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颈部间隙影像学解剖

颈部间隙是由不同的深筋膜分隔而成,其解剖结构复杂,熟悉掌握颈部间隙的划分和病变所在间隙的定位对判断病变来源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颈部间隙的划分目前采用以舌骨为界,分为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分布在舌骨上区的间隙有12个,分别为咀嚼肌间隙、咽旁间隙、颈动脉间隙、腮腺间隙、咽后间隙、椎前(椎旁)间隙、颊间隙、颈后间隙、颌下间隙、颏下间隙、咽黏膜间隙、脏器间隙;分布在舌骨下区有颈动脉间隙、咽后间隙、椎前(椎旁)间隙、颈后间隙、脏器间隙和颈前间隙。相邻的间隙之间有的可相互沟通。肿瘤或感染可沿颈部间隙蔓延播散。筋膜在正常影像上不能显示,在轴位像上能显示各间隙的主要结构,熟悉各间隙的影像解剖是认识颈部病变的基础。

(一)咀嚼肌间隙

咀嚼肌间隙(masticator space)由颈深筋膜的浅层包绕而成,在下颌骨的下缘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筋膜覆盖于咬肌的浅面,向上渐向颞部间隙移行,内层筋膜沿翼内肌内缘达颅底,构成咀嚼肌间隙的内界,除上方与颞间隙相通外,其余各边均有筋膜封闭。

咀嚼肌间隙位于咽旁间隙的前外方,腮腺间隙的前方,颊间隙后方。其内主要结构为下颌骨、咀嚼肌(翼内肌、翼外肌、嚼肌、颞肌),三叉神经下颌支亦在其内。

临床上此间隙的重要意义在于三叉神经下颌支自卵圆孔出颅后即进入咀嚼肌间隙,是颅中窝与颅外的通道。鼻或鼻旁肿瘤沿神经播散时可经此入颅,颅内的脑膜瘤亦可经此出颅(图2-0-1)。

图2-0-1 口咽层面解剖1

(二)咽旁间隙

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又称茎突前间隙,起自颅底卵圆孔的内侧,达舌骨水平。外侧是咀嚼肌间隙和腮腺间隙,外后侧为颈动脉间隙,内侧为咽黏膜间隙,内后侧为咽后间隙。咽旁间隙形状如一倒置的锥体,与颌下间隙的下部相通,内部主要为脂肪,还有小涎腺、腮腺残余、三叉神经下颌支、上颌动脉的分支咽升动脉等。邻近病变常使此脂肪间隙受压移位,据此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图2-0-2)。

图2-0-2 口咽层面解剖2

(三)颈动脉间隙

颈动脉间隙(carotid space)又称茎突后间隙,是纵贯全颈部的一个最主要的间隙,由颅底一直伸延至主动脉弓,是由颈动脉鞘围绕形成的潜在筋膜间隙,位于腮腺间隙及胸锁乳突肌内侧、咽旁间隙后外侧、颈后间隙前内侧、椎旁间隙前外侧、脏器间隙后外侧。间隙外后侧为颈深筋膜的浅层,前方为其中层,内侧被颈深筋膜深层包绕(图2-0-3)。

图2-0-3 口底层面解剖

在舌骨上颈部,颈动脉间隙前方为咽旁间隙,外侧为腮腺间隙,内后侧分别为咽后间隙、椎前间隙和颈后间隙。舌骨上颈动脉间隙包含颈内动脉、颈内静脉、第Ⅸ~Ⅻ对脑神经、交感神经链及颈内静脉链淋巴结。在舌骨大角水平,颈总动脉分为内、外两支,在此处颈外动脉离开颈动脉鞘。颈总动脉分叉处有两个重要结构,即颈动脉窦及颈动脉体。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为压力感受器。颈动脉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的后内侧,经Mayer韧带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壁上,属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间隙呈三角形,后界为椎前间隙内的颈长肌及前斜角肌;内界与脏器间隙内的喉或气管、颈段食管相毗邻,并通过翼筋膜与咽后间隙相隔;外界为封套筋膜所包绕的胸锁乳突肌。舌骨下颈动脉间隙包含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及颈深淋巴结链。

颈动脉鞘位于颈动脉间隙内,呈管状,上方附着于颅底颈静脉孔和颈动脉管外口周缘的颅底外膜,由上而下逐渐内移至甲状腺下极水平并移至中线附近,向下止于锁骨胸骨端和胸锁关节的深面,可延伸到主动脉弓水平。颈动脉鞘内,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位于前内侧,颈内静脉位于后外侧,迷走神经位于二者之间。

颈动脉间隙内的淋巴结称颈深淋巴结链,由上至下沿颈内静脉排列。淋巴结位于颈动脉和颈静脉的外侧、胸锁乳突肌的内侧。

对颈动脉间隙内血管、淋巴结、神经的病变可根据其独特的解剖部位及结构改变进行准确诊断。

(四)腮腺间隙

腮腺间隙(parotid space)为腮腺鞘内的潜在间隙,由颈深筋膜浅层包绕。腮腺内有面神经穿过,将其分深、浅两部分。面神经穿入腮腺后,行于颈外动脉和下颌后静脉的浅面,与腮腺导管伴行。下颌后静脉、面神经和腮腺导管可作为腮腺深、浅叶定位的标志。腮腺间隙位于咀嚼肌间隙的后方,咽旁间隙的外侧。腮腺间隙自外耳道水平至下颌骨下缘,上界为颧弓或颅底水平;下界为下颌角下方,最低不超过舌骨水平;前界为咬肌前缘和下颌支;后界为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内界为茎突诸肌和咽侧壁;外界为腮腺筋膜。腮腺间隙内含腮腺、腮腺管、腮腺内淋巴结、面神经及血管(图2-0-2)。

(五)咽后间隙

咽后间隙(retropharyngeal space)位于脏器间隙之后,颈动脉间隙内侧,颈长肌及危险间隙前方。在颈深筋膜的中层及深层之间,自颅底伸延至纵隔,是颈部病变播散至胸部的通道(图2-0-1)。咽后间隙又分为舌骨上区及舌骨下区。舌骨上区内含咽后组淋巴结及脂肪,舌骨下区内则只含脂肪。

危险间隙(danger space)位于咽后间隙后方,由翼状筋膜与椎前筋膜组成的一个潜在间隙,自颅底延伸至横膈水平。正常情况下此间隙不能在影像上辨认,但它是颈部病变播散至胸部的潜在通道。

(六)椎前(椎旁)间隙

椎前(椎旁)间隙(prevertebral/perivertebral space)由颈深筋膜深层(椎前筋膜)包绕而成。颈深筋膜深层在两侧附着于颈椎横突,将椎前间隙分为前后两部分。

椎前(椎旁)间隙由附着于颈椎横突的深筋膜包绕,向上始于颅底,向下至T 3~4 水平,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含有椎体、脊髓、颈丛、臂丛、膈神经、椎动脉、椎静脉、椎前肌及斜角肌。后部含有脊椎附件、椎旁肌(图2-0-4)。

椎旁间隙的重要结构是臂丛,在前、中斜角肌之间走行。

图2-0-4 甲状腺层面解剖

(七)颊间隙

颊间隙(buccal space)是咀嚼间隙前方、颊肌外方的三角区,内界是上颌骨牙槽外缘颊肌,后缘是咀嚼间隙,前方借表情肌筋膜与皮下脂肪分隔,颊间隙不是完全被筋膜封闭,是显性或隐性感染的途径。颊间隙主要由颊脂体构成,还包含腮腺导管、小涎腺、淋巴结及淋巴管、面动脉、面静脉、颊动脉及面神经和下颌神经的分支等结构,腮腺导管作为解剖标志将颊间隙分为大致相等的前后两部分。由于颊间隙不被筋膜完全封闭,造成其与咀嚼间隙、颞肌间隙交通,是感染等病变蔓延或侵犯的重要途径(图2-0-2)。

(八)颈后间隙

颈后间隙(posterior cervical space)位于颈后三角,占据全颈,从颅底向下延伸至锁骨,颈后间隙主要由颈中后部的颈深筋膜浅层与颈深筋膜深层围绕而成,向后可达棘突,前方为颈动脉间隙和颈动脉鞘,前外侧为胸锁乳突肌内缘,后外侧为斜方肌内缘,内侧为颈深筋膜所包绕的椎前肌和椎旁肌。颈后间隙内包含脂肪、脊副神经、肩神经背支及脊副链淋巴结(图2-0-5)。

图2-0-5 喉咽层面解剖1

(九)颌下间隙

颌下间隙(submandibular space)由颈深筋膜浅层构成,位于下颌三角内,上界为下颌骨下缘,前界为二腹肌前腹,后界是二腹肌后腹,内有颌下腺、颌下动脉、舌下神经及丰富的淋巴组织。颌下腺的表面有面静脉,下颌下淋巴结常沿颌下腺浅面排列,位于腺体与下颌骨之间,颌下腺导管在下颌舌骨肌上方向前行于下颌骨内面与舌骨舌肌、颏舌肌之间,在舌下腺的前端接受舌下腺大管开口,末端开口于口底黏膜(图2-0-6)。

图2-0-6 喉咽层面解剖2

(十)颏下间隙

颏下间隙(sublingual space)位于舌和口底黏膜之下,下颌舌骨肌及舌骨舌肌之上,由颈深筋膜浅层构成。前外缘为下颌骨、后方为下颌舌骨肌,下颌舌骨肌后外方的游离缘使舌下间隙与颌下间隙相互沟通(图2-0-1)。

颏下间隙内主要为颏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舌中隔、脂肪、舌下腺、颌下腺深叶、颌下腺管、舌动脉、三叉神经第3支、舌咽神经、舌下神经。

(十一)咽黏膜间隙

咽黏膜间隙(pharyngeal mucosal space)位于正中,咽旁间隙内侧,后方为咽后间隙,该间隙由颈深筋膜中层呈袖状包绕,从颅底至环状软骨水平,包绕鼻咽、口咽、下咽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主要包含咽黏膜、淋巴组织环、小的腺体、软骨性耳咽管、上咽缩肌和中咽缩肌、咽颅底筋膜和腭帆提肌(图2-0-2)。

(十二)脏器间隙

脏器间隙(visceral space)位于中部,由颈深筋膜的中层所包绕,自舌骨延伸至纵隔。其内有喉、下咽、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食管、气管旁淋巴结及喉返神经。脏层间隙向后与咽后间隙相邻,向两侧与颈动脉间隙相邻,向下与前纵隔相通(图2-0-4)。

练习题

1.名词解释

(1)颈动脉间隙

(2)危险间隙

(3)翼腭窝

2.选择题

(1)关于颈部间隙说法错误的是

A.颈部间隙以舌骨为界,分为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

B.颈部间隙是由不同的深筋膜分隔而成

C.相邻的间隙之间可相互沟通

D.筋膜在正常影像上可显示

E.肿瘤或感染可通过颈部间隙蔓延播散

(2)有关咀嚼肌间隙说法正确的是

A.各边界均有筋膜封闭

B.主要内容为上颌骨、咀嚼肌

C.三叉神经下颌支自圆孔出颅后即进入咀嚼肌间隙

D.鼻或鼻旁肿瘤沿神经播散时可经此入颅

E.位于腮腺前方、颊间隙后方

(3)关于颈动脉间隙错误的是

A.由颈动脉鞘围绕形成的潜在筋膜间隙

B.颈动脉间隙包含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脑神经、淋巴结

C.颈动脉窦及颈动脉体为化学感受器

D.淋巴结位于颈动、静脉的外侧,胸锁乳突肌的内侧

E.颈动脉鞘内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迷走神经

(4)关于腮腺间隙说法错误的是

A.腮腺内有面神经穿过,将其分深、浅两部分

B.面神经穿入腮腺后,不与腮腺导管伴行

C.影像学上下颌后静脉可作为腮腺深、浅叶定位的标志

D.内含腮腺、腮腺管、淋巴结、面神经及血管

E.腮腺间隙位于咀嚼肌间隙的后方,咽旁间隙的外方

(5)关于颊间隙说法的错误是

A.颊间隙为咀嚼间隙前方、颊肌外方的三角区

B.颊间隙不被筋膜完全封闭

C.颊间隙为感染等病变蔓延或侵犯的重要途径

D.颊间隙主要由颊脂体构成,还包含腮腺导管、小涎腺、淋巴结和淋巴管、面动脉及面静脉等结构

E.面神经作为解剖标志将其分为大致相等的前后两个部分

3.简答题

简述颈部间隙分区。

选择题答案: (1)D (2)D (3)C (4)B (5)E

(郭 炜 罗德红)

推荐阅读资料

[1]郝强,陈宏颉,林玲.影像解剖学.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李文华,王振常,刘亚群.头颈部疾病影像鉴别诊断.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罗京伟,罗德红.头颈部放射治疗解剖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4]石木兰.肿瘤影像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王斌全,黄埔辉,程明亮.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6]王振常,鲜军舫.中华影像医学:头颈部卷.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7]鲜军舫,王振常,罗德红,等.头颈部影像诊断必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8.

[8]HARNSBERGER H R,OSBORN M D,ANNE G,et al.Diagnostic and surgical imaging anatomy:brain,head and neck,spine.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2006.

[9]SOM P M,CURTIN H D.Head and neck imaging.5th ed.St Louis:Mosby,2011. tgBfO1HvhUVeo0Iz/s3/cv0T4IQz+TqKsvAomXrQTQCv/WKkY4eANAlqjSNTWIr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