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

【概述】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泛指胃肠道黏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酸/胃蛋白酶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内。按其发生部位及性质分为胃溃疡(gastric ulcer,GU)、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及特殊类型的溃疡(如隐匿性溃疡、复合性溃疡、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巨大溃疡等)。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 )感染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摄入,特别是前者,是消化性溃疡的最主要的病因。

【临床特征】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不一,部分患者可无症状,或以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

1.症状

常见症状主要是腹痛,尚可有反酸、嗳气、胃灼热、上腹饱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腹痛有以下特点:

(1)疼痛部位:

多位于上腹中部、偏右或偏左。胃或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特别是穿透性溃疡的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在体表上的定位一般不十分确切。

(2)疼痛程度:

一般较轻而能忍受,偶尔也有较重者。

(3)疼痛性质:

可表现为隐痛、钝痛、胀痛、烧灼痛或饥饿样痛。

(4)疼痛节律性:

DU的疼痛常在两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用抗酸药后缓解;GU的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现上述节律。DU可发生夜间疼痛,多出现在午夜或凌晨;GU的夜间疼痛少见。

(5)疼痛周期性:

以DU较为突出。上腹部疼痛发作可在持续数天、数周或数月后继以较长时间的缓解,以后又复发。

2.体征

缺乏特异性特征。在溃疡活动期,多数患者有上腹部局限性轻压痛。

3.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并发症,此外极少部分GU可发生癌变。

4.预后

内科有效治疗的进展已使预后较过去为优,消化性溃疡的死亡率已降至1%以下。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大出血和急性穿孔等并发症,尤其是发生于老年和/或有其他严重伴发疾病的患者。

【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病因、解除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和避免并发症。包括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1.非药物治疗

包括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减轻精神压力;改善进食规律、戒烟、戒酒及少饮浓茶、浓咖啡等;停服不必要的NSAID、其他对胃有刺激性或引起恶心、不适的药物。如确有必要服用NSAID和其他药物,建议和食物一起或餐后服用,或遵医嘱加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2.药物治疗

主要有:

(1)根除 H.pylori (具体见幽门螺杆菌感染部分)。

(2)抗酸分泌:常用的抗酸分泌药物有H 2 RA和PPI两大类,具体见表2-1。PPI抑制胃酸的作用比H 2 RA更强,且作用持久。一般疗程为DU治疗4~6周,GU治疗6~8周。

表2-1 常用的抗酸分泌药物

(3)保护胃黏膜:包括铋剂和弱碱性制酸剂(铝碳酸镁、磷酸铝、硫糖铝、尿囊素铝、氢氧化铝凝胶)。

【推荐处方】

处方1. PPI:艾司奥美拉唑,20mg,口服,1次/d;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1.0g,口服,3次/d,饭后嚼服。

处方2. PPI:奥美拉唑,20mg,口服,1次/d;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1.0g,口服,3次/d,饭后嚼服。

处方3. PPI:兰索拉唑,30mg,口服,1次/d;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1.0g,口服,3次/d。

处方4. PPI:泮托拉唑,40mg,口服,1次/d;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1.0g,口服,2次/d。

处方5. PPI:艾普拉唑,10mg,口服,1次/d;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1.0g,口服,2次/d。

处方6. H 2 RA:雷尼替丁,150mg,口服,2次/d;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1.0g,口服,3次/d,饭后嚼服。

处方7. H 2 RA:尼扎替丁,150mg,口服,2次/d;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1.0g,口服,2次/d。

【注意事项】

1.铋剂除可以保护胃黏膜外,尚用于Hp感染的治疗,其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大便变黑。

2.对于溃疡多次复发,在去除常见诱因的同时,进一步查找是否存在其他病因,并给予维持治疗,即较长时间服用维持剂量的H 2 受体拮抗剂或PPI。疗程因人而异,短者3~6个月,长者1~2年,或视具体病情延长用药时间。

(陈 雄) gzF0SL3pC8iGUazWiofZiEz6GoDEHl832joCd33Q9biG+1boWZHOScmcAbKndnM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