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评价方法

人的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包括体格发育、精神心理发育及能力行为发育。生长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分乃至全身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及身体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发育指细胞和组织分化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和体力的不断发展。实际上生长和发育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生长发育是儿童期基本生命现象,个体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直接决定了其体质健康水平、潜能发挥、能力获得和表达、竞争力的高低、对外界刺激和信号的应答与适宜反应。个体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在疾病状态下直接影响了临床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而且个体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对生命后期疾病的发生都有影响。

知识点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是一个由量变(生长)到质变(发育)的复杂过程。量变与质变同时进行,但各有缓急。例如大脑,6岁前突出表现为生长,而从6岁到20岁脑重量只增加60g,发育成为突出表现,神经突触、髓鞘发育完善,记忆、思维、推理、分析能力不断提高。

2.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序,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期不断进行。阶段性是指每个发育阶段都有鲜明的特点;连续性指前后发育阶段间规律地交替衔接。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奠定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必然趋势。

3.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1)速率不同:儿童生长发育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呈波浪式,时快时慢。两次生长突增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后第一年和青春期)。

(2)长度比例不同: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部分发育的比例是不同的。一个人从出生到发育成熟,头部只增大了一倍,而躯干却增长了两倍,上肢增长了三倍,下肢增长了四倍。

(3)各系统的发育不均衡又协调统一:全身多数系统,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系统等的发育和身高体重一样呈波浪式;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在胎儿期和出生后发育一直是领先的;生殖系统在童年时期,几乎没有什么发展,到青春期才迅速发育。

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5.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强调儿童生长发育的“正常值”不是绝对的,评价时必须考虑个体的不同影响因素,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且动态观察生长发育,更有意义。

儿童生长发育包括体格发育、精神心理发育及能力行为发育。评价儿童的体格发育,有形态与生理功能两类指标: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长、宽、围度以及重量等);生理功能指标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神经心理发育包括感知、运动、语言、情感、思维、判断和意志性格等方面,以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为物质基础。

正确评价儿童的体格生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体格生长指标: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为身高和体重,3岁以下儿童应常规测量头围;②采用准确的测量工具及规范的测量方法;③选择恰当的参考人群值;④定期评估儿童生长状况,即生长监测。

知识点
儿童生长曲线

生长曲线图是将表格测量数值按离差法或百分位数法的等级绘成不同年龄、不同体格指标测量数值的曲线图,如“0~3岁儿童体重生长曲线”等。易于解释和理解、计算简单、可动态评价,能直观地反映出个体儿童的营养、生长水平及变动规律,是生长监测和评价中十分有用的工具,应大力推广使用儿童生长曲线。

临床病例

患儿,男性,1岁1月龄。常规查体,现体重10kg,身长75cm,头围46cm,胸围45cm,坐高(顶臀长)49cm,体型匀称。能弯腰拾东西,能独站片刻,但尚不能独走;能叫“妈妈、爸爸”,可用“拿、给”表达;会招手、说“再见”,偶可自抱奶瓶,不会用杯喝水。

患儿为G 1 P 1 ,孕38 +2 周顺产分娩,羊水清,出生体重3kg,无特殊疾病史。

现母亲因患儿尚不会独走,不知患儿当前体格生长指标是否合格,前来咨询生长发育相关问题。

【问题1】在临床应用中如何评价该患儿体格生长?
思路:

在临床应用中,可从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和匀称度进行评价。

知识点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

1.生长水平-横断面资料 将某一年龄时点所获得的某单项体格生长测量值(如体重)与参照人群值比较,得到该儿童在同年龄、同性别人群中所处的位置,即为此儿童该项体格生长指标在此年龄的生长水平。优点是简单、易于掌握与应用,对个体儿童而言不能说明过去存在的问题,也不能预示该儿童的生长趋势(轨道),因为生长是一连续过程。

2.生长速度-纵向资料 对某一项体格生长指标定期连续测量(纵向观察)所获得的该项指标在某一年龄阶段的增长值,即为该儿童该项体格生长指标的速度,以生长曲线表示生长速度最简单、直观,可发现个体儿童的生长轨道,体现个体差异,即遗传、环境影响。

3.匀称度

(1)体型匀称:评价指标包括身高别体重(weight-for-height,W/H)和年龄别体重指数(BMI-for-age)。

1)身高别体重(W/H):身高别体重提供的是体重相对于目前身高的营养状况。其优点是不依赖于年龄,该指标是判断2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常用的指标之一。

2)年龄别体重指数(BMI/age):BMI = 体重(kg)/身高(m 2 ),表示一定身高的相应体重增长范围,间接反映身体的密度与充实度。儿童的BMI随年龄而变化,需要采用根据不同年龄及性别制定的BMI参照标准。

(2)身材匀称:以坐高(顶臀长)/身高(CRL/H)的比值反映下肢发育状况,将实际测量计算结果与参考人群值的计算结果比较。还可以采用头与身高的比例和指距等进行评价。

【问题2】患儿现在1岁1个月,体重10kg,在正常范围内吗?
思路:

结合0~3岁儿童体重生长曲线,该患儿年龄对应的体重在第3百分位数和第97百分位数之间,属于正常,具体在 P 25 P 50 ,等级划分为中等。

知识点
儿童正常体重的计算公式

体重指人体的总重量,一定程度上代表儿童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重量及增长综合情况。因体脂与体液变化较大,体重在体格生长指标中最易波动。年龄别体重(weight-for-age,W/age)与近、远期的营养状况均相关,是评价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最常用的指标。

出生体重按3.25kg计算,出生3个月时体重为出生体重的2倍左右,1岁时约3倍,2岁时约4倍,2岁到青春前期体重增长缓慢,年增长值约2kg。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正常体重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如下。

1.3~12月龄体重(kg)=(月龄 + 9)/2

2.2~7岁体重(kg)= 年龄 × 2 + 8

3.7~12岁体重(kg)=(年龄 × 7 - 5)/2

知识点
生理性体重下降

由于水分丢失,加之摄入不足、胎粪排出,儿童体重在生后3~4日达最低点(3%~9%),以后逐渐回升,至出生后第7~10天应恢复到出生体重。如体重下降超过10%或至第10日还未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则为病理状态,应分析其原因。

【问题3】患儿现在1岁1月龄,身长75cm,在正常范围内吗?
思路:

结合0~3岁儿童体重生长曲线,该患儿年龄对应的身长在 P 3 P 97 之间,属于正常。在 P 10 P 25 ,划分为中下。

知识点
儿童正常体重的计算公式

身长(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它是生长长度(线性生长)的重要指标,也是正确估计身体发育特征和评价生长速度时不可缺少的依据。

1.按年龄估算 出生时平均50cm;前3个月身长增长12~13cm;1岁时75~76cm;2岁时87~89cm;2~3岁增长7~8cm,学龄前期增长6~8cm/年,学龄期增长5~7cm/年。

(1)1~6个月:平均每月增长2.5cm

(2)7~12个月:平均每月增长1.5cm

(3)2岁以后:平均每年身高增长7cm

2.按公式推算

(1)1~6岁:身高(cm)= 年龄 × 7 + 75

(2)7~12岁:身高(cm)= 年龄 × 6 + 80

【问题4】患儿现在1岁1月龄,头围46cm,胸围45cm,算正常吗?
思路:

该患儿头围46cm,属于正常范围,但胸围略小于头围,建议加强爬的训练和胸廓锻炼。

知识点
头围和胸围

1.头围是经眉弓上缘、枕骨结节左右对称环绕头一周的长度,表示头颅大小和脑发育程度。出生时头相对大,平均32~34cm,第一年前3个月头围增长值(6cm)约等于后9个月的头围增长值,即1岁时头围约为46cm;生后第二年头围增长减慢,2岁时48cm,2~15岁头围仅增加6~7cm。由于头围在出生后头3年反映脑的发育情况,因此建议常规测量头围至3岁(至少到2岁)。头围的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有关,较小的头围(<2 SD )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往往提示脑积水。

2.胸围是平乳头下缘经肩胛角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代表肺与胸廓的生长。出生时胸围32cm,略小于头围1~2cm。1岁左右胸围约等于头围,形成生长曲线上头、胸围的交叉。头、胸围的交叉时间与儿童营养、胸廓的生长发育有关。我国男童头、胸围的交叉时间为15月龄,提示我国儿童胸廓生长发育较落后,除营养因素外,可能与不重视爬的训练和胸廓锻炼有关。

【问题5】该患儿体型是否匀称?
思路:

该患儿身高别体重数值10.00kg/75.0cm,为 P 50 P 75 ,属于中等水平,体型匀称。

【问题6】家长认为患儿能吃能睡精神反应好,不必定期体检,出生后仅体检3次,这样的观念是否正确?
思路:

不正确。生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定期评估儿童生长状况,即生长监测,婴儿期建议9次健康检查,高危儿更要重视生长监测(表1-2-1)。

表1-2-1 生长监测频率及内容

注:高危儿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存在危险因素影响的儿童,包括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小于胎龄儿;新生儿严重疾病,持续头颅超声或CT/MRI异常;使用体外膜氧合技术(ECMO),慢性肺部疾病,呼吸机辅助治疗等;持续性喂养问题,持续性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家庭或社会环境差等;母亲孕期TORCH感染等医学情况。

【问题7】如何动态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
思路:

儿童体格生长测量数据建议采用生长曲线图表示,生长曲线图的种类可根据不同工作需要、工作条件及使用人群进行绘制和选择。正确使用生长曲线图的前提是要对使用者事先进行培训,学会正确地画点、描记及对结果进行解释。最好同时记录测量值,以便一旦发现误差,及时纠正。

知识点
生长曲线图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1.描记方法 将儿童的出生年、月、日(公历)、出生情况、出生体重等填写在生长发育图相关部位。体重、身长/高、头围生长发育曲线图的横坐标均为儿童年龄,纵坐标按生长发育曲线图种类分别为体重、身长/高、头围值。描绘方法即以横坐标的实际年龄点作一与横坐标垂直的线,再以纵坐标的体重(或身长/高、头围)测量值为准作与纵坐标垂直的线,两线相交点即该年龄儿童体重(或身长/高、头围)在生长发育曲线图的位置或水平,将连续多个体重(或身长/高、头围)测量值的描绘点连线即获得该儿童体重(或身长/高、头围)生长轨道或趋势。生长曲线的标记点须用“•”表示。体重/身长的生长曲线方法相同,只是横坐标为身长值。按儿童实际年龄选择不同生长发育曲线图,将定期体检获得的个体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值描绘在生长发育曲线图上进行评价。

2.注意事项

(1)生长监测:定期、连续测量比一次测量更重要,可以获得个体生长轨道,多数儿童体格发育各测量值水平相近,如某一测量值明显偏离其他指标测量值百分位数值,提示可能存在异常。

(2)生长的个体差异:受遗传及环境条件影响,体格生长存在个体差异,多数儿童体重和身长/高测量值应稳定地沿着自己的“轨道”进行,在2条主百分位线(或2 SD )之间均属正常( P 97 P 75 P 50 P 25 P 3 为主百分位线,2条临近主百分位线之差相当于1 SD );故均值或 P 50 不是个体儿童生长的目标,而表示各生长指标发育均衡,测量值等级相近。

(3)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初期生长可能会略低于配方奶喂养婴儿,因此评价纯母乳喂养婴儿的生长时应考虑喂养方式的影响,避免不必要的检查、过度使用配方奶补充、过早引进固体食物等。

(4)“回归”均值趋势:约2/3的儿童出生体重和身长在2~3岁前可出现百分位值趋向 P 50 ,但需首先复核确定测量无误。

(5)生长波动:系列测量过程中出现生长曲线偏离原稳定的生长轨道超过1条主百分位线者为生长波动,需要适当增加生长监测频率,并查明原因,必要时给予营养喂养指导。

(6)生长异常:当儿童生长水平或体型匀称度< P 3 或> P 97 ,或系列测量过程中出现生长曲线偏离原稳定的生长轨道超过2条主百分位线者称为生长异常,需及时寻找可能的原因,必要时应该及时转诊至上一级儿童保健科或相关专科进一步诊治。

知识点
体格生长评价的临床意义和注意事项

1.临床意义

(1)营养性疾病筛查:建议定期的人体测量数据采用生长曲线图分析,该方法简单、安全,能够动态反映总体营养状况,及早发现生长异常的情况。

(2)身材矮小筛查:当儿童年龄别身高生长水平< P 3 或低于2 SD ,提示儿童身材矮小。对于身材矮小的儿童,采用坐高/身高比值评价身材匀称度,可初步筛查匀称性(下肢生长正常)或非匀称性(下肢生长不良)矮小。

(3)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筛查:如头围生长水平和速度的评价可用于头小畸形、脑积水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筛查。

(4)性早熟筛查:据身高的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可较早发现生长过快伴第二性征出现的性早熟儿童。

(5)治疗效果观察:定期生长监测有助于观察疾病治疗效果,如营养性疾病干预、生长激素应用等。

2.体格生长评价注意事项

(1)定期评估。

(2)体格生长评价不等同于疾病的临床诊断:体格生长评价系筛查工具,不能简单贴上“营养不良”或“生长异常”的标签。

(3)个体与群体评价:对于群体儿童,如评价结果“不良”的比例较高,提示该人群可能存在某些健康和营养问题,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可给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数据,但不提示任何病因。对于个体儿童,生长水平仅表示该儿童已达到的水平。

【问题8】什么情况下,儿童体格生长异常需转诊?
思路:

常见儿童体格生长异常需转诊指征见表1-2-2。

表1-2-2 常见儿童体格生长异常转诊指征

注:儿童遗传靶身高计算方法(6岁以上):女童(cm)= {目前身高(cm)+ [父亲身高(cm)- 13]}/2±6.5;男童(cm)= {父亲身高(cm)+ [母亲身高(cm)- 13]}/2±6.5;“—”为小于3岁不计算此项;W/H为身高别体重;BMI为体重指数; P 为百分位数。

【问题9】神经心理正常发育与体格生长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儿童的感知发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思路:

儿童的感知发育包括视感知的发育、听感知的发育、味觉嗅觉的发育和皮肤感觉的发育,以下分别介绍各个感知发育情况。

知识点
儿童的感知发育

1.视感知的发育(表1-2-3)

表1-2-3 儿童视觉发育里程碑

2.听感知的发育(表1-2-4)

表1-2-4 儿童听觉发育里程碑

3.味觉嗅觉的发育 出生时味觉发育已相当完善,4~5个月甚至对食物轻微味道改变已很敏感,此期应适时引入各类食物。出生时嗅觉中枢与神经末梢已发育成熟,7~8个月婴儿嗅觉比较灵敏,能分辨芳香的气味,2岁左右能很好辨别各种气味。

4.皮肤感觉的发育 新生儿已有痛觉,但较迟钝。温度觉已很灵敏。

【问题10】儿童的运动发育有哪些特点?
思路:

儿童运动发育大体可分为平衡与大运动发育,以及细动作的发育,大体发育过程见图1-2-1。

图1-2-1 儿童运动发育过程

1.平衡与大运动发育

一试二抬三起身,四稳五坐六前撑,七滚八爬九扶站,1岁学走2岁跑。

2.细动作的发育特点

3~4个月时握持反射消失;6~7个月时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动作;9~10个月时可用拇、食指拾物,喜撕纸;12~15个月时学会用匙,乱涂画;18个月时能叠2~3块方积木;2岁时可叠6~7块方积木,会翻书。

【问题11】儿童的语言发育有哪些特点?
思路:

语言的发育要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达3个阶段。发声分为单音节阶段(0~4月龄)、多音节阶段(4~10月龄)与学话萌语阶段(11~13月龄)。

【问题12】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有心理活动吗?
思路:

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同样存在心理活动,包括社会行为、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个性和性格的发展。

知识点
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的心理活动

1.早期的社会行为 2~3个月时小儿会以笑、停止啼哭等行为,以眼神和发音表示认识父母,3~4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反应性大笑,7~8个月的小儿可表现认生、对发声的玩具感兴趣等,12~13个月对人和事物有喜憎之分,15个月能表示同意、不同意,18个月时逐渐有自我控制能力,2岁时不再认生,能表达喜、怒、怕、懂,3岁时可与小朋友做游戏。

2.注意的发展 婴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很不稳定,1~3岁幼儿注意时间逐渐延长,随着年龄的增长,约3岁时逐渐出现有意注意,5~6岁的儿童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3.记忆的发展 记忆是将所学得的信息贮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可分为感觉、短暂记忆和长久记忆3个不同的阶段。长久记忆又分为再认和重现,1岁以内的婴儿只有再认而无重现,5~6月龄婴儿可再认母亲,但再认时间短,随年龄的增长,重现能力亦增强,幼儿只按事物的表面特性记忆信息,以机械记忆为主。

4.思维的发展 婴儿期开始产生思维,思维活动仅限于同感知和动作联系的范围,8月龄左右的婴儿能找到当他面藏的物体,为思维萌芽的标志,1岁以后的儿童开始产生思维,在3岁以前只有最初级的形象思维。

5.想象的发展 1~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24~30月龄时开始发展真正的想象性游戏,并有简单的主题和主角。

6.情绪、情感的发展 婴幼儿情绪特点表现是时间短暂、反应强烈、容易变化、外显而真实。从未分化的社会性反应阶段(出生~2月龄)至特定、持久的感情联结阶段(7~24月龄),2岁以后形成伙伴关系发展阶段。

7.个性和性格的发展 幼儿时期能说出自己的需要,有一定的自主感,但又未脱离对亲人的依赖,常出现违拗行为与依赖行为互相交替的现象。

【问题13】儿童生长发育有警示信号吗?
思路:

儿童保健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筛查、早期分析儿童生长发育出现的危险信号,以进一步检查或转诊,按照年龄阶段可分为婴儿生长发育危险信号(表1-2-5)、幼儿、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危险信号(表1-2-6),学龄儿、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危险信号(表1-2-7)。

表1-2-5 婴儿生长发育危险信号

续表

表1-2-6 幼儿、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危险信号

续表

注: * 平行游戏:各自玩同样游戏。W/H为身高别体重。

表1-2-7 学龄儿、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危险信号

(向 伟) nwAefSVa7L7Qi/KwSRCBg3cr1uGaKL/2VEeD6ETWcv6voNQqWdq5X/NXDwWedqh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