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的生物学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三条补体激活途径活化补体固有成分后,在细菌或细胞表面形成攻膜复合物,介导细菌或细胞溶解;②补体激活过程产生一系列活性片段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表4-2)。
表4-2 补体各种成分的生物学活性
补体系统经不同途径激活后,在靶细胞(革兰氏阴性菌、支原体、有胞膜的病毒及血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补体的溶细胞作用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及人体寄生虫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也可引起自身细胞溶解,导致自身免疫病,如血型不符输血后的溶血反应。
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和iC3b等一端与靶细胞结合,另一端可与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的CR1或CR3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称为补体的调理作用。因补体和抗体均有调理作用,故二者又被称为调理素(opsonin)。
体内中等分子量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可沉积于血管壁,通过激活补体而造成周围组织损伤。补体成分C3b或C4b与免疫复合物结合,同时与表达CR1、CR3或CR4的红细胞、血小板或某些淋巴细胞结合,形成较大聚合物,运送至肝脏和脾脏,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此作用被称为免疫黏附(immune adherent)。另外,某些补体成分(如 C1q、C3b、iC3b)可识别和结合凋亡细胞,介导吞噬细胞清除凋亡细胞,这对防止凋亡细胞诱发自身免疫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补体活化过程可产生多种具有炎症介质作用的活化片段,如C2b、C3a、C4a和C5a等。这些活化片段具有如下作用:①激肽样作用:C2b又被称为补体激肽,能够使小血管扩张,增强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血或水肿;②过敏毒素样作用:C3a、C4a和C5a又称过敏毒素,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从而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引发过敏性炎症反应。三种过敏毒素中,以C5a的作用最强;③趋化作用:C5a是一种有效的趋化因子,能够吸引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向炎症部位聚集,增强炎症反应。
补体系统是固有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键效应分子,在机体免疫防御及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补体发挥固有免疫防御作用,远早于适应性免疫。当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后,特异性抗体出现前数天内,机体主要依赖固有免疫发挥抗感染作用。补体在感染早期经旁路途径和MBL途径被激活,通过调理吞噬、炎症反应和溶细胞作用发挥抗感染效应。
①补体介导的调理作用,可促进巨噬细胞摄取和提呈抗原;②与抗原结合的C3d可与B细胞表面CD19/CD21/CD81/CD225复合物中的 CD21交联,促进 B细胞活化;③补体调节蛋白DAF、MCP和MIRL能介导T细胞的活化。
感染晚期或再次感染时,在特异性抗体的参与下,补体通过经典途径被激活,发挥细胞毒作用、调理作用、免疫黏附作用等,成为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效应机制。
滤泡树突状细胞(FDC)表面的CR1和CR2,可与免疫复合物表面的补体片段结合,并使其滞留于生发中心,持续的抗原刺激诱导和维持记忆B细胞的长期存活。
血液中存在一些与补体相似的酶解级联反应系统,如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和激肽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调节的关系,如C1INH可抑制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和纤溶酶;C3a和C5a可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凝血或激发溶血过程;血浆纤维蛋白溶酶等成分也可激活补体系统等。此外,补体和凝血、纤溶、激肽系统产生的活性产物具有相似的致炎效应,如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趋化吞噬细胞、引起平滑肌收缩等。
问题与思考
如何理解补体是连接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