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症状描述和对症治疗阶段(1691年开始,经历近2个世纪)

对HD的研究起源于欧洲。最早对HD进行描述的是荷兰解剖学家Fredericus Ruysch。1691年,他报道了1例诉腹胀、腹痛的5岁女童,经排气、止痛及杀虫等常规治疗后虽有暂时的症状缓解,但最终治疗无效而死亡。该患儿出生时信息不完整,尸检报告发现巨大而扩张的结肠,但没有其他详细的描述。尽管这可能是第1例描述的HD病例,但是诊断证据不够充分。

1869年,意大利Jacobi报道了2例新生儿肠梗阻,高度怀疑HD,其中1例患儿经过灌肠治疗后恢复,另外1例患儿行结肠造瘘术后症状完全消失,但却死于继发性腹膜炎,尸检时发现没有肠道梗阻,而且扩张结肠消失。Jacobi是第1位应用外科手术治疗HD的医生,但其目的仅是对症治疗、缓解梗阻。

之后的15年,有3位医生对HD的大体解剖进行了越来越具体的描述。

1884年,Gee在1例4岁患儿的尸检中发现HD可能与直肠、乙状结肠“痉挛”有关。

1885年,Bristowe描述了1例8岁女童因长期便秘死于肠梗阻的发病过程,尸检显示其结肠及距离肛门5.08cm以上的直肠上段扩张,没有肛门狭窄。

最著名的是1886年丹麦路易斯女王儿童医院的儿科医生Hirschsprung在柏林的儿科学会议上做的最简明而生动的描述,其论文题为“结肠扩张及肥大导致新生儿便秘”。当时他未注意到先前与该疾病相关的报道,他提供了2例出生后不久即出现便秘症状并最终分别于11个月和8个月时死亡的男性患儿的病例报道。第1例患儿出生后不能排便,依靠灌肠缓解梗阻症状。尽管采取了母乳喂养和泻药治疗,但在随后数个月里便秘持续存在。8个月时住院,经2个月的精心治疗,患儿仍无自主肠道运动,腹胀明显。肠道运动受激发后则腹胀减轻。出院后,患儿仍腹胀并频繁排稀便,出现体重快速下降,再次入院治疗,于11个月时死亡。尸检显示乙状结肠和横结肠高度扩张,肠管肌层肥厚,直肠未见扩张或狭窄。第2例患儿同样于出生后出现便秘,直肠指诊显示直肠空虚,8个月时死于严重腹胀及腹泻,考虑可能是先天性巨结肠相关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尸检发现结肠的表现与第1例患儿相似,但是尸检没有描述直肠。1888年Hirschsprung发表了这2例病例报道,当时既未说明该病的病因,也未提供该病的治疗方法。

1908年和1915年,Finney和Ward分别报道了切除扩张肠段并取得“暂时的治疗成功”。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多项研究成果明显加快了小儿HD的研究进程。 pw96LkmvxlJ6OkJDJppH/8zt++EbTqV44MsPY1n6Ttl5xqE/byS90+Co3xp19d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