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17岁,肾移植术后一直于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门诊观察疗效。2016年12月18日,患者再次门诊复诊,用Mindray BS-2000M检测系统测定肾功能结果为血清肌酐(CREA)582.3µmol/L(参考区间:40~97μmol/L),尿素(UREA)35.44mmol/L(参考区间:1.7~8.30mmol/L)。然而当天下午5点,患者家属怀疑血清肌酐结果异常。问其原因,被告知患者目前出现排异反应,病情加重,血清肌酐结果应该比之前有所增高,不应降低。
我接到患者家属的“抱怨”,便找出标本,并留下家属的联系方式。
从表12-1该患者肾功检测的历史记录中可以看出,血肌酐和尿素呈现上升趋势。
表12-1 2016年7月到11月该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检测结果的历史记录
同台仪器,复测该患者的血清肌酐,同时稀释2、5、10倍,并在不同仪器(Beckman Coulter AU5800和DXC800)上重复上述操作。表12-2检测结果显示:①BS-2000M结果与其他两台仪器对比差别明显较大,但随着稀释倍数的增高差异缩小;②AU5800与DXC800两台仪器血清肌酐原液和稀释的测定结果均较稳定,百分偏差均在10%内;③DXC800应用MC模块试剂,因方法学和试剂差异,结果要比AU5800偏高,但在允许范围之内。可见患者标本经10倍稀释后用BS-2000M测试系统检测所得的结果是该患者的真实结果。
表12-2 不同仪器血清肌酐检测结果 (单位:µmol/L)
自问,为什么只有BS2000的检测结果会是这样的呢?是方法学的差异、试剂的问题、标本的问题,还是其他原因?
于是,采取相应措施:①随机挑选5份标本,稀释之后复测,结果相差不大,排除试剂等原因;②查看方法学发现BS-2000M的肌酐为肌氨酸氧化酶法,DXC800与AU5800为苦味酸法,莫非真是方法学差异对该患者标本的影响?AU5800和DXC800系统检测过的标本各随机挑选10份,用BS-2000M去检测,所得结果与AU5800和DXC800系统检测结果进行比对,无明显差异,基本排除仪器方法的影响;③再次电话联系患者母亲询问病史,被告知正在服用抗排异反应药——羟苯磺酸钙。与应用工程师联系并查阅相关文献,得知羟苯磺酸钙对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酐结果有影响。
羟苯磺酸钙为药物试剂,通过抑制血管活性物质引起的高通透作用,从而改善基底膜胶原的生物合成。对微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均有疗效。多项研究证明,它可降低毛细血管高通透性,降低血液高黏滞性,降低血小板高活性,从而减轻视网膜渗出、出血,减少血管瘤等,在肾移植术后及糖尿病后多服用此药。
目前血清肌酐检测的主要方法为苦味酸法和肌酐酶——肌氨酸氧化酶法。后者因特异性高,干扰因素很小,准确度和精密度高,更适用于分析仪器自动化分析。
当血清中羟苯磺酸钙存在时,可对肌酐酶-肌氨酸氧化酶法产生负干扰,从羟苯磺酸钙对不同浓度肌酐的干扰效应的结果来看,羟苯磺酸钙主要对低浓度的肌酐的检测引起较大的干扰效应,随着肌酐浓度的增大,其干扰效应趋于稳定。鉴于肌酐酶——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酐受羟苯磺酸钙的干扰较大,当服用羟苯磺酸钙的患者测定血清肌酐时,要特别注意其干扰效应。
总之,作为合格的检验人,在日常工作中应:①通过LIS系统认真核对既往检查结果;②掌握不同方法学检测对结果的影响因素;③仪器分类:门诊标本、住院标本、体检标本固定仪器,可以有很好的对比性,减少不同仪器导致的影响;④良好的沟通很重要,能够减少医患矛盾的产生;⑤认真询问病史很重要,能够发现我们需要的重要信息。
(宋永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