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高血压患者的风险评估

高血压评估及监测流程

图2-1 高血压评估及监测流程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伴随临床疾病和危险分层等风险评估,关系到患者治疗策略的制定和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在临床工作中至关重要。高血压患者评估及监测流程如下(图2-1):24h动态血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白昼平均SBP≥135mmHg或DBP≥85mmHg,夜间平均SBP≥120mmHg或DBP≥70mmHg,24小时平均SBP≥130mmHg或DBP≥80mmHg;家庭血压平均SBP≥135mmHg或DBP≥85mmHg。a中危且血压≥160/100mmHg应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血压水平

主要根据诊室血压水平来诊断高血压并进行血压分级(表2-1),参照《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

表2-1 血压分类水平和定义

心血管危险因素

通过对患者高血压病史、个人史、家族史等的问诊,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查来进行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判断(表2-2)。

表2-2 心血管危险因素

靶器官损害及伴发临床疾病评估

在高血压诊断过程中,对靶器官损害的评估极为重要。部分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如给予及时治疗,其损害甚至可以逆转。同时,高血压患者的其他伴发临床疾病也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须对患者进行靶器官结构功能及伴发临床疾病情况进行评价,以早期发现靶器官损害及其进展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干预治疗。

心脏

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是常见的高血压心脏损害,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肥厚的标准如下:

心电图:

Sokolow-Lyon电压>3.8mV或Cornell乘积>244mV·ms。

超声心动图LVMI:

男≥115g/m 2 ,女≥95g/m 2

此外,还应进一步排查患者是否同时存在心血管伴发疾病。常见的心血管伴发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

胸部X线检查:

了解心脏轮廓、大动脉及肺循环情况。

超声心动图:

除诊断左心室肥厚,还可以了解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

心脏血管病变的判断:

心脏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心脏放射性核素显像、运动试验或冠状动脉造影等。

大血管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独立于血压水平预测心血管事件。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评价患者大动脉僵硬度。踝臂指数常用于筛查外周动脉疾病和主动脉异常,评估心血管风险。提示大血管损害标准如下:

·颈动脉超声IMT≥0.9mm或可见动脉粥样斑块。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m/s。

·踝臂指数< 0.9。

肾脏

肾脏损害主要根据血肌酐水平升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降低或尿白蛋白排出量(urine albumin excretion,UAE)增加进行判断。eGFR是判断肾脏功能的简便且敏感的指标,eGFR降低[eGFR<60ml/(min·1.73m 2 )]与心血管事件发生之间存在强相关性,临床上常采用MDRD公式、MDRD改良公式或CKD-EPI计算。微量白蛋白尿已被证实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定期检查尿白蛋白排出量。此外,血清尿酸水平增高,对心血管风险也有一定预测价值。提示肾脏损伤标准如下:

·血肌酐水平轻度升高:男性115~133mmol/L(1.3~1.5mg/dl),女性107~124mmol/L(1.2~1.4mg/dl)。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GFR 30~59ml/(min·1.73m 2 )]。

·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白蛋白/肌酐比≥30mg/g(3.5mg/mmol)。

肾脏伴发疾病同样影响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常见的肾脏伴发疾病有: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受损。通常表现为:

·eGFR降低:< 30ml/(min·1.73m 2 )。

·血肌酐升高:男性≥133μmol/L(1.5mg/dl),女性≥124μmol/L(1.4mg/dl)。

·蛋白尿:尿蛋白≥300mg/24h。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动脉病变可反映小血管病变情况,按照Keith-Wagener和Backer四级分类法进行常规眼底检查,高分辨率眼底成像系统有望成为检查眼底小血管病变的工具。高血压眼底Ⅲ级或Ⅳ级为高血压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为5%~15%。

Ⅰ级:

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

Ⅱ级:

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

Ⅲ级:

眼底出血,棉絮状渗出。

Ⅳ级:

视神经乳头水肿。

2004年,Tien Y.Wong等学者在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上提出了更符合病理生理学原理的3级分类方法:

轻度:

广泛或局灶性小动脉痉挛、狭窄;小动脉壁增厚或混浊以及动静脉交叉压迫。

中度:

出现点状及火焰状出血、微动脉瘤、棉絮状斑或硬性渗出中的一项或几项。

重度:

以上部分或全部表现再加上视神经乳头水肿。

同时Tien Y.Wong等学者还提出,视网膜血管广泛狭窄和动静脉交叉压迹与当前和既往血压水平有关,而血管局灶性狭窄、出血及渗出仅与当前血压水平有关。

患者病史中有TIA发作,头颅MRI、CT发现缺血性卒中的软化灶或出血灶,提示患者有脑血管的靶器官损害,MRA、CT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脑血管狭窄或闭塞、钙化和斑块病变。在对既往有认知功能损害病史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时,可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方式进行认知功能评估。

糖尿病

糖尿病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临床伴发疾病。《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将糖尿病分为新诊断与已治疗但未控制两种情况,分别根据血糖(空腹与餐后)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诊断:

新诊断:

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餐后血糖≥11.1mmol/L(200mg/dl)。

已治疗但未控制: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

高血压的危险分层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将高血压患者按照心血管风险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表2-3)。

表2-3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 a

续表

注:a仅原发性高血压需进行分级分层。
b高血压水平分级原则: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以标准血压测量方式测得的最高血压为准;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诊断格式:

高血压水平分级+(危险分层),如: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

(曲 艺 刘亚欣) MzfX9SGO9E2vDnUz3R6mC2PwDszBVz/EDHqCdKejSQKTg2wJq2wEDKGOsJY94Ko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