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二 伤寒温病均有广义狭义之分

这不是一个很有争议或颇具新意的问题。而要提出加以表述主要因于三点。一是说明江老对这一问题的认同;二是作为江老寒温统一论的“序论”;三是警醒大家这不是一个纯理论问题,而是对临床辨治有着重要意义的问题。

伤寒从广义而论,是一切热病的总称。故《素问·热论》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难经·五十八难》说:“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因而广义伤寒实际包括了六气为病。

狭义伤寒主要指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病,即《伤寒论》第三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亦即《难经》伤寒有五中所指之伤寒。

温病从广义而论,是感受温热病邪,以热偏重为主证,有季节性和传染性疾病的总称,即外感病中除风寒性质的急性热病外,皆属于温病。

狭义温病指温病中的一个病种。即《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一条“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等九种温病。

可见,广义伤寒包括了温病,而狭义伤寒与温病则指两类病因、病机、症状、治法有着很大差异的疾病。因此,狭义伤寒与温病的关系是并列的。这决定了临床有伤寒辨治体系和温病辨治体系的存在。这种存在又从采用六经辨证还是卫气营血辨证,抑或三焦辨证,并选用由它们分别统领的方药上体现出来。

但是,伤寒与温病是不能凿分的。不明白这点,临床上就可能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关于这点,不论对于伤寒还是温病著作,只需稍加研究即可发现。如《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可以看出,纵然病因相同,但由于患病者体质寒温之差异,误治后可出现天壤之别的征象,相应的,临床也只能根据征象,采用寒热两极的针对治疗。说明《伤寒论》之本意非重因(外因),而是重体质(内因)和治则,并基于这种认识而形成了辨证论治的思想体系。这从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第4条“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可以得到证实。吴氏为温病大家,《温病条辨》乃温病学派极具代表性的名著,而其全书首出之方却是伤寒方桂枝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是温病学派对仲景上述疾病辨治规律概括的认同。 qJa+6JvGKhLl3QdoY6Qj9Wqxux16N5By10ghcXbDGNJMr3BFi0CkCt8EhquHBOT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