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辨证分型

临床常将中风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中经络者,病位一般较浅,病情较轻,患者无神志改变,仅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㖞斜,语言不利;中脏腑者,大多病位较深,病情也较重,主要表现为昏仆不省人事,且有㖞僻不遂的症状。中脏腑根据临床表现又分为闭证、脱证。闭证,为邪气内闭清窍,症见神昏,口噤不开,肢体强痉,属实证。根据病证有无热象表现,又分阳闭和阴闭。阳闭为痰热闭郁清窍,症见面赤身热,躁扰不安,气粗口臭,舌苔黄腻,脉象弦滑数;阴闭为湿痰内闭清窍,症见面白唇黯,静卧能安,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象沉缓或滑。阳闭和阴闭可互相转化,应根据舌象、脉象结合症状的变化加以辨别。脱证是五脏真阳散脱于外,症见昏聩无知,手撒肢冷,目合口开,冷汗淋漓,二便失禁,鼻息低微,此乃为中风之危象。在临床上尚有内闭清窍未开而外脱虚象已露,即所谓“内闭外脱”者,此乃是疾病安危演变的关键时机,不能疏忽,应引起警惕和重视。

中风的急性期多指发病后2周以内,中脏腑可至1个月;恢复期指发病2周(重者1个月)至半年以内;后遗症期指发病半年以上。

急性期

(一)中脏腑

中脏腑主要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特征。实证称为闭证,虚证称为脱证,但临床也有内闭外脱、虚实相兼者。经及时抢救神志清醒后,体征能基本平稳,但仍留有轻重不同的中风偏瘫后遗症者,即可进行中医针灸及药物治疗。

主症:

突然昏仆,或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㖞斜等。

1.闭证
阳闭: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肢体拘急、抽搐,两手握固,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二便不通,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为痰热瘀闭;或突发神志昏昧,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身热,气粗,腹部胀满、按之有痛感,大便秘结,面赤,口秽。舌质红而干,苔黄腻,脉弦滑数,为痰热腑实。

阴闭: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噤不开,静卧不烦,四肢不温,面白唇暗,痰涎壅盛,二便自遗,舌质紫黯,苔白腻,脉滑缓,为风痰阻窍。

临床分析:

“阳闭”与“阴闭”在病机上有所不同。“阳闭”多为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清窍闭塞;或阳明热结,腑热痰浊上蒸,蒙蔽清窍。“阴闭”多为风痰偏盛,上壅清窍,神机闭塞。前者为阳属热,后者为阴偏寒,虽阴阳寒热有别,但其闭则一。

中风闭证常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加之生活、工作紧张,起居无常,思想情绪波动剧烈,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为剧烈。临床上此类中风患者日渐增多。

2.脱证
症状: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面色苍白,目合口开,瞳孔散大,鼻鼾息微,手撒遗尿,汗出肢冷,甚则冷汗淋漓,舌痿,舌质紫黯,脉细弱,或面赤如妆,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

临床分析:

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素虚,正不胜邪,元气衰微,脏气欲绝,故症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遗尿;舌痿,脉细弱,多为阴血损亏,元阳欲脱之象;如出现面赤如妆,或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则为孤阳上越,阴竭于下,可有暴脱之危。此证为脏腑衰退,元气暴脱。

中风脱证,为元气暴脱,气血衰少,邪热壅盛,正不胜邪,导致阴竭阳亡,自我无法逆转,必须补益正气,以大补元气急救脱失,让脱失的元阴、元阳迅速得到补救,方能救治阴阳离决之危象。

(二)中经络

中经络一般无意识障碍的危急症状,病位较浅,病情较轻,多是突然发病,出现手足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不利、吞咽作呛、口角流涎等症。可分为中络、中经。

主症:

突然出现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眼㖞斜而无意识障碍。中经、中络两者俱无猝然昏倒,中经多数很快出现半身不遂,或伴有关节疼痛与拘急、麻木等,而中络仅突然发作口眼㖞斜等症状。

中经络中又可分以下3种类型:

1.风痰阻络
症状:

在主症的基础上,兼见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苔白腻或黄腻,脉多弦滑。

临床分析:

阴阳失调,肝风夹痰,上扰清窍,壅阻经络,脑脉闭阻,经络气血流行不畅,故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口眼㖞斜,语言不利;风痰扰动清阳,阻滞络脉,则头痛眩晕;苔白腻或黄腻,脉多弦滑为风痰阻络之征。

2.风阳上扰
症状:

突然发生口眼㖞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麻木,甚则半身不遂,兼见面红目赤,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数有力。

临床分析:

风阳上扰,血随气逆,血瘀脑脉,故见半身不遂,手足麻木,口眼㖞斜;风阳上扰,舌络瘀滞,则舌强语謇;风阳上扰,经脉不利,则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脉弦为风火上扰之象。

3.痰热腑实
症状:

在主症的基础上,兼见痰多而黏,伴腹胀便秘,舌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或弦涩。

临床分析:

痰热腑实证多出现在中风急性期,以证多划分为中经证,若痰热壅盛,风动不止,救治不及时,痰热化风,风痰上扰,则可由中经证向中腑证转化。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中风急性阶段经抢救治疗,神志渐清,饮食稍进,渐入恢复期以及后遗症期。

主症: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謇涩。

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主要可分为以下3个证型。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患者表现往往复杂多变,又不可拘泥如此,应灵活地进行辨证施治。

1.气虚血瘀
症状: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偏身麻木,面色㿠白,气短乏力,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黯淡,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

临床分析:

气虚不能推动血行,因虚致瘀,闭塞脑络,致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偏身麻木,手足肿胀;气虚则面色㿠白,气短乏力,自汗出,心悸便溏。

2.阴虚风动
症状:

半身不遂,口舌㖞斜,语言謇涩,兼见肢体麻木,手足拘挛或瞤动,眩晕耳鸣,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临床分析:

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风内动,故见半身不遂,口舌㖞斜,语言謇涩;阴津亏损,或久病耗伤,阴液大亏,肝阴不足,筋脉失养,则见肢体麻木,手足拘挛或动;阴虚失养,故眩晕耳鸣,口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虚热内蒸,故见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脉数。

3.肝肾亏虚
症状:

手足瘫缓不收,酸麻不仁,腰腿软弱,足废不能行,或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肌肉萎缩。舌质淡红,脉细。

临床分析:

肝血不足下及肾阴,肾水亏竭不能上滋肝木,精血不足,筋脉失养,故见手足瘫缓、酸麻不仁、腰腿软弱、足废不行,肢体僵硬、拘挛变形、肌肉萎缩。 UEkOWVs3ERFOfRZ8T8e7UKBWJyjjq1/am/L+ajiUM9ysN3UCH8DlXcfPEklmxDT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