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探索耳朵的功能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心理学试验,将受试者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受试者被蒙住眼睛,看不见东西;另一组受试者被堵住耳朵,听不见声音,猜猜哪一组可以坚持的时间更久?

试验结果表明,最先崩溃的竟然是堵住双耳的那组人!这样的结果令人不禁怀疑,声音对于我们的生活真的有这么重要吗?科学家们推测,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蒙住眼睛人们可以用手去感知身边的一切;但是,如果听不见声音,就无法与人交流,可能会让人产生被整个世界遗弃的错觉,从而引发人的焦虑和抑郁。这个试验又一次证明了耳朵的重要性。

蒙住眼睛和堵住耳朵的试验

譬如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说起“文化”这个词,自然会想到有知识和有涵养;说起大熊猫,自然会想到黑白相间的颜色。同理,说起耳朵,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听声音。其实耳朵还有另一个不为人周知的功能,那就是平衡功能。要知道,我们之所以能够行走自如,不会像醉汉一样东倒西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身体有良好的自我平衡能力。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管理平衡的器官是前庭和半规管。前庭由球囊和椭圆囊组成,主要感受直线的加速和减速运动。半规管由上半规管、后半规管和外侧半规管组成,主要感受旋转运动。当这些器官出现问题时,人体就会出现旋转感、晃动感,称为眩晕。至于眩晕会由哪些疾病引起,后面我们会再详细介绍。

除此之外,耳朵还是我们上呼吸道的一部分。可能有些人困惑了,上呼吸道应该是口腔、鼻子、咽喉,没听说过耳朵也在此列呀?我之所以这样说,是有科学依据的。在中耳和鼻咽部之间存在一条细长弯曲且位置隐蔽的管道,医学上称之为“咽鼓管”。成人的咽鼓管全长约35mm,最窄处仅1mm。正常情况下,咽鼓管处于封闭状态,当人们做张口、吞咽、打呵欠、唱歌等动作时,借助周围肌肉的作用,咽鼓管会开放,起到调节中耳内外压力的平衡作用。

在临床上有很多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会继发中耳炎,就是因为上呼吸道的感染灶会顺着咽鼓管逆行至中耳,从而引发中耳炎。这些原理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直被我们所用,譬如说家里有了小宝宝,老人在教您如何抱孩子、喂奶的同时,一定还会告诉您,孩子吃饱后不能平卧,一定要把孩子竖直抱起来,拍嗝后才能让宝宝平躺。这个行为可以用医学术语来解释,小儿的咽鼓管相对于成人短而宽,而且呈水平位置,因此在喂奶不当引起呛咳后,奶汁等也易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儿童及成人咽鼓管对比

有人会问,如何知道自己的咽鼓管功能好不好呢?

很简单,我来教您做一个动作,答案就揭晓了。首先用手捏住您的两侧鼻孔,屏住呼吸,然后用力鼓气,如果听到两个耳朵内都各自出现“砰”的声音,证明您的咽鼓管是通的,否则可能出现了异常。这种方法临床上我们称之为“瓦尔萨尔法(valsalva method)”。

以上所介绍的耳朵的功能,其实只是一小部分,要想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听觉器官,还需要您接着阅读。

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当您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引起注意,建议您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1.明确的听力下降。

2.在嘈杂环境中分辨别人谈话的内容很困难。

3.与他人交谈时,觉得别人说话含混不清。

4.家人说您说话大嗓门了。

5.发现自己最近答非所问了。

6.出现类似蝉鸣音或嗡嗡声的耳鸣。

7.牵拉耳廓时出现疼痛。

8.耳朵流水或是有异味。

9.面瘫。

10.眩晕。 jBwzVdLPhjMn59kHA9a2cpYcYCM9sepzN5sQRvigZ1NCXQ6lMKoqb/zL7FE0naR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