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针灸治病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针灸作为中医学的外治精髓,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保健、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为人类防治疾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2010年11月16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针灸传承和保护的重视。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两大特点,针药结合是历代医家治病的共识。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里强调:“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故是良医”。明代杨继洲提出“疾在肠胃,非药饵不能以济;在血脉,非针刺不能以及;在腠理,非熨爇不能以达;是针、灸、药者,医家之不可缺一者也。”古代医家均认为临床治病要根据病情的需要,充分发挥针、灸、药各自的优势。

江西省吉安市红十字医院院长钟光亮同志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对中风、面瘫、颈肩腰腿痛等常见疾病,运用一针二灸三用药多种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他的这些亲身经验与体会,充分印证了孙思邈等古代大家的学术思想,说明钟光亮同志的学术积淀深厚。他主编的《常见病针药并治》一书,总结了其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简明实用,相信更多的读者都能够从中有所受益,在该书出版之际特书几句看法作为序。

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

2018年春于郑州 5DvmgKMnqxuPqpBuOe9B+mKobhUqgtDjJJb4YMa08Ls01/i0W6SJRLKkhHadMUL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