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镜(dermoscopy)又称皮肤表面透光式显微镜,是皮肤影像学中发展最为完善,研究也最为深入的技术和辅助诊断方法,具有便利、无创、实时和有效的特点,已被世界各国皮肤科医生广泛接受和使用,被誉为“皮肤科医生的听诊器”。皮肤镜的诊断思路、模式及专业术语已基本确立,皮肤镜的应用范围也从最早的色素性肿瘤逐步扩展到非色素性肿瘤、炎症性皮肤病、感染性及免疫性皮肤病、毛发及甲病、面部损容性皮肤病,以及治疗疗效和副作用的随访观察。近期,随着基于影像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发展,皮肤镜与AI的结合也成了皮肤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皮肤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量迅速增多。
皮肤镜引入我国较晚,但发展迅速,成立了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皮肤影像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皮肤影像学组,以及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皮肤影像学组等多个学术组织,并成立了华夏皮肤影像人工智能协作组(Huaxia Skin Imag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operation,HSIAIC)、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Chinese Skin Image Database,CSID)、皮肤病人工智能发展联盟等皮肤影像及人工智能协作组织,这些学会和协作组成员发表了大量有关皮肤镜的研究论文、专著,编写皮肤镜专家共识及指南。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皮肤科等多家国内皮肤影像学基地举办了全国性的皮肤镜诊断学习班,极大地推动了皮肤镜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其中华夏皮肤影像人工智能协作组(HSIAIC)通过建设华夏皮肤影像云学院这一皮肤影像在线教育体系,开启了皮肤镜线上教育的历程。国内多款皮肤镜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先后上线,开启了我国基于皮肤镜及皮肤影像AI的应用。
近年来,皮肤镜相关国内学术组织和国际皮肤镜协会(International Dermoscopy Society,IDS)等国际皮肤镜研究组织联系日益密切,国际国内皮肤镜学者学术交流日渐增多。2018年,在希腊举办的第五届国际皮肤镜大会上刘洁教授当选为IDS理事和亚洲唯一的IDS执委,并领衔中国团队首次参加了世界最大规模的“皮肤镜世界杯”,荣膺八强佳绩,可见我国皮肤影像事业在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扩大。2019年3月,由国际皮肤镜协会-华夏皮肤影像人工智能协作组(IDS-HSIAIC)联合国内十家相关单位共同开展了首次“中国皮肤影像及人工智能状况调研”。该调研覆盖了国内32个省及直辖市,在短短3周内便顺利回收了千余份有效问卷,这一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IDS主席Iris Zalaudek教授和秘书长Aimilios Lallas教授高度赞誉,并发来致贺视频。调研数据显示了中国皮肤科医生普遍对皮肤镜秉持认可的态度,愿意在工作中使用皮肤镜来辅助诊断及疾病随访,但培训情况尚不能满足所有医生及医学生的需要,从调研中也可以看出国内皮肤镜在临床应用、教学和研究层面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团队撰写了《协和皮肤镜图谱》,是一本全面介绍皮肤镜基础知识和疾病表现的入门书籍,帮助我国皮肤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使用皮肤镜,这本书出版之后受到全国同道的支持与认可,特别是受到了广大青年医生的喜爱,前期发售近10 000册,推动了我国皮肤镜领域的发展和规范建设。在随后的5年中皮肤科同道们不断实践、学习、思考,对这项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国际上对于皮肤镜技术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2016年、2020年国际皮肤镜协会组织世界范围的皮肤镜专家,规范了皮肤肿瘤的皮肤镜术语,并提出了非肿瘤皮肤病的皮肤镜术语和参数。对皮肤肿瘤分析方法中的模式分析法、两步法进行修订,产生了修订的模式分析法、top-down两步法。为了便于临床实践和应用,另有学者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提出了TADA法及色盘法等新的分析方法。本书对最新发表的术语及分析方法逐一进行了介绍。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大家能够对皮肤镜的历史、工作及成像原理、术语及分析思路等基础知识有一个概括的认识。第四章至第十章基本遵循两步法的思路,对良性黑色素细胞源性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脂溢性角化病及其相关疾病、脉管组织疾病、鳞状细胞肿瘤及其他肿瘤进行介绍,章节设置及病种选择,考虑了我国皮肤科临床实际的需求,临床照片、皮肤镜及组织病理图片全部来自于我们的临床实践,阐述方式贴近临床医生的实际工作,简要介绍疾病临床特点,突出皮肤镜下特征,结合大量图片对特征及成因进行介绍。第十一至十三章分别介绍了炎症性皮肤病、感染性和寄生虫性皮肤病、毛发及甲病的皮肤镜下表现,这部分内容是皮肤镜的拓展应用,在临床实践中能够为医生提供肉眼观察不到的信息,皮肤镜作为无创、实时、可重复的临床检测工具,使用起来具有很大的优势,需要强调的是,这几类疾病的皮肤镜下特征大部分不具有疾病特异性,因此所有皮肤镜特征都需要结合病史和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活检,以避免误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国内外厂家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多种类型的皮肤镜,成为推动这一领域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第十四章对目前了解的部分设备进行了介绍,相信未来随着科技创新,还会有更多更好的设备涌现。基于皮肤影像的智能辅助系统研发是近年来大家关注的热点,本书邀请到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图像处理中心教授为我们撰写了相关章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皮肤镜图像智能辅助诊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希望能为大家打开一扇跨领域的知识之门。
由衷感谢本书各位青年编委的热情和付出;感谢国际皮肤镜协会执委会给予我们的支持;感谢国际皮肤镜协会创始主席H.Peter Soyer教授和秘书长Aimilios Lallas教授为本书撰写序言;感谢国内专家和同道给予我们的帮助和关爱;感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晋红中教授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给予的全力支持,感谢皮肤科全体同仁对这本书的厚爱!
我们希望本书能够为北京协和医院建院100周年献上一份小小的礼物!
皮肤镜诊断学是一门新兴的亚专业学科,理论尚待充实和完善,经验尚待积累和总结,故本书内容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希读者不吝赐教,以便我们不断地完善和更新,共同助力中国皮肤影像学事业的发展。
2020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