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肾脏疾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一、肾脏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一)尿液检查

常规的尿液检查包括三部分:一般性状检查、生化检查和尿沉渣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1.一般性状检查

主要是尿液的颜色、比重、渗透压和pH。

(1)颜色:

新鲜尿液颜色为无色或澄清、淡黄色或琥珀色。尿的颜色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尿胆原、尿胆素、尿卟啉、饮食、药物和尿量等。病理情况下尿液颜色会有明显的变化。肉眼血尿,尿液可呈洗肉水样、浓茶样或血样;血红蛋白尿,尿液多呈酱油色样,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溶血;乳糜尿,由肠道吸收的乳糜液未能经正常的淋巴管流入血,逆流进入尿液所致,外观呈白色牛奶样,见于丝虫病或结核、肿瘤、胸腹部创伤等所致的肾周围淋巴循环受阻。

(2)尿比重和尿渗透压:

尿比重和尿渗透压均表示尿中溶质含量,但尿渗透压不受蛋白、糖、造影剂等大分子物质的影响,能更准确地反映尿中排泄溶质含量,是测定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的理想方法。尿比重正常值:晨尿1.018~1.020。尿渗透压正常值:正常人禁饮水后尿渗透压600~1 000mOsm/(kg·H 2 O),平均800mOsm/(kg·H 2 O)。

(3)尿pH:

正常新鲜尿液呈弱酸性,pH为6.5,其波动范围为5.0~7.0。尿液pH可受饮食、生理状态、药物和疾病等的影响。

2.尿液的生化检查

尿液的生化检查包括尿液蛋白质、糖、氨基酸和酮体等,这里主要讨论蛋白尿。产生蛋白尿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四类:

(1)生理性蛋白尿:

无器质性病变,常见于两种情况。①功能性蛋白尿:见于剧烈运动、发热、紧张等应激状态所导致的一过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定性试验尿蛋白多不超过(+);②体位性蛋白尿:常见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于直立和脊柱前凸姿势时出现蛋白尿,卧位时尿蛋白消失,一般蛋白质排泄量<1g/d。

(2)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膜受损,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质滤出并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如病变较轻,尿中出现以白蛋白为主的中小分子量蛋白质,称为选择性蛋白尿;如滤过屏障病变较重,尿中除排泄中小分子量蛋白质外,还排泄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等,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3)肾小管性蛋白尿:

当肾小管结构或功能受损时,肾小管对正常滤过的小分子量蛋白质(如β 2 微球蛋白、溶菌酶等)重吸收障碍,导致蛋白质从终尿中排出。

(4)溢出性蛋白尿:

血中小分子量蛋白质,如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轻链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异常增多,从肾小球滤出,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阈值所致的蛋白尿。

3.尿沉渣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尿沉渣有形成分主要指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细菌和其他物质。

(1)血尿:

新鲜尿离心沉渣检查每高倍视野红细胞≥3个称为血尿。明确为血尿后,仍需要尿相差显微镜检查,用于判别尿中红细胞的来源,如以变异型红细胞为主或棘型红细胞>5%,可判断为肾小球源性血尿。

(2)白细胞尿、脓尿和细菌尿:

新鲜尿离心沉渣检查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超过5个,称为白细胞尿。因蜕变的白细胞称为脓细胞,故白细胞尿亦称为脓尿。清洁中段尿培养,细菌菌落计数超过10 5 个/ml时,称为真性细菌尿,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证据。

(3)管型尿:

尿中管型的出现表示蛋白质或细胞成分在肾小管内凝固、聚集,其形成与尿蛋白的性质和浓度、尿液酸碱度及尿量有密切关系,宜采集清晨尿标本做检查。肾小球或肾小管性疾病可引起管型尿,但在发热、运动后偶可见透明管型,此时不一定代表肾脏有病变。

4.尿常规结果判读

根据尿常规结果中的颜色、比重和pH,我们可以对尿液的一般性状有所了解,如偏离正常范围时,在排除饮食、药物等影响因素后,需要考虑如前所述的各类病理情况。

正常情况下,尿常规中尿糖阴性。尿糖阳性见于两种情况:一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超过近端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二是近端肾小管损伤影响了对糖的重吸收,虽然血糖正常但是尿糖阳性,即肾性糖尿。因此临床上发现尿糖阳性,在排除糖尿病血糖升高所致可能性后,还要注意排查导致近端肾小管损伤的相关因素,如药物、缺血等。

正常人尿常规中尿蛋白为阴性,出现阳性结果则提示蛋白尿。在排除生理性蛋白尿后,还需进一步完善尿蛋白定量、尿蛋白成分分析等检查以帮助判断蛋白尿种类,是肾小球性、肾小管性或者溢出性蛋白尿等。

正常人尿沉渣镜检红细胞<3个/HP,若≥3个/HP,则为血尿。发现血尿后还需完善尿相差显微镜检查,以判断血尿来源。需要注意的是,应用试纸法或者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检测尿细胞成分,提高了检测速度,但是特异性不够。如隐血试验,是利用化学原理检测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因此只能作为筛选手段,并不能用于替代尿沉渣镜检来诊断血尿。

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为白细胞尿,可见于尿路感染、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狼疮性肾炎、移植肾排异等,此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分析,判断其临床意义。

正常尿中偶见透明管型,红细胞管型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球炎症,白细胞管型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AIN,肾小管上皮管型多见于肾小管严重损伤,如急性肾小管坏死、AIN及肾病综合征等。需结合临床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判断管型的意义。

(二)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原尿的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GFR)。菊粉清除率是检测GFR的金标准,但因其测量方法繁琐、给患者造成痛苦,价格昂贵,临床上并不常规使用,仅用于临床研究或实验室研究。目前常用的评价GFR的方法及其临床判读介绍如下:

1.血尿素氮

尿素是最早用于评价肾脏滤过功能的物质之一,现已证明其准确性及敏感性均欠佳。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至正常的1/2以上时血中尿素氮浓度才会升高,测定尿素氮仅可粗略估计GFR。同时,血中尿素氮浓度受多种肾外因素影响,如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感染、有效血容量降低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均可导致血尿素氮浓度升高。因此目前一般不单用血尿素氮来判断肾脏滤过功能。血尿素氮与血清肌酐同时测定更有意义。正常情况下,血尿素氮与血肌酐比值应为(10~15):1,比值升高多为肾前性因素,比值降低多为肾性病变。

2.血清胱抑素C

机体内胱抑素C产生率比较恒定,不受肌肉容积或性别等因素影响。肾脏是清除胱抑素C的唯一脏器,其浓度主要由GFR决定。胱抑素C评价潜在肾功能不全的能力高于肌酐,比血清肌酐更能敏感地反映GFR的下降。

3.血清肌酐

血清肌酐的测量方便且经济,目前是评价GFR应用最广泛的指标。因肾小管对肌酐的排泌及肌酐的肾外排泄,使得GFR下降至正常的1/3时,血清肌酐才开始上升。同时GFR严重下降时,约2/3的肌酐从肾外排泄,且从尿中排泄的肌酐约60%来自肾小管的排泌。因此肾功能下降的早期和晚期都不能直接应用血清肌酐来准确判断GFR的实际水平,否则会过高估计GFR。

4.血清肌酐相关公式

血清肌酐检测快速简便,但敏感性较低,不能反映早期肾损害,且受性别、年龄、肌肉量、蛋白质摄入量、某些药物(如西咪替丁等)影响。现采用血清肌酐值代入公式,可获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包括肾脏病饮食改良(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MDRD)公式、Cockcroft-Gault公式和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CKD-EPI)公式。预测公式可以快速简便地估测GFR,费用低廉,对临床判断肾功能有很大意义,可以作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常规检查。

二、肾脏疾病的影像学检查

肾脏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超声、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原理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主要提供有关肾脏形态结构的解剖学信息,临床可根据检查目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检查。

1.肾脏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目前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无创性肾脏影像学检查,可明确提供肾脏的大小、形态,反映肾实质的厚度及回声的强弱,区分囊性或实质性结构,对发现肾积水非常敏感,也可以检测肾血管内径及肾静脉瘤栓。

2.X线检查

X线检查主要包括腹部平片(kidney ureter bladder,KUB)和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检查。

(1)腹部平片:

作为基本检查,有助于观察肾脏的形态和轮廓,是否有钙化灶及不透X线的阳性结石。

(2)静脉肾盂造影:

对比剂经肾脏浓缩排入肾盂后,可观察肾盂、肾盏的形态是否规则,并可了解肾盂、输尿管有无占位及梗阻。此外,可粗略反映双侧肾脏滤过功能。

3.CT

临床应用普遍,尤其是增强CT,可为肾结石、创伤、感染及脓肿形成、肾新生物及泌尿系畸形等疾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CT血管造影(CTA)是一种显示血管的无创方法,适用范围包括诊断肾动脉狭窄和肾切除前评估肾血管等。

4.MRI

MRI原理与CT不同,肾功能受损或对含碘对比剂过敏,不能进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可选择MRI。近年来,钆作为对比剂在MRI检查中得到普遍应用,可有助于动态观察肾脏及周围结构。尤其是应用钆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发现肾动脉狭窄方面与CTA相近。

5.放射性核素检查

放射性核素检查主要用来提供肾脏功能性的信息。其优势在于可以测定分肾功能,而不像肌酐清除率反映的是双肾功能。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肾图及肾动态显像,最常用的核素有 131 I-OIH和 99m Tc-DTPA。

肾图是应用肾图仪的两个放射性探测器在后腰分别探测和记录得到的两肾区的时间-放射性曲线,不能同时获得动态影像,是十分常见的简便价廉的泌尿系检查法。此法只能提供粗略的信息,宜用于初筛和随访,必要时加做动态显像。

典型的肾图包括三个节段:

(1)示踪剂出现段(a段):

静脉注射示踪剂后很快出现的上升段,其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的血流灌注量。

(2)聚集段(b段):

继a段之后逐渐上升的斜行段,其上升的斜率和高度反映血液从肾实质中滤过或摄取示踪剂的速度和数量,主要与GFR和有效肾血浆流量有关。

(3)排泄段(c段):

曲线的下降段,一般前部下降较快,后部稍缓慢。下降的斜率反映示踪剂从肾盂、输尿管排出的速度,主要与尿流量和尿路通畅情况有关。因尿流量的大小也受肾有效血浆流量和GFR的影响,所以c段也反映肾功能和肾血流量的情况。

对异常的肾图进行判读,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无功能型,a段较健侧低1/3以上,整个曲线一直低于健侧;②功能受损型,b段上升减低,c段下降也延缓;③排出不良型,主要是c段下降不良甚至不见下降。

三、肾脏病理学检查

肾脏疾病所需的病理学检查标本多来自经皮肾穿刺活检术。这是一种有创检查,但是对多种肾脏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非常有价值,尤其是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间质性肾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和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一般包括光镜、免疫荧光、电镜3项检查,特殊检查需要通过特殊染色,如刚果红等。通过对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及血管病变的分析,并结合临床对疾病作出最终诊断。

经皮肾活检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但有创的检查,为此要把握好穿刺的指征,要有娴熟的超声引导下穿刺的技术,术后对患者要进行严密观察,对可能发生的合并症要尽早发现和治疗。

(一)肾穿刺活检术的适应证

凡有弥漫性肾实质损害,包括原发或继发性的肾小球疾病、小管间质性疾病等均为肾活检的适应证。

1.肾病综合征。

2.肾炎综合征。

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4.持续性无症状尿检异常(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源性镜下血尿)。

5.原因不明的急性肾功能减退。

6.原因不明的慢性肾功能减退,且肾脏体积未完全缩小。

7.移植肾活检 各类非外科因素导致的移植肾功能减退、肾功能延迟恢复、肾小管坏死、药物性肾中毒、慢性排斥反应及怀疑复发或新发的肾小球疾病。

8.根据病情需要,可以行重复肾活检。

(二)肾穿刺活检术的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1)明显的出血倾向。

(2)不配合的操作者。

(3)固缩肾、小肾和孤独肾。

(4)肾脏血管瘤、海绵肾或多囊肾。

2.相对禁忌证

(1)活动性肾盂肾炎。

(2)肾脏异位或游走。

(3)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

(4)过度肥胖。

(5)高度腹水。

(三)肾脏病理报告判读

大多数肾脏病理检查需要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相结合。通过组织学改变、免疫病理和超微结构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作出最终诊断。

1.光镜常规

包括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过碘酸-希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马松(Masson)三色染色、六胺银(periodic acid-silver-meth-enamine,PASM)染色,必要时进行特殊染色。应用不同染色方法有不同的观察侧重点,如HE染色可观察细胞的种类和数量;PAS染色可显示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并可根据基底膜的轮廓判断固有细胞的种类;PASM染色使基底膜、系膜基质及Ⅳ型胶原显为黑色,较PAS染色显示更为精细;Masson染色可显示基底膜或使Ⅲ型胶原显为蓝色或绿色,使免疫复合物、血浆及纤维蛋白显为红色。光镜切片首先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了解病变全貌,以PAS染色最好,确定是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还是肾血管疾病。在此基础上再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并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对于肾小球,需要观察是否存在球性硬化、节段硬化、新月体、坏死病变等及其数量,是否存在细胞增生及增生细胞的种类、程度,细胞外基质增生程度等。对于肾小管间质,需要观察有无间质细胞浸润、纤维化、小管萎缩及其范围。对于肾血管,需要观察有无纤维素样坏死、血栓形成、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

2.免疫荧光检查

常规包括IgG、IgA、IgM、C3、C1q、κ轻链、λ轻链,阅片时应注意标记物有无表达,阳性时应注意其强度、表达部位、沉积图像等。免疫荧光检查对于以下疾病非常必要:IgA肾病、非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1q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轻链沉积病、AA型淀粉样变性、Ⅰ型新月体肾炎、乙肝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等。

3.电镜检查

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可用于观察肾的超微结构、免疫复合物的有无和沉积部位、特殊物质的沉积等,与免疫荧光和光镜检查相配合,共同完成肾活检病理诊断。电镜检查在以下疾病诊断中非常必要:薄基底膜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MCD)、纤维样肾小球病、免疫触须样肾病、致密物沉积病、奥尔波特(Alport)综合征、脂蛋白肾病等。 /KxqrKEMeB7Ts6/rxvJq8OI3rVdAcuiZO43hdNHYLre4QagKtPy2Yp4y+xCe/GU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