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膀胱镜检查

一、膀胱镜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儿科膀胱镜检查可以对下尿路直视检查,包括尿道和膀胱。膀胱镜除了它的诊断评估作用,还可以完成某些治疗措施。

(一)适应证

1.评估下尿路解剖,评价肉眼血尿,并对可疑病变组织活检。

2.治疗尿道梗阻性疾病,其中包括:①尿道瓣膜;②尿道狭窄;③输尿管口囊肿。

3.治疗膀胱输尿管反流。

4.治疗尿路结石。

5.放置输尿管导管或支架管。

(二)禁忌证

1.泌尿系感染。

2.膀胱容量过小 如小于50ml则观察不满意,存在膀胱穿孔的风险。

3.尿道狭窄 是造成膀胱镜检失败的主要原因。

4.某些原因不能耐受检查 如麻醉禁忌证。

5.全身性其他系统疾病,如出血性疾病。

二、膀胱和尿道的解剖
(一)膀胱的解剖

膀胱的大小、形状、位置及壁的厚度随膀胱的充盈程度、年龄和性别而不同。正常膀胱位于耻骨后,为腹膜间位器官。空虚时膀胱呈锥形体,充盈时则呈卵圆形,容量为300~500ml。膀胱顶端尖细,朝向正前方,截石位时,进入膀胱的气泡常停留在该处。该部位的前后左右在膀胱描述中分别称为膀胱前壁、后壁和左右壁,膀胱出口为膀胱颈部,上述部位之间无明显解剖界线。膀胱后壁下方和膀胱颈6点之间,为膀胱三角区,无黏膜下组织,黏膜与肌层紧密连接,无论在膀胱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态。三角区的尖向前下,在膀胱出口处呈一纵行隆起,称为膀胱垂,与尿道嵴相连续。三角区的底向后上,为一横行皱襞,称输尿管间襞或输尿管间嵴,是与膀胱后壁的分界。膀胱镜检时,输尿管间嵴为一条略苍白的隆起带,是找输尿管口的标志。两侧输尿管的开口位于输尿管间嵴的两端,相距2~3cm,输尿管开口多呈裂隙状(图1-3-1)。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患儿能见到另外的输尿管口,靠近膀胱颈的开口引流上肾输尿管,后外侧输尿管口引流下肾输尿管。膀胱黏膜在膀胱镜下呈桃红色,可以看到黏膜下细小血管。膀胱空虚时,黏膜由于肌层的收缩而形成很多皱襞;当膀胱充盈时,皱襞消失。

图1-3-1 膀胱解剖图(正面)

(二)尿道的解剖

1.男性尿道解剖

成年男性尿道长17~20cm。可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图1-3-2)。通常海绵体部称为前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合称为后尿道。

前列腺部为尿道穿过前列腺的部分,长2.5~3cm,较宽。后壁中线的纵行隆起称为尿道嵴,向上与三角区的膀胱相连。尿道嵴的中部突成圆丘,形成精阜。精阜的中央有一凹陷,称前列腺小囊。精阜两侧有射精管的开口,一般不可见。

尿道膜部很短,约1cm,在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之间,是尿道穿过尿生殖膈的部分,被尿道外括约肌环绕,管腔最为狭窄。自然状态下闭合,排尿时开放;膀胱尿道镜检时,灌注液可使其开放。

尿道海绵体部纵贯尿道海绵体。起始部位于尿道球内,称尿道球部。有尿道球腺的排泄开口于此,但尿道镜不易见到。尿道球部延至海绵体部变细,至阴茎头处扩大成舟状窝,开口于尿道外口。舟状窝近侧背部有舟状窝瓣,舟状窝瓣明显时可能阻碍膀胱镜的插入。前尿道黏膜被覆复层柱状上皮,膀胱镜下颜色红润;尿道舟状窝被覆复层鳞状上皮。

图1-3-2 男性尿道解剖图(侧面)

2.女性尿道解剖

女性尿道较男性尿道短而直,成年女性的尿道长度为4~5cm。它起于尿道内口,在阴道前方,向前下穿过尿生殖膈,开口于阴道前庭的尿道外口。通过尿生殖膈处,周围有尿道外括约肌环绕(图1-3-3)。

图1-3-3 女性尿道解剖图(侧面)

三、膀胱镜检查的操作技术
(一)术前准备

1.了解病史和检查目的

除外膀胱尿道镜检查的禁忌证,了解是否有尿道和膀胱手术史。

2.体位

年长的儿童采取截石体位,年龄小的儿童采取蛙式位。为保持体位稳定性可以加用束缚带,并且要保护束缚带的压迫点。

3.麻醉

膀胱镜检查在儿童全身麻醉下进行。如果需要输尿管造影、放置输尿管导管的时候,要求病人的手术床可以使用C形臂透视机。

4.手术站位

外科医生在床尾,显示器及监护器在医生面前(图1-3-4)。

图1-3-4 手术站位示意图

5.膀胱镜型号

不同品牌的膀胱镜有不同型号可用。其中,Storz小儿膀胱镜型号,分别为 F-7.5、F-10、F-12,工作通道分别为 F-3.5、F-5.5、F-7.5。Wolf的型号从 F-4.5 至 F-14,工作通道从F-2.4至F-5.0。镜头角度包括0°、5°、30°和70°。内镜摄像系统可连接到图像采集系统,通过显示屏显示整个过程并可储存操作录像。膀胱镜可通过灌溉渠道连接灌洗液,可在操作过程中灌洗管腔。外科医生术前必须检查是否正确连接膀胱镜镜头、光源和水流是否正常运转。使用前应润滑镜杆,小心不要碰到前面的镜头。

(二)手术过程

1.膀胱镜插入方法

(1)男性:

首先,观察尿道外口。如果尿道外口不能插入内镜镜头,需用金属探子进行扩张,如果扩张困难则停止镜检。

向上拉直阴茎悬垂部,与腹壁成直角,以消除尿道的耻骨前弯,将内镜插入舟状窝后继续轻柔插管。到达尿道球部时可感到阻力,此时牵拉龟头同时将镜头后端向下放至水平,以克服尿道的耻骨下弯,使内镜前端自行滑入后尿道和膀胱。注意在插管经过膜部和膀胱颈时,技巧是将膀胱镜向下压,符合尿道的走向则自然滑入膀胱,而非用力前插,更不可使用暴力。如果方法不得当,容易造成尿道和膀胱颈的损伤,导致出血或膀胱痉挛,都会影响检查效果。

(2)女性:

内镜进入尿道外口后,前端略向下压以绕过耻骨联合,很容易进入膀胱。由于子宫对膀胱后壁的挤压,内镜进入膀胱后很容易划伤膀胱后壁;应尽量将内镜后端放低,使其前端上挑,避免损伤膀胱后壁。

2.尿道的检查

男性尿道在行程中,有三处狭窄、三处膨大和两个弯曲。三处狭窄分别在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三处膨大在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尿道舟状窝。两个弯曲,一个耻骨下弯,凹向上,在尿道膜部和海绵体部的起始段,阴茎在任何位置,此弯曲均无变化。另一个弯曲为耻骨前弯,凹向下,在阴茎根部和悬垂部的移行处;将阴茎悬垂部上提,此弯曲可变直。

女性尿道显著短于男性,可以检查通过内镜直视下插入尿道,直接向脐到膀胱颈部。黏膜方面类似于男性后尿道,共享同一血管条纹。

3.膀胱的检查

一旦内镜进入膀胱,应该对整个膀胱腔进行探查,查看膀胱黏膜结构。首先,找三角区和远侧的输尿管间嵴,在输尿管间嵴两侧1~2cm处分别寻找输尿管开口;输尿管收缩时,可观察到清亮尿液喷出。再将膀胱镜后退、整体观察膀胱一遍。观察顺序为:三角区、后壁、右侧壁、前壁和气泡、左侧壁,然后重点观察病变部位及输尿管开口位置。最后,观察膀胱颈。

(三)术后

大多数病人可以在术后当天或术后1d出院。如果病人术中留置导尿管,可在术后第2d撤除导尿管。

(四)随诊

大多数病人通常会在术后1~2d出院,术后随访6~8周。

(五)术后风险

随着现代仪器改良和手术技术的提高,内镜操作直接相关并发症非常罕见。

1.发热或排尿不适

保持良好的液体摄入量,通常几个小时后缓解。

2.感染

术后可常规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术后鼓励所有患儿增加液体摄入量。如术后患儿发热,应该行尿液检查、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予以适当的静脉注射抗生素。抗生素的使用要依据药物敏感性试验,避免滥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3.出血

有些患儿膀胱镜检术后出现血尿,但大多数情况下是自限性。

4.尿道及膀胱损伤

尿道损伤易发生于前列腺部,膀胱损伤很少发生。

四、正常尿道和膀胱所见
(一)正常尿道所见

1.男性尿道所见

正常男性前尿道从尿道外口到膜部是一条简单的管腔,由舟状窝、海绵体部和球部组成。舟状窝是尿道的一处膨大,但由于膀胱尿道镜前端下侧的缺口,在舟状窝处不能将尿管腔充盈,因而舟状窝常观察不到。海绵体部直径为8~9mm,黏膜光滑、镜下颜色为桃红色,可见黏膜下细小血管纹理(图1-3-5)。球部尿道较为宽大,是尿道的第二处膨大(图1-3-6)。从球部可看到尿道向上弯行,接续后尿道的膜部,形成尿道的第二个弯曲。

图1-3-5 海绵体部尿道

图1-3-6 球部尿道

后尿道由膜部和前列腺部组成。膜部尿道是尿道的第二处狭窄,长约1cm,外为尿道括约肌,一般呈关闭状态,排尿时括约肌松弛而开放。镜检时由于灌洗液的冲入可见其开放状态(图1-3-7)。

图1-3-7 膜部尿道

前列腺部尿道是尿道管腔最宽处。在此部尿道后壁中线上的纵行隆起为尿道嵴,尿道嵴中部的圆丘为精阜(图1-3-8),精阜表面光滑,其中央的小凹陷称前列腺小囊。前列腺小囊的两侧有射精管开口,一般观察不到。正常情况下,从精阜到膀胱颈的距离为2~3cm,灌注时,将尿道镜置于精阜处,在统一视野中应能看到精阜和膀胱颈的开放(图1-3-9)。前列腺尿道的血管分布较前尿道增加,操作中的出血倾向也增加,如插管操作不正确或用力,可造成前列腺部尿道和膀胱颈黏膜的出血及膀胱痉挛,致使视野不清,影响观察效果。

图1-3-8 前列腺部尿道和精阜

图1-3-9 精阜和膀胱颈

2.女性尿道所见

成年女性尿道长度4~5cm,短而直,直径常比男性前尿道大,黏膜呈纵行皱襞,弹性良好,外括约肌部位在尿道中部。

(二)正常膀胱所见

正常膀胱颈呈圆形,颜色与膀胱、尿道黏膜相近。正常膀胱颈弹性良好,随冲洗液的灌注速度快慢而开合。正常膀胱颈后唇不高,内缘呈弧形。充盈不足时,膀胱黏膜呈现皱襞样;随着冲洗液的增加,皱襞舒展,黏膜变平。充盈后的膀胱呈球形。正常膀胱黏膜呈桃红色,血管纹理柔和、清晰(图1-3-10);膀胱侧壁的血管纹理相对较少;三角区的黏膜光滑平整,血管纹理比膀胱壁密集。三角区黏膜血管有时呈网状,颜色比较红润,初学者容易误诊为炎性充血(图1-3-11)。三角区远侧边缘为输尿管间嵴,是两侧输尿管口之间的隆起皱襞,较为光滑苍白,为三角区与后壁的分界,是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图1-3-10 膀胱黏膜

图1-3-11 膀胱三角区

输尿管间嵴两侧可见轻度突起,上有输尿管开口(图1-3-12)。输尿管开口常见的形状为裂隙状,有时呈点状开口(图1-3-13)。输尿管口收缩时可见喷尿,喷出的尿液应该清亮,喷尿的间隔大概为30s。随灌注液进入膀胱的气体停留在膀胱顶部,称为气泡(图1-3-14),这在膀胱镜检时是重要的定位标志。

图1-3-12 输尿管间嵴

图1-3-13 输尿管开口

图1-3-14 膀胱顶部(气泡)

五、尿道和膀胱疾病及内镜所见

(一) 膀胱炎症(图1-3-15、图1-3-16)

图1-3-15 膀胱壁增厚,膀胱黏膜凹凸不平

图1-3-16 膀胱黏膜可见滤泡形成

(二) 下尿路梗阻及膀胱高压的膀胱改变(图1-3-17~图1-3-19)

图1-3-17 膀胱小梁形成

图1-3-18 膀胱憩室形成

图1-3-19 输尿管开口扩张

(三) 输尿管囊肿

输尿管囊肿(输尿管膨出)是指输尿管末端呈囊性向膀胱内膨出,膨出的外层为膀胱黏膜,内层为输尿管黏膜。Campell报道了根据小儿活检的结果,输尿管囊肿的发病率为1/4 000,而Uson及其同事报道的发病率为1/500。输尿管囊肿在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4~7倍。囊肿小者仅1~2cm,大者几乎充满膀胱腔呈一薄壁透明肿块(图1-3-20)。输尿管囊肿分为原位型和异位型,多系因为输尿管开口异位(图1-3-21)或者狭窄,导致末端梗阻形成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甚至囊肿内可继发结石。

图1-3-20 输尿管囊肿

图1-3-21 输尿管囊肿伴异位开口

过去囊肿切除术、输尿管口成形术或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常经开放途径进行,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而经尿道行输尿管囊肿切除术或开窗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

经尿道囊肿电切适用于膨出部分不是太大,仍局限于膀胱腔内者,合并结石者需同时进行碎石治疗,合并急性炎症时需先控制炎症再行手术治疗。

经尿道囊肿电切术操作方法简单。首先,观察膀胱内情况,可见输尿管口部位半透明状膨出,多数表面黏膜光滑,其上可见极小的输尿管开口,仔细观察可见极细尿流自小孔喷出。

切割方法分两种:即切除术和切开术。切开术适用于输尿管开口可见的,用钩状电极将膨出部分切开,使输尿管开口敞开。切除法适用于输尿管口不可见者,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环状电极将囊肿自基底部切除,与膀胱黏膜持平。另一种是用环状电极将囊肿部分切除,留部分组织覆盖于输尿管口形成活瓣样结构,以防止反流。如有出血则电凝止血,但注意不要过度烧灼输尿管口周围,以防瘢痕形成,造成输尿管口再次狭窄。

术后处理:需留置尿管1~2d,术后如怀疑反流可行排尿期膀胱造影术。

术后并发症:如手术处理得当,一般无特殊并发症。如切除范围过大,有输尿管反流的危险。

(四) 尿道瓣膜(见本书相应章节详述)

(五) 膀胱输尿管反流(见本书相应章节详述)

(杨 振)

参考文献

[1] CAMPBELL M F. Ureterocele: a study of 94 instances in 80 infants and children [J]. Surg. Gynecol.Obstet, 1951, 93: 705-718.

[2] USON A C, LATTIMER J K, MELICOW M M. Ureterocele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 report based on 44 cases [J]. Pediatrics, 1961, 27 (6): 971-983.

[3] EKLÖF O, LÖHR G, RINGERTZ H, et al. Ectopic ureterocele in the male infant [J]. Acta Radiologica. Diagnosis, 1978, 19 (1B): 145-153. pn+RyP8u225yqL4Bj3v7Ga1L9Doe6WCTs3QGajZdiv8L0RhtjztuVnVnNuAFS3H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