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发病来势凶猛,一经发病,重者危及生命,有的虽因抢救及时挽回了生命,但总难免会留下一些后遗症,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困难,因此,如何加强防范,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老年人每年进入冬季后,应积极预防,选关元穴每次行温和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红润为度;或用雀啄灸法,每日雀啄灸1次,以施灸处感觉有烫(微痛)为1壮,每日可灸10壮。关元穴为任脉、肝经、脾经、肾经之会穴。灸关元穴具有补脾益肝、健脾止泻的作用,可起到降血压、预防中风以及抗衰老的功效。
对绝骨、涌泉、足三里施行艾灸,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灸完1个疗程之后,休息3~7日再灸第2个疗程。此法适用于年过50岁,且经常发生头痛头晕、手指麻木、肌肉跳动等“中风先兆”症状者。
中老年人患者对于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黏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应及早寻求治疗。高血压是导致中风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高血压患者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中老年人患者也可根据自身体质情况选用有辅助正气、调整阴阳作用的药物,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防止中风的发生。
中老年人应善于观察和认识中风先兆症状,注意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发作性语言不利、肢体痿软无力、性格反常等先兆中风现象。一旦出现中风先兆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这是做好中风预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中老年人要根据自己体质强弱的不同,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保精养生,使元气充盛,脏腑功能活动正常,保持旺盛的精力。注意节制情欲,调节情志,避免情绪波动过大、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要注重心理健康,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规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中老年人应逐步适应环境温度,室内使用空调温度不宜过高,避免从较高温度的环境突然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室外(特别是老年人),外出注意保暖。有过中风史的患者还要注意走路时多加小心,防止跌跤。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起床或低头系鞋带时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宜过长等。
饮食宜清淡,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可适当地多食用豆制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饮食不宜过量,对膏粱厚味及辛辣刺激性食物要加以限制。每周至少吃3次鱼,尤其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或者服用深海鱼油。ω-3脂肪酸能够调节血液的状态,使血液较不容易形成凝块,进而防止脑梗死。
根据中风患者的病情轻重,依照有无并发症,能否正常饮食,消化吸收功能、体重、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案。在急性期饮食治疗的目标主要是让患者能度过危急阶段,为身体恢复创造条件。对于恢复期患者,应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纠正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调,促进机体恢复,防止复发。
重症或昏迷患者在发病的2~3天之内如有呕吐、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3天后开始鼻饲,为适应消化道吸收功能,开始的几天内以米汤、糖水为主,每次200~250ml,每天4~5次。在已经耐受的情况下,给予混合奶,以增加热能、蛋白质和脂肪,可用牛奶、米汤、蔗糖、鸡蛋、少量植物油等。对昏迷时间较长,又有并发症者,应供给高热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证每天能有蛋白质90~110g,脂肪100g,碳水化合物300g,总热能10.46MJ(2 500kcal),总液体量2 500ml,每次300~400ml,每天6~7次。鼻饲速度宜慢,防止反流到气管内。必要时可选用匀浆饮食或要素饮食。
热能可按125.52~167.36kJ(30~40kcal)供给,体重超重者适当减少。动物蛋白质不低于20g/d,包括含脂肪少的而含蛋白质高的鱼类、家禽、瘦肉等,豆类每天不少于30g。脂肪不超过总热能的30%,胆固醇应低于300mg/d。应尽量少吃含饱和脂肪酸高的肥肉、动物油脂,以及动物的内脏等。超重者,脂肪应占总热能的20%以下,胆固醇限制在200mg以内。碳水化合物以谷类为主,总热能不低于55%,要粗细搭配,多样化。限制食盐的摄入,每天在5g以内,但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时,可适当增加。为了保证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每天应供给新鲜蔬菜400g以上。进餐应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每天4餐,晚餐应清淡易消化。
一旦发生中风后,脑血管病患者,尤其是缺血性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可再次甚至反复发生中风,致使病情不断加重,故应加强预防,减少疾病复发。对高龄老人,常有指端不时发作麻木和头晕、舌强等现象,应注意这是中风的先兆,可内服人参再造丸,或外取曲池、风池、百会针刺,并常灸足三里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