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6.哮喘(一)

李某,女,46岁,2009年5月10日10时初诊。

主诉:

其爱人代述,哮喘发作4个多小时。

病史:

有哮喘病史30余年,前些天在上海旅游时又发病,用药后缓解。在来郑州旅游的途中又发作,至今已4个多小时。现症:患者被搀扶入诊室,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喉中痰鸣,声如拽锯,张口抬肩,呼吸极度困难,表情痛苦,心情烦躁,咳吐少量黄痰,不易咳出,口渴饮冷,头身疼痛,食盐即犯病。舌质黯红,苔白黄腻,脉浮滑数。辅助检查,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两肺下部感染;血常规示:白细胞14.25×10 9 /L,中性粒细胞5.8×10 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85.58%;体温38.4℃。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和部分湿啰音。拟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引发哮鸣。

辨证:

患者有哮喘病史已30多年,今又急性发作4个多小时,因呼吸极度困难,故有明显的缺氧现象,如面色青紫,口唇发绀,舌质黯红等,中医认为属气滞血瘀之象;喉如痰鸣,声如拽锯,张口抬肩,是典型的哮喘症状;喉中痰鸣,咳吐黄痰,不易咳出,舌红、苔黄,脉滑数,皆为痰热壅盛之状;食盐即犯病为本案哮喘的突出特点。再参考听诊、体温和现代辅助检查结果,辨证为哮喘急性发作。其主要病因病机是痰热壅肺,气逆而喘。

治则:

清肺化痰,理气平喘。

方剂:

麻杏葶贝龙石汤 加减。

处方:

葶苈子15g(包煎),浙贝母10g,炙麻黄8g,炒杏仁15g,地龙15g,黄芩10g,生石膏30g(先煎),苇根30g,鱼腥草30g,蝉蜕10g,薄荷8g(后下),炙甘草6g。3剂。

煎服方法:

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1.5小时左右各服用1次,每次250~300ml。

配合阿奇霉素、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日。

2009年5月12日15时二诊:静脉注射1次,服药1次后,哮喘发作停止,体温37℃,面色变红润,呼吸平稳,精神好转,心情也较好,少量进食,脉较缓和,舌苔无显著变化。

处方:

中药上方继续服药,次日开始静脉滴注时,地塞米松减量。

2009年5月15日三诊:药后呼吸平稳,心情安静,咳吐明显减少,头身疼痛已止,饮食有所好转,体温正常,脉舌亦较正常,听诊哮鸣音明显减少,部分湿啰音消失。

处方:

葶苈子15g(包煎),浙贝母10g,炙麻黄8g,炒杏仁15g,地龙15g,黄芩10g,生石膏30g(先煎),芦根30g,鱼腥草30g,藕节15g,厚朴10g,炙甘草6g。3剂。

煎服方法同前,停用西药。

2009年5月18日四诊:服药后呼吸较前好转,喉中时有痰鸣音,生活可自理。脉较无力,舌体胖,舌质黯红,苔薄白。血常规正常。胸透轻度肺气肿,余皆正常。

处方:

太子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姜厚朴10g,炙麻黄8g,细辛5g,川贝母10g,葶苈子15g(包煎),前胡10g,桔梗15g,地龙15g,炒苏子12g,炒莱菔子20g,炙甘草6g。7剂。

煎服方法同前。

配合泼尼松片,每日早饭后1小时左右服,1次10mg。

2009年5月26日五诊:服药1周后,状态良好,饮食增加,活动量日渐增大,可以自己买菜做饭。

随访1年后,电话告知,自中西药治疗后,又服中药3个月,隔日早饭后服泼尼松10mg半年,迄今未见发作。

[按语]

该案来诊所见: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喉中痰鸣,声如拽锯,张口抬肩,呼吸极度困难,是典型的哮喘发作期表现;咳吐黄痰,不易咳出,舌红,苔黄,脉滑数,是肺经郁热、痰热壅盛之象。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热结于肺部,痰祛则热无所依,其病易愈,故以祛痰为要,以麻杏葶贝龙石汤加减,清热化痰,理气平喘。又因哮喘病久,久病入络,多兼气滞血瘀,因此本案重用地龙活血通络,清热止痉,又能畅通呼吸道,对哮喘病久者,具有良好的平喘之功。

从化验结果,参考胸片、体温和听诊情况,西医学认为本哮喘发作,是因肺部细菌感染所致,故急用抗生素加激素效果良好。另外本案的诊断和治疗,充分发挥了中西医合诊合治的优势。刘老多次申明,只要诊断病性病位明确无误,治疗用药不分中西。 /aV25dOSES7W6cM/tGDELSjRQVrFYmEKE01cZeHV+N9ZnUnapPHn8xqxtCBuEi+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