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

抗原(antigen,Ag)是指任何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其能与T、B淋巴细胞膜上的受体(T cell receptor/B cell receptor,TCR/BCR)或分泌性的抗体识别和结合,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特异性结合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抗原的基本特性是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免疫反应性,又称抗原性,指抗原与免疫应答产物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如病原体、异种动物血清。仅有免疫反应性的抗原被称为半抗原,如多数多糖和所有的类脂。半抗原可以和蛋白载体结合形成完全抗原,从而获得免疫原性。半抗原又分为复合半抗原和简单半抗原。复合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只具免疫反应性。类脂主要经CD1分子(CD1a、CD1b、CD1c和CD1d)提呈给T细胞。CD1四聚体(CD1 tetramer)技术可以鉴定CD1限制性T细胞,为研究基于这些T细胞的新治疗方法奠定基础。结核分枝杆菌的硫糖脂(sulfoglycolipids,SGLs)、分枝菌酸(mycolic acid)经CD1b提呈。简单半抗原既不具免疫原性,又不具免疫反应性,但能阻止抗体与相应抗原或复合半抗原结合,如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的水解产物,比一般半抗原分子量小,但有特异结构的化学活性基团物质如青霉素、磺胺剂等。一般B淋巴细胞识别半抗原决定簇,T淋巴细胞识别载体抗原决定簇。

根据发挥作用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抗原可以分为胸腺依赖性抗原和非胸腺依赖性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需在巨噬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的参与及T细胞辅助下,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也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产生IgG等多种类别抗体;可诱导产生免疫记忆。细胞、病毒及各种蛋白质均为TD-Ag。先天性胸腺缺陷和后天性T细胞功能缺陷的个体,TD-Ag诱导其产生抗体的能力明显下降。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在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细胞辅助,此类抗原只含有B细胞抗原决定簇,只活化未成熟B细胞,诱导产生的抗体仅为IgM。TI-Ag一般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和记忆应答。如细菌的脂多糖、荚膜多糖及鞭毛素等。抗原的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专一结合的特性。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为抗原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AD),是介导抗原与抗体或TCR/BCR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的特殊化学基团,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一个抗原分子能和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一个完全抗原通常含有多个抗原表位,可以和多个抗体结合,即多价抗原。

抗原表位按照结构可分为两类:线性表位和构象表位。线性表位又称连续性表位,由连续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构象表位又称非线性表位,由不连续排列、空间上形成特定构象的短肽、多糖残基等构成。抗原表位按照所识别淋巴细胞的不同又分为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T细胞表位大多为线性表位,在抗原中的位置不固定,但需经过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后才能暴露该表位;B细胞表位位于抗原表面,有直接被B细胞识别的线性表位或构象表位。TD-Ag同时含有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免疫应答的特异性体现在抗原可以与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结合。由于抗原异质性(即单一抗原往往具有多种抗原表位),两种不同的抗原可能存在相同或者相似的抗原表位,含有共同表位的不同抗原称为共同抗原或交叉抗原。同种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同时与含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发生的反应则称为交叉反应。

一、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的种类与生物学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是揭示致病及耐药机制和研发新一代诊断、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基础。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序列蛋白质组解析使其抗原发现、性质鉴定发生了革命性飞跃。采用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质芯片的方法,从4262个结核分枝杆菌抗原中筛选出152个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有较高滴度IgG抗体的抗原,其中11种抗原(Rv2031c、Rv1408、Rv2421c、Rv2716、Rv2002、Rv2097c、Rv0248c、Rv2026c、Rv0389、Rv2906c和Rv2928)的抗体水平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显著高于潜伏感染者。Rv2031c、Rv3692和Rv0444c可能作为耐药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抗原,三者联合应用于抗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6.7%和100%。将3480个结核分枝杆菌蛋白分别与结核病患者的血清反应,发现20种蛋白反应活性强,且3种为新的抗原:Rv1987、Rv3807c和Rv3887c。部分抗原总结见表1-4-4。

表1-4-4 血清学鉴定发现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

续表

目前研究较多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主要为蛋白质类抗原和糖脂类、糖肽类抗原。这些抗原的表达还具有时空特异性。

(一)蛋白质类抗原

如前所述,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编码的4000多种蛋白质在特定条件下,都可能属于这类抗原,这也是传统研究较多的抗原。根据在结核病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择要介绍。

1.ESAT-6家族抗原

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中有一类与早期分泌抗原6(early secretory antigen-6,ESAT-6)非常相近的小分子蛋白,其与ESAT-6在蛋白水平上约有22%的同源性,这些蛋白统称为ESAT-6家族蛋白。因该家族蛋白含有Trp-Xaa-Gly(W-X-G)序列,又称为WXG家族蛋白。结核分枝杆菌中编码23个ESAT-6家族蛋白,包括EsxA-W,它们在基因组中以类操纵子的结构成对存在,形成11对基因对及1个孤儿基因: esxA (Rv3875)/ esxB (Rv3874)、 esxC (Rv3890c)/ esxD (Rv3891c)、 esxE (Rv3904c)/ esxF (Rv3905c)、 esxG (Rv0287)/ esxH (Rv0288)、 esxI (Rv1037c)/ esxJ (Rv1038c)、 esxK (Rv1197)/ esxL (Rv1198)、 esxM (Rv1792)/ esx N (Rv1793)、 esxO (Rv2346c)/ esxP (Rv2347c)、 esxQ (Rv3017c)、 esxR (Rv3019c)/ esxS (Rv3020c)、 esxT (Rv3444c)/ esxU (Rv3445c)、 esxV (Rv3619c)/ esxW (Rv3620c)。该家族蛋白均存在多个 T细胞表位,大多数是活力很强的T细胞抗原。该家族中研究最多的是 esxA (ESAT-6)/ esxB (CFP10),该基因对位于RD1区,以共转录形式表达,并可形成1∶1的复合物发挥功能。该家族其他成对存在的基因很可能也具有和 esxA (ESAT-6)/ esxB (CFP10)类似的转录模式。ESAT-6同时具有T细胞和B细胞抗原决定簇,在整个感染过程中都表达,可以被T细胞识别而产生大量IFN-γ,从而产生保护性细胞免疫及免疫记忆。但是,最近的疫苗实验发现,仅产生IFN-γ的CD4 + T细胞不足以提供保护性。其他分枝杆菌的CFP10和ESAT-6具有约40%的一致性,同样能刺激产生大量IFN-γ,免疫学特性相似。ESAT-6和CFP10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诊断敏感性。

2.PE/PPE家族蛋白抗原

PE和PPE是结核分枝杆菌中独特的蛋白家族,其N末端分别含有保守的脯氨酸-谷氨酸(Pro-Glu)和脯氨酸-脯氨酸-谷氨酸(Pro-Pro-Glu)基序,PE/PPE家族蛋白在结核分枝杆菌H 37 Rv基因组中约占比10%,其中PE家族蛋白有107个(包括38个PE亚家族成员和69个PE-PGRS成员),PPE家族蛋白有69个(24个PPE-SVP亚家族成员,23个PPE-MPTR亚家族成员,10个PPE-PPW亚家族成员和12个PPE亚家族成员),并且PE家族蛋白常常位于PPE家族蛋白的上游,构成操纵子的结构。PE/PPE分布在细胞被膜表面或分泌到菌体外,是参与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候选分子。同时PE/PPE家族蛋白主要分布在致病性分枝杆菌中,在结核分枝杆菌之外的分枝杆菌中很少存在同源蛋白,若以该家族蛋白作为抗原进行血清学诊断可能避免交叉反应,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大多数PE/PPE家族蛋白的功能不清楚,但多与免疫相关。PPE31、PPE68和PE35是结核分枝杆菌在宿主内生长所必需,PE25/PPE41蛋白复合物和PE11均能诱导宿主巨噬细胞坏死,且PE25/PPE41能够显著增强细胞的免疫应答,PE-PGRS62能抑制吞噬体的成熟,PE-PGRS30能抑制吞噬溶酶体的融合,PE-PGRS33、PPE18、PPE32、PPE34均能与TLR-2相互作用从而调控宿主的免疫反应。PE/PPE家族蛋白可能作为候选的疫苗靶标。PPE42能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其重复基序Gly-XGly-Asn-X-Gly很可能是引发体液免疫的重要基序。PPE41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强度甚至超过Hsp或PPD。PPE17作为T细胞抗原能够诱导T细胞产生IFN-γ,且可以作为诊断标记,区分BCG免疫个体和结核病患者。PPE37和PPE64血清学诊断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ESAT-6。

3.热休克蛋白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一类广泛存在、高度保守且在应激条件下可被诱导表达的一类蛋白,因此又称为应激蛋白,可参与细胞对环境刺激的耐受及细胞稳态的维持等。热休克蛋白按照分子量大小可以分为Hsp100、Hsp90、Hsp70、Hsp60、小分子HSP家族,每个家族中均有多个成员。结核分枝杆菌在刺激下也会高表达多种热休克蛋白,共同诱导T细胞免疫应答。比如 Rv0440 编码的Hsp65可以诱导TNF-α、IL-6、IL-8,介导宿主T细胞免疫反应,且其DNA疫苗可以明显降低结核病小鼠模型肺和脾脏中的细菌数量; Rv0350 编码的Hsp70具有多个T细胞抗原决定簇,可以被CD8 + T细胞识别并产生免疫应答,同时也可以被CD4 + T细胞识别,诱导TNF、IL-6、IL-1β的产生,因此Hsp70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具有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编码的Hsp16.3在结核分枝杆菌胞内存活和宿主内潜伏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Hsp16.3存在于鼠和人的T淋巴细胞表位,并且Hsp16.3和Hsp16.3合成肽诱发的免疫应答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4.抗原85复合体(Ag85)

Ag85是分枝杆菌中具有较强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活性的蛋白,既是膜蛋白也是分泌蛋白,在结核分枝杆菌中占分泌蛋白总量的45%左右,至少包括3种蛋白组分:Ag85A、Ag85B和Ag85C,其编码基因包括 fbpA fbpB fbpC ,三者具有高度的同源性。Ag85可以作为纤连蛋白介导细菌和宿主细胞的黏附,对结核分枝杆菌在宿主内的定殖有重要作用。同时,Ag85具有分枝菌酸转移酶活性,对结核分枝杆菌细胞被膜的完整性非常重要,是候选药物靶标。Ag85复合体具有重要的免疫保护作用,能够诱导Th1型细胞免疫反应和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其DNA疫苗的免疫原性和BCG相当,rBCG-Ag85B重组疫苗能够诱导强于BCG的CD8 + T细胞反应。

5.其他分泌蛋白

其他参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泌蛋白,可能也是非常好的抗原。如34个参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中,许多是已知的抗原如ESAT-6。

(二)糖脂类抗原和脂蛋白抗原

糖脂类抗原和脂蛋白抗原最近研究较多。从多方面认识糖脂类抗原是研发基于这些抗原的有效抗结核病措施的前提。

1.脂阿拉伯甘露聚糖

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ipoarabinomannan,LAM)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的糖脂类抗原。LAM是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主要包括4个结构域:磷脂酰肌醇锚点、α-(1-6)串联的吡喃甘露糖的甘露聚糖骨架、含有多个阿拉伯呋喃糖苷残基的阿拉伯聚糖链、含有不同糖基序的末端帽子。LAM具有广谱的免疫调节效应,可以刺激细胞因子TNF、GM-CF、IL-1α、IL-1β、IL-6、IL-8和IL-10的产生。同时LAM可以作为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重要标记分子。HIV感染可能影响识别分枝杆菌糖脂的T细胞和免疫。单细胞分析发现靶向特定LAM抗原的T细胞群体具有异质性。HIV感染可以导致抗分枝杆菌感染缺陷。CD1b四聚体研究分枝杆菌糖脂应答性T细胞库发现:对糖脂应答的T细胞表达记忆细胞的标记基因、HIV共受体CD4和CCR5,但是在HIV-MTB共感染的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中,则未见这些标记表达。这可能与LAM在HIV-MTB共感染中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有关。LAM作为诊断靶标可能还需要和其他诊断方法联合使用,比如联合检测血清中LAM、38-kDa和16-kDa抗原的抗体量,可以极大提高结核病的诊断敏感性。葡萄糖-6-O-单枝菌酸(glucose-6-O-monomycolate,GMM)抗原经CD1b提呈,被TCR识别。脂蛋白类抗原也经CD1b提呈给保守的T细胞。从结核病患者分离记忆B细胞,体外培养,克隆其中LAM-特异性人单克隆抗体,分析这些单抗的表位特异性发现:LAM具体来自何种分枝杆菌、阿拉伯呋喃糖苷分枝非还原末端加帽的性质都影响表位特异性。LAM抗体可以检测尿液中分枝杆菌组分。优化抗体检测尿液中LAM需要进一步考虑LAM抗原结构的复杂性以及人体对该抗原应答的抗体多样性。免疫治疗则需要考虑抑制LAM特定结构基序的功能活性。

甘露糖加帽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mannose-capped lipoarabinomannan,ManLAM)改变Akt-mTOR和近端TCR-CD3信号通路,抑制CD4 + T细胞活化。蛋白质组分析发现ManLAM 激活的CD4 + T细胞中,131个蛋白质的149个独特肽段被差异调控,涉及蛋白质翻译、三羧酸循环、RNA代谢等过程。其中关键的节点蛋白质有PCNA、Akt、mTOR和UBC。细胞周期被阻断在G2M期。ManLAM抑制Akt 和mTOR磷酸化,降低去泛素化酶Usp9x和Otub1的表达。NF-κB磷酸化水平降低,提示经抑制Usp9x-Akt-mTOR通路而干扰CD28信号通路。

2.硫糖脂

硫糖脂(sulfoglycolipids,SGLs)是分枝杆菌细胞壁上的脂类。抗原提呈分子CD1b可以结合它们并提呈给T细胞。CD1b四聚体影响SGL免疫性质的参数包括饱和度。

3.双邻酰基海藻糖

双邻酰基海藻糖(Di-O-acyl trehalose)是细胞壁糖脂,可能参与免疫逃逸,导致小鼠骨髓来源的DC产生耐受表型如低表达抗原提呈和辅助刺激分子,改变细胞因子产生下调IL-12,上调IL-10、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和CD25。双邻酰基海藻糖促进FoxP3 + 调控T细胞增殖。

4.葡萄糖-6-O-单枝菌酸

葡萄糖-6-O-单枝菌酸(GMM)抗原经CD1b提呈,被TCR识别。脂蛋白类抗原也经CD1b提呈给保守的T细胞。将识别糖脂类抗原的CD1分子纳入疫苗设计,也是新一代结核病疫苗研发的方向之一。

5.ManLAM相关的糖脂或者脂聚糖

如磷脂酰肌醇甘露糖(phosphatidylinositol mannosides,PIMs)、海藻-6,6′-二乙醇酸(trehalose-6,6′-dimycolate,TDM)、脂甘露聚糖(lipomannan,LM),具有不同的免疫调控活性。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表达与否和表达水平随生长阶段、感染不同时间而异。巨噬细胞内不同感染阶段表达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可以募集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发生应答。这些抗原分子互补,抑制宿主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早期(1天)表达抗原促进结核分枝杆菌介导的激活DC细胞,稍后(5天)表达的抗原抑制DC激活。所有基因都下调巨噬细胞的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破坏与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相互作用。1天和5天表达的基因下调DC细胞产生促炎症细胞因子,破坏DC-T细胞相互作用的信号3(signal 3)。经抗原暴露DC激活的T细胞分泌低水平IFN-γ和IL-17,但维持高水平IL-10分泌,诱导阻遏应答。1天和5天表达基因诱导TLR2诱导的DC表达SOCS1,下调IL-12分泌,DC活性氧ROS产生也降低。1天表达基因下调诱导性NO合成酶2的表达。部分抗原可以代表感染的不同阶段,如ESAT-6/CFP10和Ag85B一般代表结核分枝杆菌活跃复制期;Rv1733c、Rv1737c和Rv2029c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持留/休眠期DosR调控单元的蛋白质;复苏促进因子Rv0867c和Rv2389代表结核分枝杆菌复发;感染小鼠肺部后上调表达的抗原分别是Rv0440、Rv0645c、Rv1980c、Rv2031、Rv2215、Rv2626c、Rv3407和Rv3616c。结核病患者中Ag85B和Rv2029c的IgG水平与结核分枝杆菌数量正相关。Rv0440的IgG水平具有性别差异。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小鼠或人体中,ESAT-6特异性的T细胞分化程度比Ag85B特异性T细胞高。两种类型的T细胞在小鼠肺部控制结核分枝杆菌的能力都受到限制,但是受限的原因各异:Ag85B特异性T细胞受限是因为持留菌的抗原表达降低,而长期抗原刺激则使得ESAT-6特异性T细胞功能耗竭。

自然感染或免疫过程中,对脂类特异性T细胞应答进行群体研究发现:外周血中CD1限制性T细胞的功能具有多样性,脂类和蛋白质类抗原特异性T细胞具有功能互补性。结核分枝杆菌的蛋白抗原和非肽的脂类抗原都可以激活人T细胞。脂类抗原结合CD1分子后被T细胞识别,但结核病患者中CD1-应答性T细胞的效应功能尚无系统研究,与分泌的蛋白质抗原的T细胞应答的关系也不清楚。流式细胞仪横断面比较19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和22例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南非成年人CD1-限制性T细胞对5种细胞壁脂类抗原的应答,并与同样人群对5种蛋白质抗原的应答进行比较研究,发现CD1b-限制性T细胞产生抗分枝杆菌的IFN-γ和TNF-α,CD4 + 、CD8 + 和CD4 - CD8 - T细胞亚群都检测到这两类细胞因子。葡萄糖单枝菌酸特异性的多功能CD4 + T细胞同时表达CD40L、IFN-γ、IL-2和TNF-α。脂类特异性的CD4 + T细胞的频率为0.001%~0.01%,且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状态无关。脂类应答性CD4 + T细胞与蛋白质应答性CD4 + T细胞的相关性差。

总之,深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并适当组合多种抗原,检测其诱导的细胞因子,可以了解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处阶段,有利于精准治疗、有效预防。开发疫苗方面,识别阶段性表达的抗原T细胞介导的免疫保护需要多种免疫策略并用,拓宽疫苗研发思路。

二、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主要分为两大类:抗原的理化性质和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

抗原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抗原的分子量、化学属性、抗原表位的易接近性和物理状态等。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抗原性物质分子量一般大于10kD,原因在于大分子物质结构复杂,抗原表位多且不易被降解。抗原性物质一般为大分子有机物,比如蛋白质、多糖、多肽等,并且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抗原物质中抗原表位的空间位置不同可直接影响与B细胞的BCR结合,因此抗原表位越容易与受体结合则抗原免疫原性越强。抗原的物理状态也会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比如颗粒抗原的免疫原性强于可溶性抗原,聚合抗原的免疫原性强于单体抗原。

(二)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取决于抗原的异物性、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及机体自身因素。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异物性就越强,比如亲缘关系近的灵长类动物组织成分对人体来说是弱抗原,而亲缘关系远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分枝杆菌等就会引起人体强烈的免疫应答。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有多种,按照引起免疫应答强度从强到弱依次为: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口服。机体自身因素也会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比如遗传因素导致不同种属动物对同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程度不同,其他机体因素如个体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也会影响宿主的免疫应答。

三、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是指可非特异性激活T细胞和B细胞,并不受TCR或BCR特异性限制的物质。

免疫佐剂指预先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能够增强抗原免疫原性的物质。免疫佐剂有多种类型,属于化合物类的如弗氏不完全佐剂、氢氧化铝等,属于生物制剂类的如卡介苗、细胞因子等,属于新型佐剂的如纳米佐剂等。目前用于人体的佐剂主要包括氢氧化铝、明矾、细胞因子、胞壁酰二肽等,主要用于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和抗感染的辅助方案。铝作为佐剂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刺激细菌组分感受器NLRP3,进一步激活炎症体。弗氏完全佐剂是含有灭活分枝杆菌的油水乳化物。其中的肽聚糖胞壁酰二肽和糖脂海藻糖二枝菌酸(trehalose dimycolate,TDM)也具有佐剂活性。大多数佐剂通过激活病毒或者细菌的模式识别受体,直接激发适应性免疫应答。佐剂的毒性和佐剂效应如影随形。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衍生物单磷酸脂A是TLR-4 配体,仍然具有佐剂效应,但毒性比LPS低。未甲基化的CpG DNA激活TLR-9,TLR-7的激活剂咪喹莫特(咪唑喹啉类化合物,分子式:C 14 H 16 N 4 )是小分子药物,也具有佐剂活性。

40多年来,卡介苗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通过膀胱内注射治疗非肌肉侵袭性膀胱癌等浅表性膀胱癌,但约40%的膀胱癌患者对卡介苗不应答。治疗的免疫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与BCG疗效有关的因素颇多,免疫抑制性分子CTLA和CD39表达水平,IL18-结合蛋白-a、IL23、IL8和IFNγ-诱导的蛋白-10,CD4 + T细胞表达的IL-21、IFN-γ、IL-4、IL-10、IL-17,M-CSF介导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极化,NKG2D、Ki-67/CK20、IL-2、IL-8、IL-6/IL-10、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的表达水平,免疫细胞类型,遗传多态性如TNFα-1031T/C(rs1799964)、IL2受体α(interleukin2receptor alpha,IL2Rα)(rs2104286T/C)、IL17A-197G/A(rs2275913),IL17RA-809A/G(rs4819554)、IL18R1(rs3771171 T/C)、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K469E(rs5498)、Fas配体(Fas ligand,FASL)-844T/C(rs763110)和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1(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receptor 1,TRAILR1)-397T/G(rs79037040),miRNAs、表观遗传修饰等都与卡介苗治疗膀胱癌的疗效相关。

(谢建平 李 萍) NUVSe8H90O6IPjmiMBTPKoe2PxZLXxfMGZgZYSG2cpcg7NAlPaERb0Rmzs/WDVd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