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是一个急危重症患者较多的科室,每天有很多的危急值,对每一个“危急值”的处理当然都很谨慎,不过,有些“危急值”本身并不那么“危急”。
患者,男性,40岁,以肺部感染入院,患者来时症状仅为咳嗽、咳痰,无其他症状,查体生命征平稳,除了右下肺可闻及少许细湿啰音,余无阳性体征。入院给予静脉滴注阿莫西林、舒巴坦、维生素C治疗。查血生化提示:血糖0.50mmol/L(参考区间:3.90~6.10mmol/L),余指标未见明显异常,而且还报了危急值,接完电话后赶紧探视患者,但患者无出冷汗、头晕、胸闷等低血糖表现,而且肺部感染也不重,看起来一般状况也很好,同时看了一下药物中没有加入胰岛素。那为什么血糖这么低?一定是检验科搞错了,我当时心里想。
电话问询检验科,表示该患者没有低血糖的临床表现,这么低的血糖结果,可靠吗?检验科人员回复说这个标本复查后还是这个数值,建议重新抽血送检。于是,马上让护士重新采血送检,没过多久,又一次危急值报过来,患者血糖0.40mmol/L,更低了,于是再次打了电话询问检验科,但检验科人员很自信地说结果没问题,并迅速挂了我的电话。这时的我有点左右为难,如果是低血糖,要赶快补充血糖,否则患者生命会有危险,但如果是实验误差,患者输多了血糖也不好。于是我带着疑问,再次拨打了检验科电话,检验医师只冷冷地回了句:“我们很忙,结果没问题”,电话很快被挂断。正当我难以抉择时,二线医师过来探视患者,于是我立即汇报了患者的血糖情况,二线医师查看了患者后也觉得不太像。于是他与检验科主任沟通,发现是检验科测定血糖的检测方法与临床治疗使用的维生素C(抗坏血酸)干扰有关,在停药4h后复查了血糖5.0mmol/L,终于真相大白了。
过后向检验科请教才知道,采集标本时患者正在输液,液体中加入了维生素C,检验科血糖检测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该法中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与4-氨基安替比林和对羟基苯甲酸经过氧化酶的作用,形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而维生素C是一种强还原剂,可消耗反应过程中的过氧化氢,而引起负干扰,致使血糖检测结果过低。
这个案例对我触动还是比较大的,于是便做了反思。首先,在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时,我只是一味地认为是检验科的过错,而并没有很认真地去分析药物干扰因素;其次,检验科在临床有疑问时,也并没有认真去思考检测方法的方法学特性,若两个人都心平气和沟通,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检验与临床本来就是一家人,在当前这种复杂的医疗环境中,只有临床与检验双方能精诚团结密切配合,方能共同抵御医疗风险。临床与检验双方都各有其长,好的检验能为你提醒把关,避免可能或者将要发生的医疗差错与纠纷。作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应学会与检验多沟通,检验科的医生也有保证结果准确性的义务,学会自查自纠,共同进步。
(潘运昌 邱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