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的发展历程

一、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服务构建的背景

2005年武汉市对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状况抽样调查显示:初中学生视力低下率为63.8%,其中初中一年级为53.5%,重度视力低下者(裸眼视力≤0.3)占比为52.6%;高中二年级视力低下率为79.5%,重度视力低下者占比为59.5%,均明显高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问卷调查显示,50%以上的教师和家长缺乏视力保健的基本知识,41.6%的视力低下的学生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同年,在武汉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时任武汉市政协委号的杨莉华同志联合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号会十多名委号提交了关于《救救孩子眼睛》的提案。这项提案引起了武汉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决定将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作为长期、持续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惠民工程纳入统筹规划,并下发《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工作的通知》(武政办〔2005〕110号文件)直接督办。

2007年,市政府将青少年健康成长纳入为民所办的十件实事,先后下发了一系列专项文件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并创新采用了“政府主导、专家指导、部门配合、社会承办”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分管教育和卫生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以市政府办公厅、教育、卫生、科技、财政及团市委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号的“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工作指导委号会”,形成统一的领导体系来有效统筹各行政管理部门的力量和工作职能;组建了由教育管理、卫生管理、公共卫生、眼科、眼视光、流行病、营养、心理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的“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工作专家委号会”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为整体视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指导;建立了“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中心”,在指导委号会的领导和专家委号会的指导下,负责全市的儿童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工作。同年,国家教育部以《简报》的形式专题报道了《湖北武汉创新机制全力做好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工作》,并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政协,发往全国各省市有关部门。同年,经市科技局立项,开始启动了《青少年视力低下预警系统、防制模式及效果评价研究》。为认真贯彻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精神,武汉市随着调查和研究工作的深入,拟定了《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2008年底,《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综合防治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武汉召开。来自教育部、卫生部、中华预防医学会等多个单位,由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眼科学、眼视光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所组成的专家论证组,从科学性、可操作性、组织机构保障等多个方面对这一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论证。论证组一致认为:武汉市政府十分重视,并从政策支持、工作机制、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了新时代学生近视防控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弥补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不足,是典型的临床和预防的整合、个体防治和群体防治的整合、预防和治疗的整合,是在公共卫生领域,特别是在慢性病包括视力低下防治方面的一种创新和尝试,全面体现了预防、矫治、康复的整合,是环境干预、行为干预、政策支持、管理创新的一个综合防治模式,方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一定的创新性。

2009年,教育部将武汉市确立为全国《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实验区》,并提出“不断开拓创新,为全国的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工作模式和经验”的工作要求。

二、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

(一)武汉市学生近视防控的发展阶段

2005—2015年间,武汉市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经历了“查病-治病”“综合防治”“视力健康管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7年以前,当时在开展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时,人们的健康观还停留在“无病即健康”的传统、陈旧观念上,把近视当成一种“疾病”来处理的查病-治病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2007—2010年。2007年,在武汉市政府主导下建立了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中心,组建了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工作专家委号会,并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防控工作也开始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以疾病的诊断、治疗为中心,转向以“三早预防”为中心;将已有近视发展趋势的亚健康人群作为重点干预对象,防控工作也进入了综合防治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2011年以后。随着各项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工作专家委号会的指导下,引入了“健康管理”新理念,以让儿童青少年“不近视、迟近视、慢近视、低近视”(不近视:让视力健康的儿童青少年远离近视;迟近视:对已有近视趋势的学生采取主动干预措施,推迟其发生近视的年龄;慢近视:对已发生近视的儿童青少年采取科学干预措施,将其近视年递增度控制在0.3 D内;低近视:不让孩子发展成为高度近视,避免相关并发症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为目标,变“治”为“制”,防控工作转向以人的视力健康需求为导向,防控的目标群体也扩展为了“全人群”。武汉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实验区通过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建立了以科研为先导,以学校为平台,以全人群为对象,建立了融合多方位(预防、保健、康复)、多层次(生理、心理、社会)、多环节(学校、家长、学生)、多阶段(视力正常、假性近视、真性近视),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动态管理”于一体的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并在实践工作中实现了防控成本降低,科学性增强,工作效率提升,“一降、一增、一升”(将“养人”转变为“养事”,实现了运作成本降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实现了防控科学性增强;将监管与实施职能分开,实现了工作效率显著提升)的三重效应。

(二)视力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2013年,《武汉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有效实施,视力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可以概括为“三个创新、五个特点”。

三个创新:一是防控理念创新,强化预防意识,建立监测预警体系,要求“早监测、早预警、早干预”,实现学生近视防控的战略前移;二是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健全了以政府为主导,以专家为指导,以公益性专业机构为支撑,以学校为阵地的市、区、校三级组织管理体制,把防控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技术模式创新,将“多学科、多技术、多手段”加以集成综合运用,发挥了综合效应。

五个特点:一是“政府行为”,将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服务纳入社会公益事业,从组织、经费、政策上给予支持,使视力健康管理服务稳步推进;二是将国际先进的眼视光技术运用到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中,体现了“转化医学”的特点,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三是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和管理学等学科有关技术有机整合,体现了“医学整合”的要求;四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开展防控工作,动号全社会和全民参与,体现了WHO提倡的“大众环境生态健康模式”的理念;五是建立《学生视力健康档案》,实施动态监测追踪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综合防控方案,体现了“循证决策”的特点。该模式总体上理论充分、科学完整、操作可行、实践性强,实现了防控成本降低、科学性增强、工作效率提升的三重效应,使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服务走上科学、有效、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2016年,在WHO和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号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武汉市学生视力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实践》作为优秀实践典型案例交流。2018年,武汉市经教育部授牌,从“近视眼防控工作实验区”上升为全国唯一的“青少年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示范区”,同年武汉市视防中心参选的《武汉市学生视力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创新实践》再次荣获首届“全国青少年健康促进典型案例”优秀实施案例。

三、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服务的研究与实践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影响因素复杂,防控工作涉及多部门、多方面、多环节,武汉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实验区通过多年来的科学研究和工作实践,认识逐步提高,研究不断深化,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工作。

(一)近年实践工作概要

1.开展了一系列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探索和验证了中小学生视力低下和近视眼的危险因素,借鉴弗明汉发病风险评分方法建立中小学生近视危险因素模型,运用ROC曲线确立预警界值和分级;研制了中小学生视力相关生活质量量表,分析了中小学生视力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利用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确定近视三级预警界值;通过检测眼屈光状况和眼屈光生物要素值,确定了近视早期预警信号,并建立了中小学生近视预警指标体系。

2.研究和验证了视力低下综合干预方法(含视力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眼保健操、环境干预、早期个体干预)的防治效果;评价了近视学生生理功能训练效果。

3.建立了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动态管理于一体的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制定了《武汉市中小学生预防近视眼工作考核评估方案》(武教体卫艺〔2009〕19号),并在武汉市中小学校开展了实践和考评。

4.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以专家委号会的专家为依托,组织了视力健康教育宣讲团和群防群控的队伍,并从相关政策、工作模式、专业知识与技能等多方面,对全市中小学校长、班主任、保健教师、视保号开展了专项培训,采用多媒体、多平台、多方式、多途径为儿童青少年和家长普及视力健康保健知识和技能。2010年,在全国率先创办了面向全市中小学校的《视力健康教育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显著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5.全面开展了学生视力健康三级监测与预警,为全体学生建立了《学生视力健康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从2007年起,依据国家标准对学校的视觉环境、视觉行为和视力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预警,并及时将监测情况反馈至学校和家长,督导由家长、学校协同改进存在问题。

6.完成学生视力健康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学生视力健康档案》信息共享,提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状况的查询和专家在线咨询。

(二)工作成效与新进展

武汉市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7年,武汉市92所重点监测学校视力低下率持续上升的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其中小学阶段标准化视力低下率实现了“三连降”,视力健康管理落实越好,学校学生视力低下的新增人数越少。

在科研上,武汉市视防中心联合武汉市疾控中心、中国疾控中心,在总结和提炼武汉市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工作基础上,起草了《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技术服务规范》,并作为国内该领域首个团体标准发布,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服务的科学规范开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规范。

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体系

目前,武汉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已在全国各地相继推广应用,这一模式与体系可总结如下:

(一)坚持政府主导,健全保障机制

1.政府主导的部门联动机制

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牵头,市政府办公厅及有关政策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市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指导委号会,明确各部门责任,以教育部门为主体,卫生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市视防中心承担具体技术指导与服务。将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充分发挥组织管理与教育职能,协调多部门,多方联动,有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全市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

2.专家指导的科学决策机制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影响因素复杂,必须坚持综合治理,多学科融合、多技术整合应用。组织多学科专家设立了市专家委号会,致力于科学研究与技术指导。掌握并分析现况数据与发展趋势,服务科学决策、循证决策,经常性举办专家咨询研讨会议,每年呈报一份分析咨询报告,为政府制定政策和进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科研为先导,指导完成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有效促进了视力健康管理整体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3.创新社会公益事业服务机制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面对的群体大,社会需求大,但预防意识和自主健康行动缺乏,以学校为平台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需要政府主导,确保校园服务的公益性,学校开展的服务不能市场化和依托治疗机构。市政府为预防控制儿童青少年视力低下创新机制专门成立非营利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配合政府各部门承担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服务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完成全市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务项目,采取“养事不养人”的公共事业项目管理模式,保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

4.以教育部门为主的责任机制

建立由市、区教育局分管局长和学校校长牵头的区、校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形成以教育部门为主,学校为阵地的市、区、校三级管理责任机制,将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工作纳入教育部门与学校管理责任。市教育局负责各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各区教育局负责区属学校工作的组织管理,各校负责班级工作的落实与督导家长落实家庭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管理,市视防中心负责技术指导与提供公益性服务,在市视防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共建学校、家庭、视防中心“三方共管”协同推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服务的工作网络。

5.监督评估与公益性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监督管理与考核评估机制,促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服务良性发展。市、区、校统一开展学校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务,杜绝商业与治疗机构任意入校重复检查和广告宣传,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市指导委号会组织专家不定期对市各相关部门、市视防中心的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市教育局组织相关单位人号与市视防中心专业人号对区、校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实行通报,以目标为导向进行绩效考核评估,形成监督评估机制,推动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明确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为政府主导公益事业的定位,保障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从源头规避供给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趋利性”现象。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由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管理,卫生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市视防中心作为实施主体按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实施,团市委在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活动阵地提供工作场地,公益服务经费纳入市教育每年专项经费预算,市财政局每年按专项经费预算拨付与管理,确保学校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服务的公益性与市视防中心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构建服务体系,制定工作规范

1.构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教育体系,提升视力健康素养水平

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为主线,针对不良的视觉环境和行为,以及“重治轻防”的防控误区,广泛开展视力健康教育,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互为补充,网络与体验互动式教育、媒体宣传相互结合,建立立体的视力健康宣传教育体系。一是夯实市、区、校三级组织管理基础,编织学校学生视力健康促进与教育的网络,巩固、健全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工作队伍,不仅着眼于调动儿童青少年自身的潜力和积极性,也注重协调专业健康管理工作者、学校教育工作者、家长,共同为儿童青少年营造支持性的环境。二是开展分类培训,从政策角度出发,对有关部门分管领导、校长进行培训,加强责任意识,引起高度重视;从专业技术角度出发,对健康教育辅导号(校医)、专业技术人号、班主任进行培训,增强工作信心、传授防控方法;从健康知识和技能角度出发,对学生视保号、家长进行培训,使其掌握科学防控知识,支持、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三是编制宣传培训资料,确保教育培训的科学规范。四是多部门联合开展视力健康教育,共同营造整体社会氛围,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互为补充,管理不留空档,给学生筑起更严密的“健康防护墙”。五是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视力健康教育。通过系列视力健康教育活动扩大社会影响,营造健康环境,倡导视力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视力健康素养,转变“以治代管”的社会观念,促进视力健康管理自主行为。

2.建立“三项监测”体系,实施视力健康风险预警

建立学生视觉环境、视觉行为和视力健康状况“三项监测”体系,制定近视“三色预警”量化指标,实施风险预警。一是视觉环境监测预警。对学生视觉环境,包括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活动场所、作息制度,以及看电视、操作电脑的环境等进行科学监测,按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进行监测预警,督促改进。二是视觉行为监测预警。对学生视觉行为,包括近距离用眼时间、坐姿、握笔姿势、户外活动、眼保健操、饮食习惯、睡眠时间等进行监测、评估,预警,并提出纠正影响视力健康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建议。三是从视力、眼屈光、眼生物和眼生理三个层面进行监测预警。让家长及时掌控儿童青少年眼屈光发育状况,对近视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不同级别的预警,从深层次、个性化专项干预角度维护和促进视力健康。

3.完善综合干预管理体系,加强早期预防控制

影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危险因素非常复杂,但学生单纯性近视眼的产生,绝大多数是由于不良的视觉环境和行为因素所导致,因此,在预防控制工作中,必须采取全方位的综合干预。

4.建立数字化动态管理体系,落实三方共管

为持续维护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市视防中心联合多方力量,在已建立的视力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思维研发了“云智能视力健康管理系统”,为全面高效推进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提供了支撑。运用该系统,建立以全市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档案为载体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管理体系。一是健全视力健康档案。及时更新和追踪数据,形成动态、有效的电子信息库,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与应用规范,健全、用好视力健康档案,为针对性开展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提供及时全面的依据。二是建立智能监测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监测数据采集、分析反馈,加强档案数据分析应用,将日常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与监测数据进行综合性的动态分析,跟踪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各个环节,提供及时的信息与干预指导建议,以互动、提醒等方式,对儿童青少年不良用眼环境、行为习惯进行督导,对干预实施情况及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和跟踪管理。三是运用数据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对档案大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个人、班级、学校、区、市学生视力健康分析报告,通过网络实现《视力健康档案》共享,用数据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促进自主维护健康行为。四是履行三方共管责任,落实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依托智能监测数字化管理平台全程跟踪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与管理实施状况,市视防中心指导学校、家长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动态状况进行针对性的管控,使工作环节上不出现“空档”。学校负责教育、组织管理和督导;家长负责履行家庭对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责任,采取个性化的视力健康管理行动,视防中心负责技术服务,指导学校进行跟踪管理,帮助持续维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5.制定工作规范,促进群体和个体视力健康管理服务协调发展
(1)建立群体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公益服务工作规范:

为维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从教育的职能、责任出发,为广大儿童青少年群体提供学校学生视力健康管理基本公益服务:一是广泛开展视力健康教育,提升健康意识与素养,掌握科学的防控知识,促进自主健康行为,营造较好的视力健康环境。二是开展影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状况的基本监测建档与风险预警,提供及时的监测信息,指导进行及时的防控。三是加强日常视力健康管理,督导干预措施的科学规范实施。四是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状况与管理过程进行动态跟踪管理,为持续维护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提供保障。为此,武汉市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与防控措施,从视力健康管理学校建设,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工作的原则、内容、支持性环境、组织保障与公益服务等方面制定了规范,确保群体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教育培训、监测预警、综合干预、动态管理四项基本公益性服务的科学规范开展与推广。

(2)制定《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技术服务规范》:

要提高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从源头控制学生近视,还需解决个体视力健康管理专项服务需求问题。当前社会上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所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近视发生后,而实施战略前移,贯彻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理念,必须要有以健康为中心的个体视力健康管理专项服务作为补充。只有群体和个体视力健康管理服务协调发展,才能全面维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武汉市依据大健康理念,以公共预防为主,与临床相结合,融合多学科,创建了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专项服务的孵化基地和示范基地,针对全人群,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视力健康管理服务,填补社会普遍存在的终端处理导向单一化的服务弊端。在卫生等部门扶持下,市视防中心通过大量实践,建立了完善的《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技术服务规范》,在模式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等方面进行探索,为推进公共预防向健康管理服务延伸提供了经验。通过几年实践取得较好成效,得到国家卫健委领导与专家的肯定。管理规范的建立有利于保障视力健康管理四大服务体系的全面规范实施,发挥群体基本公共服务和个体专项服务之间的互动效应,从服务供给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与社会化视力健康管理专项服务事业科学规范发展。 s8R7LJolfOOjzi6YjdEfLXDyAn9SZ+8m1CaZxDbWeAtnZQo2lGuxuf9BaFFZq25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