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采用快速、简便、敏感方法筛检,有效早期发现某些罕见疾病,并进行早期干预,在症状出现之前,通过早发现早治疗,某些疾病可有效得到控制,阻止这些疾病对新生儿的发育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给这些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婴儿一个相对健康的生长环境。减少出生缺陷发生,减少这些疾病给社会带来的负担,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影响多个系统、器官和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严重的后果。80%以上遗传代谢病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可导致包括脑瘫、智力低下等在内的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昏迷或死亡。70%以上遗传代谢病还可导致肝脏肿大或肝功能不全、肾损伤、黄疸、青光眼、白内障、容貌怪异、毛发异常、皮肤异常、耳聋等症状。
很多新生儿疾病可通过筛查发现后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进行有效预防极为关键。比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当给缺乏甲状腺激素的患儿补充适当的甲状腺素时,这些患儿和正常儿童并无差别。若未及时发现,这些患儿可能因为缺乏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有不可逆转的损害,对智力也影响较大。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的患儿中(俗称蚕豆病),尽量避免接触一些药物和食物,就可以避免发生溶血等并发症。苯丙酮尿症(PKU)患儿及早发现后给予饮食疗法等治疗都能使患儿相对健康的生长。所以,新生儿筛查具有非常重要的时效性,尽量在患儿出现不可逆转的症状之前给予治疗。
对罕见疾病来说,新生儿筛查也具有显著经济效益。长远来看,通过筛查节省的开支可使所需医疗投资轻易合理化。有了新生儿筛查,这些孩子全都可以度过一个正常健康的童年。如果没有筛查,这些婴儿很多都会夭折,活下来的孩子也会带着残疾,一生都在轮椅上度过,也不能进入正常的学校学习。目前世界范围内新生儿年总出生数为134 000 000,年筛查新生儿数50 000 000。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新生儿接受某种筛查,很多新生儿只得到一种或两种疾病的筛查。如果实施了正确的筛查测试及治疗,每年世界范围内还可以多拯救55 000 多个新生儿,使他们免遭死亡或改变生命的疾病。
根据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将遗传病分为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线粒体病、基因组印记五大类。
新生儿筛查的罕见疾病多为先天性疾病,这类疾病在患儿出生前在母体内已经形成。这类疾病常由涉及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酶缺乏等因素引起。因为体内缺乏某些酶,当患儿出生后接触某些物质,或者因缺乏某些生物活动需要的物质时,常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新生儿、婴幼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见表1-8-1。
表1-8-1 新生儿、婴幼儿童遗传代谢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方法分为基本筛查和诊断性筛查,见表1-8-2。我们平常所说的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是指后者。
表1-8-2 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方法选择
筛查病种的选择标准如下。①疾病危害严重,可致残或死亡;②疾病发生率较高,已明确发病机制及不良预后;③疾病早期无特殊症状,但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阳性;④建立准确可靠的、适合新生儿群体的筛查方法,易被家长所接受,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较低;⑤建立有效治疗方法,早期治疗能逆转或减缓疾病发展,或显著改善预后;⑥筛查费用、治疗效果与社会经济效益的比例合理。
基于以上原则,我国目前将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半乳糖血症等4种疾病作为首选项目,新生儿听力障碍的筛查也纳入。还有些国家和地区将镰状细胞病、神经母细胞瘤、同型胱氨酸尿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等也列入筛查目录。
新生儿筛查的过程。
1.核对新生儿信息,送检医生在专门设计的滤纸上填写患儿的相关信息,包括出生日期、样本采取时间、体重、孕龄、籍贯、父母联系方式及必要的生物信息以供参考。
2.在出生后几天的患儿足底部进行点刺采取足底血样本,放在检测纸上。样本在干燥后送往实验室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如果筛查结果正常(大多情况是这样),就不需要接下来的程序,也不需要与父母联系。如筛查结果显示可能患有某种罕见疾病,应马上联系父母以便开始后续程序。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或实验室重复测试,或通过执行其他验证或反证测试来确认诊断。
新生儿筛查的注意事项:
1.家长知情 新生儿监护人需了解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病种、方式、费用等情况,遵循知情选择的原则,并认真填写采血卡片。
2.采血时间 婴儿3日龄(72小时)哺乳6次后采血。因各种原因未采血者,如早产、低体重、病重入住NICU或提前出院者,宜20日龄内采血。
3.采血部位 多选择婴儿足跟内或外侧缘,血滴缓慢渗透滤纸,血斑直径应≥8mm。
4.标本保存 血片置于清洁空气自然晾干呈深褐色,避免阳光直射,登记造册后置于塑料袋内,存于2~8℃冰箱。
5.复筛与确诊 筛查结果阳性者需用原血片复查,如2次结果均大于阳性切值则为可疑病例,须召回筛查中心进行复查以排除/确诊。
6.质量控制 包括采血时间、滤纸血斑质量、标本保存与递送、填写采血卡片、实验方法、试剂、实验操作程序、室内质控与室间质控等。
7.治疗、随访及评估 确诊病例需在1月龄内立即治疗,定期检测与随访,评估儿童体格生长与智力发育。医师需给家长提供遗传咨询。
患儿,男,4天。主诉“皮肤黄染2天”入院,初步的病史采集如下。
患儿出生评分正常,生后一直母乳喂养至今,吃奶好,睡眠可,大小便正常。2天前出现皮肤轻度黄染,经皮测黄疸值230μmol/L,建议一日光疗,家属拒绝,并嘱其注意患儿皮肤黄染情况。今皮肤黄染加重来就诊,经皮测黄疸值为280μmol/L,收入新生儿科。患儿为G 2 P 2 ,孕38 +3 周顺产分娩,出生体重3.4kg,母亲孕期身体健康,生后母乳喂养。
家族史:4岁姐姐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其余家族史正常。
体格检查:皮肤呈中-重度黄染,余查体无特殊,精神反应尚可,无惊跳、抖动等神经系统反应。
入院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血清总胆红素300μmol/L,间接胆红素270μmol/L。余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
患儿皮肤黄染2天入院,胞姐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史,入院后查血清胆红素升高,达病理性黄疸标准,首要考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引起的黄疸,同时行实验室检查排除ABO等其他溶血病和引起黄疸常见病。
入院诊断:
1.新生儿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
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治疗方案:给予蓝光光疗等对症支持治疗4天后,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给予办理出院。建议在筛查的基础上,详细向家长交代该病的注意事项,预防溶血的发生。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与遗传有关,但是由于属X连锁不完全性显性遗传,上一代未必有同患此病者。患有此酶缺乏的人士,其健康在一般情况下与常人无异,唯当接触到某些药品、物品或感染时,其红细胞便有可能大量受到破坏,造成急性溶血。海南省为本病高发地区。
由于此症与遗传有关,患者将终生患有此症,亦没有办法可根治此病。故为了避免溶血发生,患者将终身注意以下事项。
1.避免服食某些西药,如解热镇痛药(安替比林、非那西汀等)、磺胺类药、硝基呋喃类(呋喃西林、呋喃唑酮)、抗疟药(伯氨喹啉、奎宁、疟涤平等)、砜类药(噻唑砜等)、萘、苯胺、维生素K 3 、维生素K 4 、奎尼丁、丙磺舒等。
2.避免服用中药,如川莲、腊梅花、金银花、牛黄、珍珠末、保婴丹等。
3.避免进食蚕豆,避免接近樟脑丸等。
4.生病时应告知主诊医生或医护人员。
5.如患有此病之婴儿系母乳喂养,则母亲方面亦应注意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再次强调此症患者如能注意以上事项,其健康及成长与常人无异。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在进食上述药物或蚕豆并不一定发病,但如患者有溶血现象如脸黄、面色苍白、酱油样血尿时,则需及早就诊。
(向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