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痰饮

白某,女,46岁,2011年2月10号初诊。

主诉:

咳嗽气喘,胸闷气短,加重半月余。

病史:

1个月前因咳嗽,在某医院住院20余天,出院诊断为咳嗽继发哮喘。出院后不断咳嗽气喘,胸闷气短,痰多清稀,纳呆便溏,动则加重,近半月来天气较冷,病情越来越重。中医查体症见:患者面色㿠白,语音低微,舌体较胖,舌质黯淡,苔薄白腻,脉缓而濡。

辨证:

从本案主症来看,咳嗽气喘,胸闷气短,其病位应与肺有关;而从痰多清稀、纳呆便溏观之,其病性当为脾胃气虚,脾虚生痰,寒痰阻滞。再从四诊合参,面色㿠白,语音低微,舌体较胖,舌质黯淡,苔薄白腻,脉细而弱,皆脾肺气虚,痰湿阻滞之象,故本案的主要病因病机当属脾肺气虚,寒痰阻滞之痰饮证。

治则:

益气健脾,温肺化痰。

方剂:

三六散 加减。

处方:

红参10g,黄芪30g,炒白术20g,茯苓15g,砂仁8g(后下),陈皮10g,姜半夏8g,炒苏子15g,炒莱菔子12g,炒白芥子10g,炙甘草8g。生姜3片,大枣4枚为引,7剂。

煎服方法:

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1小时左右各服1次,每次250~300ml。

2011年2月18日二诊:胸闷气短明显好转,食欲有所增加,大便已较成形;但仍咳嗽气喘,清稀痰多,吐之不利,脉舌未见明显改变。

处方:

红参10g,黄芪30g,炒白术20g,茯苓15g,砂仁8g(后下),陈皮10g,姜半夏8g,炒苏子15g,炒莱菔子10g,炒白芥子12g,干姜10g,细辛5g,川贝母10g,炒杏仁15g,炙甘草8g。7剂。

药引及煎服方法同上。

2011年2月25日三诊:咳嗽气喘,胸闷气短均已好转,特别是痰变得较稠,但吐之顺利,声音底气较前足了,患者感到已全面好转,要求巩固治疗。

处方:

上方7剂,巩固治之。

[按语]

三六散,即三子养亲汤与六君子汤的合方。三子养亲汤(炒苏子、炒莱菔子、炒白芥子),取其温肺化痰、降气消食之用,此三物的主攻方向为降气化痰以治标;合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益气健脾,燥湿化痰,本方中人参用了红参,又合黄芪、炒白术、姜半夏,皆可增强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以治其脾肺气虚之本。

《金匮要略》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指广义痰饮的治疗大法。“三六散”可谓温药和之的具体运用,本方既能治狭义痰饮,又能治悬饮和支饮,其用途可谓广矣。共同点是皆为“温药”,无一寒凉之药品。故“温药”能温脾肾,振奋阳气,开发腠理,化痰行水,有热则流通之功。阳气来复,阴寒痰饮自散矣,即喻嘉言所说“离照当空,阴霾自散”之理也。本方中的人参用了红参,白术用了炒白术,半夏用了姜半夏,复诊方中还用了干姜、细辛等,再加炒苏子、炒白芥子,均为温发阳气、化痰除湿之物,可谓温而不过,使偏盛之阴与偏衰之阳相互协调平衡。 KYmqHyUWJbIkbIqJWpTqBKo+/jnhhDwBOYOcmI+2FTOYdMK/R9qlyJdYeZ4+Ku1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