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分清三件事,你和孩子都会轻松起来

一位家长说:“我家娃儿不听话,你说进门要换鞋,他不;你说写完作业再玩儿,他不;你说吃饭的时候不要那么多废话,他不;你说少看点儿电视,他不;你说垃圾不要乱丢,他不。怎么就那么烦呢!就不能听话吗?”

也许这是很多父母的烦恼。如果一个孩子经常执拗地对抗父母,很有可能是我们管得太多了,换句话说就是,在孩子的眼里,我们就是那个固执的、不断侵犯他的“领地”的“入侵者”。

在管理孩子的过程里,我们需要看清楚。

哪些事情,我们需要坚持到底?

哪些事情,我们需要进行干预?

哪些事情我们要不侵犯孩子的领地,尊重他的想法?

哪些事情我们根本不需要抗衡,根本没必要发生矛盾?

当我们分清了这些事,家长和孩子都会变得轻松起来。

这个世界上的事看起来非常多、非常琐碎,细想就只有三类事: 一类是“我的事”,一类是“别人的事”,一类是“老天的事(不可控的事)”。

几乎所有的烦恼都来自我们把自己的事给忘了,或者我们自己的事想依赖别人,或者我们在插手别人的事,或者我们在担心老天的事。这样我们就在生活中给自己制造了很多的矛盾,孩子的成长也会受到阻碍。

归根究底,孩子其实也是别人。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更有独立性,更有自律性,就需要抓住三个要点。

第一,自己的事用心尽心,该承担就心甘情愿地承担,该努力就尽己所能。

第二,别人的事理解支持,该少管就少管。

第三,老天的事(不可抗力)接纳臣服。老天下雨,该打伞就打伞,该怎样配合就怎样配合,顺应规律,全然接纳。

说起来很简单,而一旦面对孩子,我们就很可能把这三件事完全分不清了。

为什么父母面对孩子老是拎不清,分不清界限?

从心理学角度上看,面对孩子的事父母很容易把它当成自己的事。这是心理边界不清晰所导致的。例如,孩子的学习,是谁的事?问一百个家长,几乎一百个都会回答,是孩子的事。可是回到生活中,是不是也如此呢?完全相反,我们往往比孩子还着急,比孩子还焦虑。比孩子还着急的心情,好像就在告诉孩子“你把我的事情弄砸了!”

到底这件事情是谁的?不用花心思回答,看看你和孩子的情绪就知道了。当我们对孩子的学习焦急的时候,这种急不但对孩子没有帮助,反而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越来越不负责任,有的孩子甚至感觉自己就是为家长在学习,一旦有一些好表现,就应该从家长那里得到相应回报。

想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担负起责任来,我们就需要理解一个心理学概念,叫心理边界。我们用鸡蛋来打比方更容易理解,两个鸡蛋放在一起时,鸡蛋壳就是两个鸡蛋之间的边界,如果把两只有壳的生鸡蛋放在一起,无论放在哪里,它们都是两个独立的鸡蛋;当我们把鸡蛋壳打破,这两个鸡蛋一靠近,就融在一起了,你再想分开,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孩子没有出生前,妈妈和孩子是融合在一起的。孩子和我们最基本的界限就是他的皮肤。在孩子出生后,孩子和我们的边界依然非常模糊,因为他一切都是靠父母做主,吃喝拉撒睡都是靠父母来完成,所以在心理层面,孩子依然还是和父母融合在一起的。

等到孩子第一次对我们说“不”,一个伟大的时刻诞生了。这标志着孩子心理和精神的层面开始和我们分离,这是他真正独立成人的第一步。能说“不”,说明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可以为自己做主,他已经拥有边界感,开始学着掌控自己的生命。

真正成功的养育,就是要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鸡蛋,让孩子逐渐和我们分离开,让他拥有自己的鸡蛋壳。这才说明孩子长大了,身心都是健康的。

我们要成功地把孩子变成“别人”,孩子就长大了。

否则孩子如果长大成人,他的心理还无法独立,他的人生就会非常的混乱!

现在,我们来测一测你的心理边界是否清晰?

下面哪些事会导致你情绪焦虑?如果会让你焦虑,请打“√”,如果不会,请打“×”,并且在括弧里写上这件事是谁的事?

第1件事:自己的身高不够高( )( )

第2件事:孩子(8岁)上学迟到了( )( )

第3件事:上班路上堵车了( )( )

第4件事:你婆婆现在特别心烦( )( )

第5件事:孩子的红领巾丢了( )( )

第6件事:孩子的字写得难看( )( )

第7件事:孩子想穿绿裤子和红衣服( )( )

第8件事:孩子把颜料弄了一地( )( )

第9件事:孩子因为迟到被老师批评了( )( )

第10件事:自己的心情不好( )( )

当我们没有分清心理边界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我们的情绪紊乱了。在原本不该着急的时候着急,不该愤怒的时候愤怒。因此,反而推动事情向着糟糕的方向发展。当我们分清了这些行为的边界,生活中的很多矛盾就不见了。

答案详见下个章节。 G8NUByfr1b7+YSDP2QRJorXFKXsSvTluiaVos7OnN1N0utjeLu1Grc048gVpRqi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