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中风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舌㖞斜、言语謇涩等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口舌㖞斜、半身不遂等症状。

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自然界“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古代医家取类比象而名之为“中风”;又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为“卒中”。

中医有关中风记载,始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云:“仆击、偏枯……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素问·风论》云:“风之伤人也……或为偏枯”等,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与症状做了概括性的论述。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始有“中风”病名及其专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认为中风之病因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又以中络、中经、中腑、中脏来说明受邪的轻、重、浅、深,对中风的症状、脉象、病因、病位等做了介绍,为后世逐步认识中风因火盛、气虚、湿痰、内风等原因引起提供了依据。

中风相当于西医学的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脑卒中总体上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常留有后遗症,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为80/10万~120/10万,存活中有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脑卒中复发率高达40%。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吸烟、饮酒、饮食、肥胖、缺乏运动、心理因素等。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是中老年人较为高发的神经系统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中医学在长期治疗中风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本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中药、针灸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和优势,尤其是针灸在中风康复方面的作用具有独到之处。 kACQdDIPfgIwlbjQs3+3++1lBG8YFuz3r10UN4Xz8AWoAwTiewkeK2B6m0HhxFl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