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引导式教学的模式

“引导式教学”就是要在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自身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建立信任与积极的氛围,教师提供相应资源和方法,激励学习者积极参与、相互学习、自我创新,主动达成个人/团队的学习目标。

图1-1所示是一套“教学设计—学习体验”相结合的引导式教学的课堂呈现模式。

图1-1 引导式教学的课堂呈现模式

它由“三阶段—八要素”构成,基本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和学习观。“三阶段”是指课程开始、课程过程和课程结尾;“八要素”分别是激发动机、开场、陈述贯通、关联旧知、调动参与、引导探究、进程管理和课程收结。

(一)激发动机

什么是人的内在动机?动机就是引起个体行为,维持并促使该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努力程度)。所有人做事情都有动机,它来自自身对行为/目标的价值判断。明确了“与我利益有关”,人的内在动机就会产生。

动机受到影响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价值利益、信心和情绪。

这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如何正向体现在成人继续教育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这里不是“教学目标”,而是要明确告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以及学习结束后能够“得到”什么,同时还要让学习者感受到个人价值的体现。

教师还要在课堂上下,时时处处鼓励学习者,帮助学习者建立成功的信心,适度设置一些团队的、个人的竞赛项目。

最后教师还要创造积极、开放、乐观的学习氛围,让学习者彼此感受到正向的情绪渲染。

可以说,激发动机是引导式教学的基础,是其后调动学习者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保证。常用的语言有“考虑一下,在自身工作中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一要点?”“谢谢您的分享/观点”“这是一个很有趣/很有见地的说法”等。

而教师的不当行为,会抑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比如,①教师很少与学习者个人接触,往往是最后一个进课堂,第一个离开课堂;②教师让学习者处在被动消极情绪中,比如不许提问、被动接受一切教学活动、教室环境恶劣(设备模糊不洁、室温太高或太低);③教师自以为学习者会应用所教内容,授课中缺少案例、分析和讨论;④教师过早对学习者做出批评;⑤把知识性问题做提问或讨论,等。

(二)开场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什么是成人继续教育课堂的良好开场?

成人学习的课程开场,就是要在理性与情感两个方面,尽可能激发出学习者的关注和兴趣,进而引导其进入良性的学习状态。教师在开场时要把教学内容和学习收益紧密结合,从而达成教与学的高度共识。教师在课程开场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亲切自然的问候

这是教师的第一亮相,这种问候,不仅仅是语言语调上的,也包括了表情、眼神、衣着和体态。

2.自我简介,建立信任

在“我是谁”的介绍中,常见的误区有二,一是大篇幅在PPT上罗列“耀眼的头衔”,或口中大篇幅的“炫耀”培训过×××(往往是有名的机构或名人);二是不恰当的谦虚,一再表示,自己水平有限,难以胜任,或一家之言很不成熟,请大家多多包涵等。

恰当的自我介绍应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介绍自己与此次讲课主题相关的学习、工作背景,尤其能够体现出自身专业度的任职资格,这是在学习者中建立信任的起步点。比如,在面向全市各大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师资的教学班上,主讲教师除了简要介绍自己学历、专业背景外,应重点介绍以下内容(以下名称仅表示举例,非真实):自己是“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研修班”首期毕业生,考取了市级规范化培训高级培训师资格证书,具有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五年教学经验,连续三年获得全市“最佳规培师资培训师”称号。这种简介会让学习者感受到讲者的专业度和权威性,解决了学习者潜意识里的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听你讲课,你真的够专业吗?

3.主题

简要背景下,明确此次课程的主题。包括主要专业内容,涉及的教学方法。

4.意义

明确告知学习者,本课程的专业意义,重点明确学习者的学习收益。

5.达成共识

这是开场的目的,教师在开始正式课程之前,就本课程的师生定位、主题意义和学习收益,甚至包括对学习者的要求等,彼此达成一致,为课程开始,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态环境。

6.导入

教师开场通常利用导入的方式,既新颖地呈现上面2~5项内容,又引导学习者思考的方向/维度,形式多样活泼,最大限度地引发学习者的关注与思考。特别说明,实际应用的导入有可能插入在1~5项的某个环节中,并不是按此排序放在第六点。

常用的导入方式:①提问法;②新闻事件法;③引经据典法(包括名人名言、法律法规等);④视频法;⑤案例法;⑥数据法;⑦(实物)展示法;⑧活动体验法。

所有导入方式,对教师而言,最关键的设计点在于“导入行为”发生后的“设问”。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多以开放式问题提出),起到激发学习者兴趣、引导思考方向或关注角度等重要作用。

(三)陈述贯通

这个要素是指课程内容和展现形式。教师对专业内容的陈述讲授需按专业性、逻辑性进行编排,如图1-2所示。每个子主题或内容要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不能突兀,还要符合上下逻辑。这部分与主讲的专业内容高度相关,应根据听者的专业水平,决定详略。对于专业的临床药师的师资来说,不需要过多赘述。

图1-2 课程框架结构图

除了专业性、逻辑性外,教师在这个要素环节特别需要关注时间轴,将讲课内容按时段(如9:00—9:40)、用时(指某主题/内容的使用时间)明确划定。一些不注重教学方法的讲者,在规定的讲课/报告时段内,没有时间轴的概念,往往是前松后紧,比如1小时的课程,开场就用去了15分钟大谈特谈主题的重要性,甚至是自己的“光辉业绩”,课程的第一部分概念/原理/规范等又用去30分钟,而原定后面还需要讲授的第二、第三部分应用与问题的分析解决(往往也是最应该体现“干货”的那些部分),只能在15分钟内匆匆过了一遍PPT,根本无法展开,从而影响学习者把握学习重点和难度。

为使课程的教学系统完整,陈述贯通要素常结合“课程进程设计模板”使用。除了“内容与层次”自身纵向逻辑关系外,还要与横向的时间、教学策略、学习活动、所需资料等相结合,在专业性、逻辑性、教学法的统合下,进行合理设计。如表1-1所示。

表1-1 课程进程设计模板

陈述贯通还表现在课堂展示环节上,教师讲台上的站姿、行走、手势、语速及表情都要经过有目的的设计,并需要大量训练,成为自己的习惯(下意识动作)。

教师的站姿挺拔,不佝偻、不摇摆晃动(如,不自觉的抖腿);表情自然,目光多用环视全场,不过多在某些/某位学习者面上停留,这样既照顾到全场听众,又可以缓解经验不足的教师登台的紧张情绪。

教师在课堂上的行走路线是有讲究的。一般而言,当需要学习者自我思考、相互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可以一边提出要求,一边走入学习者中间(理想的课堂是分组岛式布局);当需要归纳整合学习者的各种观点,提炼升华时,教师可以一边归纳、提炼,一边面向学习者退回到讲台。特别注意,这里是“退回”,而不是背转身走回。总结一句话,“进为发散,退为收敛”。

教师讲授时的手势按部位对应的含义,可以分为三个部位。“上位手势”指手臂在胸以上区域的活动,常用来表示愿景、理想、激情、希望等;“中位手势”指手臂在胸腰间的活动,常用来表示说明原理、记叙事件,提出要求等;“下位手势”指手臂在腰以下的活动,常用来表示不赞同、摒弃、不悦情绪等。

语速的快慢一定要结合讲授内容,结合现场情绪,结合教师有意识营造的情绪环境而定。快与慢都可以用来表示强调,起到引发关注的作用,所以对教师讲授才有抑扬顿挫的要求。

(四)关联旧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对新知的学习一定是建立在已有的旧知基础上的,这里所说的“已有旧知”,既可能是学习者本人的,也可能是人类社会已具备的(只是学习者本人未曾了解掌握)。曾经有过这么一句话,“世上不存在与已有认知绝对无关联的新知”。所以教师在引入新的知识时,需要经常引导学习者调动已有的认知或经验(旧知)与之关联。

1.调动学习者相关旧知

①回忆学过、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不仅仅是调动学习者过去记忆中的内容,与本次学习、教师授课前后内容的关联,也是关联旧知,是循序渐进、温故知新的很有效的教学方法;②分享解决问题的整体经验。包括概念、规则、程序、策略等;③分享过往成功所带来的信心等。

2.补充所缺旧知

有些学习者通过关联旧知,会发现自身在旧知的认知上,尚有欠缺,此时教师需要查缺补漏,及时夯实相关基础。必要时还需安排课外的补课。

3.梳理旧知结构

学习中的关联旧知,不是要学习者以旧知为标准来“评判”新知,而是梳理、把握旧知中解决问题的路径结构。这种梳理可以更好地学习新知。

(五)调动参与

调动参与并不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习者的“手段”或“技巧”,而是指在教学全程做到对学习者“提升自信”“维护自尊”。

“提升自信”是当学习者初步尝试,取得成绩时,教师要及时关注、肯定;“维护自尊”是当学习者遇到困难,学习进程并不顺利时,教师要及时正向鼓励,维护学习者的自尊心,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需要注意的是提升自信时的赞许,切忌“空洞的表扬”,换句话说就是表扬要具体,不能笼统。

请尝试回答表1-2所列练习,十二个师生对话情境,根据每个情境中教师对话的文字内容,大致判断教师的表达是“提升自信”“维护自尊”“降低自信自尊”,抑或是“空洞表扬”。

表1-2 师生对话情境判断练习

续表

总之,先从情感方面建立联系,是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建立促进学习氛围的重要手段。这种维护或提升,其背后的原理都来自心理学的同理心——尽可能站在学习者角度,客观地理解其心理和情感,并把这种关注表达给学习者,以期快速拉近师生间心理距离,建立信任。在引导式教学课堂上,这一要素通常与第一要素激发动机结合运用。

自检:作为教师的您,在课堂上真的做到了这样表扬和鼓励学习者了吗?

(六)引导探究

如果说前面是强调了“先处理心情”,那么此处就是体现了“后处理事情”的原则。引导探究更多地体现在处理具体教学过程的方式上,即运用怎样的方式,引领学习者主动思考与探索,结合经验(关联旧知),内化新知,自主建构意义,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1.讲授式教学模式和引导式教学模式

(1)讲授式教学模式(简称AGE模式)由三部分组成:

1)论点(Argument):

提出你的观点、原理、概念、要求等,需要学习者认同、理解、接受。

2)论据(Grounds):

论据就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根据,是论证的基础,解决的是“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论据有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两种。事理论据除一般原则外,还包括那些从长期生活实践中概括出来的、被公认为符合事理的谚语、俗语、典故等。常用案例、数据、图表、故事、推理等来作为“论点”的依据。

3)论证(Expound):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它解决的是“怎样证明”的问题。要想学习者接受某个原理、观点,除了教师提出的“论点”有理外,还取决于教师是否会“说理”。只有说理充分,分析透彻,论证周密,才会有说服力。

所以,讲授式教学模式(AGE模式)常用在需要明确定义,解析原理,强调观念等教学过程中。它是逻辑基本功和教学基本功。

(2)引导式教学模式(简称DATE模式)由四部分组成:

1)设计(Design)。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就某一学习内容,设置适宜学习的情境、问题、案例、要求等。

2)探讨(Action)。引导学习者自身思考、行动,促进学习者之间交流,师生之间交流。此时教师不是“负责提供答案的那个人”,而是引导目标/方向、鼓励前行、提供支撑资源的“促动师”。

3)展示(Take-on)。让学习者将学习所得呈现出来,突出意义建构的形象化,不但能够促进学习内化,还因为要对外展示,而加强学习者主动负责的意识。

4)点评(Evaluation)。先由学习者自我点评、再由学习者之间点评,最后由教师点评。最大限度调动学习者的参与,体现互动与协作的学习。

临床教学中DATE最常见于两种类型,即问题/案例讨论型和技能演练型。其每部分设计要点如表1-3所示。

表1-3 DATE模式设计要点

2.学习能量的“双鱼模型”

学习者存在着一条“学习关注度曲线”(如图1-3浅灰色曲线所示)。教学实验证明,成人学习关注度具有“开始高,中间低,结尾再高”的U字形特点,而且持续关注的时长,最长不超过90分钟。

图1-3 学习能量的双鱼模型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DATE模式时,要充分结合“学习关注度曲线”,在关注度高时,只要低度教学刺激,起到及时有效引导,取得预期学习成效即可;而在课程中间时段要重视学习者学习关注度降低,需要高强度教学刺激,及时强化引导,加强学习者自主与协助式学习。

与“学习关注度曲线”对应的是教师的“教学刺激度曲线”(如图1-3深灰色曲线所示),实践证明以下不同的教学方式所具备的刺激度强弱,可以适度运用在课堂的不同阶段,或者也可视课堂学习者状态,灵活及时采用(图1-4、图1-5纵轴由低到高表示教学方式刺激度“由低到高”)。

图1-4 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图:全程低刺激度,匹配学习关注度不足

图1-5 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图:刺激度有高有低,匹配学习关注度较好

3.课堂提问的学问

提问是引导式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需遵循以下六大原则:

(1)课程开始阶段应面向整个课堂提问。不要针对个人,以免引起紧张、对立和忽视整体。

(2)确认学习者正确理解了教师的提问。此时常需要教师确认学习者的理解,而不是反复报出自己的问题。

(3)有时会遭遇无人回答的状态,此时需要教师注意学习者的肢体语言,邀请那些微笑着与教师目光交流的、坐姿前倾的学习者,他们往往都会很好地“配合”教师来回答问题。

(4)避免有倾向性提问。比如教师先否定一个观点,然后再问学习者谁同意那个被刚刚否定的观点,必然会造成学习者困扰。

(5)避免问题使学习者产生防御或对立情绪。让学习者感受到被愚弄或被轻视的提问均应避免。

(6)避免“惩罚式点名提问”“个别式夸赞”。“惩罚式点名回答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上,常见于教师对那些不注意听讲、交头接耳的同学的“惩罚”。“个别式夸赞”往往是教师“无意”造成的,比如课堂上,就教师的提问,有好几位学习者都表达了自己观点,但教师只对其中某一位学习者给予了肯定或赞扬,从而无意间造成对其他回答者的“忽视”。

引导式教学提倡教师多做“探询式提问”,它能够激发学习者的潜能,进行深度思考,调动积极性。常用探询式提问有两种:

(1)描述性问题:

1)发生了什么?

2)如何清晰定义问题?

3)现在情况如何?

4)你是如何处理的?

5)能谈谈感受吗?

(2)引导性问题:

1)你觉得产生它的原因是……?

2)你解决问题的目的是……?

3)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

4)各种办法的结果预估?

5)你决定怎么做?

6)结果与期望的符合度?

4.及时有效的反馈

教学反馈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做出描述与评价的过程,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是建构学习成果的必要环节。反馈应遵循“四步反馈法则”:

(1)情境:

客观描述学习者当时所处的教学/学习情境。

(2)行为:

客观描述学习者当时的所言所行,不做评价,更不要做“动机推断”(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言行)。

(3)感受:

学习者在这一特定情境下的言行,给现场其他人带来的主观感受。注意这里强调的是他人感受,不一定是学习者本意。

(4)建议:

可以表达同意、支持、赞赏……也可以提出改进建议。记住,不做空洞的评价。

引导式教学的反馈分三个层次。首先是学习者自我反馈,其二是学习者之间的反馈,最后是主讲教师的反馈。所有反馈都要先说做得好的地方,再说可以提升的地方。(为什么用这种语术?请关联一下前面讲过的旧知。)

(七)进程管理

课堂的进程管理,不但是确保教学过程的合理完整,更是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保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时长,既涉及专业内容难易程度,也涉及学习对象经验成熟度,还涉及教学方法的适宜组合。成人继续教育课堂,以90分钟为例,仅考虑教学方法的时长安排,可以参考以下分时安排(图1-6)。

图1-6 基于教学方法的90分钟课堂安排

在引导式教学中,常有三种处理学习者学习疑问的方法,处理得当既能解决学习者的学习困惑,又能关注课堂其他学习者,并可掌控整体学习进程。如图1-7所示。

“回应一”是传统的课堂问答模式,教师直接回答学习者的问题,这是引导式教学不提倡的。

当个别学习者提出问题/疑问,在教师确认理解无误后,引导式教学提倡将此个别学习者的问题/疑问,“传球”给其他学习者,这样既能了解其他学习者对此知识点/疑问点的学习掌握情况,也可调动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并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即图中“回应二”的方式。

图1-7 处理问题/异议的三种方式

若出现大多数学习者都有此问题/疑问时,教师再使用图中“回应一”的方式。

若出现时间不足,甚至是有争议的话题,教师可以采用图中“回应三”的方式,在课堂设置“停车场”看板,把学习者的问题/争议点记录下来,告知大家课下另行讨论,从而将课程进程引回。

(八)课程收结

善始善终是一堂好课程的标志之一。课堂的结尾不仅仅是要对一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还需要强调重点,归纳升华学习者的收获,最后还要号召行动——学以致用。

引导式教学提倡课程收结先由学习者开展,这既能调动参与、主动学习,又能检验掌握的水平。通常我们在教学中会让学习者,以组为单位,画一幅“4F(Future目标,Find 转变,Feeling感受,Fact知识点)学习收获树”作为对本次学习的回顾与总结(图1-8)。

图1-8 4F学习收获树

引导式教学是当今世界上多种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其本质是强调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不仅仅体现在积极跟随教师的思路、节奏,积极配合教师教学要求,它更加突出在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辅导下,学习者自主探究事物的本质规律,以及事物与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找出解决问题或创新发展的具体路径。

它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它的教学模式需要突显学习者的“经验”“对话”“协作”和教学的适宜“情境”,而不是单纯强调教学内容的权威,更不能单纯强调教学的单向传输。

从以上探讨可以看出,引导式教学最适合面向有一定经验的学习者,比如面向临床药师设计开发的学习项目,他们不再是专业知识的“完全小白”,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调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通过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和对话,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解决问题或创新发展。

这就是我们需要了解、掌握引导式教学法,在临床药师的人才培养、继续教育中灵活、有效地加以运用的意义所在。

(张牧寒) TCLg06cvD1GHbPIsx3QZjI9054KVnO4t2JTy8RCW4qPuh46pcX+n6+ykfSwDFuj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