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技求精,业求勤,德求效,趣求纯
——经方大家江尔逊先师素描

笔者与先师江尔逊先生合影(摄于1976年)

一个被称为临床医学大家的人,必然在一生施治无数病人的同时,成功挽救过大量危重患者的生命,并且有着极具影响力的著作传世或其门下新秀辈出。而在当今社会这些功绩又会由另一条“考核线”量化出来,那就是由业内的影响力、知名度所托起的权威度和由各级组织代表政府所给予的肯定度。

先师江尔逊行医60年,活人无算。1982年于南阳召开张仲景学术研讨会,这是一次中日学者共聚,伤寒大家云集,学术水准极高,参加人数众多的专业盛会。会上先师以令人称奇的险重病案、令人仰慕的学术水平和令人信服的解读方式所撰写的学术论文《运用仲景学说治疗疑难重证的体会》,一经宣读,顿时获得了参会者的喝彩。可以认为,那一刻,其伤寒临床家的地位即已确立。而其后发表的60余篇与《伤寒论》相关的学术论文,则为这个“家”的地位赢得了更为广泛的认同。后来就有了“研究桂枝汤的权威在乐山”的赞誉。先师不仅精勤不倦,同时以事业发展、学术传承的高度传道授业,古稀之年尚举办高徒班,以培养高级中医人才。这一举措从事实上宣告了上承接承淡安、陈鼎三、陈逊斋三位伤寒、针灸大师,下传我辈之三江伤寒学术流派的诞生。这个流派由我辈又再传两代,迄今已成完整的百年传承体系。其中第四代、第五代传人已遍布海内外。

各级政府对江老的贡献做出了充分肯定。1990年先师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并担任第一届乐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江老1917年出生于四川夹江县,1999年辞世。在60年的行医生涯中,江老登峰越壑,涉流搏江,一路攀行,抵达了仲景学说研究者中寥若晨星的高度,成为后学者心中的宗师和楷模。我们在继承江老学术思想时,首先对其光辉人生的形成做一番探索和考究。这种探索就从他一生表现出的技求精、业求勤、德求效、趣求纯开始吧。

一、技求精

凡为医学大家,均是技术精良者,而其臻于精良之路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说来,除嗜书如命,年高岁迈仍手不释卷,躬身临床数十年如一日,具极高的领悟能力,能化幽玄于浅理等这些相同点外,尚有各自不同的求索之途。就像百花园中争奇斗艳的花朵一样,各因其种属之异、土壤之殊、阳光之度、水分之适而娇艳。研究这种不同,能为后学提供可参可鉴之范体,并可在学习此范体时,参效别的范体,从而在不同熔炉中得到冶炼。

那么,江老学术之精是如何求得的呢?

第一,不断参拜不同学术背景的名师。江老幼少体弱多病,15岁时,其母即听经方大家陈鼎三(后来成为江老岳父)之劝,令其休学在家边养病边学医。按照陈鼎三先生的安排,在家闭门静读《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由读而诵,由诵而背,寒来暑往,历经5年,对上述经典已融汇于胸,尤其对《伤寒论》已能流畅背诵,方随陈师诊病。陈师带着一批弟子,白日诊病,夜间讲课答疑,因江老熟读经典,故水平遥遥领先。因陈师名播遐迩,不少危重证患者家属均需用滑竿(类似无棚轿)抬着陈师前往病家诊治。这种诊治一般都需住在病人家中,等待服药见效后方可离开。这完全是一种极为严格,甚至可称“残酷”的现场考试,因为药后无效是不能离开的。而陈师多以病人或转危为安,或病减热退、吐停泻止等主要症状消失的完满答卷交出。两年的跟师临床,使江老从一个医学生,转变成了一个医生,从一个书本知识的拥有者,变成了一个理论与临床的结合者。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单独行医且持续半个多世纪的临床生涯。陈师给予江老的,除了熟读经典、背诵经典、融汇经典的基本功外,还有救治一些疑难重证的“绝招”。这些绝招有的已经成了代代相承且广播医林的“杀手锏”。如三花汤治大头瘟,《古今录验》续命汤治风痱,豁痰丸治痰热壅肺危症等。

江老并未满足于现状。技必臻精的远大目标和好学求知的欲望涌动,使他努力扩展着自己的视野,寻找着新的学习天地。当时针灸在四川少见使用,对针灸稍有掌握者,每故作神秘,不愿轻易示人。而江老在研读《伤寒论》时,深感仲景擅用针灸,推崇针药并用的学术特点,于是有了强烈的学习针灸的愿望。机会总是留给有心人的,抗日期间,大批专家学者避难来川,而针灸大师承淡安和伤寒大师陈逊斋先生亦先后来川。江老访得陈逊斋在重庆办学行医的消息后,毅然关闭诊所,长途跋涉,只身前往。其执着精神和求学渴望深深打动了逊斋前辈,遂倾囊相授。

1947年,江老闻听针灸大师承淡安先生带病从江苏无锡来川避难,住在简阳县(现简阳市)养马河小镇上,立即致函请求前往学习,当得到承老同意后,立即邀约家乡同道数人,赶至简阳,跟随承老,白日侍诊练针,夜晚聆听讲课。承老虽未脱病体,仍循循善诱,为了能让学生找准每个穴位和准确掌握针灸手法,常把手执针,传授操控。时隔40年,江老还常提起承师慈如父兄的授业情形。这段学习,江老不仅学得了针灸技术,也强化了他的临证思维能力。几十年后,江老在讲解《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瘫痪的机理时,认为是脾胃突然升降失调而致,并引用跟承师时所学的理论为证。承师治一四肢痿废病人,久无进展,后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而四肢不用”,乃独取“脾之大络”的大包穴,终使痼疾痊愈。可见江老对承师学术的传承,已远远超出了一针一穴等具体诊疗层面。学习过程中,江老目睹了针灸的神奇效果,为日后针药并用治疗各种病证培养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也为日后针药并用临床特色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得一名师必会成为人才,那么,得两名师则可成为超群之才,而得三名师亲炙者,必会成为卓尔不群之大才。江老成为大才,是在技必求精的路上紧执一个“求”字得来的。

第二,不断借鉴和吸纳西医之长。江老虽身居一隅却视野开阔,反对门户之见,提倡中西合参。因此,他在早年攻读中医书籍时,即兼读了一些西医书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老成为为数不多的最早进入公立医院的中医师。1959年由县医院调到市人民医院在西医病房从事中医工作,并且在查房、会诊、病历讨论中学习了大量西医知识,也有机会观看尸体解剖,从中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并将之作为辨证论治时的参考要素。但参考绝非主体,江老坚持以中医为主体,吸纳西医之长,以丰满和完善自己,这是其技得以精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江老出身书香门第,历代崇尚读书,血液中涌动着自觉的读书上进因子。

中医界公认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是中医大家的成功之路。但不可否认的是,同样坚持走此路的人中,所达到的高度是大相径庭的。而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不同呢?江老在这里发挥了范本作用。纵观江老在这条路上,无论哪节哪段所表现出来的渴求、追求和探求精神都是强烈的。渴求标示着主动性,追求标示着目标性,探求则标示着创造性。因而,这种主动性、目标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直接决定着一个医家所能到达的高度。这是我们从江老技求精的过程中所得出的一条经验。

二、业求勤

江老一生勤于读书,15岁即熟读了中医四大经典,还读了陈鼎三先生为授徒而编写的《医学探源》。该书作为教材,江老不仅熟读牢记,多年后,还将之校点付梓,公开发行。除此之外,江老广览博求,数十年来,手不释卷,深居简出,在读遍了其父(亦为医者,只是英年早逝)留下的大量医书后,还常去书店,凡遇喜爱之书,总打紧家中其他开销,将书购回家中,如饥似渴地阅读。这种勤奋地读书,不仅筑牢了根基,丰厚了学养,也使江老在学与用的不断验证过程中,渐渐地对一些古代著名医学家的特点、专长与不足做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如对医学大家张景岳和陈修园的评价,江老认为景岳文采飞扬而修园之方用之更验。因而江老平时甚爱陈修园的《南雅堂医书全集》。又如黄元御之《四圣心源》,江老对其“天人合一,一气周流”的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之论述颇为称道。作为经方大家,江老研读伤寒名家之著甚多。除对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张令韶《伤寒论直解》等的气化学说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推广使用外,对程郊倩之《伤寒论后条辨》,周扬俊的《伤寒论三注》,沈目南的《伤寒六经辨证治法》及钱天来的《伤寒溯源集》,王子接的《伤寒古方通》等大量名著均深读细研,并常于讲课时对其中某个观点进行述评。江老勤于学习的范围不限于某一流派,甚至不限于国内医家的著述。他对日本汉医学家之著述亦爱不释手,举凡汤本求真之《皇汉医学》,丹波元坚之《伤寒论广要》等均反复阅读。专研之余,还读了一些西医书籍。如此勤奋地读书是江老生活的主色调,是他学术根基不断牢实坚固的夯实力,当然,更是他临床活人无数、降服病魔的力量之源。及至垂暮之年,江老仍秉承放翁“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之精神,苦读不辍。

江老一生勤于思考,勤于总结,勤于问难,并将这种由“勤”得来的结果放在临床中验证,经反复验证后再予传授和推广。如对伤寒脏厥与蛔厥的条文研究后,通过长期观察,发现蛔厥的范围决不限于吐蛔,更不是“胆道蛔虫症”所能代表的,从而,全面拓宽了对蛔厥的认识和对乌梅丸方的应用。又如从病机实质入手,打破伤寒和温病界限,融经方与时方理论于一炉,对小柴胡汤和香附旋覆花汤治疗胁痛的病因、病机、症状等做了全面论述,在为临床提供治疗胁痛有效方的同时,还做了创新的理论构建。江老喜爱经方,但从不囿限。对一些虽有经方所主,而感力逊者,每宗仲景所论病机,以效专力宏之时方治疗。如仲景对因“重亡津液”,表现为“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之“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之津液枯燥、肺虚且热证,所出的麦门冬汤,江老感其力薄,而细审唐容川所制豁痰丸,更适此证。通过临床反复验证,确认了豁痰丸为治疗热伤肺阴、肺燥津伤之肺痿的高效方。

江老在长达60年的临床生涯中,始终立足经典,参合各家,融会贯通,创新拓展。这期间,无不贯穿着一个“勤”字。他的勤是终其一生的,而其勤奋以求的目标则是多方面的。即勤于刻苦攻读,勤于独立思考,勤于临床实践,勤于质疑问难,勤于总结经验和勤于薪火相传。当这些“勤”集于一身,坚持一生时,练就一个临床医学大家应当是必然的。这也许就是一个羸弱少年能成为医学大家的缘故吧。

三、德求效

江老少年学医之始,便读了影响其一生的《伤寒论》,而书中张仲景的自序成为他毕生效法的行医准则。这不仅因为他对仲景“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的景仰先贤品格之敬佩,也不仅因其对“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的有力批判,更在于以下两点:一是对仲景尖锐指出的“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的价值取向的鄙视,二是对“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的职业定位的高度认同。可以说前者决定了江老一生的生活态度,后者决定了江老一生的目标追求。

江老平生潜心读书,埋头做事,平易待人。顺当时,不张扬高调,如荣获省劳模称号,任省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仍无声无息。而被分配到边远山区,一些地方需用双手抓地爬上山路才能到达的边远小镇,孤灯只影生活时,仍那么从容淡定。每日除看书外,自付邮费,为来信求诊的病人“信”诊。任凭煎熬,不曾动过一丝“靠关系”而改变现状的念头。而面对自己的目标追求,他秉承仲景爱人知人、爱身知己之精神,躬身临床,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伤寒论·序》这篇悲天悯人之作所闪耀的精神,直接铸就了江老的医德根基,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

江老高尚医德中还闪耀着另一个医学大家的精神因子,那就是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精神。江老早年常随陈鼎三出诊,严格受到“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的行为规则训练,以致在后来的一生中,从不在诊室病人面前谈任何与诊病无关之事。

对于病人,不论其身份地位,认识与否,悉遵“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而对“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巘、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的要求,尤其严格遵守。如在西医病房中需要中医会诊的病人,不论上班下班,随请随到。下乡下厂义诊,无论如何,都会将排队候诊的病人看完。门诊号满,忍着饥饿也会把从远处赶来的病人加号看完。甚至对异地一些来信求诊的患者,也复信寄方。总之,病人在江老心中的地位,就是“人命至贵,重于千金”。

江老潜心效法张仲景和孙思邈的医德精神,达到了忘我的高度。60岁时缓办了退休手续,70岁时仍坚持坐诊,而在年逾80岁时仍坚持在临床一线,直至病倒在床,默然辞世。在江老退休返聘的20多年里,国家正值改革开放,多少赚钱机会,多少利益诱惑,而江老坚持敬效先贤,甘守清贫,用自己采撷医学巨人精神铸就的身心,挡住了时代洪浪的卷袭,循仲景“余宿尚方术”之道至终。

我们将“大医精诚”对医者的要求列成条款,竟与江老一生的行为表现高度吻合。

1.坚持终身不辍的学习。

2.把治病救人作为誓言恪守。

3.严守医患关系中对医者行为的要求。

4.遵守以病人为首务,而不患得患失的临床准则。

5.诊疗必须精心、倾心。

6.严格避免诊疗场所中不该出现的行为。

7.不诋毁他人,不非议同道。不骄傲自满,不自吹自擂。

8.不以药谋财,不以医谋利。

9.不故意用难找之药等手段故作高深。

这是对大医精诚精神的提炼罗列,也是对江老一生临床的真实写照。我们似乎到了难以分辨的程度。

因而,可以肯定地说,对于仲景所提出的医德总体要求和孙思邈所列举的具体准则,江老不但效之,更追效之,甚至神效之。

四、趣求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个人,是不少人成才之路,也是不少医家身上所共有的特点。这类医家有着广泛的兴趣,如喜读书但不限于医书,而是广读博览;好旅游,以求见多识广,身心愉悦;品茗饮酒以提高生活品位;华丽服饰以保形象光辉。这当然是一群思想活跃,生活丰富,学贯古今的医家。但不可否认的是,名家大师中还有一大群另类,他们身居斗室,远离尘世,埋头苦读自己专业之书,食但求饱,居但求安,衣着朴素,淡于人际。由于中医学是极具人文性的传统科学,因而以这种传统修为作为生活方式的医家绝非个别。这是一个属于老子所称的“知者不博”的群体,江老即是其中一员。他一生饱读医书,精研医学经典,而较少涉猎医学外的书籍。他一生中除出席南阳学术会外,几乎未出过四川省。他滴酒不沾,也无饮茶习惯,粗茶淡饭,布衣布履,只有病人关系而无其他社会网络。然而,他并非崇尚清教徒生活,反而对生活充满热爱。我请他参加野炊等活动时,他不仅十分乐意参加,而且表现出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江老这类医家与前面兴趣广泛的医家相比,其趣显然较为单纯,而这种单纯既是其生活反映,更是其一生的选择和恪守。因而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趣求纯”。

“趣”包括情趣和志趣。情趣多由其生活状况所反映。而志趣作为行动或意志的趋向,则多由工作情况所体现。这里,江老志趣之“纯”即凸显了出来。

江老一生临床不辍,晚年时为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后人,开办了高徒班。此班以继承江老学术经验、整理其学术思想为己任。通过公开招生,考试录取,江老共招收了5名学员(含一名助手),学期3年。学习内容以仲景学说为主体,以《内经》《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等医学经典为必读,以各家著述为参读,以文史哲类书籍为辅读。学习方法是理论上以自学为主,不定期地进行专题讨论、导师讲课、答疑解惑。临床上,学生每日跟师门诊,独立完成诊治,老师现场修改审定。形式上要求不拘一格,大胆地提出问题,并由助手进行文字学、文章学、逻辑学、思维学方面的辅导,积极开展教学互动。坚持读书与临证相结合,理解与背诵不偏废,随时开展集体学习和讨论,要求按时完成命题学术论文,鼓励自选题目勤写学术论文,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和要求的阶段学习小结。总体目标是,系统继承江老学术思想,使学生经方运用水平显著提高,知识缺陷得到弥补,理论、临床和写作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江老用自己的强烈事业心创办了这个班,在1985年3月2日的开班仪式上,他饱含深情地说:“这遂了我30余年的一个心愿,在我有生之年,一定将我的知识点点滴滴地交出。”在开班一周后的医德教育小结会上,江老更动情地谈道:“我亲身体会到,早年陈鼎三老先生因忙于诊务,丰富的临床经验已经失传,《医学探源》只是由学生整理出来的极小一部分,实在遗憾。今天办这个班,正是为了把陈老先生的学术经验传承下去,这是我30年来的夙愿。我们不是为名,不是为利,不是赶时髦,是为了真正把这份遗产继承下来,不能被任何事冲淡我们的这个目的!我风烛残年,朝不保夕,就是为了完成这一夙愿!”这是一个医学家的心声,这是一个中医卫道者的誓言!

在这样光辉人格的感召下,在这种精神力量的驱动下,开班不到半年即在《四川中医》发起了桂枝汤是止汗剂还是发汗剂的学术讨论热潮,发表学术论文24篇。其中得到江老赞赏的是,学生提炼出导师学术观点30条。在学习阶段小结会上,江老高兴地说道:“今天有的同志提炼归纳了30个学术观点,这些观点我并未说,全是自己提炼,我感到很高兴。”江老这席话为提炼其学术观点从方法上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写这部书提供了思想基础。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江老仍未放松,并严格要求“每周每个人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附以自己的看法和已查阅过的东西”。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材料,江老不仅过目细审,有的还写出纠正意见和评语。

江老极重医德,这在高徒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入学考试仅一道作文题——《伤寒论·序》读后感。显然,这既是在测试学员的医德认识水平,更是在昭示这个班对医德特别重视。入学后的前10天为医德教育,要求熟读《伤寒论·序》和《大医精诚》后做到以下几点:①不要企踵荣华,惟名利是务,最低要淡薄;②指导思想要明确,要急病人所急,如仲景所说“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③治学上要刻苦,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要热爱事业;④严守职业道德(医德医风、言行举止)。

高徒班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卓有成效的教学成果,迅速引起了相关方面的重视。1985年10月14日,开班才8个多月的高徒班迎来了一批盛大的采访队伍。队伍由《健康报》社副总编率领,除该报驻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福建的记者外,四川电视台和川报记者也参加了采访。记者们除对办班形式和短期内即出了如此多的成果表示高度肯定外,对江老的医德精神表示了特别的赞赏。采访信息在多种报刊报道后,江尔逊高徒班几乎成为当时全国正兴起的师承教育的效仿模式。

江尔逊与弟子合影(摄于1994年)

1996年10月15日在乐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主持下,举办了江老80华诞和从医60年的庆祝大会。我蒙师恩尤深,在1976年即跟江老进修1年,求学期间来去均住其家中。那时居住条件极差,师母和家人都不在,斗室之内,师生纵谈。这期间我不仅走入了恩师的生活世界,更走入了他的精神世界。面对盛会,我感慨万千,随即填写了《满江红》一阕:

岁月梭流,今与昨,岐黄痴迷。攻医道,名师三易,年少家离。羸弱身躯遍尝药,披阅著述等身齐。效神农,体验复精研,扬真谛。

耄耋至,未歇笔,忙诊断,勤授业,两万个子丑,矢志不渝。空谷足音越洋渡,桑榆晚景仍奋蹄。伟业丰,不悔衣带宽,心犹急!

而不曾料到的是,1999年江老即卧病不起,并于当年7月7日溘然长逝。噩耗传来,我身战栗,我心滴血!随即写出对联两副:

壮丽人生

青春年华投入济世救人事业,六十载临床不辍挥汗来路

耄耋岁月犹念祖国医学发展,无数度笔耕口授激励后生

医魂永驻

噩耗传来,神州岐黄学子仰问苍天,何催斯人逝

撒手西去,蜀中疾病患者侧目身畔,疑是您走来

这是对江老一生完整的总结,这是学生对恩师的哭唤,这是患者对名医的难舍!

老子云:“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江老以自己不拘一格的精神,探索着行走的路;以奋斗不辍的精神,炼成了大师;以鄙视浮华的精神,修炼出高尚的心志;以创造性的精神,培育出人才。其业绩早已超越了仅供临摹的形象范本,而已升华成了一种中医大家所特有的境界。这种境界所体现的精神,是需要一代代中医人永远去追求的。 I8jpp0Gwzb/3DyX8SubrifJdixy94GH8/ffkoCPwTavW4i/aRo1DjDjD0FM85he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