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脑卒中概述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CVA),是指急性起病,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小时,由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脑卒中根据病理机制和过程分为两类:出血性脑卒中(脑实质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血栓形成性脑梗死、脑栓塞)。一般,临床医生会应用影像学检查,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来进行鉴别诊断。

(一)国内外流行现状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美国华盛顿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50家机构共同调查完成的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全球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残疾率稳定增长。1990—2019年,全球脑卒中幸存者总人数达到1.01亿,死亡人数达到655万。

脑血管病目前对我国居民的健康危害严重,其中脑卒中是单病种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显示,中国人群总体脑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近20年中国的脑卒中患病率和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例;《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21)》显示,心血管疾病是中国居民首要致残和死亡原因,死亡率约占全球脑卒中人群总数的1/3;全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有3.30亿,农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311.88/10万,城市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68.19/10万,脑卒中早死概率为3.73%,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率为1.22%。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由于脑卒中导致的死亡和死亡年龄标准化率大幅度下降,这表明预防措施在降低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等的发生风险方面非常有效。根据国内外经验,脑卒中是可防可控的,即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减轻脑卒中疾病负担。

(二)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行为危险因素(如吸烟和酗酒)和既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房颤动)。在脑卒中存活者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最普遍存在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63.0%~84.2%)和吸烟(31.7%~47.6%),心房颤动的比例相对最低(2.7%~7.4%)。这些主要的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流行水平较高,并呈持续增长的趋势。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15岁及以上人群的现在吸烟率为26.6%(现在吸烟人数为3.08亿),18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年龄标化患病率为25.2%,高胆固醇血症的标化患病率为5.8%,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10.9%,40岁及以上人群心房颤动的标化患病率为2.31%。

(三)常见功能障碍

1.运动功能障碍

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功能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或无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偏瘫。

2.感觉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肢体温度觉、痛觉、触觉、位置觉以及运动感觉的减退或丧失,有时还会发生一侧视力减退,也就是常说的偏盲。

3.言语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表达障碍和/或视听理解障碍,如不能说话、阅读和书写文字,计算错误,也可以出现发声困难,发音不准,吐字不清,声音、音调、速度及节律异常,鼻音过重等情况。

4.吞咽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进食困难,或者进食过程中食物误入气管造成肺炎,甚至发生噎食、窒息。

5.认知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听觉、视觉和注意力下降,记忆力下降,对物品、人、声音、食物性状或气味的识别能力下降等。

6.心理障碍

脑卒中患者常会有抑郁、焦躁、情感障碍等。

7.日常生活活动障碍

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如无法独立完成进食、洗漱、穿衣、如厕、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

8.其他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因治疗、护理方法不当而引起的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髋疼痛、痉挛加重、异常步态、足尖内翻等误用综合征;或者由于长期卧床引起压疮、肺部感染、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体位性低血压、心肺功能下降等失用综合征。

(四)诊断

1.脑出血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症状,伴偏瘫、失语等体征,应考虑为本病。CT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2.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出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CT检查显示蛛网膜下腔内高密度影,脑脊液检查为均匀一致血性,可明确诊断。

3.缺血性脑卒中

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的中老年人,发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以在安静休息时发病为主;症状逐渐加重;发病时意识清醒,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结合头部CT及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五)治疗

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的最初数天内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往往不稳定,进入卒中单元进行密切监护可降低病死率。脑出血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血压、血糖的管理、一般止血治疗等。外科治疗包括微创手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等。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常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等。

(六)预防

许多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主要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80%以上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生活方式因素,如肥胖、饮食/营养不良、吸烟、嗜酒和缺乏运动。因此,预防脑卒中应严格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注意控制血糖和血脂,戒烟限酒,以及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七)康复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残疾不能独立生活。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应当积极推广应用三级康复网络,实现三级康复的系统服务,使患者享有终身康复。一级康复是指早期康复,即患者在医院卒中单元或神经科病房接受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二级康复是指亚急性期或恢复期康复,即患者在综合医院或康复专科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三级康复是指慢性期或后遗症期康复,即患者在社区或家中继续康复治疗。

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脑卒中的三级康复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是适合我国现阶段推广的脑卒中康复治疗体系;运用脑卒中三级康复网络实施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有助于脑卒中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帮助其重返家庭和社会;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实现自我管理计划可能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益。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家属陪同或家属参与其康复锻炼,可能是有益的。 tmQX5toe5Q3kjG1iAOPLssIO1T4RSg29pU+Fj1VtpdhvzZh2LT/Oh7Ffa/eXzEI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