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询问是问诊的首要步骤之一,须注意以下事项:首先,由于地域的差异,很多患者对年龄的表述有误区,如经常容易混淆虚岁与周岁,在问诊时一定要强调“您今年多少周岁?”或者“您今年××岁生日已经过完了吗?”。其次,在门诊中时常会遇到实际年龄与身份证不符的情况,不能单凭就诊卡上的个人信息推断患者年龄。
年龄和月经状况息息相关。女性从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性器官开始发育,出现第二性征。9~14岁月经初潮。若女性13岁无第二性征发育、16岁无月经初潮,考虑为青春期延迟。女性在40岁以后开始出现卵巢功能衰退的生物学和临床特征,即进入围绝经期。40岁以上女性,末次月经后12个月仍无月经来潮,则提示已进入绝经期。如果女性在40岁前出现卵巢功能衰竭,则诊断为卵巢功能早衰(POF)。
月经周期平均长度为28日,正常范围为21~35日。月经持续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在2~7日。经血量通常以用多少纸垫及浸透程度作粗略估计,一般一次月经20~60ml为正常。如果发生月经周期、经期、经血量改变,尤其出现月经淋漓不尽或阴道异常出血,不要误认为月经紊乱是更年期的正常现象,应当及时就医并进行必要的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或妊娠相关疾病。若为排卵功能异常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也应积极治疗。若伴有贫血,也应予以及时治疗。
应开门见山地获得主诉,询问患者最为困扰的症状是什么。更年期相关症状种类复杂多样,包括潮热出汗、睡眠障碍、感觉异常、情绪波动、抑郁、疑心、疲乏、骨关节及肌肉疼痛、头痛、头晕、心悸、血压波动、皮肤蚁走感、性交疼痛及泌尿系和阴道感染等症状。接诊医师应在繁杂的病史和赘述中整理出患者最为困惑和最需解决的问题。
在主诉清晰之后,应沿着时间轴有条不紊地询问病史。应询问上述更年期症状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是否经过治疗、效果如何以及症状之间存在的可能关联性。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附录2)对患者进行更年期综合征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估(评分≤6分为正常,6分<评分≤15分为轻度,15分<评分≤30分为中度,评分>30分为重度)。另外,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动态变化情况也十分重要。
在问诊过程中,既要关注患者躯体症状,也要关注精神症状。更年期是女性抑郁症的高发期。50%的围绝经期女性出现抑郁症状,26%达到诊断标准。围绝经期抑郁症发生率是绝经前期的4倍。女性罹患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中,围绝经晚期是育龄期的14倍,是围绝经早期的3倍。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女性患者,尤其需要关注精神方面的症状。高危因素包括遗传、性别、儿童期经历、人格、心理社会环境、躯体因素(恶性肿瘤、内分泌代谢疾病、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和依赖等。通常多种高危因素并存,相互影响。
若患者有精神症状,可建议其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自我评估(附录2和附录3)。根据自评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请专业医生做进一步评估以及干预治疗。精神症状包括:持续2周以上每日大部分时间心情不好、悲观厌世、压抑、消极、高兴不起来、懒散、绝望、很沉闷、沮丧、爱哭泣、空虚、喜怒无常、很伤心、没有笑容、很无助、效率下降、对什么都没兴趣、容易疲倦乏力、精力下降、注意力集中困难、食欲下降、失眠、焦虑、烦躁、过分担心原因不明的躯体不适。
可根据抑郁自评量表的结果来计算抑郁严重指数,抑郁严重指数达到0.5~0.59为轻度抑郁,达到0.6~0.69为中度抑郁,达到0.7及以上为重度抑郁。达到轻度抑郁及以上标准者,应建议精神科就诊。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重,焦虑总分低于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焦虑,61~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达到中度焦虑及以上标准者,建议精神科专科就诊。
对更年期妇女焦虑和抑郁症,争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复发。应以全面改善或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的核心症状,恢复其社会功能(工作、学习、生活)和最大限度减少复发为目标。对患有焦虑、抑郁症的更年期妇女进行心理咨询指导、治疗及社会功能康复训练,达到能够重返社会的目的。接诊医师应提高对抑郁症的识别能力,尤其是识别存在自杀倾向的患者,做到及时转诊精神科。此类患者将由精神科医生明确诊断并给予及时和适当的治疗。
除了常规问诊项目外,还应着重强调以下几点:血栓栓塞性疾病、血管支架植入史、妇科良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胆囊炎、异常子宫出血、乳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等病史,以及恶性肿瘤家族史。
有效而全面的病史采集十分重要,对于之后的诊疗决策有极大的提示意义,例如,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已知或可疑患乳腺癌、已知或可疑患性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最近6个月内患活动性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卟啉症、耳硬化症、现患脑膜瘤(禁用孕激素)均为激素治疗禁忌证,当病史提示患者有上述疾病时,选择治疗方案时就应该避免绝经激素治疗。这样既提高了诊疗效率,也增加了医疗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