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草、煤炭和动物粪便等燃料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有害成分,例如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未燃烧完全的碳氢化合物颗粒与多环有机化合物等。生物燃料燃烧时产生的大量烟雾可能是不吸烟女性发生慢阻肺的重要原因。生物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与吸烟具有协同作用。改用清洁燃料同时加强通风,能够延缓肺功能下降速率,降低慢阻肺发病风险。
空气污染与非意外死亡、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死亡明显相关,空气污染直接影响人的呼吸系统。空气污染物中的颗粒物质(particulate matter,PM)和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一氧化碳等)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空气中PM 2.5 的浓度超过35μg/m 3 时,慢阻肺患病危险度明显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可随着PM的升高而升高,且与慢阻肺急性加重次数呈正相关。近年来,我国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减少烟尘排放,尽量避免垃圾秸秆焚烧,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重污染天气时禁止露天烧烤,建议尽量减少户外停留时间,易感人群停止户外活动,如外出,需做好户外健康防护。
防止室内空气污染,新装修的房间定期通风换气,降低装饰装修材料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提倡简约绿色装饰;烹饪、取暖等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如气体燃料和电等),烹饪过程中提倡使用排气扇、抽油烟机等设备做好室内油烟排风,提高家居环境水平。根据天气变化和空气质量适时通风换气,重污染天气时应关闭门窗,减少室外空气污染物进入室内,有条件的建议开启空气净化装置或新风系统。
暴露于存在各类粉尘、化学物质、蒸气和烟尘的工作环境也是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原因。当职业性粉尘(二氧化硅、煤尘、棉尘和蔗尘等)的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久,可导致慢阻肺发生。职业环境内接触的刺激性物质、有机粉尘及变应原等可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通过这一途径参与慢阻肺发病。建议从事冶炼、筑路、农药喷洒,以及白灰、面粉、水泥、化工、石材等加工及采矿的工作者应加强职业防护,定期体检。
主要见于哮喘或鼻炎等过敏性呼吸系统疾病。按变应原存在场所分为室内变应原和室外变应原,室内变应原包括屋尘螨、动物变应原、蟑螂变应原和真菌;室外变应原常见花粉和真菌。
应提醒公众对相关的致病状况引起重视,加强卫生宣教,告知患者采取适当措施,尽量避免接触相关致病变应原,建议易感人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发病和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中国结核病患者人数居全球第二,且感染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患者占17%以上。细菌和/或病毒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常见原因。病毒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未有明显降低,且目前尚未有防治病毒的有效方法。长期广泛的抗生素使用,细菌性肺炎的病死率显著下降,但肺炎的发病率未见降低,且耐药菌的感染日益增多,老年患者病死率仍较高。儿童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与成年时肺功能降低及呼吸系统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加强对呼吸道感染性病变的早期干预及规范诊疗,能更有效地预防和管理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与患者社会经济地位相关。室内外空气污染程度、营养状况等与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差异可能与慢阻肺发病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此外,慢阻肺还与遗传因素、肺生长发育情况、体重指数等个体因素有关。如慢阻肺有遗传易感性,α 1 -抗胰蛋白酶重度缺乏与非吸烟者肺气肿形成有关。
(刘晓菊 吴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