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专家述评

20世纪80年代Richard Jefferson提出了全基因组(hologenome),即包括宿主基因(host Genome)和微生物组(microbiome),并以此提出全基因组进化理论:①人体微生物组的遗传信息远远多于宿主的遗传信息;②微生物组可以和人体基因组一起传给下一代,且具有相对的忠实性(fidelity);③人体微生物组与基因相互作用,并影响到整体的(全功能体,holobiont)生理、健康和对环境的适应性;④全基因组的变异是两个基因组的总和,而微生物变异更大,适应环境更快;⑤人体的全基因组(hologenome)是人体和人体微生物(micrbiota)相互选择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人体可以选择合适自身的微生物,微生物也在选择适合的宿主。人体基因组的个体差异和基因突变造成癌症等慢性疾病和遗传疾病发生,也造成了治疗药物药效的差异。我国围绕这一主题也先后召开了“双清论坛(2015年)”、“香山会议(2016年)”和“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2017年)”。同时,“十一五”和“十二五”计划期间,“973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大力支持人体微生态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和资源平台建设。

对泌尿道菌群的发现与探索可能会导致需要对各种泌尿疾病的病理生理状态重新评估。泌尿外科良性病变领域相关的微生物研究已经广泛开展,但是膀胱肿瘤与膀胱微生物群的研究非常有限。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主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也是最高的,通过进一步探索泌尿道菌群、肠道菌群与膀胱癌的关系有可能改善这一现状。此外,将泌尿道菌群作为特异的非侵入性生物标记物也是有希望的。未来的一些研究将可能有助于开发通过口服或膀胱内灌注益生菌改变泌尿道菌群的技术,以改善膀胱癌对BCG和其他治疗的反应。

由于频繁使用抗生素及尿道内置物可能导致膀胱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所以利用导尿获得样本的重要性不容低估。随着对泌尿道菌群研究的深入,通过对膀胱癌患者泌尿道菌群的特征描述,有望阐明膀胱癌与微生物组之间的作用关系,并可能发现新的诊断标志物。利用微生物组改善膀胱癌诊断和治疗具备一定潜力。膀胱菌群也可能有助于改善肠代膀胱和新材料替代膀胱后出现膀胱抗侵袭能力下降的难题,通过给替代膀胱内定植特定菌群增强替代膀胱的抗侵害能力,或是利用特殊菌群的分解能力研制具有生物功能的人工新材料膀胱。泌尿道菌群的发现,改变了医学上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传统认识,引发了对泌尿系统疾病包括膀胱癌研究的新思路。

目前人体微生态研究已进入高速发展期。人体微生态“器官”的确立,翻开了生命科学的新篇章,颠覆了医学上对于感染、肿瘤、代谢等重大疾病的传统认识,将催生药物研发新靶点、新途径的应用,并推动大数据分析、信息产业的发展。

(林天歆) krSnHTCE9THmisrL4CvFOwHNpbplgIA+CO6Qe7pdIPzOWg5Rt91+J0PJ6Pkw5xT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