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膀胱镜后尿道瓣膜手术

一、概述

后尿道瓣膜症(posterior urethral valves,PUV)是男性儿童先天性下尿路梗阻中最常见的疾病。新生儿的发生率为1/8 000~1/25 000,约占产前检出泌尿系统畸形的10%,因后尿道瓣膜能够引起下尿路梗阻,梗阻初期可引起后尿道扩张、膀胱壁增厚、小梁形成,梗阻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输尿管扩张、肾积水,最终导致肾衰竭。目前大多数产前超声检测患儿呈巨膀胱表现,后尿道呈钥匙孔样改变(图1-4-1),提示患儿可能患有后尿道瓣膜疾病,患儿出生后结合排尿费力、尿线细、尿少、电解质失衡、尿路感染等临床表现,以及泌尿系B超、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膀胱尿道镜检查等可明确诊断,膀胱尿道镜检查多在术前或手术时进行,外科干预的主要原则是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控制尿路感染,引流尿液及解除下尿路梗阻。

图1-4-1 产前超声检测图像
(a):膀胱下方后尿道近端可见管状液性区与膀胱相通,形成“钥匙孔”征;(b):超声观察过程中显示胎儿膀胱壁增厚,双肾积水;(c):三维超声反转模式可清晰显示“钥匙孔”征;(d):尿道闭锁胎儿产前二维超声显示膀胱增大,壁较厚,其内见不全分隔;(e)(f):膀胱输尿管反流胎儿产前二维超声显示膀胱增大,形态饱满,双肾积水。

早期诊断并切除尿道瓣膜可显著提高患儿生存率,经尿道电切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可最大限度地保留现有的膀胱及肾脏功能,避免出现重度输尿管反流而需要手术修复。目前应用的新型小儿膀胱镜或小儿输尿管镜体积更小,直径更细,光学技术更加先进。因此,对于婴儿也能够在直视下结合Bugbee电极、带钩或冷刀用于切除后尿道瓣膜。

二、手术适应证

1.随访过程中肾浓缩功能下降,血肌酐、尿素氮上升。

2.新生儿期出现排尿费力、尿滴沥,甚至急性尿潴留等。

3.反复出现尿路感染、脓尿、血尿。

4.体表处触及胀大的膀胱及积水的肾、输尿管。

5.腹部肿块或尿性腹水压迫横膈引起呼吸困难。

三、手术禁忌证

1.患儿营养状态差,感染不易控制。

2.尿路梗阻、肾功能极差,不能耐受手术。

3.尿道畸形、狭窄,不能置入膀胱尿道镜。

四、术前准备

1.评估患儿的一般情况以及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2.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常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泌尿系B超,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

3.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4.留置尿管,解除尿路梗阻,充分引流膀胱内尿液。如感染控制不佳或者需要暂缓手术,可以行膀胱造口或膀胱造瘘引流尿液。极少数患儿可能同时合并输尿管梗阻等上尿路梗阻性疾病,因此以上引流方法无效,需考虑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或肾造瘘。

5.合并泌尿系感染时,通过尿培养来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6.术前禁食水6~8h,并向患儿家属交代手术相关风险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五、手术步骤
(一)麻醉和体位

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常规麻醉监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臀部尽可能靠近手术床边缘,双腿用胶带或绷带固定,注意暖风机保温,可用加温盐水灌注膀胱,避免长时间膀胱灌注造成低体温。

(二)手术站位

术者坐位于患者两腿之间,助手站位于术者左侧或右侧。

(三)手术基本步骤

选用F8~F11号电切镜,或者F8号膀胱镜、F6号输尿管镜联合针状或钩状电极(较大患者可用更大口径),涂上可溶性润滑剂,经尿道直视下进镜进入膀胱,充盈膀胱并了解膀胱和输尿管开口情况,逐渐退镜体至膜部尿道,尿道瓣膜大多位于刚越过精阜部位,呈帘状(图1-4-2)。应用上述电切镜或者电极切开尿道瓣膜12点位置,再补充电灼5点和7点位置,因瓣膜薄且有张力,电灼后很容易破溃、分离。电灼时需注意患儿腹侧精阜,如损伤可能会导致逆行射精或者射精管开口梗阻。切开至镜体可顺利越过原尿道瓣膜处及膀胱颈,无明显梗阻。电灼时还需注意观察瓣膜的边缘位置,切不可盲目追求手术效果而电灼过多,造成尿道黏膜的热灼伤,从而引起尿道狭窄,尤其对于婴儿。电灼后所残存的游离瓣膜不需处理,退出膀胱镜后按压耻骨上区可见尿液排出通畅,尿线粗,尿程远,提示手术效果满意。留置F6~F12号foley导尿管,压迫止血,引流尿液。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等。(图1-4-3)

图1-4-2 瓣膜部位及形状
Ⅰ型:最常见,占引起梗阻瓣膜的95%。形态为一对大三角帆样瓣膜,起自精阜的远端,走向前外侧膜部尿道的近侧缘,两侧瓣膜汇合于后尿道的背侧中线,中央仅留一空隙;Ⅱ型:黏膜皱褶从精阜走向后外侧膀胱颈,目前认为不造成梗阻;Ⅲ型:占梗阻性后尿道瓣膜的5%。该类瓣膜位于精阜远端膜部尿道,成环状隔膜样,中央有一空隙。

图1-4-3 膀胱镜后尿道瓣膜的主要过程
(a)一位13岁的Ⅰ型后尿道瓣膜患儿的排泄性尿路造影(VCUG)结果及尿道镜下冷刀切除术中12点,5点,7点切开的镜下影像;(b)一位11岁的同时伴有Ⅰ型和Ⅲ型后尿道瓣膜患儿的VCUG影像和术中影像。

(四)中转开放手术原则

膀胱镜手术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应该及时中转开放手术

1.对于不能经尿道放入内镜的患儿,尤其早产婴儿或未成熟婴儿。

2.后尿道过分伸长,内镜不能到达瓣膜位置。

六、手术技巧

1.退镜至尿道膜部时注意保持低压液体灌注。电灼需明确尿道瓣膜位置、厚度及与精阜关系。

2.瓣膜12点处一般较厚、基底较宽,较难一次切开,可选择退镜后自尿道远端向近端切开部分瓣膜,然后改为自近端向远端切开,可降低盲目一次性切开造成的尿道切开过深,从而引起尿道狭窄的可能性。

3.若后尿道瓣膜较厚,进镜阻力较大,很难在直视下钩住瓣膜由内向外切开。可以选择退镜至瓣膜远端,在瓣膜12点处从远端向近端逆行切开部分瓣膜组织。待瓣膜部分张开,进镜弹跳不明显时,再钩住瓣膜顺行完全切开。切开后瓣膜自然张开至足够口径。

4.5点和7点处瓣膜组织的色泽与正常尿道不易区分,注意保护精阜组织,切除过程中注意保护尿道外括约肌,以免损伤造成尿失禁。

5.术中需避免“干切”,保持水流通过可有效避免尿道狭窄。对小婴儿选择较细的输尿管镜、膀胱镜或电切镜可有效避免器械不合适导致的尿道狭窄。

七、术后处理

1.麻醉清醒后回病房,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尿液引流情况。

2.术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治疗,若出现多尿、低钾和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及时纠正。

3.术后48h拔除尿管,检查排尿后膀胱是否排空,必要时行超声检查。

4.术后3个月复查血肌酐、尿素氮。

5.术后6个月部分患者须重新切除瓣膜,保证尿道无任何狭窄。

6.术后复查需测定是否还有膀胱输尿管反流。约1/3患者术后症状消失,应用肾扫描明确肾皮质厚度并做静脉肾盂造影随诊。

八、并发症及其防治

1.术后出现梗阻加重,甚至肾衰竭,需要及时解除梗阻原因。

2.感染、败血症。由于术前多有双肾积水,且有膀胱输尿管反流,术后引流不畅可致肾盂感染,严重时出现败血症。因此,术后应做尿液培养、细菌计数及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防治感染。

(齐进春 周晓光 张 巍)

参考文献

[1] 黄澄如. 实用小儿泌尿外科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 郭应禄, 周利群, 译. 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 [M]. 9版.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

[3] HUTTON KAR. Management of posterior urethral valves [J]. Current Paediatrics, 2004. 14 (7): 568-575

[4] 黄澄如, 张维平, 孙宁, 等. 后尿道瓣膜症 [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5, 26 (1): 30-33.

[5] SUDARSANAN B. NASIR AA, PUZHANKARA R, et al. Posterior urethral valves: a sinle center experience over 7 years [J]. Pediatr Surg Int, 2009, 25 (3): 283-287.

[6] HASSAN J M, POPE J C, BROCK J W, et al. Vesicoureteral reflux in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urethral valves [J]. The Journal of urology, 2003, 170 (4 Part 2): 1677-1680.

[7] YOUNG HH, FRONTZ WA, BALDWIN JC: Congenital obstruction of the posterior urethra [J]. J Urol, 1919, 3: 289.

[8] 王计文. 后尿道瓣膜诊断与治疗 (附12例报道)[J].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3, 12 (1): 35-36.

[9] SOLIMMN SM. Primary ablation of posterior urethral valves in low birth weight neonates by a visually guided fogarty embolertomy catheter [J]. J Urol, 2009, 181 (5): 2284-2289.

[10] 陈琛君, 马耿, 郭云飞, 等. 经尿道电切治疗 15 例后尿道瓣膜临床分析 [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2 (12): 1766-1767.

[11] 郭云飞, 马耿, 葛征, 等, 经尿道电切治疗新生儿后尿道瓣膜症 [J].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电子版), 2012, 6 (6): 476-477.

[12] AL-MANDIL M, KHOURY A E, EL-HOUT Y, et al.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with the prescrotal approach for the palpable undescended testis?A comparison of single prescrotal incision to the traditional inguinal approach [J]. The Journal of urology, 2008, 180 (2): 686-689. Re3fQhk0v3uVOoJR+VTRieKXaLi7ZgPLRxp16MJ8EMHb6ed4HeV6E8ocUKyEwfo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