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涎腺病变

一、非肿瘤性病变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即Mikulicz病(米库利奇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腮腺或颌下腺肿大。正常涎腺腺泡被破坏、消失,而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实性上皮巢,称为上皮岛。间质内大量淋巴细胞增生,常有淋巴滤泡形成(图4-3-1)。此病可恶变为癌或淋巴瘤。

图4-3-1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正常涎腺腺泡被破坏、消失,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实性上皮岛。间质内大量淋巴细胞增生,伴淋巴滤泡形成(HE,×200)。

二、肿瘤性病变

(一)良性肿瘤

1.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

最常见的涎腺肿瘤,约占所有涎腺肿瘤的60%。通常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肿块。小的肿瘤通常形成光滑、可活动的实性肿块,较大的肿瘤隆起于皮肤或黏膜表面。多次复发的肿瘤可形成固定的肿块。肿瘤形成界限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常有包膜,但包膜厚度不一,也可以有部分包膜或完全无包膜。切面呈白色、均质,如有软骨或黏液软骨样基质时,可伴有光泽。复发的肿瘤常为多灶性,分布广泛。镜下肿瘤主要由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组成,伴软骨和/或黏液样基质(图4-3-2)。上皮细胞形态多样,包括立方样、基底样、鳞状、梭形、浆细胞样和透明细胞样,无异型,无明显核仁,核分裂少。上皮细胞常形成实性巢状或管状、腺样结构。导管腔面细胞呈立方形,其外可有一层肌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形态可与腔面细胞相似,或胞质透明,细胞核深染或有角。管腔内常含嗜酸性分泌物,导管和片状结构中可见鳞状化生。间叶成分为黏液样、软骨样或透明样变。黏液样物质中的肿瘤细胞是肌上皮细胞,外围细胞倾向于与周围间质混合。软骨样组织可形成骨,间质也可直接发生骨化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上皮与肌上皮标记物。

图4-3-2 多形性腺瘤
肿瘤主要由上皮和肌上皮细胞组成,伴软骨和/或黏液样基质(HE,×100)。

2.Warthin瘤(沃辛瘤)

又称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是涎腺第2位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双侧发生。多数患者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肿瘤界限清楚,圆形或椭圆形,有包膜,表面光滑,略呈分叶状。切面常含大小不等的囊腔或裂隙,含透明黏液样、乳白色或褐色液体,实性区为灰褐色或灰白色。镜下可见实性区由上皮和淋巴样间质构成,上皮成分呈腺管或囊腔,有乳头突入囊内。上皮细胞大致呈两层:内层为高柱状、胞质丰富、细颗粒状嗜酸性,核小、染色深,近细胞顶端;外层细胞为立方形或锥形,核呈空泡状、淡染、核仁突出。管、囊腔内含粉红色均质物、胆固醇结晶、变性的上皮细胞及少量炎症细胞。上皮下间质中见大量淋巴细胞,可形成淋巴滤泡(图4-3-3)。

图4-3-3 Warthin瘤
上皮细胞呈两层:内层为高柱状、胞质丰富、细颗粒状嗜酸性,核小、染色深;外层细胞为立方形或锥形,核呈空泡状、淡染、核仁突出。间质中见淋巴细胞浸润(HE,×100)。

3.肌上皮瘤(myoepithelioma)

较为少见,多发生于腮腺,为无痛性肿物,生长缓慢,活动度好。肿瘤界限清楚,包膜厚薄不均,或缺乏包膜。切面呈实性,褐色或黄褐色,伴有光泽。瘤细胞多呈梭形和浆细胞样,部分呈透明样;瘤细胞密集,交织成束,多被纤维性间质分割成不规则小叶。

4.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

较为少见,多发生于腮腺,可双侧发生。肿瘤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呈分叶状或结节状。切面多为实性均质状,灰红、棕红或黄褐色。瘤细胞体积大,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充满嗜酸性颗粒,核小位于中央,有一个或多个核仁。瘤细胞排列成巢状或条索状,偶呈腺泡状或小管状(图4-3-4)。

图4-3-4 嗜酸细胞腺瘤
巢状或腺泡状排列的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嗜酸,核小位于中央(HE,×100)。

5.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

表面光滑,切面实性,呈灰白或灰黄色,可伴囊腔形成,内含褐色黏液样物。发生于腮腺者多有完整包膜,发生于小涎腺者常无包膜。镜下可见肿瘤由基底细胞组成,呈立方状或柱状,细胞界限不清,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有明显基底膜样物包绕(图4-3-5)。基底细胞腺瘤有4种形态,包括实性型、小梁型、管状型和膜状型。

图4-3-5 基底细胞腺瘤
由基底细胞组成,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界限不清,有明显基底膜样物质包绕(HE,×100)。

(二)恶性肿瘤

1.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约50%发生于大涎腺,是小涎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呈圆形或结节状,包膜不完整。切面呈灰白色、实性,质硬,可见出血及囊变。镜下可见肿瘤由导管内衬上皮细胞及肌上皮细胞组成(图4-3-6)。瘤细胞常排列成3种结构,即筛状型、管状型和实性型,常混合存在。

图4-3-6 腺样囊性癌
肿瘤呈筛状结构,由导管上皮及肌上皮细胞组成(HE,×100)。

2.腺泡细胞癌(acinic cell carcinoma)

低度恶性。肿瘤多为界限清楚的实性结节,少数可边界不清和/或呈多结节状。切面呈分叶状,褐色至红色,质软,实性,偶有囊变。浆液性腺泡细胞分化是腺泡细胞癌的主要特点。瘤细胞包括4种类型:①腺泡样细胞;②透明细胞;③闰管样细胞;④空泡状细胞。瘤细胞排列呈实体型、微囊型、囊性乳头状型及滤泡型。

3.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高分化型通常无完整包膜,切面呈灰白或灰红色,常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乳白色黏稠或稀薄液体,偶为血性黏液。低分化型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切面呈灰白色,均质状,囊腔极少,瘤细胞以黏液样细胞、表皮样细胞及中间型细胞为特征(图4-3-7)。高分化型以黏液样细胞和分化良好的表皮样细胞为主,常形成囊腔,可伴有乳头突入腔内,囊壁内衬黏液细胞,腔内有红染黏液。低分化型以表皮样细胞及中间型细胞为主,形成实性团片,常向周围组织浸润。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

图4-3-7 黏液表皮样癌,低分化型
肿瘤由黏液样细胞、表皮样细胞及中间型细胞组成,常形成囊腔或腺样结构(HE,×100)。

4.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

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源自涎腺小叶内及小叶间分泌性导管。肿瘤常无包膜,边界不清,典型的为多结节。切面呈灰白到黄白色,常伴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囊和坏死,间质纤维化。镜下可见瘤细胞为立方形或多边形,界限清楚,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较多(图4-3-8)。瘤细胞可形成粉刺样、筛状、乳头状和实性结构,与乳腺导管癌相似。神经及血管易受到侵犯。

5.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

呈分叶状或结节状,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粘连。切面呈实性、灰白色,可见坏死和囊变。镜下见双层细胞构成的导管结构,内层是导管上皮细胞,外层为变异的肌上皮分化细胞。肌上皮细胞常胞质透明,位于导管外层,单层或多层排列,导管上皮细胞多位于导管内层,呈立方或柱状,胞质含嗜酸性或嗜双色性颗粒。

6.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polymorphous low-grade adenocarcinoma)

主要发生在小涎腺,组织结构多样,而细胞形态一致。瘤细胞主要由肌上皮细胞和导管上皮细胞构成,细胞较小,圆形或梭形,核仁不明显。瘤细胞形成小叶状结构、条索状结构、乳头状或导管样结构。

图4-3-8 涎腺导管癌
形态与乳腺导管癌相似,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较多(HE,×100)。

7.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rcinoma ex pleomorphic adenoma,Ca-ex-PA)

来自多形性腺瘤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最常见于腮腺。临床表现为长期存在的肿块,近期快速生长。肿瘤边界不清,良性与恶性成分的比例可有很大差异。部分肿瘤需广泛取材才能发现良性成分。恶性成分可有任何类型的癌,最常见的是低分化腺癌,为导管癌或非特异性腺癌,或未分化癌,呈浸润性、侵袭性生长。肿瘤细胞核深染、异型,常伴坏死。 2qia0fNZ60LXeYw2v8EPF9MZMzN5rVbDokTsn2IxQRU9qQuiVkRz1AmXElCZ9vB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