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Kikuchi-Fujimoto坏死性淋巴结炎,大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粒细胞减少、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多见颈部淋巴结肿大,可自愈。镜下可见淋巴结内大小不等、程度不一的坏死灶,含多量核碎片。坏死灶内及周围伴形态多样的组织细胞增生,胞质内常含吞噬的核碎片、淋巴细胞及红细胞等。组织细胞可有异型,其间散在分布或灶状分布异形T免疫母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及转化的淋巴细胞等,但无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
结核病性淋巴结炎(tuberculosis lymphadenitis)临床上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显著。组织学上形成特征性的结核肉芽肿结节。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坏死灶周围有数量不等的上皮样细胞,散在多核朗格罕巨细胞(图4-8-1),外层为淋巴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病变痊愈后可见纤维化、钙化。抗酸染色找到阳性菌或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证实病原菌,可帮助确诊。
图4-8-1 结核病性淋巴结炎
淋巴结内见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坏死灶周围有数量不等的上皮样细胞,散在多核朗格罕巨细胞(HE,×100)。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cat-scratch disease lymphadenitis)病原体为一种多形性革兰氏阴性杆菌,大多由宠物抓、咬伤皮肤引起。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红丘疹或脓疱,继而结痂,1~3个月后引流区淋巴结肿大。镜下呈现一种特殊的肉芽肿性炎,肉芽肿形状呈“星芒状”“口唇样”或“裂隙状”。肉芽肿中间为急性炎,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脓肿形成,肉芽肿周围为慢性炎,见栅栏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个别巨细胞。
木村病(Kimura disease)是一种流行于亚洲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主要累及头颈部的皮下组织和淋巴结,以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其发病以年轻人为主,男性多见。皮下组织出现淋巴细胞增生,伴淋巴滤泡形成,可见浆细胞、肥大细胞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薄壁小血管增生。受累淋巴结可见淋巴滤泡增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伴嗜酸性脓肿形成。副皮质区见大量血管内皮增生。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卡斯尔曼病)可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及中间型3型,其中透明血管型最常见,约占90%。肿块境界清楚,单发或多发。镜下可见透明血管型者滤泡增多,其体积由小至大,分布在整个淋巴结实质,不限于皮质。其特点为管壁增厚且玻璃样变的毛细血管穿入滤泡,生发中心萎缩,滤泡外套层小淋巴细胞常呈同心圆排列,呈洋葱皮样(图4-8-2)。滤泡间为小淋巴细胞、浆细胞、免疫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浆细胞型的特点是滤泡间有大量成片的浆细胞浸润,夹杂有少数免疫母细胞、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滤泡大而增生。毛细血管网不明显。
图4-8-2 Castleman病
正常淋巴滤泡生发中心萎缩,见玻璃样变的毛细血管穿入滤泡,滤泡外套层小淋巴细胞呈洋葱皮样排列(HE,×100)。
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罗萨伊-多尔夫曼病)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伴淋巴结肿大。本病年轻人多见,主要特点为颈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被膜增厚、淋巴窦扩张,大量浆细胞浸润。淋巴窦可以扩张到非常显著的程度,导致滤泡萎缩,淋巴结结构几乎消失。窦内见体积增大的组织细胞,胞质丰富,核位于中心呈空泡状,核仁显著,胞质中可见被吞噬的淋巴细胞和其他细胞成分,核排列在周围呈花环状。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形态学特征为非干酪性肉芽肿,由上皮样细胞、朗格罕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常缺乏坏死(图4-8-3)。淋巴结结构常被大量肉芽肿破坏,有时在巨细胞胞质中可见星芒状小体。
图4-8-3 结节病
大量非干酪性肉芽肿,由上皮样细胞、朗格罕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组成,常缺乏坏死(HE,×100)。
原发于淋巴结,病变通常从1个或1组淋巴结开始,逐渐由近及远地向其周围的淋巴结扩散。如果发生在颈部淋巴结,可形成包绕颈部的巨大肿块。组织学特征是在多种炎症细胞混合的背景中见特征性的肿瘤细胞,即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炎症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等反应性细胞成分。肿瘤细胞包括R-S细胞及其变异型细胞。典型的R-S细胞是一种直径为15~45μm的双核或分叶瘤巨细胞,瘤细胞胞质丰富,略嗜酸或嗜碱性,核圆形或椭圆形,双核或多核;染色质沿核膜聚集成块,核膜厚,核内具有一大而醒目、直径与红细胞大小相当的嗜酸性核仁(图4-8-4)。HL分为经典型和非经典两大类。非经典型即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经典型又包括结节硬化型(NSCHL)、混合细胞型(MCCHL)、淋巴细胞丰富型(LRCHL)、淋巴细胞减少型(LDCHL)4个亚型。经典型中肿瘤细胞不表达LCA、CD20,可弱表达PAX-5,表达CD30和CD15,EBER可阳性。
图4-8-4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在炎症细胞背景中见特征性的R-S细胞,胞质丰富,核圆形或椭圆形,核膜厚,核内有一大而醒目的嗜酸性核仁(HE,×200)。
(1)前体淋巴细胞肿瘤:
即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是不成熟的前体淋巴细胞(又称淋巴母细胞)来源的一类高度侵袭性肿瘤,其中包括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ALL)和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淋巴结的正常结构完全被破坏,被肿瘤性淋巴母细胞所取代。肿瘤细胞浸润被膜和结外软组织。瘤细胞的体积比小淋巴细胞稍大,胞质稀少,核染色质细腻或呈现点彩状,不见核仁或核仁不清楚,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中见吞噬细胞碎片的巨噬细胞,出现“星空现象”。B淋巴母细胞和T淋巴母细胞在形态学上不易区分,需借助免疫表型来分辨,分别表达B细胞或T细胞标记物,此外肿瘤细胞还表达TdT、CD1α、CD99等。
(2)成熟B细胞淋巴瘤:
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
是成熟B细胞来源的惰性肿瘤。淋巴结结构被破坏,瘤细胞形态单一,主要为小淋巴细胞(图4-8-5),其中散在少数中等或较大的细胞,有时这些细胞呈灶性聚集,形成增殖中心,在低倍镜下呈淡染区。肿瘤细胞可浸润骨髓、脾脏及肝脏。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D5及CD23。
图4-8-5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淋巴结结构被破坏,可见明显的淡染区。瘤细胞主要为小淋巴细胞,形态较一致(HE,×50)。
2)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及肝脾大,常累及骨髓和外周血。结外最常见的累及部位是胃肠道与Waldeyer咽淋巴环(Waldeyer ring)。典型的套细胞淋巴瘤表现为形态单一的淋巴样细胞增生,呈模糊的结节状、弥漫性、套区增宽或罕见的滤泡等生长方式。肿瘤由小到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组成,核形轻微或略不规则,核染色质稀疏,核仁不明显。肿瘤常无中心母细胞、免疫母细胞或副免疫母细胞样细胞,可散在单个分布的胞质粉染的组织细胞,常见玻璃样变的小血管(图4-8-6)。肿瘤细胞可表达CD5,特征性表达cyclinD1。
3)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常见于中老年人。镜下见肿瘤性滤泡紧密排列,界限不清,由滤泡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两种细胞构成,缺乏套区、极性及吞噬现象。肿瘤性滤泡中中心母细胞数量多少不等,依据中心母细胞的多少,将滤泡性淋巴瘤分成3级:1级,0~5个中心母细胞/HPF;2级,6~15个中心母细胞/HPF;3级,>15个中心母细胞/HPF,其中3a级可见中心细胞,3b级中心母细胞呈实性片状。肿瘤细胞滤泡可表达CD10、Bcl-6及Bcl-2,而约50%的3级滤泡性淋巴瘤Bcl-2可阴性。遗传学结果显示,85%的肿瘤伴 Bcl-2 基因易位。
图4-8-6 套细胞淋巴瘤
肿瘤细胞形态单一,小到中等大小,其间散在单个分布的胞质粉染的组织细胞,常见玻璃样变的小血管(HE,×200)。
4)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nodal 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
是原发于淋巴结的B细胞淋巴瘤,形态类似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淋巴结滤泡旁边缘区B细胞增生,围绕残存的生发中心,并向生发中心植入。肿瘤细胞呈单核样B细胞,其间散在中心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样细胞(图4-8-7)。一些病例中肿瘤细胞可伴浆细胞分化,也可见散在的大B细胞数量增加,肿瘤向大B细胞淋巴瘤转化。
图4-8-7 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呈单核样B细胞,其间散在中心母细胞和免疫母细胞样细胞(HE,×400)。
5)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可发生于结内或结外,临床呈较高侵袭性。淋巴结结构大部或全部被破坏。肿瘤呈弥漫性生长,细胞体积较大,可呈中心母细胞、免疫母细胞样,核分裂象多见(图4-8-8)。依据肿瘤细胞形态特征可分为中心母细胞型、免疫母细胞型、间变型及其他少见亚型。此外,依据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或基因表达谱,又可将肿瘤按照细胞起源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及非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活化B细胞来源。肿瘤细胞弥漫表达B细胞标记物,Ki-67高增殖活性。
6)其他类型:
包括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HGBL,NOS)、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伴有 C-MYC 、 Bcl-2 和/或 Bcl-6 基因重排,这一组类型的B细胞淋巴瘤,主要依据 C-MYC 、 Bcl-2 及 Bcl-6 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类。
图4-8-8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肿瘤弥漫性生长,瘤细胞体积较大,主要呈中心母细胞样,核分裂象多见(HE,×200)。
(3)成熟T/NK细胞淋巴瘤:
与B细胞淋巴瘤一样,成熟T/NK细胞淋巴瘤类型多,本书主要介绍几种头颈部常见的类型。
1)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unspecified):
肿瘤呈弥漫性浸润,淋巴结结构被破坏。肿瘤细胞种类多样,多数病例为中至大细胞,核多形、不规则,染色质多或呈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部分瘤细胞胞质透明,少数病例可见R-S样细胞。常伴炎性多形背景,可见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灶性上皮样组织细胞。小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肥大。肿瘤细胞表达T细胞相关抗原,但常伴CD5、CD7抗原丢失,表达CD4,不表达CD8。
图4-8-9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小至中等大小的肿瘤细胞浸润滤泡间区,胞质淡染或透明,其间散在大细胞,间质中见高度增生的小血管呈分支状(HE,×200)。
2)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
是一种T细胞淋巴瘤,患者常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肝大、脾大及皮疹。淋巴结结构被部分破坏,常可见残存的淋巴滤泡。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滤泡间区,细胞小至中等大小,胞质淡染或透明。其间可见大的表达B细胞表型的母细胞,也可见R-S细胞。肿瘤细胞间见多量炎症细胞,包括反应性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及明显增生的滤泡树突细胞。间质中见高度增生的小血管呈分支状(图4-8-9)。肿瘤细胞表达T细胞抗原,散在的大细胞表达B细胞标记物,且EBER阳性。CD21染色可显示毛细血管后静脉周围的滤泡树突细胞增生。
3)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
主要发生在结外,好发于鼻腔、鼻咽部、腭部等。各部位的肿瘤形态基本相似。发生于黏膜者,常伴溃疡形成。瘤细胞弥漫性浸润,常表现为噬血管性,多伴有血管破坏和坏死。肿瘤细胞大小不等,可以为小、中、大细胞,形态多样,胞核不规则或变长,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不明显或有小核仁。核分裂象易见。可见大量的反应性炎症细胞,如浆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多数病例为NK细胞的表型,即EBER和CD56阳性,少数病例具有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即EBER阳性,而CD56阴性。
4)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
分为ALK(+)和ALK(-)两种,前者主要发生于20~30岁的年轻人,男性多见;后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淋巴结结构被破坏,肿瘤细胞常为窦内生长,细胞体积大,核不规则,核偏向一侧呈肾形。所有肿瘤细胞都表达CD30和EMA。
包括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和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肉瘤(Langerhans cell sarcoma,LCS)。肿瘤可呈单发性、单系统多部位或多系统播散性,最常累及骨及周围软组织、肝、脾、皮肤及骨髓等。LCH的瘤细胞呈卵圆形或类圆形,可有轻度异型,核型不规则,可见核沟,核膜薄,染色质细腻,无明显核仁。间质中可见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图4-8-10)。LCS的细胞具有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多见,一般>50个/10HPF,而肿瘤中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1α及S-100阳性。
图4-8-10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瘤细胞呈卵圆形,核型不规则,可见核沟,核膜薄。间质中可见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HE,×400)。
颈部淋巴结是最常见的发生部位。肿瘤细胞呈梭形,束状,有时可呈漩涡状排列。胞质较丰富,轻度嗜酸性,胞界清楚,细胞核长,核膜薄,染色质呈泡状或细颗粒状,可见小核仁。肿瘤细胞间常可见小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可表达一种或多种滤泡树突细胞标记物,包括CD21、CD23及CD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