操作规程,合理使用功率,避免烫伤。

3.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脓肿形成者,配合医生行脓肿切开排脓术及创面换药。

4.进行耳针治疗或耳部手术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损伤软骨。耳廓外伤应彻底清创,防止感染,以避免日后耳廓畸形。

5.患者或家属健康教育。

六、出院后的康复指导

1.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2.进行卫生宣教,尤其对患耳的卫生保健,出院后半年内禁止游泳,3个月内禁止乘坐飞机,1个月内禁止用患侧咀嚼坚硬食物,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定期复查,病情有变化时及时就诊。

4.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

第七节 外耳道胆脂瘤

外耳道胆脂瘤(cholestearona of external acoustie meatus)是阻塞于外耳道骨部含有胆固醇结晶的脱落上皮团块,又称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其组织学结构同中耳胆脂瘤,但常混有耵聍碎屑,又有学者应用“原发性外耳道胆脂瘤”这名称,以与继发于中耳的胆脂瘤相区别。继发性胆脂瘤常继发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外耳道狭窄或闭锁,多发生于成年人,男女发病率相当。可侵犯双耳,但以单侧多见。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有关学说:

1.外耳道皮肤受到各种病变的长期刺激,如耵聍栓塞、炎症、异物、真菌感染等。

2.呼吸道黏膜及外耳道皮肤先天性脱落学说。

3.外耳道局限性骨膜炎及猩红热病因说等,但支持者甚少。

二、临床表现

无继发感染的小胆脂瘤可无明显症状,较大的胆脂瘤可出现耳内闭塞感、耳鸣、听力下降(堵塞外耳道管径2/3以上时)。如继发感染可有耳痛、头痛,外耳道有脓性或脓血性分泌物流出,具有臭味。

检查可见外耳道深部被白色或黄色胆脂瘤堵塞,其表面被多层鳞片状物质包裹。较大的胆脂瘤清除后可见外耳道骨质被破坏、吸收,巨大外耳道胆脂瘤可破坏外耳道后壁侵犯乳突,破坏乳突骨质,并继发胆脂瘤型中耳炎,也可引起周围性面瘫。

三、治疗要点

1.未合并感染的胆脂瘤较易取出,清除方法同耵聍取出术,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滴耳(合并感染时忌用),待其软化后再取出。

2.合并感染时,由于外耳道肿胀,触痛明显,胆脂瘤嵌顿于扩大的外耳道深部,取出较为困难。此时应注意控制感染,但单纯的控制感染很难奏效,只有将胆脂瘤全部或部分清除后,才能促使炎症完全吸收。

3.感染严重、取出十分困难者可在全麻及手术显微镜下清除胆脂瘤和肉芽组织,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4.外耳道胆脂瘤侵入乳突者,行乳突根治手术。

5.有文献报道,采用内镜下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其具有直视下操作简单、微创出血少、恢复快、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四、常见的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感知紊乱

与胆脂瘤堵塞外耳道导致听力减退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本病治疗与防护的相关知识。

五、护理措施

1.未合并感染,使用滴耳液滴耳配合治疗者,应指导患者正确滴耳,如用5%碳酸氢钠溶液滴耳,每日4~6次,每次3~4滴。

2.感染严重、取出十分困难、须全麻手术者,应按全麻手术做好准备(完善检查,术前至少禁食6小时),并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胆脂瘤侵入乳突行乳突根治术者,按中耳乳突根治术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有无面瘫的表现,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胆脂瘤取出后,应定期随访,及时清理耳道内脱落上皮防止复发。

5.外耳道病变如耵聍栓塞、炎症、异物、真菌感染等,应及时治疗,避免外耳道皮肤受到各种病变的刺激。

六、出院后的康复指导

1.术后10~14天门诊复查,拆除耳内纱条,术后1个月复查听力,了解听力情况。

2.合理饮食,注意营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半流质饮食。

3.勿用力擤鼻,以免增加中耳压力,要采取正确的擤鼻方法,可将鼻腔内分泌物先吸到口腔内,再经口吐出,或堵住一侧鼻孔,轻擤另一侧。

4.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5.进行卫生宣教,尤其对患耳的卫生保健,出院后半年内禁止游泳,3个月内禁止乘坐飞机,1个月内禁止用患侧咀嚼坚硬食物,勿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6.定期复查,病情有变化时及时就诊。

7.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第八节 外耳道湿疹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外耳道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发生在外耳道或者延伸到耳廓皮肤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一般是由药物和其他过敏物质刺激诱发,外耳道长期的脓液刺激也可能诱发。主要特征为瘙痒、多形性皮炎,易反复发作。

二、临床表现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不同阶段湿疹表现不同。

1.急性湿疹

多见于婴幼儿,患者奇痒,多伴烧灼感,挖耳后流出黄色水样分泌物,凝固后形成黄痂。

2.亚急性湿疹

多由急性湿疹未经治疗、治疗不当或久治不愈迁延所致。局部仍瘙痒,渗液比急性湿疹少,但有结痂和脱屑。

3.慢性湿疹

急性和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就成为慢性湿疹,外耳道内剧痒,皮肤增厚,有脱屑。外耳道湿疹可能反复发作。

三、治疗要点

1.病因治疗

尽可能找出病因,去除过敏原。病因不明者,停食辛辣、刺激性或有较强变应原性食物。

2.全身治疗

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如继发感染,全身和局部加用抗生素。

3.局部治疗

(1)急性湿疹渗液较多者,到医院清洗,清洗后涂抹炉甘石洗剂至结痂后,用硼酸滴耳液涂抹。局部理疗照射也有帮助。

(2)亚急性湿疹渗液不多时,局部涂抹2%龙胆紫溶液,干燥后涂抹硼酸滴耳液。

(3)慢性湿疹,局部干燥者,局部涂抹硼酸滴耳液,抗生素激素软膏或艾洛松软膏等。干痂较多者先用双氧水清洗局部后再用上述膏剂。

四、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舒适受损

与外耳道瘙痒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外耳道湿疹防护及治疗的相关知识。

3.疼痛

与疾病本身有关。

4.焦虑

与缺乏疾病知识和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五、护理措施

1.关心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本病的认识。

2.进行清洗时,注意水的温度,避免患者的不舒适。

3.局部忌用肥皂或热水清洗,严禁抓痒、挖耳。

六、出院后的康复指导

1.饮食指导,避免食用或接触变应性物质,及时治疗中耳炎及头部的湿疹,改掉挖耳等不良习惯。

2.避免受热出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小儿衣服要宽松,柔软,要棉织品。

4.如发现耳流黄色液体,及时到医院进行清洗、上药。

5.疾病恢复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6.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

7.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第九节 外耳道真菌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外耳道真菌是真菌侵入外耳道或外耳道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引起的外耳道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可合并细菌感染。肉眼可见外耳道内有青烟色、黑色或黄白色霉苔,可见菌丝,与皮肤接触处呈痂状。外耳道真菌感染有时可无症状,其常见症状主要有外耳道不适、胀痛或奇痒、外耳道阻塞感、听觉障碍等。

本病病因为真菌直接感染。常见诱因如下:

1.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增加,改变了外耳道的pH。

2.耵聍缺乏。

3.外耳道内长期滴用广谱抗生素。

4.游泳、挖耳造成外耳道炎症。

5.全身性慢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全身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

二、临床表现

外耳道真菌感染常见症状主要包括:

1.外耳道不适,胀痛或奇痒。

2.由于真菌大量繁殖,堆积形成团块可阻塞外耳道引起阻塞感。

3.真菌团块刺激,外耳道可有少量分泌物,患者感到外耳道潮湿。

4.外耳道阻塞,鼓膜受侵,患者可有听觉障碍、耳鸣,甚至眩晕。

5.如病变损害范围较大或较深,可有局部疼痛。

6.有些真菌引起的改变以化脓和肉芽肿为主。

7.严重的可致面瘫,真菌可致坏死性外耳道炎,有些真菌感染可引起全身低到中等发热。

三、治疗要点

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清洗真菌团块及痂皮,用卷棉子拭干后,局部喷制霉菌素或达克宁等抗真菌药物。外耳道皮肤肿胀、渗液时,向外耳道内置入1/4氯可粉纱条,每日更换。保持外耳道干燥,戒除挖耳习惯。

四、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舒适受损

与外耳道瘙痒有关。

2.知识缺乏

缺乏外耳道真菌感染的防护及治疗的相关知识。

3.疼痛

与疾病本身有关。

4.焦虑

与外耳道胀痛、奇痒等不适有关。

五、护理措施

1.进行清洗时,注意水的温度,避免患者的不舒适。

2.关心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本病的认识。

六、出院后的康复指导

1.饮食应清淡,多食水果、蔬菜。

2.勿过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宜清淡富含营养饮食。

3.保持外耳道干燥,戒除挖耳习惯。

4.不自行滥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5.避免水进入外耳道内。

6.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第十节 耵聍栓塞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如尘埃、小虫子等)的作用,平时借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可自行脱落排出。耵聍栓塞是指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成团,阻塞外耳道。耵聍栓塞形成后,可影响听力或诱发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耵聍栓塞因程度及部位的不同而症状有异,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症状;患者有临床表现前来就诊时,往往可见到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

病因:

1.耵聍分泌过多

有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工作,或挖耳等使局部受到刺激,耵聍分泌过多。

2.耵聍排出受阻

外耳道狭窄、瘢痕、肿瘤、异物存留等均可阻碍耵聍排出。经常挖耳,可将耵聍推向外耳道深部,下颌关节运动障碍或耵聍被水浸渍等均影响耵聍的正常排出。

二、临床表现

耵聍栓塞因程度及部位的不同而症状有异。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症状;患者有临床表现前来就诊时,往往可见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

1.听力下降

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可使听力减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若耵聍遇水膨胀,可致听力骤降,应与突发性耳聋鉴别。

2.耳闷及耳痛

耵聍栓塞后可诱发外耳道皮肤糜烂、肿胀、肉芽形成等,表现为耳部疼痛或闷胀感。

3.其他

耵聍压迫鼓膜时可引起耳鸣、眩晕及听力减退,耵聍压迫外耳道后壁皮肤,可因刺激迷走神经耳支引起反射性咳嗽。

4.体征

检查可见外耳道被黄色、棕褐色或黑色块状物所阻塞,质硬如石或质软如泥,多与外耳道紧密相贴,不易活动。

三、治疗要点

1.较小或片状者,可用镊子取出。

2.耵聍钩取出法 将耵聍钩沿外耳道后、上壁与耵聍栓塞之间轻轻伸入外耳道深部,注意避免损伤外耳道及鼓膜,然后轻轻转动耵聍钩钩住耵聍栓,逐渐钩出。

3.外耳道吸引法 如耵聍较硬,不易取出,或耵聍与外耳道嵌顿紧密,取出过程中患者疼痛明显难以配合,可先用5%碳酸氢钠滴耳液滴耳,每天3~5次,每次滴药后患耳向上静置5~10分钟,连续3~4日后待其软化,然后去耳鼻喉专科门诊就诊,用耳科吸引器将软化的耵聍取出。

4.外耳道冲洗法 采用上述方法取出困难者可用此方法。冲洗前需将耵聍软化,用5%碳酸氢钠滴耳液滴耳,每天3~5次,每次滴药后患耳向上静置5~10分钟,连续3~4日后待其全部或部分膨胀,再冲洗。患者取侧坐位、头向健侧偏斜,紧贴患侧耳垂下方的皮肤放置一弯盘,以盛装冲洗时流出的水液,操作者以左手将患侧耳廓轻轻向后上(小儿向后下)牵引,右手取吸满接近体温的温热生理盐水、接有耳科吸引器头的20ml的注射器置于外耳道口,向外耳道的后上壁方向冲洗。如此反复冲洗,直至耵聍或异物冲出为止。最后用干棉签拭净外耳道。

注意:有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鼓膜穿孔者、或有外耳道狭窄者忌用;冲洗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询问患者的感觉,有不适及时停止冲洗;冲洗时不可直接对着异物和耵聍,以免冲入深部;勿用强力直接对着鼓膜冲洗,以免损伤鼓膜;冲洗液温度应接近体温为宜,过热或过冷易刺激内耳引起眩晕。

5.内镜下抽吸法 因在常规额镜下存在光源弱、视野不清,易损伤外耳道和鼓膜等缺点,同时,传统用水冲洗易诱发眩晕,故可在耳内镜下取耵聍,这样视野暴露清楚,不易损伤外耳道和鼓膜。特别是对于外耳道狭窄者更为适宜,吸引器压力不宜太大,抽吸应在明视下进行。

6.合并感染者

应先控制感染,待感染控制后再取出耵聍。

四、常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疼痛

与疾病本身有关。

2.感知紊乱

与听力下降有关。

3.舒适改变

与耳道堵塞有关。

4.焦虑

与听力下降有关。

5.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五、护理措施

1.关心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本病的认识。

2.进行清洗时,注意水的温度,避免患者的不舒适。

六、出院后的康复指导

1.保持外耳道清洁是防止耵聍栓塞的首要条件。

2.游泳之前最好由医生检查一下,先把耵聍屑取出,以防进水膨胀后形成栓塞。

3.一旦耵聍诱发炎症,先积极消炎,并尽快取出栓塞。

4.自己不要随便挖耳朵。 r4zHmDhurEHoBmTC+dZx/ag+uKhgHv4TX86uZZR9s7Qh7sLnQUN2x9MGmZV5+Oz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